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建构及实证检验

2024-02-27胡俊杰陈有娣黄茂勇

老区建设 2024年1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胡俊杰 陈有娣 黄茂勇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人工智能时代跨界融合技能型人才评价机制重构及实施路径研究”(21YJC880029);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工智能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建构研究”(2021WQNCX05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及创新潜力评价研究”(GD23XJY07)。

作者简介:胡俊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讲师;陈有娣,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学生;黄茂勇,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通讯作者)。

摘 要:乡村旅游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而人才队伍建设是其中的关键一环。阐释人工智能时代赋予乡村旅游人才的新要求,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已有文献研究,整理、归类出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构成要素,并構建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和权重系数,结果表明该体系与实际情况匹配度较好。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量化指南和有效工具,未来应结合评价体系,通过设立职业资格、制定行业标准、调整培养方案等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592;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4)01-0005-11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春节前夕视频慰问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村干部时指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1]乡村旅游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动力,而其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预测,2025年乡村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人次将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8%,而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预测目标的基础支撑。[2]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并将“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任务之一。[3]乡村旅游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动力,是决定乡村振兴成败的关键要素。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加快新兴职业领域人才评价标准开发工作,建立评价标准动态更新调整机制,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4]乡村旅游人才评价需要一定的标准,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基于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而制定,它的建立可以帮助人才培养供给端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改革,还能帮助相关部门对从业人员开展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和促进行业升级。综上所述,本研究试图回答:在人工智能时代,科技赋能乡村旅游产业,将对乡村旅游人才提出哪些新要求?乡村旅游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要素有哪些?乡村旅游人才应从职业能力的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回答上述问题对当下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革动因:人工智能时代赋予乡村旅游人才评价的新要求

2017年7月,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人工智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际竞争力提升中的关键作用,认为人工智能已经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推进,对人才评价机制提出崭新要求。[5]随后,教育部于2018年4月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为高等教育领域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计划提供政策指引。[6]依据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特点,促进人工智能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的深度结合,构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实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转型,同时意味着需求侧也在相应地改变及提升评价标准。世界经济论坛于2020 年1月发布了一份题为《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提出教育 4.0模式,这是对第四次工业革命需求的有效回应,通过人和技术相结合实现新的可能,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作为重要的教育评价依据。[7]

回顾历次技术革命可知,手工劳动转变为机器大生产导致体力劳动者数量逐渐减少;生产机械化转变为电气自动化导致脑力劳动者成为主要劳动力;自动化工业化转变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将使智力劳动者成为未来的主要劳动力。[8]劳动力结构优化与技术持续进步是一种良性循环,将对劳动者的技能结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提出新要求,促使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向更具创造性、价值性的领域发展。智力劳动成为主流也促使服务行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重要的就业门槛。[9]

就乡村旅游领域而言,其从业人员的智力属性将被放至更高的位置,劳动技能将趋向多元化,知识趋向复杂化,要掌握多种“硬”技能和“软”技能才能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新的劳动技能迭代要求乡村旅游人才具备更新更强的能力,数据分析与预测能力即将成为必备技能,要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发现市场趋势、用户需求,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跨界合作与创新思维将成为核心能力,要不断寻找并应用新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并与技术专家、营销人员、设计师等不同领域的人才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旅游行业的创新发展。客户各式各样的特定需求,消费体验的提高以及品牌形象的塑造都需要别致的服务与共情的沟通,因此个性化服务与情感交流能力将成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三、研究综述:乡村旅游人才相关研究呈现纵深发展趋势

从2017年起,以“乡村旅游人才”为主题的研究显著增长,学者开展了广泛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乡村旅游人才队伍现状问题研究

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大部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专业能力参差不齐。[10]二是乡村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失衡,服务型人才占比过大,缺乏管理型、信息化以及新业态技能人才。[11]三是乡村旅游人才未能完全满足实际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12]四是乡村旅游產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足。[13]

(二)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许多学者从多种视角提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策略,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针对乡村旅游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问题,应设置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健全培训体系,引导部分乡村旅游从业者向不同方向转型。[14]二是依托职业教育机构,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研融合,开创新的培育模式。[15-17]三是搭建帮扶共建平台,在政策导向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实施领军人才配对共育工程。[18-19]

