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组态路径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2024-02-24胡若晨朱菊芳周铭扬曾鑫峰
胡若晨,朱菊芳,周铭扬,曾鑫峰
(1.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1;3.上海体育大学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043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产权保护……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1]。营商环境是指企业在从事创业、创新等一系列活动时所面临的相关外部环境的综合性生态系统,包括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等维度[2]2。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对于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127。城市群作为最高级的区域空间形态,能够打破城市间各类生产要素的流通壁垒,助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4]17[5]1。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活力强、开放程度高的区域之一,体育产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20 年其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0 519.42 亿元,占全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的38.43%[6]。然而,其处于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营商环境未得到明显改善,依旧存在市场规制不完善等制度性阻碍[7]31。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衡量产业主体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反映资源、技术等要素的投入组合转化为产出的总体效率及其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也称为索洛余值。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性作用可为体育产业TFP 提升提供重要保障。长三角城市群营商环境具有异质性,深入探讨何种营商环境组合能提升体育产业TFP、哪些营商环境要素对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更为重要等问题,对于明晰长三角城市群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的具体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1.1 文献回顾
在营商环境与TFP 的关系研究方面,既往研究从收益和成本视角出发,依照新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将TFP 提升的可能性路径归结为技术进步及其溢出效应[5]2-3、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8]以及成本降低[9]。营商环境的优劣程度会对市场主体的决策行为和资源配置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及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TFP 增长。申烁等[10]、Gogokhia 等[11]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分别从人力资源、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等单个或多个营商环境要素组合出发,分析其对于提升微观经济TFP 水平的正向效应。为弥补单一制度主导逻辑,杜运周等[3]132-133、李志军[4]48结合我国转型时期多元制度并存的复杂实际,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阐释政府、企业等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与外部营商环境各细分要素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为本文剖析城市群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目标的确立提供了借鉴。而在城市营商环境与体育产业TFP 之间的关系方面,目前学界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体育产业TFP 方面,如任蓓[12]、孙哲等[13]495基于动态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或DEA-Malmquist 指数分析法,对体育产业TFP 进行实证测算;同时,曾鑫峰等[14]83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DEA-Malmquist 指数实证检验体育产业集聚有利于提升TFP。
综观上述研究,存在以下局限:1)TFP 提升作为多因互动的结果,现有研究主要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并聚焦个别营商环境要素对于TFP 提升的边际“净效应”,难以洞察TFP 提升的复杂因果关系与具体的路径机制。2)既有体育产业TFP 研究主要针对省域层面,但不同省域间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异质性较为明显,容易遗漏重要变量和独特效应;比较而言,城市在人文环境、资源禀赋等方面的条件基础更为类似,研究结果的可参考性更强。同时,研究内容也以产业TFP 及与区域产业集聚间的关系为主,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背景下,缺乏诸如城市营商环境整体或单个具体构成要素对体育产业TFP 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 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以及《2022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的数据构成截面数据,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长三角城市群的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的组态路径,为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1.2 分析框架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经济系统具有多因并重、非对称性等特征,市场主体往往在相互竞争、合作的演化环境中不断学习、调适,形成多种生态系统[3]130。生态系统理论源于生物学领域,最早被定义为“一种基于组织互动的经济联合体”,强调系统内主体间的互动以及宏观环境与各要素间的耦合关系。理想的营商环境生态是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等7 个细分要素都实现高水平,但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结构、市场环境规制方面的异质性客观上造成营商环境生态的多重性;同时,体育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行为主体间处于“竞合交织”的动态博弈演化过程,这导致营商环境生态系统促进体育产业TFP提升的路径更为复杂。首先,从成本视角的交易成本理论来看,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规范性相对不足,“有限理性”约束导致“有效市场”机制缺位,产生高昂的信息、议价和决策成本。