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政策协同的域外经验与启示

2024-02-24李凤梅武东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质协同青少年

李凤梅,武东海

(1.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北京 100191;2.中山大学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75)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是关乎党和国家协调治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大事。我国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始于2013 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中规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应在校长领导下,由学校体育教研部门、教务部门、校医院(医务室)、学工部门以及辅导员(班主任)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1]。2020 年10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加强组织保障、深化教学改革与完善评价机制等纲领性指引。虽然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政策文件不断出台,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体质仍呈现下降趋势[2],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仍是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其顶层设计与政策执行的协同。美国、日本和俄罗斯在地理、文化、社会背景和政治经济体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它们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方面的实践具有代表性,能够展示不同国家在面对相似问题时的不同策略和解决方案。这3 个国家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均早于我国,美国的市场化与多元主体协同体系,日本的政府主导与家庭、学校、社区联合监测模式,俄罗斯新版“劳卫制”下的政策协同与组织过程保障模式均经过长期实践,3 个国家均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监测体系与较固定的监测模式。反观我国,政策执行与落地的时效性弱导致监测效果难以体现、政策协同难以发挥效能[3]37;即使提倡社会参与,但三方协同不畅,试验性政策的效度仍显不足[4]。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问题:为何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需要多部门协同发力? 随着社会转型和变迁,应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以域外调研(高级访问学者)为基础,通过梳理国际成功经验与典型做法,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监测评价、运动干预和奖惩激励等策略实现体医融合,培育体育核心素养,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政策协同水平与实际效能,从而逐步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1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政策协同的时代特征

政策协同是指政府为了实现跨部门政策目标,超越现有政策领域的边界,整合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行为[5]。政策协同的目的是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实现政策目标。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政策是以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为框架,以《标准》为基础,以构建现代化监测体系并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监测制度与目标体系,不仅包括政策制定与政策保障,还包括实施、抽查、反馈、研判、仪器研发与部门协同等一系列必要的政策落地执行过程。有学者指出,政策协同实践过程中存在主体性、制定性、资源性、效能性四重困境[6]102,要通过府际协作、成本分担、监督问责、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的机制创新予以化解[7]。本文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政策协同具有4 个方面的时代特征:1)协同主体多元性。青少年体质监测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政府部门,还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团体等。这些主体在政策“目标—制定—执行”协同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2)政府主导性。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协调各方利益、推动政策实施等手段,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实现政策协同。3)过程渐进性。政策协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现有政策,逐步扩大政策协同的范围和深度。4)效果有限性。政策协同的效果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所有政策问题。政策协同效果的实现需要政府及相关主体共同努力,在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下取得成效。

2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政策协同的域外经验

2.1 美国的市场化与多元主体协同体系

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始于19 世纪60 年代,现已形成特色鲜明、制度完善的监测体系,其运行模式、评价标准与后续服务都堪称典范。美国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经历了“服务外包-市场运作-三方监督”的多元主体政策协同过程。

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历经各州的各自为政、监测指标体系的完善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而逐步形成。经过多方论证与实践检验,如今美国的学生体质监测主要委托第三方机构(CAMPELL Soup 公司)提供服务,并采用其研发的FitnessGram 体质测评系统进行监测。在市场化的服务外包模式下,美国教育部门可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教育、培训与训练等核心业务[3]39,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第三方机构在长期的商业运作中,善于运用保险、维权与协商等多种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处理运动风险的经验,有效降低了政府与学校的负担。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接受第三方、社会与家庭的多重监督,保障了监测结果的真实性。

美国的“服务外包-市场运作-三方监督”协同体系取得成功的原因有3 个方面:1)政府、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共同参与。三方主体形成了有效的合力,共同参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整体行动。这种多元主体的协同体系能够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实际操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共享。2)社区体育的繁荣。社区体育的繁荣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运动机会和场所,从而增加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同时,社区体育的繁荣也为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3)大众媒体的宣传与运动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大众媒体的宣传能够提高公众对运动和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这种宣传和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健康观念的普及,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2 日本的政府主导与家庭、学校、社区联合监测模式

与美国社会组织具有较高自主权不同,日本通过法律保障了政府在协同过程中的主导权。日本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视源自明治维新时期,从1879年的“学生身体活动能力调查”起,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表1),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两方面协同发力。尽管在提法和执行过程中失之偏颇,但日本的“快乐体育”政策体系仍然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这得益于政府的强有力主导。日本政府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方面实施了全面的法律法规覆盖,涵盖了发展的各个阶段,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并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

表1 日本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政策法规Table 1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monitor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n Japan

