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针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4-02-26周世亮王建斌余世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针法腰椎针刺

周世亮 王建斌 余世亮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康复科,福建 南平 353000)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中青壮年的体力劳动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伴腰部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其生产、生活水平。有研究[1]表明,腰三横突综合征的根本发病机制与神经根水肿粘连密切相关。目前临床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方式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理疗法、针灸推拿、小针刀等[2-4],但大多只有关于短期疗效的报道。因此,如何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可行地为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两针法,古称“傍针刺”,因其操作方便简洁,疼痛刺激少,容易被患者接受。临床文献[5,6]表明,两针法对由组织充血、水肿、炎症渗出、粘连等病理变化导致的腰腿部疼痛疗效好,故作者对两针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2 月—2022 年5 月就诊于南平市第一医院康复科的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常规组,各30 例。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邵铭熙著《实用推拿手册》[7]中关于腰三横突综合征的诊断:(1)有外伤史或慢性腰部损伤史;(2)腰部左侧或右侧出现疼痛,且疼痛可向骶、臀或下肢等处放射;(3)劳累后、天气变化或腰部活动时疼痛症状加重;(4)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明显压痛点,同时按压时可明显触及皮下结节点、条索、纤维硬化灶;(5)腰部各方向活动受限,膝关节屈伸试验阳性,或伴挺腹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阴性;(6)腰椎放射X 线摄片可见患侧第三腰椎横突过长,与健侧不对称,患侧横突边缘部可有钙化阴影。

1.3 纳入标准 (1)年龄18~50 岁;(2)施术局部无皮肤破损、无感染等;(3)受试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同时合并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2)相关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骨折、骨质疏松、结核、肿瘤等;(3)妊娠期、月经期或哺乳期妇女;(4)针刺不耐受;(5)患者或家属依从性差,不能长期配合。

1.5 治疗方法

1.5.1 常规组 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8],指导患者健康姿势摆放,卧硬板床,并采用中频电疗法及传统推拿手法治疗。中频电疗仪(厂家:北京亿百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型号:YK.12-2000B)电极板置于患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每次20 min,每日1次,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传统推拿手法以放松局部肌肉为主,操作手法包括揉、按、拿、推、弹、拨、擦等,作用部位主要为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和臀肌上缘,手法操作时间为10 min,直至局部有酸胀感,然后进行局部肌肉整复放松。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共治疗2个疗程。

1.5.2 针刺组 针刺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两针法,常规康复治疗同常规组,两针法操作如下:患者采取俯卧位,在腹部垫一个矮枕,在患侧第三腰椎横突附近按压寻找压痛最明显的点(阿是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0.35 mm×40 mm 针灸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60095号,批号175144)于阿是穴处直刺1 针,进针20~25 mm,傍入的1 针从直刺针的旁侧(上侧或外侧)约20 mm 处斜向刺入,进针20~25 mm,针尖朝向直刺针的针尖。两针均行提插捻转法平补平泻,使针感传及腰骶部,甚至下达大腿,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 次,5 次为1 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共2个疗程。

本研究进行针刺操作的医师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本科学历,从业时间8年,临床经验丰富。

1.6 观察指标

1.6.1 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VAS评分是患者对于疼痛程度最主观、最直接的体现,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疼痛指标[9]。

1.6.2 简体中文版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量表(SCODI)评分 SCODI 量表反映腰背或腿痛对基本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是用于评价腰痛功能障碍的量表[10]。

1.6.3 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JOA 评估法[3]包括主观症状(腰痛、腿痛或麻刺痛及步态)、临床体征(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及运动障碍),以及日常活动受限度3大方面,常常用于评定患者腰部肌肉功能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的比较采用Ridit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 治疗后,2 组患者VAS 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针刺组比常规组降低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VAS评分比较(± s,分)

表2 2组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VA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针刺组常规组t/Z值P值例数30 30治疗前6.25±1.67 6.24±1.66-1.44 0.89治疗后2.69±1.45 3.70±1.78-2.12 0.04 t值10.61 7.81 P值<0.05<0.05

2.2 2 组患者SCODI 评分比较 治疗后,2 组患者SCOD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针刺组降低较常规组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SCODI评分比较(± s,分)

表3 2组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SCODI评分比较(± s,分)

组别针刺组常规组t/Z值P值例数30 30治疗前40.06±5.62 40.67±4.92-1.58 0.12治疗后16.36±7.99 22.12±9.55-2.50 0.01 t值14.23 10.09 P值<0.05<0.05

