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4-02-24沈秀芳尚子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体育发展

杨 斌,李 欣,沈秀芳,尚子娟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制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两步走”方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愿景目标,2021 年印发的《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在浙江开启共同富裕实践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我国进入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同时,我国也步入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各个地区积极开展了体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2021 年12 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签署《关于支持浙江省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合作协议》,双方在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竞技体育突破性发展、打造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建设体育赛事强省、深化体育领域改革、推进反兴奋剂治理体系建设等6 个方面33 项内容上加强合作,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体育方案。相对于体育助力共同富裕的丰富实践,学术界对体育助力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文献数量较少。基于此,本文在阐述体育赋能共同富裕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体育赋能共同富裕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索体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为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贡献体育方案。

1 共同富裕的内涵

当前,学术界主要从普遍富裕和消除两极分化[1]、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2]、全民富裕、公平正义的富裕、差别有序的富裕[3]等角度界定共同富裕的内涵。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富裕的程度、对象、内容和路径角度解析共同富裕的内涵。

1.1 共同富裕是社会整体进入富裕状态

从富裕程度来看,共同富裕是社会整体进入富裕状态。实现共同富裕,基础是富裕。在一个整体不富裕的社会,根本没有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条件[4]。社会整体进入富裕状态,强调社会物质财富的充裕状态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富足状况,体现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综合国力的增强,根本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建立在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基础上[5]。社会整体进入富裕状态,要求夯实社会主义建设的生产力根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条件。

1.2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

从富裕对象来看,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人民立场是共同富裕的根本立场。马克思指出在未来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6]。列宁强调:“共同劳动的成果不应该归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7]1955 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1990 年,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8]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9]共同富裕不是城市富裕、农村贫穷的二元分割状态,不是一部分群体的富裕,而是所有地区、所有群体都进入富裕状态,是城市和农村都进入富裕状态。

1.3 共同富裕是全面发展的富裕

从富裕内容来看,共同富裕是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社会共同体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组成的有机体,任何一个社会的现代化建设都不可能只局限于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的发展或单方面突进[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11]兼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社会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为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发展的富裕,既是物质生活的丰裕,也是精神生活的充实,是对人的物质空间和精神世界的共同关照,是兼顾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体现。

1.4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的富裕

从富裕路径来看,共同富裕是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高质量的富裕。共同富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的动态过程,是从贫穷到低阶的、低层次富裕再到高阶的、高层次富裕的过程。共同富裕是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富裕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12]高质量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有没有”依靠高速度来解决,“好不好”通过高质量发展来解决。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就难以实现高质量的富裕。高质量发展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让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从而为高质量的富裕提供重要支撑。

2 体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

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有力工具,对共同富裕有积极促进作用。

2.1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3]建设体育强国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蕴含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1921 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积极推动体育发展,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体育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兴国”,从改革开放时期的“体育报国”到新时代的“体育强国”,体育发展模式实现了从以军事体育活动为核心的单核模式到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为核心的多核模式的转变。随着体育事业建设的步伐加快推进,我国体育发展领域更为全面、体育结构更为均衡、体育对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功能更为凸显,精神强、体制强、物质强、全面强、融入强的体育强国内涵特征更为明显[14],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共同富裕进程。

2.2 体育公平正义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体育公平正义是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体育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发展体育产业能带动体育设施、体育科技、体育旅游等关联领域的发展,加强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扩大体育产业的乘数效应和范围经济,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15]。合理的体育资源配置、均衡的体育发展格局是实现社会成员体育权利、均等享有体育机会的重要保障,规则公平、裁判公平有助于社会成员公平参与体育赛事,是实现体育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重要保证。此外,体育协调发展弥合了群众美好生活实现进程中因空间形态、发展程度等差异所带来的鸿沟[16],彰显公平正义理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要求。

2.3 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性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7]体育本质上是人通过身体运动增进健康的活动,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可满足个体挑战极限的精神需要和文化审美需要,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丰富精神生活创造积极条件。体育精神的培育和传播可以提高社会成员思想境界、培养高尚情操,可以培育公平理念、形成合作精神,可以培养诚信品质、涵养人格修养,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培养拼搏精神,可以铸造优秀品德、培养艰苦奋斗精神[18]。此外,作为朝阳产业和绿色、无污染产业,体育可以助力贫困群体提升个体综合能力,摆脱贫困[19],促进乡村振兴[20],是推进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群众民生、创设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的重要抓手。

