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用政府资金引导市场转型
2021-07-01王晓娟白玉洁
王晓娟 白玉洁
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对未来世界发展方向的远见,以及对中国绿色转型的战略自信。
在本期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的专题报道中,关于碳交易、碳税等相关经济问题,《中关村》杂志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
冯俏彬回忆,早在2010年前后,我国就对“低碳发展”进行过一系列研究,所以今年提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经历了比较充分的前期研究。“双碳”目标的提出,表明了我国引领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转型的决心,也意味着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将重新塑造。
但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道阻且长。冯俏彬分析,从发展阶段上,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基本需要40-70年,而中国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从资源禀赋上,在中国能源结构的一次能源中,化石燃料占比约85%,转型可谓不易。而降低碳排放所需的一些新技术如碳捕获、收集和封存技术,更是需要加强研究。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
“目前各个机构测算出来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的资金投入是非常高的,最高达到160多万亿,相当于我国十年的财政总收入。”冯俏彬表示,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发力,各方互相协同。即使按财政投入只占总投入的10%计算,也需要十多万亿的支出,操作上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以将每年支持双碳目标的的财政支出分解到中长期预算中,以保证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
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程,伴随着全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单纯靠政府资金的投入或某一个群体的投入是无法完成的。作为宏观经济的研究者,冯俏彬认为,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的重点需要放在清洁能源技术的基础研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扶持上。此外,财政资金投入的另一个重点是对市场的引导,即通过合适的方式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压一压,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抬一抬,一压一抬,引导经济结构和市场的转型。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预计将于6月底正式启动上线交易。那么备受瞩目的碳税何时开征?冯俏彬介绍,与碳交易相匹配的碳税正在研究阶段。一般情况下,碳交易与碳税不重复,互为補充。目前,北欧、日本等国已经开征碳税,我国自2010年前后就开始研究了碳税制度,所以征收碳税既有国际经验可循,也有相当的研究基础,但是否开征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冯俏彬预测,即便未来开征碳税,在将来很长时间内,也将是碳税与碳交易并行运行,二者不重复。
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是能源的转型。冯俏彬预测,我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后,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如果能实现70%的脱碳,就达到了低碳的标准。但从低碳到零碳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且成本曲线会一下子上升很多,包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沉没成本等。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过程中,传统能源领域将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是以传统能源经济为基础的省的转型之路将有很多高山需要翻越。
目前,人类在利用清洁能源方面刚刚迈出了很小的一步,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还将催生很多新兴产业,新的投资机会。冯俏彬说:“实现‘双碳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做好长期发展规划,以及面对万难的心理准备。放平心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切忌头脑发热,一哄而起。一定要重视循序渐进、长期稳定发展的规律。”
采访时,记者看到冯俏彬办公桌上有一本《比尔·盖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书中写道:比尔·盖茨的私人飞机使用的清洁能源比普通能源要贵一倍,但他依然坚持常年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她用书中的这个例子俩说明,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全社会所有人、所有行业、所有部门、所有地区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