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药学与中药鉴定学君臣佐使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

2024-02-26宋慧鹏陈月华赵明月王添敏翟延君康廷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生药学专业知识药材

宋慧鹏 陈月华 赵明月 李 峰 王添敏 翟延君 邸 学 谢 明 康廷国 张 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鉴定学教研室,辽宁 大连 116600)

生药学虽起源于西方国家[1],但自从其本土化后,生药学和中药鉴定学在具体教学内容上高度相似。在讲述单味药时,二者的内容框架均由来源、形态、采制、产地、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效等部分组成[2,3]。从学生自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记载方式清晰明了、方便查阅。但从教师讲授的角度来看,这种框架模式过于单一,学生能够预判到教师的授课思路,长此以往将毫无新意[4]。针对生药学与中药鉴定学授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专业知识(君)-实践应用(臣)-传统文化(佐)-课程思政(使)”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书育人效果。

1 君臣佐使教学模式概述

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中的基本概念[5],以此类比生药学与中药鉴定学授课中四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见图1。(1)专业知识为君。无论授课形式如何改变,教师的最终目的都是将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现行生药学与中药鉴定学单一的教学框架与思路需要改变,但其内在的专业知识仍是最重要的部分。(2)实践应用为臣。生药学与中药鉴定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简而言之,它们就是认识药材的课程。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课本的理论知识,但却不认识甘草、大黄等药材,那么课程的讲授无疑是失败的。实践应用需与专业知识相互配合,因此为臣。(3)传统文化为佐。生药学、中药鉴定学均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6,7]。如果说实践应用旨在认识药材的外在,那么传统文化则旨在了解药材的内涵。(4)课程思政为使。课程与思政就如同太极图中的黑白两部分。见图2。理想的课程与思政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要太极图有序转动,需要三个着力点,即专业知识、实践应用与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在该教学模式中起到串联全局的作用,因此为使。

图1 君臣佐使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图2 专业知识、实践应用、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2 君臣佐使教学模式分述与举例

2.1 专业知识(君)与实践应用(臣)的结合 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1)课堂认药。在每次理论课前,把需要讲授的药材进行展示,预留出时间让学生辨认药材。这样的课前互动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2)药材市场实习。能否辨认市场上的药材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有效检验。实地感受药材市场氛围以及与药材商的交流均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3)医院药房实习。观看抓药、装包,以及复核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以致用”的含义。只有知识过关、经验过硬,才能保证患者拿到的是放心药,从而使学生明白学好生药学或中药鉴定学的重要性。(4)实验技能大赛。开展形式多样的药材辨识与显微鉴定大赛,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检验,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5)将药材鉴定纳入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对于学生学习具有极为明显的导向作用。将药材鉴定水平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即在考核指标中将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能显著增强学生对实践应用的重视程度,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2.2 实践应用(臣)与传统文化(佐)的辅助 很多教师按照课本固定框架讲授具体药材,但忽略了一个前提——学生为什么要认识药材。显然,为了教学而教学是错误的教育观点。认识药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与实践应用以及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换言之,实践应用与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认识药材提供理想的切入点。

2.2.1 实践应用举例 在讲授川贝母与浙贝母时,首先以广告中常出现的川贝枇杷膏、药膳中常用的贝母炖雪梨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以“你会选择川贝母还是浙贝母”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具体问题可以设置:川贝母的价格要比浙贝母高出数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二者的“清热、化痰、止咳”功效极为相似[8],为什么它们的价格差距却这么大?课堂中所讲的药材来源、产地等内容其实就是该问题的答案。两种贝母价格差异大,会让学生意识到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于贝母类药材鉴定的必要性。如此可避免每个药材千篇一律的讲解方式,同时让所授知识落地。