2.4 体育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加大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是缩小市场经济环境下个人与群体人力资本差异的重要选择[21]。体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提高个体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健全的人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强健的身体,要通过发展体育运动以不断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与健康。”[22]人民群众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可增强个体身体素质、丰富个体精神生活、提升个体人力资本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打下牢固的人力资本基石。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因而,实现共同富裕要切实发挥体育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的作用与功能。

3 体育赋能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等领域快速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创设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体育赋能共同富裕还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3.1 体育高质量发展存在短板

1)体育创新能力不足。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创新成为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然而,受到体育创新意识不够、体育智能科技发展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体育在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短板。以体育科技创新为例,我国科技助力体育的政策供给不足,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体育科技人才数量较少,高端体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智能化的科技手段尚不能满足竞技体育的实际需求。2)体育消费水平不高。随着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的推进以及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呈现增长趋势,但体育消费还存在消费水平总体不高、消费结构不合理、优质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体育新消费场景不丰富等问题。在体育消费结构中,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体育用品、健身休闲活动方面,在体育竞技、体育表演、体育旅游等参与型、服务型、体验型等方面的消费不足。3)体育业态融合不全面。体育产业融合性较强,与旅游、健康等产业高度关联。然而,受到业态融合的系统思维缺乏、体育融合规章制度与政策不完善、不同业态管理部门沟通不畅等因素的影响,体育产业与关联领域联动不足,未能呈现良好的资源整合态势。在体医融合中,由于体育与医疗分属于不同部门,造成体医融合部门协同不足,体医融合产品整合意识不够。在体养融合中,一项针对我国东部地区11 个省市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显示,各省市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差异性不大,但耦合协调度很低[23]。

3.2 体育共建共享不足

1)体育供给忽视了群众体育需求,造成体育设施、产品与服务的供需失衡。新时代群众体育需求呈现差异化、多样化的特点,但受到“体育为民”意识不牢固、体育供给部门对群众体育需求重视不足、体育用品业的无效供给过剩等因素的影响,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需错配问题较为突出。本研究对陕西省15 个村体育设施的调查显示,有12 个村不同程度存在体育设施数量不足的问题,有13 个村的公共健身器材存在设施陈旧、损坏严重的问题,群众反映“健身难”问题较为突出。2)中青年群体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积极性有待提升,体育共建不足。除去自发性的兴趣团体活动,居民对社区体育发展决策和实施的参与度较低。在社区体育活动参与中,妇女以及男性老年人一定程度上成为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生力军,广大中青年因工作时间与活动开展时间冲突参与体育活动较少。同时,调查显示,部分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治理机制还未建立,社区对解决居民反映的体育问题流于形式。3)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体育成果共享不足。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城乡二元体制、弱势群体体育话语权缺失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城乡和群体体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欠发达地区、基层地区拥有的体育资源较少,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人群的体育设施数量不足。此外,在体育资源共享上,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充裕,部分体育设施闲置;市民锻炼休闲场所较少,体育设施数量不足。

3.3 体育空间格局不均衡

1)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利于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在设施建设上,农村健身设施落后,村民居住较远导致就近健身难。在体育资金支持上,体育财政主要集中在竞技体育方面,对群众体育投入相对较少,而竞技体育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同时,城市体育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社会资金、捐赠等,农村体育资金存在社会支持不足的问题。在体育服务能力上,由于大型体育赛事多在城市举行,因而城市聚集了丰富的体育资源,加上全民健身背景下城市对社区公共健身设施的完善,城市体育服务能力明显强于农村。综上所述,农村体育设施、资金、人才队伍、服务能力都落后于城市。例如:在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每千人拥有健身指导员、每万人拥有健身站点等指标上,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分别多2.38 个、0.86 平方米、2名、1.5 个[24]。本研究对西安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实地调研发现,农村地区普遍配备了体育场地、健身器材等设施,村民利用体育场地的途径主要是跳广场舞等体育锻炼,但设施设备老旧、部分设施存在故障等问题较为突出;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城市体育设施较为完善,体育活动也丰富多彩。2)不同地区体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利于体育欠发达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受到地理环境、体育财政支出、体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体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以体育公共服务为例,我国东部地区体育场地、组织、活动、指导和信息服务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24](表1)。此外,我国体育学科区域发展存在东强西弱、西北地区最弱的特点[25]。区域体育发展不平衡影响了落后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

