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营养专业医学生参加营养与疾病选修课教学评价研究

2024-03-02代正燕杨柳青翁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营养学正确率医学生

代正燕 杨柳青 翁敏

现阶段,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都与营养密切相关,如何加强营养学教育是各国医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培养医学人才面临的问题之一[1-2]。《柳叶刀-星球健康》(lancet planet health,LPH)(2019)调查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均存在“医学教育中缺乏营养学教育”的问题,医学教育中对营养学知识的涉及普遍不足,导致医学生缺乏必要的信心、技能和知识来指导和干预患者的营养诊断、治疗及营养膳食[3]。营养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教育缺失使得临床医学生不懂营养学[4],毕业工作后易出现重药物、重手术、重放化疗,轻营养干预及治疗的现象。此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急需加入营养的诊断及治疗,但医护人员普遍缺乏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无法满足临床服务需要,折射出临床医学生教学上的盲点与误区[5]。加强非营养专业医学生的营养教育可以提高其营养诊疗技能和推进我国临床营养学的教育[6]。因此本研究选取选修营养与疾病公共选修课的非营养专业医学生,在常规的医学学习中增加营养学教育,分析评价选修课前后营养知识掌握的正确程度和态度变化情况,为改进营养教学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 年3—5 月选修昆明医科大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营养与疾病》公共选修课课程的非营养专业医学生共100 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初次选修营养与疾病;(2)临床医学、儿科学、全科医学。(3)昆明医科大学2019 年级学生。排除标准:(1)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2)预防医学专业;(3)重复选修本课程。男性32 名(32.0%)、女性68 名(68.0%);年龄20~23 岁,平均(21.4±0.8)岁,临床医学58 名(58.0%)、儿科学11名(11.0%)及全科医学31名(31.0%)。

1.2 方法

选修课营养教学内容包括如七大营养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解读,如何看懂营养成分表,营养风险筛查、营养干预、慢性肾脏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痛风、肥胖营养治疗及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相关知识,共18 学时,在选修课开始前进行营养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再次进行上述营养问卷调查,营养问卷内容包括3 个方面,临床营养知识、基础营养知识、营养态度。

1.3 观察指标

临床营养知识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营养干预方式、优质低蛋白饮食、我国肥胖的判定标准、肥胖相关疾病举例;基础营养知识包括根据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每天食盐量、每天饮水量、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1 g 碳水化合物产能、1 g 蛋白质产能、1 g 脂肪产能及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营养态度包括临床医学专业是否需要增加临床营养学理论知识学习,掌握营养学知识是否有用,营养治疗和手术、药物、放化疗是否一样重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Epidata 3.0 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选修课前后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营养态度的变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获取营养知识途径

75.0%(75/100)来自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其次依次是自学(12.0%,12/100),网络平台(8.0%,8/100)及其他(5.0%,5/100)。

2.2 选修课前后临床营养知识掌握的正确率

选修课后非营养专业医学生对临床营养知识掌握的正确率较选修课前均有所提高,其中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2002、优质低蛋白饮食、我国肥胖的判定标准、肥胖相关疾病4 项选修课前后回答的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方式选修课前后回答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00 名非营养专业医学生选修课前后临床营养知识掌握的正确率比较[名(%)]

2.3 选修课前后基础营养知识掌握的正确率

选修课后非营养专业医学生对基础营养知识掌握的正确率较选修课前均有所提高,每天食盐量、每天饮水量、七大营养素、1 g 碳水化合物产能、1 g 蛋白质产能、1 g 脂肪产能及预包装食品营养成分表选修课前后回答的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100 名非营养专业医学生选修课前后基础营养知识掌握的正确率比较[名(%)]

2.4 选修课前后营养学习态度的比较

是否需要增加临床营养学理论知识学习:选修课前与选修课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握营养学知识是否有用:选修课前与选修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治疗和手术、药物、放化疗是否一样重要:选修课前与选修课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指出[7],积极有效的健康管理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生活方式。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提升营养健康科普信息供给和传播能力,尤其是对医务人员进行营养知识的普及更为重要,但现阶段我国医学生营养教育普遍缺乏[8-9]。非营养专业医学生在校期间营养知识获取有限,严重阻碍其综合医学素质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10]。《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11]提出“将医学发展理念从疾病诊疗提升拓展为预防、诊疗和康养”,基础营养知识、临床营养知识及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的重要内容,因此,本研究对非营养专业医学生参加营养与疾病选修课教学进行评价研究,探讨医学生开设营养教学相关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今后营养教育改革提供一定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75.0%在校非营养专业医学生获取营养知识途径来自选修课,营养课堂仍然是获取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12]。经过18 学时选修课营养教学,选修课后非营养专业医学生对营养知识包括临床营养知识和基础营养知识掌握的正确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开设营养与疾病选修课对提高非营养专业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是有效的。但选修课因课时分配、课时限制、选课名额及课程中临床营养和基础营养授课比例较为随意等原因,可能不能满足临床医学生需求,今后开设时需探索更多模式以提高医学生营养知识的广度、深度,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对营养与疾病公共选修课课程的设置、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13]。此外,本研究显示部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如营养干预方式回答的正确率选修课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关内容讲授需强化。本次选修课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入典型案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如雨课堂等布置课后习题和增加课中互动,今后还将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将营养知识和临床疾病有机结合[14-15]。同时进行专业整合,融合思政内容[16]和临床营养典型案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堂互动等帮助学生掌握疾病的营养诊断、鉴别诊断及营养治疗,应用膳食调查表、食物模型、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握力器及三头肌皮褶厚度仪等,充分调动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营养知识理解和掌握。优化教学实践,推进营养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临床综合技能[17]。条件允许可增加临床营养见习,如参观医院治疗膳食、肠内肠外营养配置,参与临床营养教学查房、营养门诊,逐步培养非营养专业医学生临床营养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鉴于我国临床营养人才培养现状[18],一是缺乏专业的本、硕临床营养医师毕业生,二是现有临床营养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医学院校营养课程设置由选修课逐渐调整为必修课的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选修课后学生对营养知识的需要更为迫切,本研究结果显示选修课后98.0%非营养专业医学生认为需要增加临床营养学理论知识学习。选修课前后学生对掌握营养学知识有用、营养治疗同手术、药物、放化疗一样重要,均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积极的学习营养知识的态度为今后开展营养教学提供了基础。有研究显示部分医学院校学生虽掌握一定的营养学知识,但他们认为营养知识没有临床医学知识重要,所以营养态度和行为较差[19];相较于医护人员,他们意识到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性,并愿意学习相关营养态知识,但缺乏营养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培训[20-21]。而实施临床营养教育对提高医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转变营养学态度有积极影响[22],可见促进营养知识的掌握和普及,需要做到知行合一。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因课堂选课人数受限,仅100 人参加本次研究;其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将基础营养和临床营养知识均有所涉及,不同知识的课时分配需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逐渐调整,以满足学生需求。普及营养教学任重道远,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规范的教学策略支持营养教学的开展,对于非营养专业的医学生,需要不断完善营养教育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加强临床医生营养教学队伍建设,以促使临床医生掌握营养知识。

综上所述,非营养专业医学生获取营养知识途径主要来自选修课,选修课后临床营养知识和基础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学生对营养教学的态度较为积极,建议条件允许时,应对非营养专业医学生改进营养学教育,开设营养相关课程,以提高其临床胜任力。

猜你喜欢

营养学正确率医学生
OBE理念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烹饪营养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