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培养嵌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的探索

2024-02-23孙兴华

高教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批判性专业课本科生

孙兴华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批判性思维从兴起到现在,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一致认为拥有这项软技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复杂情况,他们都能熟练地运用自己最卓越的软技能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在情感态度方面表现为一系列的思维品质和心理倾向,包括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勇于探索等;在认知方面表现为一系列技能,包括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和背景等要素进行解释、分析、评价、推理等[1]。所以,批判性思考者不仅是真理的追寻者,也是以促进自我理解、自我修养、自我改造及和谐社会存在为目标的道路的追寻者[2]。批判性思维培养嵌入本科生专业课,可以与学生的专业及未来的工作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获得学习批判性思维的体验,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思辨能力。当前,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内涵主要来自西方的历史、传统、著作、范例和经验,学术和大众话语中对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理解也主要源自希腊和启蒙运动的哲学与假设。任何一种理论实践都离不开国家和民族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因此,批判性思维培养会被嵌入文化传统中,与学生自身内在的一些文化认知进行持续互动。批判性思维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与世界接触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就显得很重要。

本研究将批判性思维嵌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来发展。批判性思维是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所应拥有的品质,因为这种技能在教育实践环境中能用于教育教学决策。面向21世纪的教学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因为新思想产生的速度要远远快过教科书出版的速度,你必须让学生准备好应对尚未出现的问题[3]。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在指导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解决专业领域问题时,有效运用批判性思维,促进他们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批判性、分析性和创造性地思考,学会如何寻找、评估和综合信息来进行决策,为当下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合理设计解决方案。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获得了将批判性思维培养嵌入本科生专业课实践的本土化的一些思考。

一、批判性思维嵌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的着力点

理查德·保罗认为习得批判性思维没有绝对完美的方法,也没有明确的规则。相反,只要你内心深处吸收了强有力的批判性思维理念,就会对人生产生深远影响[4]。要想成为批判性思考者,就必须学会观察、监控、分析、评估和改造自己生活中的各种思维,让自己的大脑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运用具体的训练方法和工具,反复练习批判性思维,可以提高思维质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在本科生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我们必须考虑专业课本身应达成的目标与完成的任务,因此,批判性思维培养嵌入本科生专业课教学实践中要基于专业的特征以及学生未来工作的需求,找准把批判性思维嵌入具体课程任务的着力点,才能更好建立专业课学习内容与批判性思维的联系。因此,我们将教会学生如何思考作为批判性思维嵌入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因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教会学生应该思考什么,而是如何思考[5]。将理性思考、合理质疑和正确推理作为课程任务的着力点。

(一)理性思考

批判性思维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理性的人。一个批判性思考者会表现出能够且愿意出于理智而做出改变,如果有好的理由,他们就会改变自己的思想。学生的理性成长是在生活具体情境中实现的,如果他们能对自身的信念和身边发生的事物持有批判的态度,进行独立思考,无论何时自己可能是错的,他人可能是对的,也能意识到承认自己是错的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可以说他们还能在理性方面有所成长。

我们实践的专业课对象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他们未来的职业是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的,特别是当下教育大变革时期,所以需要他们在职前就能拥有良好的理智美德。研究者认为,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要想有效,就必须包括专门培养理智美德的做法,不能单纯依靠认知技巧的传授,它们应该同时进行。西方科学和哲学,是从提倡正确运用理性来解决问题的古希腊文化中产生的,这个理性文化,是知识和进步的土壤,需要不断地培育[6]。思考是人类的常规行为,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的大脑都在思考,人类的大脑在自然状态下有着自我辩护的天性,能将不合理的想法描绘得合情合理,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最合乎情理的,即使在错得离谱的时候仍然坚持自己是对的,也就是我们的思维经常会出现这种瑕疵,引发我们做过许多后悔的事情,其实都是由于不理智,做了错误的推理导致的。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能培养理智,以批判的方式来思考,跳出惯性的思考模式,就会改善自己的思维习惯。

我们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工作坊”两门专业课进行了探索,导引学生如何基于具体学习内容进行理性思考,再具体点来讲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讲理。批判性思维是离不开讲理的,任何思想行为都是有理由的,需要清楚这些理由是什么,也需要能客观评判自己的思想行为,并且能够清楚地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思想行为。这种表达看似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有时候会发现,对于一些事情,我们自己根本没有仔细想过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是不是完整的,是不是只是一些片面的观点。所以,我们设计一些能促进学生理性思考的问题,比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什么样的数学学习任务能促进深度学习,小学生数学作业如何设计,如何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等,让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深度地检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此洞察事物背后的规律。正如王阳明所言,学者时时刻刻常睹其所不睹,常闻其所不闻,功夫方有个落实处,也就是要用心去体察看不见、听不到的本体,功夫才有一个着落处。这种功夫其实就是批判性思维处理困难、疑惑和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洞见并且能够灵活地判断,进而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小学教育本科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获得这种素养,有助于他们未来在工作中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理性思考与处理。