日本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非常重视源头活水,将学校体育的教育引领作用置于首要位置,致力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通过运动经验加强健康与安全意识的植入,通过运动兴趣培养与运动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日本还采用了家庭、学校、社区联合监测模式,以全面了解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促进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这种模式下,家庭、学校和社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着眼于营养保障与运动氛围营造,学校在运动技能传授、健康监测、竞赛组织等方面施策,社区在赛事举办、体育俱乐部组建、场地提供与体质监测结果分析等方面协同。

日本的政府主导与家庭、学校、社区联合监测模式行之有效的原因有4 个方面:1)政府主导。日本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保障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法律效力。2)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日本政府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方面的主导作用。这种联合监测模式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还可以为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3)明确各主体的权责。在家庭、学校、社区联合监测模式下,各主体有明确的权责。这种明确各主体权责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4)全民参与。日本政府通过引导和鼓励民众与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方式,提高公众对运动和健康的重视程度,实现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

2.3 俄罗斯新版“劳卫制”下的政策协同与组织过程保障模式

1931 年,俄罗斯第一版“劳卫制”(准备劳动和保卫祖国的体育制度)颁布,随后历经6 次迭代。2014 年,新版“劳卫制”出台,标志着其国民体质监测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版“劳卫制”较以往版本的区别不仅体现在监测项目的内容设置(冬季与夏季项目均有涉及)与监测覆盖面(6 岁以上所有公民)以及倡导“重在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中,还体现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与激励相结合的组织、分工与协同中(表2)。新版“劳卫制”规定:所有在校学生必须定期进行体质测试,通过的学生将被授予奖章(奖章分为金、银、铜三等);参加“劳卫制”测试时的成绩将作为高等院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对取得“劳卫制”金牌的学生提供政策加分或者奖学金[6]107。

表2 俄罗斯新版“劳卫制”下学生体质监测的组织、分工与协同Table 2 Organization,division and coordination of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monitoring under the new version of “Labor and Defense” in Russia

虽然新版“劳卫制”存在政治色彩浓厚与测试通过率低等问题[8],但从政策协同视角来看,新版“劳卫制”下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政策的推出与实施符合其国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俄罗斯新版“劳卫制”能够顺利实施的原因有5 个方面:1)政策协同。新版“劳卫制”下,俄罗斯政府各部门包括体育部、卫生部、教育与科学部、财政部以及俄罗斯青年组织等实现了协同合作。各部门在政策制定、实施和监督方面分工明确,确保了政策的全面覆盖和有效执行。2)组织、法律、资金保障。新版“劳卫制”的实施得到了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政府主导、各级组织机构设置完善,保证了政策的权威性和实施效果;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其在俄罗斯国民体质监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法律途径强化了政策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得到了财政部的专项经费拨付等财务保障,确保了政策实施所需的经费支持。3)激励措施。新版“劳卫制”通过授予奖章、政策加分或颁发奖学金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质健康监测,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4)全面规划。新版“劳卫制”体现了俄罗斯政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全面规划与组织保障,涵盖了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监测目的、激励措施等多个方面,确保了政策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5)监督与评估保障。新版“劳卫制”通过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保障了政策的顺利实施,其中包括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对政策效果的评估以及对政策问题的反馈等。

3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政策协同的经验启示

从政策角度来看,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然而,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目标偏离、执行力度不够、部门协同不足等。因此,需要选择一种有效的战略指引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体医融合是一种可行的战略指引,强调体育与医学的紧密结合,共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从现实角度来看,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学生存在运动能力弱、肥胖、近视等问题,生活节奏加快、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缺乏锻炼时间和场所导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需要选择一种有效的方向依托,来增强其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核心素养培育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自主锻炼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发展角度来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将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基础。这迫切需要锚定明确的战略方向,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政策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应有成效。因此,域外经验的解析与借鉴、体医融合战略指引的模式选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3 个方面互为依托,共同构筑了新时代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政策协同的主基调,共同助益我国优化制度设计与强化政策执行效果,从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顺利实施并实现政策设计目标(图1)。

图1 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政策协同脉络图Figure 1 Diagram of a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monitoring policy coordination

