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中的预防作用

2024-03-02张新玲陈俊华李媛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预案神经功能应急

张新玲 陈俊华 李媛

1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聊城 252000;2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一科,聊城 252000

颅脑损伤是指所有颅内血肿、广泛脑挫伤及撕裂伤。颅脑外伤后患者昏迷6 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昏迷者为重型颅脑损伤(SCCI),其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1-2〕。SCCI临床上常见各种并发症,如有颅底骨折常引起脑脊液耳漏、鼻漏,应考虑为开放性损伤,极易发生逆行感染;发生脑干损伤时,也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循环障碍、大脑强直等现象,严重还会发生脑疝,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4〕。已有研究证实,对于SCCI患者而言,伤后1 h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所以为了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需要采取一种针对性抢救护理措施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6〕。应急预案急救护理通过提供充足的抢救设备及医疗药物,以紧急抢救为主,配合抗感染、止血清创处理,进而确保SCCI患者在关键时刻的存活率〔7-8〕。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干预在SCCI患者术后颅内感染中的预防情况和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SCCI患者79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术前均经CT、MRI等检查确诊为SCCI,且手术耐受性较好者;③符合《临床神经外科诊断治疗学》中SCCI诊断标准〔9〕;④患者家属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有严重造血系统疾病和传染病者;②合并其他脏器并发症者;③存在意识障碍和精神疾病者。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3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8.25±5.37)岁;出血量25~78 ml,平均(57.44±6.03)ml;致伤原因:交通创伤28例,坠落伤7例,打击伤1例;治疗方法:单纯去骨瓣减压8例,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16例,单纯血肿清除1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9.29±4.42)岁;出血量26~79 ml,平均(55.26±3.78)ml;致伤原因:交通创伤27例,坠落伤10例,打击伤6例;治疗方法:单纯去骨瓣减压11例,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18例,单纯血肿清除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简单的急救处理后,将患者转至医院,护送进入抢救室,严格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和临床症状,上气管插管,保证呼吸道通畅,做好术前相关准备。观察组采用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具体方案如下:①建立应急预案小组,由1名护士长和10名护士组成,根据场景模拟和会议等方式为患者制定症状评估、急救方法与流程等预案,并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成员,应加大培训力度,直至合格为止,确保小组成员熟练掌握。②团队成员分工及具体工作安排:将护士分为指挥组、急救组、转运组、接诊组及救治组5个小组,各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整个急救过程;指挥组成员根据患者信息,快速上报并启动预案,及时到达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包括调度救护车、预约床位、提供相关救援物资、清理现场物资、紧急调配人力资源和救援物资等;急救组安排具有丰富急救经验的护士到现场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实施简单急救处理,而后向院内人员汇报现场情况,以便于院内开展抢救准备工作,对于部分高风险患者,院内做好相关准备,开通绿色通道,入院后立即将患者送往抢救室进行救治;转运组负责安全护送患者至院内,并密切监测患者脉搏、心率、瞳孔等体征,采集相关检查所需样本送检,与接诊组做好交接;接诊组负责协助医生安排住院治疗,根据病情将患者转至对应科室,高危患者优先进行抢救,中危患者加强体征监测,条件允许下完善相关检查后进行救治工作,低危患者定时监测体征,完善相关检查和护理,制定科学治疗方案,有序开展治疗;救治组由资历高、抢救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在了解完病情后配合医师共同参与并完成抢救工作。

1.3 观察指标

1.3.1两组护理前后觉醒意识恢复情况对比 由护理人员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觉醒意识恢复情况〔10〕,包含语言反应(1~5分)、运动反应(1~6分)、睁眼反应(1~4分)等3项,其中GCS评分7~8分为轻度昏迷、5~6分为中度昏迷、3~4分为重度昏迷,总分范围为3~15分,分数越高则患者觉醒意识恢复情况越好。

1.3.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比 由护理人员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患者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11〕,共15项,总分为各项相加之和,分数越高则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3.3两组预后生活质量对比 由护理人员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对患者护理3个月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12〕,该量表包含36个条目,包括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情感活动等4个项目,总分采取百分制,分数越高则预后生活质量越好。

1.3.4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对比 包括脑脓肿、脑膜炎、脑脊髓炎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觉醒意识恢复情况比较

护理3个月后,两组GCS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GC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护理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分,

2.3 两组预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3个月后,两组SF-36各项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预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2.4 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导致颅脑损伤的原因较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颅脑外伤、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及大面积脑梗塞等,SCCI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发病和死亡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轻者出现短暂可逆性意识丧失,重者可持续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医务人员需要探索一种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抢救护理方案,提高SCCI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改善其预后水平。

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是指在院区内发生意外情况时,护理人员采取的应急护理措施,该护理程序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为应急管理做好了充分准备,进而能快速熟悉培训和演习,并取得进步,对降低事故后果有一定的帮助。有专家提出,SCCI患者可伴有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清醒时,可能出现紧张恐惧、兴奋不安、言语零乱、定向丧失和恐怖性幻视等;意识恢复后,常不能回忆起受伤前后经过〔13-14〕。有研究证实,在严重脑外伤后会立刻出现能量需求增加的情况,但大脑氧供减少,进而导致代谢失衡和能量失调,这种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有关〔1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应急预案急救护理相比常规护理在预防术后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方面更具有优势,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开展了明确分工和共同合作,通过给危症患者开通了紧急绿色专门通道,指挥组、急救组、转运组、接诊组及救治组5个小组层层相接,优先抢救危症患者等,使得患者治疗有效率大大提高,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减少颅内发生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护理6个月后,两组GCS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SF-36各项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SCCI患者的脑部神经功能,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消除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促进其身体恢复,加快康复进程。间接证实了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更具有高效、精准的特色,且富有成效。有学者认为,传统的常规护理多为事故后急救,极易忽略对SCCI患者的病情评估判断、细节处理及抢救流程衔接,进而来不及实施抢救措施,错过黄金抢救时机,造成急救程序混乱,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16〕。而本文对79例SCCI患者实施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其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方向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科学有效的计划和安排,通过制定一系列急救预备方案护理程序,确保抢救正常有序进行,实现了重症患者有效抢救〔17-18〕。

综上所述,相比常规护理,应急预案急救护理干预在SCCI患者中具有更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有效预防术后颅内感染,改善脑神经功能,缓解重度昏迷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预案神经功能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