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碳审计的思考

2024-02-22吴意含

审计与理财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碳

吴意含

【摘要】“雙碳”目标的提出使得碳审计备受关注。然而,我国碳审计工作尚存在短时期内难以解决的严峻问题,如碳审计需求远超供给、碳审计规章尚不完善、碳审计人才极度紧缺等。本文首先对碳审计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随后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视角,解释碳审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碳审计;碳排放权交易;双碳

一、引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时刻依赖着工业的发展,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实施环境保护战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正式宣布了在21世纪的“双碳”目标,即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并在随后的一系列生态大会等场合中反复强调此目标。而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监督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双碳”战略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免疫系统”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可持续力量,“碳审计”一词便应运而生。迄今为止,已有诸多学者对碳审计进行了详细研究,也提出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但我国的碳审计研究起步较晚,整体的研究机制也尚未成熟。此外,在“双碳”目标提出的新背景下,碳审计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利用碳审计监督“双碳”政策彻底落实,如何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让“双碳”战略的目标完全实现,如何培养新时代背景下的碳审计人才等问题都亟需我们去解决。

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寻找并总结碳审计这一概念在理论研究领域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再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视角,指出我国碳审计在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更大程度地发挥“双碳”目标下碳审计的效用。

二、碳审计的研究现状综述

1.碳审计的概念和内涵

碳审计这一概念(carbon audit)属于舶来品。“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首先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提出,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认为,低碳减排的工业发展模式应与经济发展结合,形成一个以低碳发展为主导的低消耗绿色经济新模式。在之后的几年中,各国学者均对该概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2003年,在“碳交易之父”Richard Sandor等学者的积极推动下,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成功建立。他认为一个自愿加入且对加入各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配额交易试点项目可以帮助各地企业以低成本、有效的方式减少碳排放。2004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工业委员会(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SD)颁布了《温室气体协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该准则明确指出企业碳审计报告中所必须涵盖的内容,企业可以据此按照既定标准对排放气体进行测算。在碳审计的内涵方面,何雪峰和刘斌(2010)认为在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碳减排已是推动社会有序发展的不二途径。为了运用审计手段对碳减排行为进行监督和鉴证业务,碳审计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Dongwei Yu和Hongwei Tan(2016)在文章中提出了“潜在碳”的概念,并将其与势能的定义进行对标,着重关注能源与能源使用之间的匹配。郑石桥(2022)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从碳审计的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探究其本质,认为碳审计拥有三个研究维度,分别为碳排放信息、碳排放行为与碳排放制度。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知,目前学术界对碳审计的内涵尚未形成定论。

2.碳审计的实施和评价

在碳审计实施方面,张薇(2015)基于生命周期法,采用碳会计标准和案例分析法进行调研,并认可碳足迹评估法在碳排放量计算中的重要程度。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姚丽琼(2016)对资源型行业进行了碳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张亚连和金密(2018)则是对电力企业进行了碳审计指标相关研究。张建平和冯舒祺(2019)运用PSR模型对煤矿行业的碳审计进行鉴证与评价。曹纳(2020)运用DSR模型和AHP模型,通过追踪设计制糖企业的相关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出新型碳审计评价模型,进一步详实了我国碳审计绩效评价的主要实施方法与评价体系。

3.碳审计的流程和报告

在碳审计流程方面,郑立乔(2014)表示,碳审计的流程可分为操作流程和业务流程,以确保碳审计报告以及其中数据的可靠性。梁胜浩(2015)认为,企业的碳审计离不开对碳足迹的分析,其主要可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审计计划、审计执行与审计报告。除此之外,碳审计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后续对审计结果的分析和执行都应该进行跟踪评价审计,与前期的三大部分环环相扣。黄梦霞(2023)指出,碳审计的流程可分为五个步骤,分别为接受业务委托、建立碳审计项目组、科学计划碳审计工作、有效实施碳审计程序以及出具企业碳审计报告。在碳审计的报告方面,何雪峰和刘斌(2010)表示碳审计报告的基础数据要具备真实性、可靠性、客观性以及合法性,四者缺一不可。李敬(2015)表示碳审计报告应形成统一格式以提高其权威性,同时还需对审计证据附件作出要求。

4.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研究碳审计相关的理论文献,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目前学术界对于碳审计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前期阶段,且大部分研究者都是通过观察某个特定企业的碳审计流程以进行相关研究,对于深层次碳审计框架的系统性理论研究成果并不多,对于碳审计架构的设计方面也稍显不足。除此之外,我国学者已经开始重视以行业为整体的碳审计框架研究,但是在“双碳”政策提出的大背景下,与之相关的碳审计研究数量尚不多。二是过去的研究通常都只停留在表面,距离真正的实践和落实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难题与距离,极少有我国的碳审计相关研究者可以在构建出碳审计系统框架之后便将其运用于实际中的具体企业的。该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碳审计行业起步较晚且发展的速度较慢。截至目前,我国的政府审计部门还未正式出台碳审计的规则与制度。在中国提出“碳中和”与“碳达峰”的历史新目标下,我国的审计部门应该为碳审计工作过程提供一个完整、可行、高效的碳审计系统。此外,审计部门还应重点关注企业碳审计的实施途径,并且关注与碳相关的配套措施,例如碳汇交易平台的构建等,以助力我国碳审计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針对碳审计方面的后续研究应更注重实际状况,重点关注碳审计的实践操作与碳审计人才的培养。结合“双碳”战略背景,为碳审计组织结构的发展提出更多的建议,让机构组织摆脱形式单一、服务效率低下的局面,进而全面保障中国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碳排放权交易视角下碳审计所存在的问题