3.1 多元主体:跨部门推动体医融合政策协同

我国于2014 年提出“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文化等融合发展”理念,于2017 年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 年)》中提出促进体医融合[9],强调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强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10]。体医融合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体医融合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提供全面和科学的支持;另一方面,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为体医融合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3.1.1 多主体参与服务,助力跨部门协同 当前,体医融合的典型模式已纳入居民体质监测,因此青少年所在地区的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各级学校与家庭需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医疗服务、健康咨询与运动场地等资源,进行协调、沟通与引导。多主体参与的社区体医融合服务模式强调各方合作和协调,包括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学校、家庭、社区和青少年。各方在共同的目标下,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协同行动等方式可以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教育部门和学校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为监测提供场地、设施和人员,组织日常的体质监测活动,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同时,还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给予家长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青少年的身体状况,鼓励其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家长也需要与学校和医生保持沟通,及时了解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社区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和锻炼机会,可以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还应与医疗机构合作,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1.2 权责分明,体医融合政策协同规划 体医融合政策协同要经历“主体共意—协同框架—实践操作—体系构建”的过程。首先,各主体都认可的资质认证标准的制定是多方协同的基础。其次,医疗与体育部门的社会组织要在协同框架下完成市场调研、权责分工、合作意向规划与利益均衡分配。再次,多方协同建立起的合作机构的运营需要资金的投入,且体医融合合作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与第三方的日常监督和定期评估。最后,应打破部门壁垒,各方协同进行体系构建。将学生在校体检数据、体测数据、医院就诊信息与社区健康信息等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青少年健康数据库,在权限设定的范围内共享个人健康信息。如此既能降低重复监测的成本、提高体医融合的效能,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健康教育评测与健康干预理论研究[11]。

在体医融合过程中,政策协同的理念转变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政策协同需要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这意味着政策应更关注如何通过体育活动和医学手段来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疾病预防,而不是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其次,政策协同需要从部门分割转变为跨部门合作。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实践中,体育和医疗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因此需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统筹体育和医疗部门,共同推动健康促进工作。再次,政策协同需要从单一的政府管理转变为多方参与的治理模式。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需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推动体医融合的发展。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并提供资源,社会组织需要发挥专业优势,个人需要增强健康意识并积极参与。最后,政策协同需要从静态的计划式发展转变为动态的反馈式发展。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体医融合发展,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疾病预防作出更大贡献。

在市场经营政策规范的指引下,要充分发挥体育组织在专业健身指导与康复、医学机构在医务监督与治疗、社区在场地设施供给等方面的协同优势[12]。政府主导、多方共建、产业化运营势必成为体医融合的主流趋势。

3.2 同向发力:“教学-监测”双循环培育核心素养

政策协同的效果是有限的,难以从体系层面解决所有政策问题,因此也需要考虑客观实际。体医融合战略是健康服务体系供给的客观存在,青少年的健康素养培育则为内在动力。2017 年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2020 年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均提出并强调了青少年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健康行为养成与体育品德塑造是其中的核心要素。

3.2.1 以教学为核心,实施深度体育教学 课堂体育教学是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日本在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过程中重视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兼顾终身体育的内涵与外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度体育教学强调构建体育知识的关联性,将孤立的动作技能整合起来,并结合营养、康复与管理等学科知识,促进知识的正迁移;聚焦运动氛围营造与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指向合理运动量下的体育品德塑造[13]93,强化学生对运动的理解和掌握,进而达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效果。在以教育为核心的深度教学中,应通过“指导方针—知识关联—环境塑造—运动意志”的逻辑环节来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首先,应以“教会、勤练、常赛”的学校体育指导方针为操作指南,通过深度体育教学实践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将运动项目中的孤立动作技能整合起来,增加技能间的关联性。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效果。再次,营造运动氛围也是深度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通过创设比赛或对抗情境使学生分工合作,使裁判、比赛组织与赛场实践都呈现在课堂中,强化知识的运用,营造良好运动氛围。这种方式可以优化学生的运动体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提高参与度。最后,设置合理的运动量也是深度体育教学需要注意的方面。磨炼意志是体育运动效果达成的要素之一,而设置合理的运动量是磨炼意志的重要环节。在技能传授、竞赛参与和运动体验中,要循序渐进地创设一定难度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养成挑战自我与适应环境的良好体育品德,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3.2.2 强化辅助监测,助力培育体育核心素养 在宏观层面,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包括对青少年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分析,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在微观层面,不仅包括教育部规定的体质测试的动员、组织、统计、上报与反馈等,还包括家庭的营养补充与医务监督,以及体育课堂内外的体育锻炼与竞赛等内容[13]90。为了更好地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应关注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特征,并整合实操层面的相关因素。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当前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以及青少年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成长和发展特点,还需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指标和标准,选择合适的监测工具和方法,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体系等。同时,应加强数据分析和结果应用,以便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为了更有效地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效果,辅助监测应从精神培养和技能提升两方面进行双向促进。在精神培养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和拼搏精神。例如:在体质测试过程中,学生应守时、尊重值班教师、诚信参与测试,并在测试后严格执行运动处方;在体育锻炼和比赛中,学生应勇于挑战自我、克服困难,不断追求卓越。精神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毅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质健康发展。在技能提升方面,应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和技能培养。设置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和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并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促进终身体育的发展。