表1 我国不同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开展情况Table 1 Implementation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3.4 体育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1)体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深入。受体育功利化倾向,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不足、传承主体缺失、传播范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深入。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中,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认知多停留在格斗层面,重视格斗技巧和取胜策略,而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所反映的人的思想、道德、美感等层面认识存在不足。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还面临文化传承人、文化能人匮乏,在市场化开发中过于重视体育文化商业元素的挖掘、对文化元素挖掘不够等问题。2)体育精神培育不足,不利于改善社会成员精神生活。体育精神的培养和弘扬有利于人民群众树立积极向上、拼搏进取、公平竞争等优良品质,有利于厚植爱国情怀,是提升群众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然而,受到教育评价唯分数和唯升学导向、全社会对体育和健康理念认识不足的影响,社会对体育精神培育重视不够,如在学校中存在弘扬体育精神不积极、弘扬形式呆板、体育精神教学时长不够、教学内容空泛、教学形式陈旧等问题。

3.5 体育公共服务亟待强化

1)全民健身设施不足。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健身意识的增强,群众对健身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受到地方财力、体育设施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公共体育场地建设数量不足,有限的全民健身设施与日益增加的市民健身需求之间矛盾突出。同时,由于很多体育场馆分属于不同单位与组织,这些体育场馆也主要由本单位职工使用,共济性不足,使得全民健身设施短板问题更为突出。2)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受扭曲的体育政绩考核机制、体育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体育财政支出存在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26]。在体育财政支出结构上,政府对体育赛事的拨款较多,却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不足。3)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全民健身不足。受到体育社会组织数量不足、自我生存能力较弱、参与全民健身的社会力量动员不够、社会力量办赛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等因素的影响,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不高、参与领域有限。4)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存在“信息孤岛”问题。在以部门为中心的信息化系统设计背景下,各个部门将本部门信息视为私有资源,不同部门新基建技术硬件设备存在差异,信息共享制度不健全,从而形成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如各组织间体育信息系统难以共通共融,导致进入不同体育场馆锻炼要使用不同平台、刷不同预约码,参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也要在不同平台、系统间反复转换,各类赛事存在缺少统一的管理平台和系统等问题。

4 体育赋能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4.1 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

以科技创新驱动体育发展为抓手,深挖体育消费潜力,实施“体育+”行动,不断提升体育发展质量。1)提高体育创新能力。强化体育发展中的创新要素,积极推动体育发展的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体育数字化转型,鼓励体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从而实现体育发展由传统的要素投入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2)深挖体育消费潜力。促进体育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根据群体偏好探索定制类、体验类体育新兴业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心,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体育经济。3)实施“体育+”行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融合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探索体育产业与关联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体育产业跨业融合、跨域融合、跨界融合,创新打造体育产品形式和服务业态,不断推动体育产业和服务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支持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的智能体育赛事发展,以数字化手段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4.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办好群众满意的体育

将人民所需、人民所盼的体育需求放在体育工作第一位,积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体育发展格局。1)瞄准人民群众体育需求,提供高质量体育产品和服务。体育政策制定者、服务人员要加强对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的调查,了解和掌握群众体育需求的变化态势,根据群众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体育产品和服务。2)积极构建共建共治的体育治理格局。尊重并总结人民群众在体育工作中表达的意愿和创造的经验,合理引导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提高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完善体育民主决策机制,使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在体育产品设计、体育体制改革中得到充分彰显。3)树立体育成果共享理念。通过稳步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加大对落后地区和基层地区体育资源支持力度、加强重点群体体育制度和服务的完善,实现体育成果公平享有。