(三)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学者们为使乡村旅游人才供给侧能够真正实现与需求侧有效衔接,创造性提出多种培养模式:一是订单式培训模式,旅游院校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商定招生和培训事项,学生入校前便可与当地乡村旅游企业签订就业协议。[20]二是“政企校协同,共育民员生”的模式,以高校学生、从业人员和居民为主体,以旅游院校、乡村旅游企业和政府为核心,多方联动满足产业需求。[21]三是在上述基础上,加入行业协会,提出用行业标准对接工作内容的新要求,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乡村旅游协会等联合培养”模式。[22]四是“2+3”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实行“双导师”制,奠定专业特色化、差异化的师资基础,实现高校、企业和社会三方深度合作,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搭建平台。[23]

(四)乡村旅游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研究

乡村旅游人才的规格要求是其发挥作用的基本保障。为此,许多学者对乡村旅游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同的职位应有不同的素质要求,但是旅游职业道德、乡村历史文化知识、服务技能等是乡村旅游人才应具备的主要素质。[24]二是乡村的旅游、农业与康养等多种产业融合需要创新发展模式的能力。[25-26]三是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乡村旅游人才的三项基本素质是“双创精神”、掌握相关技术和高素质服务技能。[27]四是认为服务礼仪知识、敬业精神、团队协作意识、旅游接待能力是乡村旅游人才开展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28]五是认为乡村旅游人才是综合型高级人才,应掌握旅游市场学、旅游公关、旅游法规和管理学多领域知识。[29]

(五)研究现状述评

共识:一是肯定了乡村旅游人才的重要性,其对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乡村旅游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在乡村振兴的使命任务下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三是明确了乡村旅游人才队伍的专业性问题,要科学设置人才评价标准,并以其为导向打造系统的培育模式。

问题:一是主要基于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现状或培养目标提出培养策略模式,未对乡村旅游人才专业能力生成机理进行探究。二是关于乡村旅游人才评价标准仍未系统建立,未能科学地为乡村旅游人才招聘、培养、评价等方面提供依据,影响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因此,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凝练出乡村旅游人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指标,并进行丰富和完善,从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能为乡村旅游人才建设提供参考,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四、要素构成: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指标框架建立

目前学界对于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构成尚未形成共识,本研究将相关学者所提出的要素进行整理,对词义相近的要素进行归类,具体如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姜大源提出的“能力三要素”理论框架[38],在上述基础上将乡村旅游人才的能力要素归入对应模块,初步建立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指标框架,包括3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

五、体系构建: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一)改良德尔菲法确定指标要素

在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乡村旅游人才的实际工作需求和发展方向,确保评价结果符合实际需求,并能促进乡村旅游人才的职业发展。为此,本研究邀请专家进行改良德尔菲法问卷调查,确定指标体系的内容并提出具体意见。

1.研究工具

将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指标体系初始架构转换为问卷题目,以5点李克特量表作为衡量工具,邀请专家对题项进行合理性判断。此外,还需要对专家判断依据和相关问题熟悉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

2.调查对象

一般专家问卷调查人数以5~15人较为适宜,专家组可由技术型、实践型和政府机构专家组成。[39]因此,本研究邀请专家的标准为:从事乡村旅游行业工作5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领域的博士,或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

3.数据处理准则

(1)专家积极程度:以问卷回收率作为判定准则,达50%属于合格,60%属于良好,70%及以上属于优秀。

(2)专家意见权威程度:以Cr作为权威系数,由专家判断系数(Ca)与熟悉程度(Cs)构成,Cr=(Cs+Ca)/2。一般认为Cr>0.7为可接受信度,Cr>0.8则表示专家对内容的选择有较大把握,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专家协调系数反映的是专家对问题意见的一致程度,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变异系数(Cv),反映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计算公式合理性、收集方法可操作性的协调程度。系数越小说明专家的协调程度越高;二是肯德尔系数(Kendall W),反映专家对所有问题评价意见的一致性程度,数值越大说明专家意见的协调性越高。因此,专家协调系数判断准则为:平均数≥3.75,Cv﹤0.25,Kendall W>0.2以及P﹤0.05。

(4)专家意见稳定程度:专家小组在下一轮问卷调查过程中对每项问题的意见改变程度小于或等于20%时,即该项问题的评价结果已达到稳定状态。当全部问题的稳定程度大于或等于70%时,可不再进行新一轮的德尔菲法问卷调查。