3.3 顶层保障:以制度优化提升政策协同效能

以俄罗斯为鉴,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制度设计为一种战略规划,而政策的实际执行属于具体的战术层面。在战略层面,应制定符合长远规划和全局理念的指导方针;而在战术层面,应注重体质监测实施方案的落地执行,同时鼓励基层进行创新实践,以实现战略与战术层面的紧密结合。

3.3.1 强化制度保障,全监督链条优化设计 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制度设计中,完善监测评价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今的执行情况下,我国各级学校基本采用学校执行操作(少数学校外包给第三方),之后上报数据至教育部的封闭式测试与垂直上报模式[14],监测人员扮演运动员(测试执行者)与裁判员(评价者)的双重角色,这使得监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管。此外,现有的跨省互评模式仍然属于内部调整,易导致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各省教育厅深入学校的抽测也存在时间冲突和组织资源消耗的问题。因此,在目前的政策执行中,应在制度设计中引入“政府主导—市场监督—家长监督”的监督链条,明确政府、社会组织和学校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的职能边界。1)政府主导层面主要体现在推动体育、教育和科研机构协同研发,同时完善市场组织的能力和第三方机构的资质认证。在试行阶段,可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并加强政府的监管、民众的满意度调查以及监测实际效能的评价。一旦试点模式完善并成熟,就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复制,逐步改变各主体职能界定不清、资源浪费和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状。2)市场监督层面虽然可借鉴美国的第三方服务外包模式,但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第三方机构与各省教育厅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与经济上的利益关系[15],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实践操作性不足,导致第三方机构在执行任务时缺乏足够的自主性,从而影响了其提供监测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应在国家政策的明确指导下,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履行第三方的监测介入与监测评价职能。3)家长监督层面则从监测的内容、范围以及实施的效果来考量。首先,家长应关注监测的内容是否全面。这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家长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体质状况,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其次,家长应关注监测的范围是否广泛。除了定期的体检和健康调查,家长还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以全面了解孩子的体能和技能水平。最后,家长应对监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包括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监测结果的应用情况。家长可以关注学校和医疗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服务,了解其针对性和效果,以便更好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3.3.2 加强组织管理,构建管理创新机制 首先,应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专业化的工作团队,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为了提高政策执行效力,应制定明确、具体的政策目标和措施,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政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建立政策执行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其次,应通过“监测队伍-监测平台-延伸服务”的管理创新机制加强青少年健康监测的政策协同。根据美国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实践,监测标准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取决于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因此应建立专业化的监测队伍。2014 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与2018 年《关于2018 年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办法有关工作的函》都提及,要辅助高校或科研院所成立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体质监测,组织专门人员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16],但目前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展不畅。对此,应采取以下4 个方面措施:1)动员并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成立体质健康监测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健康监测服务。2)在相关院校设立体质健康监测相关专业,并在招生、专业设置、学科教育与就业去向上有所侧重,以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3)委托第三方或专业研究机构定期召开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教育培训的现场或网络会议,以增强学生和教师的健康监测意识和技能。同时,通过实地调研、专家采访、媒体政策解读、现场政策宣讲、总结并推广典型经验等方式强化政策宣传,以提高公众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认知和重视程度。4)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平台。高等院校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政策的重要执行者,相比于初中和高中,其监测力度更大,效果更显著。据统计,有85%的高校建立了体质监测数据库,其中仅有35%的高校建立了学生体质监测评价管理平台[17],大多数高校仅在体质测试期间向学生开放查询、评价与信息反馈服务,而在其他时间并未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运动干预、预警与信息发布措施。因此,该平台应具备收集、汇总数据,进行年度内与年度间的横纵向对比、发布信息、评价管理以及数据追踪与动态预警等功能,为学生体质监测提供全面的延伸服务。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评价管理平台的发展应有效保障监测内容的全面性、流程管理的规范性、评价的科学性与操作的智能性。在现有条件下,应推动建立开放式的监测机制,将日常大数据监督与定期现场抽查复测相结合,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4 结语

聚焦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话题。美国、日本、俄罗斯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本研究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实际,一方面通过政府部门、医疗健康机构、社区组织等多元主体达成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政策观念共识,推动政府、学校、家庭和市场之间的合作,形成政策协同合作的局面;另一方面优化制度设计以强化政策执行,引入“政府主导—市场监督—家长监督”全监督链条,构建跨平台管理创新机制,以提升政策协同的关联水平和实际效能。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努力和创新协同。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倾力培养体质健康监测专门人才、完善评估与反馈机制、协调各主体的利益关系、构建权责一致的职责体系是后续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开展的方向,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有序、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体质协同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青少年发明家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