4.3 优化体育空间格局,促进体育公平正义

加快推进城乡体育一体化进程,以“强项更强、恶补短板”为原则均衡发展体育运动项目,优化体育空间布局,促进体育公平。1)统筹推进区域体育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城市群建设战略,协调推进区域体育发展。积极落实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体育资源共享和要素互补,实现区域体育制度对接和体育组织交流互动,促进区域间体育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加大重点区域体育发展支持力度。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大对老少边穷等体育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力度,完善欠发达地区体育基础设施,提升欠发达地区体育服务能力。

2)积极实施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程。首先,通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立足乡村特色体育资源,探索发展登山、水上运动、露营等户外运动产业,夯实乡村经济发展的体育根基。其次,通过加强体育人才培养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乡村体育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吸引优秀体育毕业生回乡创业、就业,加强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乡村学校体育赛事活动。再次,通过繁荣乡村体育事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积极挖掘和传承乡村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有条件的乡村打造特色体育赛事活动,繁荣乡村体育文化生活。最后,通过发展绿色生态体育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瞄准拓展乡村体育生态维度的目标,积极打造绿色生态体育运动空间和设施,开展低耗能绿色生态体育活动。此外,通过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应培育和壮大乡村体育组织,积极开展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健全乡村体育组织体系。

3)探索体育帮扶机制。一方面,发挥东部地区体育较强的优势,探索建立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体育帮扶机制。建立由东部向中西部进行省际、市际层面体育设施、人才队伍、资金支持的帮扶机制,提升中西部地区体育发展水平。推动部分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体育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提升体育产业专业化分工程度。另一方面,建立“以城带乡”的体育帮扶机制。加强城镇与乡村体育资源的联通互动,加大城镇对乡村的体育资源支持,探索建立城镇与乡村体育人才的交流机制。

4.4 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1)积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一方面,加强对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工作,挖掘文化传承人和文化能人,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民族体育文化开发;加强体育文化研究工作,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响应的多元主体保护和开发格局,实现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合理开发与活态传承。另一方面,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演“走出去”机制。应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演“走出去”活动,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演“走出去”渠道,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演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如利用大课间、体育课、社团活动、学校运动会等进校园机会,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课程相结合,形成体育课堂、体育展演、体育比赛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大推广格局。2)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积极发挥体育在“五育并举”中的筑基作用,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北京冬奥精神、女排精神的文化内涵,推动体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依托互联网开放性、即时性优势,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手段,通过体育直播、体育电影、体育音乐等艺术形式普及体育规则。

4.5 强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以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为核心,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1)改善全民健身设施。根据区域人口数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力度,配套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增加符合老年人和少儿群体特征的运动器材,合理利用城市公园、社区空地、地下场地等资源布局体育设施,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持续提升现有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全民健身有场地、体育设施有保障。2)扩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财政支持规模。基于区域人口数量和健身频次等因素,优化体育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完善体育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对群众偏好强、运动频次高的体育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优化土地、税收政策,鼓励和吸纳社会资金进入体育公共服务领域。3)积极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吸引其成员参与社区篮球、羽毛球、广场舞等全民健身活动,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增加面向大众的专业化服务数量,打通体育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4)加快建设覆盖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体育服务平台,实现不同区域体育服务端数据共享。依托大数据技术,创设涵盖全民健身群众组织、场地设施、赛事活动等内容的数字化全民健身服务平台,收集、整合分布在不同业务系统的体育服务数据,打通不同地区信息系统数据流通壁垒,加快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体育服务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各类智慧体育服务机构与智慧体育产品之间的信息共享。

5 结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我国已经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体育具有提升群众健康素质、缩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积累、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作用,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影响了体育助力共同富裕的效果。积极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提升体育发展质量、持续优化体育空间布局、繁荣体育文化等措施是新发展阶段提升体育助力共同富裕效果的重要路径。同时,在各地区更加重视发挥体育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积极探索体育促进共同富裕实践的背景下,关注体育促进共同富裕的鲜活案例、科学评价体育促进共同富裕的效果、全面总结典型地区体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成为未来体育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体育发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