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序列化的实践研究

2024-02-28王倩

中国德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序列化班会课班会

学校将立足“进入”而未“融入”的问题,聚焦“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序列化”的课程化实践与班本化活动,积极探索将富有时代特征的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序列化建设特色的途径与模式,构建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序列,为学校、教师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凝聚思想方向、提升精神素质、建设社会良序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列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及总目标中,还要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中”。

当前,中学生对自我身份确认的需求强烈,特别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明确的思想方向以及由正面生活经验构成的正能量。然而,2020年至今,笔者对教师、学生、家长等群体进行了访谈调研,结果显示:从内容上看,学校由于对价值观的内涵理解不足,出现了“避繁就简”现象,倾向于开展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内容,对“社会层面”的内容有所忽略。从实施载体上看,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存在结构性缺失。其中,学校最重视活动育人,文化、实践和课程育人也比较受重视,但在协同育人和管理育人上涉及较少。从成效上看,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效度有待提升,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有待加强。从主题班会课程的实施上看,价值观序列主题班会尚未形成逻辑缜密的课程思维,缺乏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因此,学校价值观教育需要建构更为科学、全面的教育体系,多维度、全方位地进行推进。

一、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的基本路径

学校深入研究主题班会序列化模式与策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生活,形成了主题班会课例资源库,为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础。

(一)主题班会序列化模式与策略研究

学校围绕一条主线(中国公民教育)、一个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指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班会序列化模式与策略研究。学校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确立价值教育目标、构建逻辑结构、选择教育方法、寻找教育资源、形成课堂文化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主题班会序列化设计,探索实施路径(见图1)。

(二)形成课例资源库

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12个价值观具化为和中学生密切相关的20个易于学校落实、学生内化的班会课主题,即“自强、友善、知礼、节俭、主动、专注、明辨、合作、诚信、有序、规则、公平、爱国、担当、勇敢、奉献、敬畏、包容、和谐、感恩”。在此基础上,学校整合家校社的教育资源,从公民素养、科学底蕴、社会规范、责任担当、人文感悟等方面开发实施主题班会课程群,形成纵向覆盖初中三年,横向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要素的序列化主题班会课,进而形成课例资源库。

(三)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

在研究中,基于主题班会序列化“顶层设计聚焦价值教育主题,内容编排关注公民教育场景,素材选择回归学生生活实践”的设计思路,学校对价值观进行内涵剖析、辨识植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以达到促进班级长效发展、学生全面成长的目的。

二、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的基本模式

学校价值观主题班会序列化设计从明确课程定位、梳理核心主题、构建设计要素以及实施路径出发,全方位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生活。

(一)明确课程定位

学校梳理了德育课程构架,遵循“知情意行”的规律,对班会课程、晨会课程和活动课程进行统整开发。价值观融入的主题班会课程作为班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课程构架中显得尤为突出(见图2)。

学校以2020年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序列化的实践研究”(Z2020025)研究以及“价值观教育基地”的活动开展为契机,以省市区三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为依托,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实现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课的有序、常态、序列开展。

(二)梳理核心主题

1.符合师生共同诉求的序列化内容

学校对不同年段、不同年龄层的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以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结合班级管理中学生存在的成长性问题,让班主任对不同价值点的具体问题和现实事例进行阐述。综合班主任的具体描述,学校归纳整合不同价值点的育人诉求,形成了师生共需的序列化主题内容,同时也为班会课的案例素材提供了丰富的实际情境。

2.贴近学生生活场景的序列化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条目高度概括、切口宏大、概念多元,不同视角、不同人群、不同阶段对此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因此,学校将宏大的核心價值观内容具象化,形成一些易于学校落实、学生内化的主题。这有利于学生更具体地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把握要义,使得价值观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构建设计要素

学校以学生成长问题为导向,构建价值观序列主题班会课的设计要素。

1.确立设计策略——“321”理念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学校建立了序列主题班会的“321”设计策略,强调从易入手、从小做起,以“小、近、实、新、活”为主题班会核心理念。所谓“3”,就是设计班会课时要立足于“近小”、来源于“生活”、着眼于“内化”的三点定位;“2”指的是对主题班会生活化、价值化的双面拓展;“1”指的是通过序列化主题班会课程目标的实现,达成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的目标。