(二)合理质疑

恩尼斯研究了与批判性思考相关的个性与能力,发现其中最关键的能力之一就是质疑的能力[7]。提到质疑,基本解释是提出疑问,但“质”这个字有询问、责问之意,所以有时会产生错觉,认为是不相信别人,就会出现较少提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常常是用学会提问来代替,因为质疑可能会带来麻烦,但是不能让学生理解成提问与质疑等同,提问更多是指向对某个问题不懂,也就是知道在某个领域范围内有问题,但不能解决问题,提出来求助大家一起解决。质疑更多倾向于对某事某物持有怀疑态度,不肯定其说法,也不完全能认同。所以质疑不仅是提出关键问题,还要指出问题所在,并清楚准确地将问题表达出来。批判性思考的质疑并不是什么都不相信,重点在于对事情持有疑问,温和地问“为什么”,从不同视角提出不同答案,继而在多元可能选择中根据理性证据确定最佳答案。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中培养学生合理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主线或核心。专业课学习中要指导学生明晰三个方面:一是理解质疑不是张口就问,而是对事实或者材料先有一个保持专注思考与判断的过程,然后再发问;二是理解质疑而不是多疑,面对任何情况,以理性怀疑的态度,用更充足的信息证据去判断事情的真假或成效,明白质疑与信任并不矛盾;三是合理质疑主要表现为如何检视各项证据,也就是对一些教育事实和观点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事件或问题,发现事物通常和它表现出来的有所不同,进而质疑现状的合理性,最终的落脚点是逻辑推理能力和实证能力。所以,在课堂实践中提倡苏格拉底式质疑,因为这是一种有结构的质疑方式,可用于探索许多方面的思想,包括探索复杂想法、了解事物真相、解决问题,区分我们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东西,跟踪思想的逻辑含义或控制讨论。

(三)正确推理

推理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推理,因为当我们需要了解某事物时,这个过程就会涉及推理,会在自己的头脑中为某事物添加意义,从而理解该事物,进而寻求有意义的活动。推理是根据事实、观察和假说得出结论、判断或推论的过程以及此过程所用到的证据或论据[8]。如果不擅长推理思维技能往往很难得出结论或做出决策。特别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很多情况下,必须做出多重推理才能理解。推理包含着许多思维组成部分,也就是包含一系列相通的元素,如目的、问题、信息、概念、解释、假设、意义和观点,每一个元素都可以得到监控,以防止出现问题。每当人们进行推理时,都是带着某种观点在有目的地思考,而这种观点的基础是能引出意义和结果的一些假设,还有就是利用概念、观点和理论来解释现象、信息和数据,目的是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这门专业课为例,学生未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他们在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包括推理意识和推理能力。此外,他们在教育教学中也经常会用到非形式逻辑进行推理判断,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紧密相关,如果不做十分严格的意义上的区分,非形式逻辑也和批判性思维混用。因此,我们在这门专业课中,通过多种形式培养本科生进行非形式逻辑推理判断,模拟真实情境,使学生面对疑惑,尝试运用批判性思考来审视所有行为好坏以及不确定的依据,在确认所有的信息均无疑虑的状况下,再以合乎理性的方式推理判断出哪些教育行为决策是适当的,也是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在工作场域,他们会随时面对不确定性和选择,要经过谨慎、有根据的反思来决定采取什么行动或做出怎样的调整改进,这是应用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表现。

二、批判性思维嵌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的实践策略

批判性思维与专业知识密不可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情况。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进行筛选,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不受课程具体内容的约束限制,每个策略都建立在熟悉的技能上,还可以根据具体课程衍生出很多可以融入课堂的新策略,并且都能助力批判性思维培养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

(一)模拟和情景分析的方式

模拟和情景分析能促进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已获得共识。无疑,学习情境的创设能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体验解释分析的机会。学生在模拟和情景分析中,体验扑面而来的大量事实并进行筛选,寻找这些信息之间有怎样的相互关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收集和整理这些信息,并且保持高度的专注才能精准选择有用的信息,然后再运用寻找关联、比较判断和因果假设等批判思维技能来发现最具创新的共性。模拟和情景分析方式的核心就是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小学教育本科生通过参与模拟活动来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把以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小学教师的职业关联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让本科生意识到,当听到一个新观点,无论对方身份如何,都需谨慎对待。在做出判断之前,做主动的、充分的、持续的理性思考,并延迟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立即对某一个观点给出武断的赞成或反对。