故而需加强“有为政府”建设、完善体育产业法治环境,“双轮联合”保障市场秩序以提升产业TFP。其次,从收益视角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来看,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微观主体,当前体育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融资难和资金链条短是掣肘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规模扩大的共性因素。故而需推动制度、市场环境等均衡发展,优化政务服务,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尤其是在数字时代,需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在体育产业中的供给力度,并通过金融流动扩散功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最后,从收益视角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来看,单纯的创新环境要素促进技术进步不足以提升产业TFP[3]133,缺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也难以释放创新环境的溢出效应和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故而需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场、法治环境基础上,协调好创新环境与人力资源的耦合关系,释放二者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的倍增效应。
综上,综合收益视角和成本视角,从复杂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统筹考虑各营商环境细分要素间的协同、均衡关系对提升体育产业TFP 的组态效应,构建城市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的组态效应分析框架(图1)。
图1 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的组态效应分析框架Figure 1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he configuration effect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ecology promoting TFP improvement in sports industry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1.1 数据包络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基于多种要素相对效率的非参数评价方法,将其他决策单元(DMU)与最佳生产前沿的DMU 进行比较以获得这些单元的相对效率值,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观选择带来的误差,能够较好地测算TFP 的变动情况[14]86。然而,基于径向理论的DEA-CCR 和DEA-BCC模型未考虑投入要素多、产出不足等要素松弛问题。为弥补这一缺陷,Tone[15]提出非径向的用于松弛变量测度的DEA-SBM 模型,能够更加精确地测算DMU 的效率值。因此,本文引入该模型对体育产业TFP 水平进行测算。
2.1.2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定性比较分析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由美国社会学家Ragin 于1987 年首次提出,是一种以系统论为思想基础、以布尔代数和集合理论为技术基础、以挖掘充分必要条件组合为目的的方法论体系,包括清晰集(csQCA)、多值集(mvQCA)和模糊集(fsQCA)3 种,既适合中小规模样本(50 个案例以内),也适合超过100 个案例的大样本[16]。相较于传统回归分析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平均效应关系的研究思路,fsQCA 将研究对象视作前因条件的组态,有助于分析多因并发的复杂问题,适合本文挖掘城市群营商环境生态和体育产业TFP 之间多条复杂因果等效路径的研究。
2.2 数据来源
长三角城市群营商环境数据源于《2022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体育产业TFP 测算的基础数据来自2021 年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市的《城市统计年鉴》、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长三角体育产业发展报告》等。
2.3 结果变量与前因条件
2.3.1 结果变量 提高产业TFP 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逻辑,但受制于发展基础、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体育产业发展仍遵循新古典学派关于经济增长的思想传统,以资源驱动为动力,依靠加大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实现产业快速增长,并以速度、规模等数量型指标作为产出评价标准[17]。而体育产业增加值不仅能够反映增长动力对产业发展的直接贡献程度以及产业产出增量的规模和速度,而且也是判断体育产业是否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标志[18]。现阶段,体育产业TFP 本质上是人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投入与产业产出间的关系衡量,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为此,本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的体育产业TFP 为结果变量,通过DEA Solver Pro V 软件对其进行测量,并结合上述分析确定投入变量,具体如下:1)产出指标。参考孙哲等[13]500的研究,以某市的“体育产业增加值”作为产出变量。2)资本投入。参考姚松伯等[19]的研究,以“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作为体育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替代指标。3)劳动力投入。参考曾鑫峰等[14]87的研究,该变量以“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从业人员人数”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人数”加总,近似测算出体育产业劳动力投入情况。
2.3.2 前因条件 根据上文分析,将营商环境生态中的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7 个维度设置为前因条件,具体测量方式详见《2022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34-41。
2.4 数据校准说明
参考杜运周等[3]136、张志红等[20]28的研究,采用直接校准法,运用fsQCA 4.1 软件进行校准,将前因条件和结果变量的75%、50%和25%分位数值作为完全隶属点、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点的门槛值,校准点及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结果变量和前因条件的校准点及描述性统计Table 1 Calibration point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or outcome variables and antecedent conditions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单个前因条件的必要性检验