4.数据分析

问卷通过网络发放,由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完成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保留满足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判断准则的指标,并根据专家建议修改并形成新一轮问卷,最终通过两轮调查确定乡村旅游人才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轮调查结果如下:共邀请10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率为100%,有30%的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专家积极程度达到优秀水平。专家权威程度达到0.865,说明专家小组对于指标内容的判断具有很大的把握,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赋值评分均大于等于3.9,变异系数均小于等于0.19,且肯德尔系数为0.215及P等于0.009,各项判断准则均符合标准,所有指标均可保留,且说明专家小组对于该指标体系的评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及较高的可靠度。不过,专家小组也提出了五条修改意见:一是建议在“通用能力”指标中增加法律知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释义内容;二是在“社会能力”中增加组织协调能力;三是将乡村振兴领域政策法规的内容增加至“旅游专业知识”指标的释义当中;四是在“社会能力”指标中增加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五是在“方法能力”指标中增加产业发展能力。本研究将上述意见纳入至第二轮问卷。

第二轮调查结果如下:共邀请10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回收率为80%,有25%的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专家积极程度达到优秀水平。专家权威程度达到0.895,可信度再次得到验证。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赋值评分均大于等于3.88,变异系数均小于等于0.22,且肯德尔系数为0.345及P等于0.000,各项判断准则均符合标准,所有指标均可保留,专家评价的高度一致性及较高可靠度反复得到验证。本轮调查共向专家小组征求了17个指标的意见,其中3个为新增指标,专家小组对每项指标的评价改变度均小于20%,原14项指标的评价结果达到稳定状态,全部问题的稳定性达到82%,可以停止下一轮改良德尔菲法问卷调查。至此,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得以确立。

(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要素权重

将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决策目标,设立3项评价准则以及14项具体评价要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1.研究工具及调查对象

根据AHP的实施方法将指标体系转化为AHP专家问卷,根據标度定义构造判断矩阵,征询专家进行指标重要程度的两两比较。[40]调查对象与上一阶段保持一致。

2.数据处理准则

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依据一致性检验进行判断,判断依据为:CR<0.1表明判断矩阵一致性较好;CR=0表明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CR≥0.1表明判断矩阵不符合随机一致性,需进行修改。

3.数据分析

如表3所示,各级指标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说明构建的判断矩阵合理。一级指标按权重系数高低依次为: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是乡村旅游人才最重要的能力,是他们能够完成乡村旅游工作的前提。

在一级指标“专业能力”中最重要的是乡村旅游专业技能。在“方法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认知思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排在第二位,说明乡村旅游人才要紧跟时事,了解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并且富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时刻走在乡村旅游发展前沿。在社会能力下的二级指标中最重要的三个指标是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团队合作能力。这说明乡村旅游人才要具有热情友善、客人至上等职业道德,向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此外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和乡村环境,在完成乡村旅游工作时还要具有较好的合作协调能力,能够较好调动居民、企业、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旅游事业发展。

六、实证检验:人工智能时代乡村旅游人才评价体系的实效验证

为有效地评估和提升人工智能时代乡村旅游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将评价结果与实际工作场景相比较,验证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改进,本研究面向广东省内乡村旅游相关主体进行实证调查。

1.测量问卷编制及调查对象

将指标体系中的14项二级指标转化为测量题项,并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1—5分为“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面向广东省内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工作者、高校旅游专业师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有效回收率为91.6%。样本人口统计变量特征为:乡村旅游者99人(48%)、乡村旅游工作者24人(12%)、高校旅游专业师生83人(40%);大专学历87人(42%)、本科学历103人(50%)、研究生学历16人(8%)。

2.信度分析

数据的一致性对于获取准确的结果和可靠的结论至关重要,本研究使用Cronbachs α系数来评估数据是否符合逻辑规律并与其他相关数据一致,量表的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873,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3.因素分析

(1)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为判断回收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先分析量表的KMO(>0.7)和Bartlett球形检验(p<0.05)。结果显示KMO值为0.864,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671.145(df=91,p=0),达到显著水平,可进行因子分析。

(2)验证性因素分析

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使用同源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回收数据与构建模型的拟合指标如下:χ2/df=1.236,RMSEA=0.052,CFI=0.986,GFI=0.945,PGFI=0.666,综合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该模型与数据的适配度较好。此外,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因素负荷量均在0.644至0.81之间,达到0.5以上的标准,说明测量模型题项品质良好,能够反映所测量概念的特质。