2021年,国家发改委首次正式开展了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建设工作。建设伊始,发改委的试点仅为某些经济较为发达的一线城市,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我国成功建成了覆盖全国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市场在此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促进“双碳”目标达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备受瞩目,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的碳审计工作也自然应受到重视。故本文将从“双碳”目标下碳交易市场需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碳审计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导致碳审计需求激增

随着“两山”战略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在此过程中,如何实现碳资源配置优化是碳审计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就是说,碳审计机制的完善推动着“双碳”目标的达成。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需要市场化的审计机制广泛参与。碳审计的主要工作即为碳排放量的核查,其核查质量与碳交易结果息息相关。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碳审计工作在碳交易流程中愈加重要,碳审计的需求量也随之快速增加。然而目前专业碳审计机构数量稀少且其中多数并不具备专业的碳审计资质,在鉴证与评价过程中,经常出现核查目标不明确、基础数据不完善、取证结果不规范以及报告表述不清晰等问题。因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亟需具备专业碳审计知识的机构参与碳审计工作。

2.不同行业碳审计标准差异较大,导致难以构建统一准则体系

我国目前的碳交易市场中存在着不少地方碳市场试点,包括化工业、采掘业、电力行业等多个重度温室气体排放行业,与此同时,我国计划在2025年前后实现市场融合的目标,形成一个覆盖多行业的碳市场,彼时碳审计的客体将会源自于各个不同的行业。与传统的审计业务不同,碳排放过程涉及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碳审计人员必须因地制宜,掌握相关行业知识方可进行相关工作。然而隔行如隔山,不同行业的碳审计标准通常难以适用于其他行业。故在现行体系下,碳审计工作不可避免地需要多套审计标准以实现工作目标。但是该行为无疑加大了碳审计的成本投入,如何构建统一的准则体系是目前碳审计工作所需解决的首要困难。

3.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导致碳审计人才稀缺

我国目前碳审计人才的缺口较大。碳审计属于交叉学科,缺乏完全对口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碳审计业务主要集中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火电行业等重污染专业,而传统审计人员多数仅具备财会专业的知识背景,对于工科专业了解甚少,这对碳审计工作的人才储备提出了巨大挑战。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依旧以传统审计鉴证与咨询为主要业务,其中跨专业复合人才的比例较低,如何加快碳审计人才的培养并提升碳审计人才的质量,是推动碳审计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中国碳审计发展建议与对策

1.深层次建设碳审计机构群组

缺少专业碳审计机构是我国发展碳审计进程中的一大难题。随着更多企业开始关注碳排放权交易,碳审计机构的数量也应得到相应提升,同时还需注意碳审计机构的专业资质问题,不能重数量而轻质量。此外,若专业的碳审计机构数量在短时间内难以大幅增加,则可以考虑在现有的传统会计师事务所内搭建碳审计部门,吸纳碳审计专业人才并在鉴证与评价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审计规定。当碳审计机构群组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将获得更完善可靠的交易保障。

2.进一步完善碳审计领域法律法规及准则

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均没有提到碳审计相关的有关条例。缺少权威审计标准,碳审计工作难以达成客观、有效、真实的目标。因此,搭建碳审计领域的法律法规至关重要。要做到完善碳审计准则,将其纳入法制化进程,让碳审计工作真正能够有法可依。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注重对碳审计的本质目标、主体客体、实施细则、操作流程及报告规范方面均进行详细规定。同时,立法机构应注意碳审计工作的具体落实方面,实地考察并听取多方面的建议,例如碳排放企业以及各地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等。健全的法律法规能够更加规范碳审计工作的实施,促进碳审计的长远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

3.全方位推动碳审计人才职业化

我国目前在碳审计行业的推动进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即为碳审计人才的缺乏。对此,我国在2021年开展了碳审计师的全国统一考试。碳审计师又被称为碳审计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在定义的空间和时间边界内进行碳足迹计算的专业人员。其在政府授权或其他有关机构的委托下,依据国家政策、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标准等,遵循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低碳生产经营、资源利用、财务信息、职责履行等活动进行特殊的管理,并建立“碳足迹”,进行温室效应衡量。与此同时,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发挥领导作用,鼓励碳审计能力较强的机构进行培训,对那些从事或即将从事碳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传达碳审计理念与知识,以期扩大碳审计人才库。除此之外各大高校也可以开展碳审计相关专业课程,以进一步输送碳审计人才。

五、结语

作为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发展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有力手段,我国的碳审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机遇。针对碳审计需求激增、碳审计标准不统一、碳审计人才缺乏等问题,可通过建设碳审计机构、明确碳审计规则、挖掘碳审计人才等方法进行解决。规范且完善的碳审计制度将赋能“双碳”目标的实现,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DongweiYu,HongweiTan.Applicationofpotential carboninenergyplanningwithcarbonemission constraints[J].Applied Energy,2016,169:36-39.

[2]何雪峰,刘斌.碳审计理论结构初探[J].会计之友,2010,(10):25-26.

[3]张薇.基于ISO14064和GHG Protocol的我国企业碳审计案例研究[J].财会月刊,2015,(15):85-87.

[4]姚丽琼.资源型企业低碳审计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6):82-86.

[5]张亚连,金密.化工企业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8,(21):103-110.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双碳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治理路径研究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用政府资金引导市场转型
如何构建匹配“双碳”目标的新型电力系统
政策引导 产业助力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积极备战“双碳”大考
“双碳”行动的本质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企业家论“双碳”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双碳”背景下推动创新示范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思路
绿田机械:净利润复合增速超80%“双碳”目标加速企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