单个前因条件的必要性检验是QCA 的重要步骤,目的在于避免必要条件在简约解中被移除而影响组态完整性。当单个前因条件与结果变量的一致性水平大于0.9 时,则认为该变量为必要条件。运用fsQCA 4.1 软件计算后发现,城市营商环境生态中单个条件对结果变量的一致性水平均低于0.9,因此不存在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的单个必要条件。
3.2 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
参考既往文献的研究惯例,在进行组态分析时,将案例频数阈值设定为1、原始一致性阈值设定为0.8、PRI(Proportion Redcution in Inconsistency)一致性阈值设置为0.7。同时,本文参考Ragin[21]的研究思路,通过对中间解和简约解的嵌套关系进行对比,识别每个解的核心和边缘条件:若变量同时出现在简约解和中间解中则记为核心条件,若仅出现在中间解中则记为边缘条件,都没出现则记为空白条件。通过布尔代数运算得出3 种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的组态结果(表2),无论是单一解还是总体解,其一致性均超过0.8 的阈值,总体覆盖度为0.662,具有较高的解释力。总体来看,法治环境、政务环境、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分别作为核心条件分布在不同组态中,对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具有重要驱动作用。随后,根据3 种组态的核心条件并兼顾组态的独特性,遵照简洁表达、捕捉整体、凸显本质的基本要点对组态结果进行命名。具体命名为:“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联合保障型、“政务环境+金融服务” 均衡推动型、“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协同驱动型。
表2 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的组态结果Table 2 Configuration results of business environment ecology promoting TFP improvement in sports industry
3.3 稳健性检验
参考张志红等[20]33的研究,采用调整PRI 一致性阈值进行稳健性检验。在保持其他处理方式不变的基础上,将PRI 一致性阈值由0.7 调整至0.75,产生的组态与表2 中的组态一致;总体覆盖度由0.662 降至0.624 的同时,总体一致性由0.881 增至0.891,前后拟合参数变化细微,不足以支撑新的且完全不同的实质性解释,表明上述研究结果较为稳健。
3.4 组态结果分析
3.4.1 “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联合保障型 该组态表明,在公共服务缺位,金融服务、创新环境薄弱以及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过优先夯实法治环境、优化政务环境,实现体育产业TFP 提升。一方面,完备的法治环境建设有利于明晰市场和政府的行为边界,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依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思路保障执法权、监管权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运行,并形成多部门参与的长效协同监管机制和政策体系,营造公平竞争、有序互动的市场经营、创新与金融投资环境[7]35-36。另一方面,持续深化体育产业各类事项的“放管服”改革,细化并完善企业行政审批、运营资质许可等制度体系,将行政许可、处罚以及公共服务等内容明确公示,提升事务审批、办事流程、问责依据等方面的透明度;加快推动“管制行政型政府”向“善治伙伴型政府”的角色嬗变,形成“政-社-市-民”多元主体共治的新格局。
该组态路径下的典型案例城市主要是镇江。1)在政务环境方面,镇江市体育局联合市场监管、财税、统计等部门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建立并动态更新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编制包括金融财税支持等共计39 条的《镇江市服务业纾困政策汇编和申请指南》,切实降低体育企业税费负担;同时,定期开展高危体育项目经营许可、人员资质等方面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监督工作,完善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实施细则。2)在法治环境方面,自2021 年以来,由镇江市司法局、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牵头,出台《关于做好民营企业司法服务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打造共商共建、包容审慎的柔性执法、矛盾解决和法律服务的新模式。
3.4.2 “政务环境+金融服务”均衡推动型 该组态表明,以政务环境和金融服务为核心条件,辅以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的营商环境组合实现均衡发展,是当前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的主要路径。一方面,政府减少对体育产业主体活动的过度干预,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另一方面,打造完备的体育公共服务和金融服务体系,联合金融部门为缺少质押贷款的企业设立政策性投资担保机构并开辟“绿色贷款通道”,有效降低中小微体育企业开展经营和创新活动的信贷融资成本。此外,完善市场竞争、监管执法等方面的法治环境,加快推进体育行业标准化工作进程,进而营造功能完善、制度健全的营商环境,释放“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协同效应。
该组态路径下的典型案例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10 座城市。1)在政务环境方面,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不断健全体育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在体育局官网设置政务公开全领域标准目录,明确事项类别、要素、时限等内容;同时,各城市着力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体育产业政务服务优化创新,如上海的“一网通办”、杭州的“浙里办”等。此外,各城市还加快完善并细化赛事组织管理、体育产业基地管理等规范性文件,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并持续优化财税、土地等各项配套优惠政策。2)在金融服务方面,2021 年上海市体育局与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建立“体育+金融”战略合作框架,提供针对体育类企业的特色融资和普惠金融产品,并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建立“专项资金+投资基金+购买服务”的财政综合支持体系。
3.4.3 “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协同驱动型 该组态表明,在市场环境和政务环境相对薄弱的城市中,应当加快完善创新环境,依托人力资源要素实现技术创新,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一方面,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建设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和健全稳定的法治环境有利于技术进步与溢出扩散,加大企业在体育用品软硬件设备的核心技术研发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实现在体育用品制造和体育服务方面的多元化创新产出。另一方面,适当强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基础,促进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集聚,推动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等多元主体在高素质人才供给过程中的“三螺旋协同合作模式”和创新集群,与外部创新环境实现良性耦合,实现体育产业规模经济效应。