2.明晰开发要求——“345”原则

学校通过整理典型的班会课例,梳理共性特点,形成了主题班会的“345”开发要求,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序列化的开发和实施。“3”指的是主题班会设计的“三要思路”,即顶层设计要聚焦价值教育主题、内容编排要关注公民教育场景、素材选择要回归学生生活实践;“4”指的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四可体验”,即让学生经历“可观”“可感”“可鉴”“可学”的体验过程;“5”指的是主题班会的“五微要求”,即聚焦“微问题”、观察“微现象”、搭建“微平台”、研发“微课程”、实现“微体验”。这些切口小、落点低的主题内容有助于真正实现研究真问题、使用真情境、推进真运用的课程实效。

3.形成课程模式——三类实践课型

学校通过主题研讨、观课评课、调研反馈等手段,形成了三类班会形式的实施策略。

一是“案例情境式”。学校将“情境法”与“对话式”班会设计有机结合,探索高效的“案例分析法”和“课堂对话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找寻案例背后的价值生长点,并运用到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与改进上。

二是“问题探究式”。学校整合学生发展和班级管理的实际需求,整理真实问题和现实困难,挖掘共性问题,通过辩论、观点分享、問题链、小组探究、研究报告等形式开展班会课,帮助学生实现价值澄清和价值判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是“项目实践式”。学校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活动体验”和“项目化学习”的阶段成果展示与“实践式”班会深入整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型班会活动。

(四)建立实施路径

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途径上,学校应拓展主题班会的“观测场景”,关注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全过程。

1.实现教育全时域的主题班会价值联动

主题班会课的作用不能仅局限于一堂课,更应体现为长期引领和深度调控。主题班会的“前延”和“后续”是拓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纽带。“前延”指的是召开主题班会的缘由和出发点,即主题班会要与学生成长紧密联系,要有一定的班级生活背景,具有指导、引领性质;“后续”是指主题班会召开后,学校要持续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和价值观的内化程度,并及时进行监控、反馈和引导。

2.创设“三层关系链”的班会课程评价标准

价值观主题班会的评价是从人与自我自然、人与他人社会、人与国家世界的三维视角评价学生对价值指向行为正当原则的认知。如“人与自我自然”维度主要评价学生的心理品质、自我认识、行为习惯等内容,其最终价值指向是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建立主题班会的“集评研谈”督导管理模式

学校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建立了主题班会的“集评研谈”督导管理模式,使价值观序列主题班会更好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与价值引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课前,学校通过问卷收集、案例征集等形式寻求来自学生的真实共性的问题,并分析成因,再进行集体听课、评课和研课;在课中,学校重点关注是否建立了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价值观的理解和做出价值观澄清的通道;在课后,学校通过感受记录、行为跟踪以及个体关注等方式,观察学生是否形成价值观的决策。

四、成效与价值

通过两年多的深度实践,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序列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定位课程

首先,核心价值观与主题班会序列化的定位逐渐清晰。全校形成了浓厚的价值观教育氛围;主题班会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载体;价值观序列主题班会课程在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清晰、明确,起到了课程引领的作用。其次,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程的意识不断加强。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地得到实践和贯彻。班主任不仅在主题班会上融入核心价值观,还在晨会及活动课程等方面有意识地去落实价值观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落地。

(二)提炼成果

学校对价值观主题班会开设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新的探索。

1.成果聚焦点

学校厘清了核心价值观中“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三层关系,提炼了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设计的基本策略和要求,形成“案例式”“问题式”“项目式”的班会操作范式,并从师生共需的角度打磨课例和主题方向,延展课程时空界限,形成了“大班会”课程观。

2.成果创新点

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以更多元的呈现方式,关注课前课后的联动影响,真正实现了全程育人;通过扎实、有效、常态的载体,对其他类型的价值观教育方式产生了示范引领效应,并实现了跨学科、跨领域、跨平台的迁移转化,从而推进价值观教育的融合渗透,形成了浓厚的价值观教育氛围。

3.成果生长点

一是延展“主题班会”的时空界限,实现了主题班会“课前”“课后”的价值联动,使主题班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二是在日常的主题班会课程中,班主任可以更好地理解价值观教育的理念和操作方式,以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三是不断完善课程的呈现方式,实现了价值观主题班会的“更新迭代”。

当前,中学价值观教育还局限于外显形式上“进入”班级,而未能在内容上真正地“融入”管理。在后续的研究中,学校将立足“进入”而未“融入”的问题,聚焦“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序列化”的课程化实践与班本化活动,积极探索将富有时代特征的核心价值观融入主题班会序列化建设特色的途径与模式,构建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序列,为学校、教师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王倩,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德育副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乔 羽

猜你喜欢

序列化班会课班会
“花样”班会课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如何建构序列化阅读教学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Java 反序列化漏洞研究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