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北国医学院对当今中医师承教育的启示 *

2024-02-26傅延龄陆寿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师承医德华北

马 浔 傅延龄 陆寿康

(1.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门诊部,北京 101318;2.北京金方中医书院文化研究中心,北京 101318;3.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北京 100029)

华北国医学院由著名中医教育家、临床家施今墨创办。作为早期中医药院校之一,华北国医学院在中医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办学方法、教育理念、教学形式等对当今仍有重要意义。作者整理相关文献,试总结华北国医学院教育特点及对当今中医师承教育的启示,抛砖引玉,以期为建立健全新时代中医师承教育体系提供新思路,探索可复制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1 华北国医学院的创办

20 世纪初,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近代教育思潮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医学上表现为渐成反对中医之势。至民国,政府先后两次掀起废止中医的浪潮,引起全国中医药界人士的愤懑。在中医药生死存亡之际,施今墨等名家拍案而起,组织抗议、请愿等活动,极力挽救。在阻止了余云岫等取消中医的企图后,施今墨等人思考中医药未来,并于1932年创办华北国医学院。

华北国医学院确立了“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医,培养中医人才,绝不拘泥成法,惟一宗旨希望阐明先哲遗言,借助新医经验,为人群造福”的办学宗旨。在参考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华北国医学院采用将传统的师承教育与新兴的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制定了独特的教学方案。同时,施今墨等组织创办者广邀各界名家前来授课,为中医药界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因此,华北国医学院享有“中医大师的摇篮”的美誉,在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医药教育留下珍贵的经验资料。

2 华北国医学院的教育特点

华北国医学院融合传统与创新,紧合时代,兼容并蓄,形成了在当时独具一格的中医药教育形式。

2.1 课程设置打破常规 华北国医学院在中西医学术激烈争论的背景下,打破固有之见,敢于承认中医教育与学术的不足,参考西医院校教育模式,编写教材,设置课程。将中医传统师承中的口口相传落实到文字,将中医经典转化为学科。在缺乏适用教材的情况下,各位中西医名家结合新兴技术,总结前人经验与自身多年积累,创造出华北国医学院自编教材。因此,华北国医学院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西汇通的成果。这对中医教育与学术研究皆有重要意义。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引进西医学内容,将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中医基础理论、西医基础理论、临床医学、公共基础课程[1]。见图1。课程整体以中医为主,以西医为辅,让学生通过对西医课程的学习,提高对人体结构、生理病理的认识,了解当时较先进的实验技术;并将科学观概念引入,用以解读中医理法方药。此外,为方便学术交流,获得前沿医学信息,华北国医学院根据当时世界西医学发展水平,选择性开设有日文、德文课程,取多学科之长,支持、发展中医教育。

图1 华北国医学院课程体系

2.2 教学科研双管齐下 华北国医学院重视教学,在组建师资时即打破门户之见,广邀志同道合的中、西医名家授课。教师团队以“治疗疾病”为信条,在和谐的学术氛围中相互学习、讨论、提升,保证教学质量。在强大师资团队的支持下,华北国医学院尤其重视临床教学,在办学之初即在学校附近创办诊所和附属医院,为传统跟师、临床见习提供便利。在传统跟师方面,华北国医学院突破固有的“一对一”模式,要求“一人多师”,将各家经验均讲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个人独特的中医思维,逐渐应用于临床。在临床见习方面,华北国医学院参考西医临床教学模式,讲授检查操作、化验指标等内容;重视病案的记录与解析,强调及时整理,并对典型病案进行细致讲解,让学生回顾诊断与治疗用药思路、查找是否存在疏漏,以系统总结可重复的临床经验。

华北国医学院引入西医检查、检验设备,将中医四诊拓展为“望、闻、问、切、查”五诊,并尝试将中医病因病机等与西医可量化指标对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医药学术中的早期科研模式。

