APP下载

走进校本课程的“春天”

2024-03-03涂玉霞

中国教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春天师资校本

涂玉霞

自2001年课改以来,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国家课程的最佳帮手、学校文化的靓丽色彩、学生发展的个性平台。在“双减”背景下,由于有了更大的空间与更多的时间作为支撑,校本课程已经由教育的“小点心”逐渐成为学校的“主特色”。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不少尴尬之处:愁师资,一专多能型教师相对较少,校本课程的实施主要靠外力,增加了管理难度;没主见,看到别的学校有什么好的课程,就马上效仿,课程开发较为随意,缺乏针对性和持久性;难见效,校本课程种类繁多,不好评价,效果不明显。

要想走出校本课程的瓶颈期,我们至少应该达成三个共识。

第一,师资少些“外来客”,多些“自家人”。学校自己有了充分的造血功能,可以解决很多管理和资金上的难题,也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明确的方向。所以,要把学校变成教师成长的大学,努力把教师培养成复合型人才,确保校本课程深入持续地实施。

第二,课程少些“追风族”,多些“本土味”。校本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因地制宜”,学校要在国家课程的总框架下,围绕本校的文化特色,融合本地的经济、文化、资源、环境、风俗等要素,开发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这样才能将教育更好地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第三,安排少些“考试季”,多些“主题节”。对于校本课程学习效果的检查,应尽量放下考试这个指挥棒,代之以各类艺术节、创新节、体育节、阅读节,多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也可以走出校门,为社会提供有益的服务,用实际效果而不是分数来评价学习,让评价体系多元化。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我们必须激发和调动学校师生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走进校本课程的春天。

(作者系湖北第二師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市园博园学校校长,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春天师资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本科批次合并:民办高校迎来“春天”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