2.3 2 组患者JOA 评分比较 治疗后,2 组患者JOA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临床体征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组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度、总分较常规组降低明显(P<0.05)。见表4。

表4 2组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JOA评分比较 (± s,分)

表4 2组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JOA评分比较 (± s,分)

项目主观症状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Z值-0.16-3.32 P值0.88<0.01 t/Z值P值临床体征治疗前治疗后0.42 0.15 0.67 0.88 t/Z值P值日常活动受限度治疗前治疗后-0.10-2.19 0.91 0.03 t/Z值P值总分治疗前治疗后-0.13-2.61 0.89 0.01 t/Z值P值针刺组(30例)4.50±1.98 1.81±1.31 10.20<0.01 3.75±1.27 1.36±0.83 13.46<0.01 9.18±3.74 4.81±2.55 8.62<0.01 17.43±4.93 7.96±2.95 14.48<0.01常规组(30例)4.56±1.85 2.41±1.29 5.95<0.01 3.63±1.45 1.31±0.74 12.58<0.01 9.28±3.08 5.93±1.86 6.13<0.01 17.59±5.08 9.66±2.86 10.23<0.01

3 讨论

根据研究结果,持续2 个疗程后,2 组患者VAS 评分、SCODI 评分及JOA 评分均显著降低;除在JOA 评分中临床体征方面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针刺组均优于常规组(P<0.01)。说明两针法能有效减轻患者腰腿痛症状、提升步行能力、增加腰背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不过在临床体征方面,两针法的效果与常规康复相当。进而我们发现当患者局部疼痛症状好转时,其放射痛、步态、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基本日常生活质量同步显著提高,说明疼痛症状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水平,根本原因可能与疼痛能影响腰背肌肌肉功能有关。因充血、炎性肿胀及软组织粘连等病理改变而出现的肌肉疼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和行之有效的治疗,局部肌肉功能会出现降低的情况,如肌肉力量减小、肌肉疲劳感增加等。出于机体自我保护机制,肌肉运动减少或被制约,使行走、站立、端坐、提物等需要大量肌肉运动配合的活动不能完成,而肌肉运动减少将抑制生物电的产生,从而使睡眠相关物质的表达受限制,出现半夜痛醒或无法入睡等情况,故而降低日常生活质量水平。

所以两针法具有的止痛、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疗效,也许是通过针刺改善局部病理改变,从而增加肌肉功能得以实现的。这与以往的许多相关研究类似,两针法在坐骨神经痛[11]、颈椎病[12]、膝骨性关节炎[13]等方面的疗效显著。另外,也有动物实验研究[14]证明,针刺可以通过改善大鼠肌肉中Ca2+泵活性使肌细胞内Ca2+浓度处于稳态,增加肌力;同时能提高骨骼肌线粒体及肝脏的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损伤,从而缓解肌肉疲劳。这也许与软组织损伤研究的理论相关,在疼痛部位行两针法操作时,可以在进针局部形成多针针刺共同参与的网状结构,加剧皮肤中毛细血管网扩张[15],从而促进病灶及其周围软组织血液循环,提升组织氧利用率,有利于能量代谢活动增快,加速炎症吸收,进而松解粘连,改善肌肉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质量。

腰三椎横突综合征属中医学“腰痛”“痹证”“肌痹”等范畴。《诸病源候论·风痹候》载:“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故受风邪也”,指出本病病机主要为外感风寒湿邪致营卫不和,同时外伤劳损闪挫等因素亦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甚则影响肢体活动。腰三横突综合征病位在肌肉,且多局限于第三腰椎横突尖端一处,按之痛甚为阿是穴。《素问·长刺节论》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指出多针针刺在治疗肌痹时因具有刺激强、经络传感快、治疗范围大等优点,最终效果好于单针针刺。两针法取阿是穴及边上一处进针,既属近部取穴,主治局部经筋病候,疏理筋脉、通经止痛,同时在此穴边上朝阿是穴方向再进一针,加强刺激,又使得通经活络作用得以加强。

根据本研究,两针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选穴少、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较其他方法优势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所收集患者均来自本地,且样本量偏少,可能使研究结果有所偏倚。另外,评定指标主要针对患者疼痛程度,忽略了疼痛性质、持续腰肌功能等方面,评定结果不够客观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予以补充。

猜你喜欢

针法腰椎针刺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