另外,通过模拟和情景分析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应该考虑通过展示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避免武断带来的价值冲突,要考虑民族文化背景这一重要因素,因为每个人来自民族文化方面的信仰可能是不同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意识和价值观念,在不同民族文化熏陶下的学生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考特点。不同的教育文化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式。我国的教育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基础之上建立的,因此,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设计的问题要与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当下的教育热点问题相结合。比如:结合小学教育本科生的实习体验,讨论“双减”背景下小学生作业设计的问题,首先给本科生提供关于当下作业问题讨论的素材,为他们提供讨论和辩论的机会,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论证,鼓励本科生站在小学生、家长和学校等不同的立场思考这个问题。接着让本科生自己模拟设计作业并展示交流,他们在交流中可以相互提问、相互质疑,进而不断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应持有的理念和操作策略,这种模拟和情景分析的方式,能让本科生将批判性思维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他们充分提供体验解释分析的机会。

(二)理解和使用大概念

构建大概念需要具备清晰的批判性思维和多种思维技能;反过来,也可以通过本科生理解和使用大概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因为在使用大概念时,本科生必须收集和掌握多源信息,要不断进行选择判断和从事抽象性的工作,比较分析并寻找其中的模式和关联,还要能够很好地反馈,进行自我调整改进,才能更好地将其迁移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因此,理解和使用大概念,有助于他们进行知识迁移并将学习内容延伸到当前任务或课堂内容之外,进而在未来的学习任务环境中灵活运用批判性思维。我们期望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能胜任小学教师角色,当他们能够把职前所学知识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工作时,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学习了足够的文化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教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是在教他们未来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内容。学生提炼和迁移学习内容的技能或原则可以被视为大概念,大概念对知识的迁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8]。这种迁移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需要本科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有意识地从相关情境中提炼,并不断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这里仍以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这门专业课为例,大概念能整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当本科生提炼并理解了相关的大概念时,就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迁移了。作为专业必修课,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涉及的内容很多,也不可能在一个学期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都逐一完整解释,因此,在小学数学特定的内容领域,通过提炼、理解和使用大概念,将有助于本科生理解同一内容领域内的教学案例或相关主题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学科领域的大概念体现在课程标准的设计中,因此,可以用课程标准上提到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上位的大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量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意识、模型意识、数据观念等。比如,可以用数感这个大概念来统领有关整数的认识内容的教学设计,无论是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可以把整数的认识作为核心案例分析,然后引导学生迁移到小数和分数的学习。用运算能力的培养组织数的运算内容的教学设计,围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的培养分析图形与几何内容如何进行教学。这样以大概念进行的教学,既能让本科生体会到这些大概念如何体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也能让本科生学会相关一组内容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还能有足够的深度和细节来理解知识与技能背后的思想方法。理解和使用大概念的过程,学生要不断地学习和运用相关批判性思维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对相关思维技能形成条件反射,逐渐成为批判性的思考者,走向未来小学教师工作时,就会自觉地运用相关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三)运用评判思维的理性标准

理性标准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是指富有技巧的推理及做出有根据的判断的标准或准则,对于认知理解和有逻辑地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对一个问题进行推理时,思维应是清晰合理且有根据的,也就是要满足更多的理性标准,才能推理出更加全面完整深刻的观点。如果吸收了理性标准,运用在自己的思维中,对一些问题的推理就会更精准和公正。评判思维的理性标准如表1所示[9]。

表1 评判思维的理性标准

还是以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这门专业课为例,教学中我们会安排学生观摩小学数学一线教师上课,进行课例分析时需要运用理性标准做出评价,而不是简单地根据自己的感受评价课上得好与坏。可以用上述评判思维的理性标准帮助学生检验和促进学生批判思维的发展,核心在于学生能提炼出大概念。比如,讨论的课例是“用字母表示数”,学生需要独立使用或提炼大概念之符号意识、数量关系、代数思维等,然后再有意识地让本科生利用上述理性标准规范推理元素,也就是规范自己的思维,这样有规律的练习与培养,对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是大有益处的。