七、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构建的评价体系全面涵盖了人工智能时代对该类人才的能力要求,为人才培养和考核提供了量化指南,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及从业人员可结合实际使用该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其鉴定、预测、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41],在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设立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资格,规范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该指标体系可对乡村旅游人才职业能力进行全面鉴定,能够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进行质与量的区分和认定,为政府部门设立乡村旅游人员从业资质提供了参考依据。具体而言,指标体系可转化为职业资格考试的模块,依据各个模块的特性进行比例、考核内容及形式的设置,能够确立行业准入的标准,逐步实现乡村旅游人才队伍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二)制定乡村旅游人才行业标准,进一步为供给侧提供发展方向

行业企业作为乡村旅游人才的需求端,对人才的规格标准具有主要的话语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乡村旅游行业处于快速变化发展之中,行业企业可以在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发展出更具操作性的标准细则,并不断进行更新升级,供人才供给侧和从业人员进行参考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三)调整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推动人才供给侧改革

评价体系的不断发展将为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调整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根据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升级状况调整专业设置,将最新的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当中,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无缝对接,同时协同相关部门打通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的“立交桥”,继续扩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成长路径,真正做到需求供给两端的全面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心乡村旅游: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EB/OL].http://news.china.com.cn/2023-01/18/content_85066802.htm,2023-01-18.

[2]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7/content_5527720.htm.2020-07-17.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2021-02-23.

[4]中共中央辦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2/26/content_5268965.htm,2018-02-26.

[5]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7-07/20/content_52 12064.htm,2017-07-20.

[6]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7062/201804/t20180410_332722.html,2018-04-03.

[7]逯行,王欢欢,刘梦彧.数字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如何转型?——《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报告的解读[J].现代教育技术,2021,(3).

[8][9]朱巧玲,李敏.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结构优化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6).

[10]孙静,刘薇.“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4).

[11]耿红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20,(24).

[12]于桐.乡村振兴战略下辽宁高校旅游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构建与实施[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3).

[13]孙悦.乡村旅游扶贫与高教旅游人才培养互动发展探析——以辽宁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科技视界,2022,(19).

[14]郑世平.绵竹市乡村旅游人才支撑与培养路径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9.

[15]Cejas M, Aldáz S, Quevedo L, et al. Rural-Community Tourism: Study of the Competences of Professional Human Talent in Tourism of the Cotopaxi Province[J].Tes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20,83.

[16]刘俊.职业教育背景下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困境及优化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2022,(24).

[17]冀楠楠.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问题与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版),2022,(9).

[18][35]刘立红,崔泓洁.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北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

[19]徐新洲,李昀思.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2023,(2).

[20]张向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保康旅游订单班为例[J].教育观察,2018,(23).

[21]黎娇,韦文杰.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

[22]司红十,金玉.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乡村旅游产业人才培育模式探究[J].新农业,2020,(23).

[23]侯贺平,李喜梅,张龙冲,等.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林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农业教育,2022,(1).

[24]赵雪情.乡村旅游人才现状、需求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20,(3).

[25][34]喻彩霞,姚月圆.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的素质与能力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1,(12).

[26][36]王红艳.乡村振兴战略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的素质与能力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2,(15).

[27]詹艳杰.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乡村旅游人才需求及培养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2022,(4).

[28]蒋光辉,杨再琼.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高职旅游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2022,(9).

[29]陈小鸳,闫闪闪.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赣州市长冈乡为例[J].商展经济,2023,(1).

[30]郑莹,何艳琳.北京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及能力提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25).

[31]马晓路,许霞,張哲乐.旅游类高校建设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的思考[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4).

[32]刘梅.农林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

[33]康叶红,樊雅俊.乡村振兴背景下大湘西乡村旅游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9).

[37]陈礼龙,徐海军.完善耕读教育体系 培育乡村旅游领军人才[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

[38]姜大源.职业教育要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9]胡俊杰,陈为年,黄茂勇.高职院校基层行政人员专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改良式德尔菲法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2).

[40]胡俊杰,黄茂勇.高职院校行政人员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当代职业教育,2022,(2).

[41]苏永华.全面人才评价[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7.

Construction and Empirical Testing of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Rural Tourism Talents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u Junjie Chen Youdi Huang Maoyong

Abstract: The rural tourism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s a key part of it. Explaining the new requirements given to rural tourism talents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rural tourism tal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were sorted and classified, and the various indicators and weight coeffici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stem matched well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rural tourism talents provides quantitative guidance and effective tool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future, the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combin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ral tourism talent team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formulation of industry standards, and adjustment of training plans.

Key words: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ural tourism talent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Evaluation system

责任编辑:严玉婷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人工智能时代应对失业问题的策略
人工智能时代编辑工作核心算法初探
《人工智能时代》博弈不确定的未来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