2.3 明确医戒 德术并重 教书育人,以德治教[2]。华北国医学院不仅重视医术教育,更重视医德培养,在《华北国医学院第二届毕业纪念刊》中记录有“医戒十二条”(以下简称“医戒”),对医德、医术皆提出具体要求。见图2。“医戒”开篇第1~3条均与医德相关,作者认为可简括为“以人为本”“以仁为本”,告诫医者以治病救人、解除病痛为己任,坚守仁心,不得耽安逸、邀名利、嫌贫爱富、玩忽职守。第7条旨在提醒医者关注患者心态,不要令其因病重而绝望。第9条要求医者规范言行,不得迷恋酒色财气。第10~12条则提醒同行之间既应相互尊重帮助,又应相互监督,总以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华北国医学院将德育教育纳入考核,并设有操行成绩考核法,也体现出了施今墨等对医德教育的重视。此外,“医戒”要求医者精研学术,病案不厌细,诊病不厌详。这不仅是对医术的要求,更是对态度的要求。

图2 医戒十二条

华北国医学院在教育形式上已具有现代高等院校教育的雏形,这在当时背景下无疑是一种创新与突破。多形式文字资料的保存,也为后世教育形式的复制与改革留有空间。

3 对中医师承教育的启示

3.1 加强国学文化 培养中医思维 华北国医学院敢于创新,在当时背景下有意识地与世界医学接轨,汲取新知识、新方法以发展自身。在打牢国学基础的前提下,华北国医学院培养中医思维,同时引入西医思维模式,将二者融合成独特的方法论,形成早期的“中西医结合”理念。当今时代,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但国学文化比重相应减少,中医思维的培养受到影响。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动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同样影响着中医思维的形成。因此,加强中医思维的培养是中医师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现代高等院校教育课程正逐步增加国学文化内容,2014 年1 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第一家国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成立,在开展文化传播的同时,肩负着以多学科文化培养中医传统思维的使命。承建“施今墨名家研究室”“施今墨医药学术研究中心”的中医传承教育机构——金方书院,对此同样重视。其开设的师承班项目特设有“非考试”课程,以国学文化、中医经典内容夯实中医基础。金方书院教务长、施今墨再传弟子薛钜夫多次和学生强调“要读些杂书”,例如将天文星宿与经络腧穴相对应,将五运六气与选方用药相对应等,对中医思维培养有所助益。

3.2 强调一人多师 推动多元教学 华北国医学院尊古而不泥古,推崇多学派交流,摒弃门户之争,要求“一人多师”,在当时存在较大争议,而现在“一人多师”越来越被大众认可。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快速成长,减少“一对一”模式对思维的桎梏,对师承大有裨益,应进一步推广。在师徒关系方面,华北国医学院不经意间将传统师承中“耳提面命”的师徒相处方式转化成了“教学互长”。徒弟提出疑惑后,可以与师父共同探讨,在交流中或加深或更正对某些知识、技能的理解。师徒在问答中常常能获得新的思维灵感,实现共同提高,又可拉近彼此情感。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也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同。

华北国医学院教学形式多样,课堂形式也呈现多元化,如采用挂图、模型等,部分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幻灯教学,使知识内容呈现更为具体。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形式更为丰富,体现在中医师承方面,目前主要表现有两种形式:(1)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3]。为方便二者工作的推进,远程教育应运而生[4],以线上与线下同步的方式,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提高效率,同时可以为中医师承教育留下珍贵影像资料。

3.3 重视医德教育 完善考核规范 医德教育一直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近现代,中医药学者借鉴“医戒”的要求,强调医德需要重视,需要正面宣传、正面教育[5]。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因此,中医师承教育不可忽视医德培养,要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把社会主义公德与医生职业道德相结合,践行“五育并举”,培养新时代中医人。

考核是教学验收不可或缺的部分。华北国医学院规章制度明确,在考核方面同样设有文字标准,为考核方式的复制与改革提供可能。有观点认为当代中医师承考核缺乏统一且可量化的标准,因此在质量监控方面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现阶段《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虽已施行,对考核内容(如笔试、临床病案记录、理论学习记录等)及报名、出师条件(如学历、跟师年限等)多个方面设立规范,但部分考生对此类法规认同感不高[6]。因此,考核办法或需要相关专家进一步讨论完善。

4 结语

中医师承教育是中医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改革不断探索的内容之一。华北国医学院作为中医药教育的先行者,在缺少教材、资金、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走出独树一帜的中医药教育之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华北国医学院敢于打破传统,不墨守成规,勇于承认不足、学习新知,也为现代中医师承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与鼓励,督促新一代中医人时刻牢记传承中医的使命。

猜你喜欢

师承医德华北
昆剧“传”字辈师承探析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华北玉米市场将进入筑底期
Literature Review on Context Translation Mode
Review on Registe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