该组态路径下的典型案例城市主要是芜湖。1)在人力资源方面,依托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院校的体育学院,培养高质量的体育相关专业人才,联合推进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并结合“紫云英人才计划”引进产业管理、赛事运营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凭借其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在全省排名第二的优势,增加体育产业人才的留存率,丰富体育产业人力资源。2)在创新环境方面,芜湖市自2018 年获评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来,积极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相关惠企政策,并成立“奥园体育众创空间”,推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知名企业,成功塑造了“芜湖智造”品牌。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运用DEA-SBM 模型和fsQCA 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长三角城市群营商环境生态“多因并发”共同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任何单一营商环境均不构成必要条件。其中,法治环境、政务环境、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创新环境是核心条件。
2)长三角城市群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具有“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联合保障型、“政务环境+金融服务”均衡推动型、“人力资源+创新环境”协同驱动型3 种等效组态路径。其中,以“政务环境+金融服务”为核心条件的组态表明,深化“放管服”改革、搭建“体育+金融”的“政银联动”合作框架,并辅以产业规制完善、人力素质提升与创新环境优化,对于当前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更具有普适意义。
4.2 建议
4.2.1 夯实法治环境的基石作用,创新产业监管方式 首先,夯实法治环境的基石保障作用。各市政府要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引领,完善并细化市场准入、民商事主体交易、产权制度、反垄断等方面的法规政策体系,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市场交易等方面的法律保障。例如:上海市2016 年以来出台体育赛事安全管理、高危型体育项目经营许可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效规范产业发展。其次,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做好市场监测预警工作,规范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明确跨部门监管与执法框架,细化行政处罚、违法性质认定等内容。最后,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数智监管”平台,提升执法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如合肥市搭建信用体育监管平台对入驻企业的预付资金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业态的发展特征,坚持因业制宜和分类监管的原则,科学选择执法工具。
4.2.2 深化体育产业“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 首先,各市政府应持续深化体育产业“放管服”改革,细化跨部门办事流程与权力清单,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政务服务。例如:苏州市体育局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细化政务服务程序标准,实现苏州市管辖范围内跨县(区)的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等事项的线上审批办结。其次,基于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框架,精准研判“十四五”时期体育产业发展形势,顺应体育产业生命周期特征,系统梳理、完善体育产业减税降费、土地供给、金融服务等扶持性政策体系,在体育产业的顶层设计、平台建设、监管执法等方面实现跨市协作,发挥产业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4.2.3 建立“体育+金融”合作框架,强化“创新+人力”耦合效应 首先,各市体育部门应加快与金融机构建立“体育+金融”合作框架,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扩大金融、信贷资本供给,助力体育企业科技研发、服务场景和商业模式创新。其次,各市政府要因地制宜集中城市既有资源,重点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等公共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并加强体育产业高素质人才团队“内培外引”,打造长三角体育产业人才资源对接平台。例如:上海体育大学、南京体育学院、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安徽财经大学共同打造长三角体育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为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积累人才优势。最后,强化创新环境与人力资源的耦合效应,提升体育产业质效,实现数字化转型。
5 不足与展望
本文存在以下不足:1)受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仅以长三角城市群的26 个城市为案例,探究营商环境生态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存在不足;同时,碍于QCA 对于动态时间变化的应用有待完善,本文主要运用静态视角的截面数据分析城市营商环境生态与体育产业TFP 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2)本文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虽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一定的定性分析以挖掘定量研究背后的机制,但与其他QCA 研究相似,在定性分析中难以做到个案研究的深入性与丰富性。
随着学界对体育产业营商环境、体育产业TFP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以及相关数据统计不断完善,未来研究可从两方面进行拓展:1)收集更多城市群和更长期的面板数据,挖掘不同城市营商环境前因条件的组态路径在不同时间序列上对促进体育产业TFP 提升的演化规律。2)探索增加营商环境和体育产业TFP 的影响因素指标,如产业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执行成效等,以进一步分析复杂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