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探讨

2024-02-29林月红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初中生物培养策略

摘  要:环境保护和国家发展、人类生存的关系密不可分.从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和生物课程标准出发,初中生物教学确实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此,本研究面向初中生物教学实践,首先阐述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资源整合、信息技术运用、教学材料管理、生命观念渗透、课外实践活动五个层面提出教学对策,以期增强初中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保意识;培养策略;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2-0143-03

收稿日期:2023-10-15

作者简介:林月红(1974.9-),女,福建省福州人,本科,一级教师,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研究.

新课标提出“生物教学中应有意识培养学生群体核心素养”,同时指出“环保意识与行为养成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1].生物课程和环境教育之间存在关联性,课程内容中蕴含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当前,初中生的环保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不强,对环境保护的实践方法掌握不到位,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对此,要求生物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研究中强化对环境意识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

1 初中生物环保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国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实况,将环保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其一,学科教学中环保意识渗透不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着多重责任,扮演着不同角色,从环境教育角度来说,教师自身所掌握的环境教育知识、环境教育意识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应试教育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初中生物教师专注于夯实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提升本学科的专业教学能力,环境教育意识相对薄弱,施教能力和经验都有所欠缺.

其二,学科教学中环境意识培养计划缺乏系统性.传统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规划中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较少且不具备系统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保意识培养目标的顺利落实.同时,部分学校和学科教师在课程教学计划编制时,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现状缺乏调研和深度了解,进而导致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环境教育无法落到实处,学生仍然无法真正形成环保意识.

其三,环保意识培养方式单一.应试教育机制所带来的影响仍无法完全消除,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各类课程教学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灌输和技能培养,素质教育理念渗透不深,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方法研究不到位,未形成多元教学方法体系,环保意识培养方式仍然刻板、单一.

2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对策

2.1 合理利用教材,适当拓展资源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主要凭依,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载体,研读和分析教材是教学准备工作.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需要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资源,以此为基础结合教学需求适当拓展教学资源,有力支持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如《了解自己,增进健康》章节涉及“评估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两部分教学内容,本章节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从“人体健康与家居环境”“家居环境与生态环境”两个角度展开.结合本章节所学的生物知识面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良的家居环境是否会威胁人体健康?”“家居环境是否是生态环境的构成部分?”“有哪些的方法可以改善家居环境?”从小范围的家居环境转向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然后导入真实的生态环境数据,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产生的客观影响,激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2.2 运用信息技术,展开直观教学

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中除了可以支持教学资源整合,还可以支持教学环境优化和教学方法创新,尤其是在打造直观教学环境和构建可视化教学模式方面优势突出.在培养初中生环保意识的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展开直观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通过感官刺激学生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无论是课前导入、课上教学还是课后总结与巩固阶段,都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展示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响,激活学生探究兴趣,引发其深刻反思.

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单元知识教学中可以利用“海洋生物被猎杀”的纪录片、公益广告作为可视化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从生物圈角度分析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对海洋生态圈产生的影响.比如,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导致出现赤潮,使水产养殖和捕捞业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同时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导致海水的pH升高,进一步导致海洋生物数量减少乃至灭绝,接着列举海洋环境污染相关的数字化信息,佐证上述推断与结论.通过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和展示信息化数据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效渗透环境保护理念.

2.3 遵循减量原则,鼓励循环利用

教学材料的减量和循环利用本质上就是环保意识的体现,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使用的教学材料相对较多,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2].具体来说,可以从节约实验材料和循环利用材料两个角度出发,如实验过程中节约水资源,通过替换材料、改进实验的方式减少有毒物质排放,同时尽可能选择绿色、环保、可降解、可循环利用的实验材料.实验活动结束后,整理、回收材料,处理好实验垃圾,对实验材料进行循环再利用,减少实验器材损耗,最大限度降低实验成本,杜绝使用和乱排放毒害物质,切断环境污染源.

2.4 渗透生命观念,突出环保价值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3].生物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理解生物概念、探索生物规律、认识生物现象,就可以逐渐帮助学生塑造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此外,在引领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多样性、统一性、复杂性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生命规律,进而形成生命观念.那么,形成生命观念和养成环保意识之间有何关系呢?借助生物课程中蕴含的生命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而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是生命体,个体如果形成了正确的生命观念,则他们在个体活动中就能够发自内心地喜欢和尊重这些生命体,比如不破坏植被、不伤害小动物,主动承担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是激活学生环保意识的条件之一[4].

如“生物的进化历程和原因”内容教学中,要重点融入生物进化以及生物的环境适应性的相关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首先导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典故,初步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与适应环境基本概念,然后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这部分知识,比如理解向日葵向阳生长.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布置课后作业可以继续围绕生物进化与环境适应的相关案例作为作业素材,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学习,体现作业任务的开放性,例如观察向日葵生长方向并探讨原因,充满生活气息且契合教学主题的作业任务可以驱动学生深入理解目标知识内容.

2.5 利用课外资源,强化环保意识

学科教学要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同时要注重课内和课外的衔接教学,高效挖掘课内教学资源,拓展运用课外教学资源,助力实现教学目标[5].以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目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求教师重视利用课外实践学习空间.结合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需求,组织合适的教学活动,在活动难度设置上循序渐进,体现层次性,逐步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学习的衔接,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形成环境保护的正向行为习惯和强烈主观意识.

其一,组织环境保护活动.教师要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带领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调研活动,明确学生作为公民所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让学生切实参与到环保义务活动中去,在实践中深入体会.如每年植树节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感知植树造林的必要性,认识森林资源的可贵性和森林资源保护价值,具体可以到当地的公园、植物园、山地等地点展开植树劳动,让学生有机会亲近自然,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积极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给其践行环保理念的实践契机.

其二,举办环保主题活动.结合生物课程知识,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学生参与主题讲座活动,引入演讲、征文比赛、板报设计、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环保节目表演等多种主题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同时增强学生的课外实践体验,针对性引领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其三,课外实践与课内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植教材内容设计和组织实施课外实践活动,彰显环保教育主题,推动环保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識教学后组织动物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合作或者在家庭中进行动物养殖实践,把班级学生划分成不同探究小组,通过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的过程感知动物成长历程,对小动物形成积极的情感,学会和小动物和谐共处;再如,在“植物的主要类群”知识教学后要求学生课外制作植物卡片,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植物,在卡片上记录该种植物的生长环境、成长周期、外观特点等生物属性,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换彼此的卡片,在互动中增进学生对植物群类知识的了解;又如“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教学中,要求学生分组开展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知识宣传活动,帮助全校师生、社区居民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然后课上再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与传染病传播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协同形成生物素养和环保意识,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彰显课内外衔接教学的价值.

3 结束语

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为目标,初中生物教学应该彰显学科特色.设计贴合学情的教学方案,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感悟环保的价值,强化环保行为.同时掌握学科知识,发展学科实践能力,形成“爱家园、爱环境、爱地球”自主意识,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运用所学生物知识支持环境保护目标落实.

参考文献:[1] 周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2):135-136.

[2] 王维国.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0(12):65-66.

[3] 周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探讨[J].考试与评价,2021(2):31.

[4] 陈新青.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刍议[J].读写算,2020(11):60.

[5] 师亚军.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现代盐化工,2020,47(1):119-120.

[责任编辑:季春阳]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初中生物培养策略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