三、批判性思维嵌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的实践反思

批判性思维嵌入小学教育专业课实践中,我们也在不断检视发现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之所以批判性思维在能力表达方面不佳,是因为情绪管理对批判性思考有影响,在批判分析这样的课堂活动中,会感觉到不自在和没礼貌;有的学生是缺乏思辨的技巧;有的学生对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没注意细节、缺少质疑,等等。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进行梳理反思,认为以下几方面在批判性思维嵌入本科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应注意避免。

(一) 避免简单挑毛病与只说好话的讨论

在开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一种是只提缺点,不提优点,有些本科生认为批判应是提出负面的意见,所以,在对他人观点和素材内容分析时,认为只有挑出毛病才会产生批判性思维。另一种是只说优点,采取只说好话的做法,有一些本科生不喜欢给出批判性意见,他们认为批判别人的观点,会被认为傲慢、不好相处,所以尽量不说负面的意见,即便是很合理的建设性意见也不会说,这两种做法就是对批判性思考运用的误解。因此,批判性思维嵌入小学教育专业课实践,应避免的误区之一就是简单挑毛病与只说好话的做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本科生有质疑的精神与能力,但这些并不能成为简单挑毛病的理由。我们期望学生能够仔细分析他人的意见、想法与观点,对于所见所闻有更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比较周全的角度质疑他人的论点,而不是简单地挑毛病。为了改变学生的错误想法,应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度思考,在遇到意想不到的观点时,要更加理性,并不是说要一定获得正确的解决方案,而是要对自己和同伴的想法做到恰当评估,不精准、不正确、不合逻辑的思考都是要不得的,更不能高估自己的行为与想法,要培养本科生对自己的观点负责任的意识和态度。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言“批判性思维是大胆质疑而非愤世嫉俗,是思想开放而非举棋不定,是分析批判而非吹毛求疵”“批判性的思考果断但不固执,评价但不苛责,有力但不武断”[10]。

(二)避免简单寻求问题答案和不注意细节

批判性思维嵌入专业课实践中,要指导本科生避免简单寻求问题答案和不注意细节的行为。教师在课堂上会发现,本科生对简单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表现仍然很明显,尽管课堂上教师设计了各种学习讨论活动,期望学生能提高理解能力,但一些学生总是希望直接提供事实与答案。实际上这种心理会影响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能力,进而影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需要学生保持灵活性和开放性,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对自己的想法做出改变和调整,如果只是简单寻求问题答案,容易僵化自己的思维,这无助于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鼓励本科生接受不同或复杂的想法,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要善于发现学生观点中的隐含内容,还要帮助他们与同伴真诚交流想法,从而完善自己的思维。另外,批判性思维的推理、判断等需要讲求精准和正确,但有时鉴于个人世界观的局限性,所掌握的信息并非全面而准确的,如果不注意细节,会做出草率判断行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或者遇到不熟悉和不合理的情况时,要养成关注所给的线索和材料的每个细节,并依据这些细节进行辨别,注意细微之处透露的意义,不能只是大致了解就进行简单的判断,而是需要学会运用所给材料来进行合理评判。

(三)避免思辨技能的缺乏

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是一个运用适当的技能和策略来达到理想结果的人[11]。本科生在课堂上也表达过希望自己能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但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却遇到了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有的是缺少思辨的技能,有的是缺少独立思考能力,有的是被大量的网络信息所左右等。批判性思维要求策略性地运用最适合特定情况的认知技能以及积极地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得到合理的结论。研究表明,批判性思考是一种依赖各种技能与个人特质的活动,就像其他活动一样,只要了解它所需要的技能,多加练习,就会越做越好[12]。学生每次在课堂上做决定、思考、得出结论、评估意见都会用到各种技能,包括收集信息、转换信息、传达信息的思维技能,每种思维技能都可以通过引导和练习得到提高。一般来说,人们倾向于感知他们想看到的东西,而忽视与他们感知事物的方式无关的所有事实和证据,一个有技巧的批判性思考者能够承认逻辑推理和个人观点之间的差异。培养思辨技能需要耐心,也需要不断练习应用。

(四)避免提供和使用不可靠的资料

数字化时代,学生寻找并收集足够的资料不难,但需要运用更复杂的思维技能来识别虚假及不可靠的资料,以便批判性和创造性地利用这些信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讨论问题时,论据常常用的是不可靠的资料。学术研究和专业领域中,资料来源大致分为可靠资料和不可靠资料。面对纷繁复杂的资料,学生需要区分原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差别,还需要辨别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相关性等。鼓励学生养成对所使用材料信息负有责任感,以严谨的态度确定资料的可靠性,如果资料不可靠是不能作为证据支持所表达的观点。

猜你喜欢

批判性专业课本科生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