2.2.2 传统文化举例 在讲授黄连时,可从与黄连有关的俗语如“老太太吃黄连——苦口婆心”切入,将传统文化与药材结合。在讲授天麻时,可从“天麻炖鱼头”“天麻鸽子汤”等药膳切入,将饮食文化与药材结合,加强学生对药食同源的理解。在讲授水蛭时,可从“水蛭为了生存而进化出了水蛭素等抗凝成分,人类利用这些成分攻克血栓性疾病”切入[9],将传统文化中的“相生相克”与药材结合。总之,药材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文化可作为药材讲授的切入点。

2.3 专业知识(君)与课程思政(使)的联系 生药学与中药鉴定学是课程思政的理想载体,其专业知识中包含众多的思政元素。(1)将学科任务与课程思政相联系。真实性(真伪鉴定)是生药学与中药鉴定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讲授这一任务时,可向学生灌输一种“求真”的信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10]。(2)将道地药材与课程思政相联系。教师在讲授道地药材成因时,可向学生讲授“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鼓励学生在求学期间学习孟母三迁的精神,借助环境来提升自己。(3)将药材采收与课程思政相联系。药材的采收尤其要注意时节,而学生的成长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像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积累。以只有在合适的时间采收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药材告诫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有耐得住性子才能学有所成。(4)将著名药材与课程思政相联系。青蒿素抗疟[11]、麻黄碱平喘[12]、砒霜治白血病[13]都是我国生药学或中药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借此鼓励学生向前辈学习,为人民健康事业而不懈努力。(5)将药用部位与课程思政相联系。药材的根、茎、皮、叶等部位均有潜在的药用价值,由此可启发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发现它们的用途,同时培养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

2.4 实践应用(臣)与课程思政(使)的配合 生药学与中药鉴定学的实践应用尤其具有课程思政特色。医院药房实习可以使学生直观了解到药材真实性对于患者生命健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14]。在走访药材市场时,通过调研药材真伪优劣与价格,让学生了解到“诚信经营、货真价实”的重要性。此外,在走访时会遇到热情或者冷淡的药材商,这样的经历让学生明白酸甜苦辣都是人生常态,只有不忘学习知识的初心,才能一直走下去。

2.5 传统文化(佐)与课程思政(使)的关联 很多药材的名字本身就包含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其中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15]。一些典型的例子如下:(1)厚朴可与“厚道做事、朴实做人”关联,教师可以此将中医药人应当具有的品质引申出来,实现价值引领。(2)沉香可与“沉心学习、历久弥香”关联,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踏实求学。另外,一些药材也包含着具有思政元素的小故事。比如,柴胡包含了柴、胡两位异姓兄弟同甘共苦的故事[16]。这样的中药故事既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也融入了传统文化中的“兄弟手足之情”,从而实现课程思政。

3 君臣佐使教学模式的特点

君臣佐使模式强调要将专业知识(君)、实践应用(臣)、传统文化(佐)、课程思政(使)融到生药学与中药鉴定学课堂中,使各部分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相互紧密配合,实现“教书、实用、文化、育人”一体化的效果。该教学模式具有普适性强的特点。一方面,它不仅适用于生药学与中药鉴定学,也适用于实践性强的其他相关课程如药用植物学、中药炮制学。另一方面,它既可以在线下开展,也适用于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反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课程常在线上、线下切换,实践性强的课程受到一定冲击,“实践应用(臣)”的角色可能会缺失,此时可通过线上模拟场景、观看视频或图片等方法弥补。

4 结语

“专业知识(君)-实践应用(臣)-传统文化(佐)-课程思政(使)”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克服生药学与中药鉴定学教学内容单薄、授课框架单一的弊端。该模式强调专业知识(君)与实践应用(臣)的结合、实践应用(臣)与传统文化(佐)的辅助、专业知识(君)与课程思政(使)的联系、实践应用(臣)与课程思政(使)的配合、传统文化(佐)与课程思政(使)的关联,具有普适性强的特点。它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提升中药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生药学专业知识药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民族药柳兰的生药学鉴别
羊肚参的生药学研究
长花忍冬生药学初步研究
生药学教学中关于“主动学习”的思考和探索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