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行动的本质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21-06-23周静谢云凤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碳碳达峰江苏省

周静 谢云凤

工业领域碳达峰必然涉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努力打造江苏省创新发展的新特色。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场任务艰巨的世纪大考。这场大考的背后是要破解人类面临的更长期、更深层次的气候变化危机。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广泛共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作出了碳中和承诺。有些人担忧应对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和阻碍经济发展。事实上,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并不是就气候谈气候、就低碳谈低碳,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战略。

欧洲主要国家约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陆续实现了碳达峰,这些国家计划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中国只有短短的30年时间,所以掌控这个过程的平稳和安全是一个重大挑战。在此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成为诸多地区的必然选择。

就江苏而言,围绕“双碳”目标的实现将有哪些作为?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企业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针对上述问题,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培红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青商》:“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目前在减碳方面的现状如何?

王培红: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事关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涉及工业、建筑和交通等多领域,更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碳达峰的目的是碳中和,碳中和的目标约束碳达峰。“双碳”行动要求持续大幅度地降低碳排放,持续增加碳汇,增加温室气体的消纳能力。由此可见,“双碳”行动本质上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科学技术要增长、向创新驱动要增长。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经济发达、科教发达、人才聚集。江苏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人均GDP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江苏省已经具备高质量碳达峰的基础。碳达峰的核心诉求是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增长脱钩,其路径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源高效化利用(节约能源),二是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利用(新能源替代),三是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新型碳循环)。

就碳达峰而言,工业、建筑和交通是重点,特别是工业中钢铁、石化、建材等能源消费终端行业以及电力和热力等能源转换行业是碳减排的重中之重。我们认为,碳达峰需要能源消费终端行业率先达峰,而电力和热力等能源转换行业则需要从提高能效、燃料替代和能源供应多元化等方面实现碳减排,并伴随能源消费终端行业的达峰而达峰。

工业领域碳达峰必然涉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努力打造江苏省创新发展的新特色。“忍短痛而谋长远发展”,为江苏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双碳”目标已经明确,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已经开启,我们应当主动作为。与其让别人拖着走,不如创造条件往前走,早布局、早试点,在新的发展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和经济模式。

《青商》:目前来看,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双碳”目标,我们会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挑战?

王培红:对于江苏而言,完成“双碳”目标的主要挑战是: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艰巨且繁重。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尤其是工业能耗居高不下,钢铁、石化、建材等能源消费终端行业仍然有迫切的扩张产能需求,对我省的碳减排造成巨大压力。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在节能降耗、新能源替代和新型碳循环等三个方面综合发力。

江苏省在过去多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节能降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技术节能取得显著成效,工业主要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工业增加值比重不断降低,高新技术产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鼓励和发展,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但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和节约能源的贡献率仍有待提升,结构节能任重而道远。

江苏省有较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城市生活垃圾等生物质能资源相对丰富,但缺乏水电(含抽水蓄能电站)资源条件,太阳能资源一般(与德国相当),受选址等因素的困扰核电占比难以大幅度提升。可见,江苏省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需要付出较大的增量成本,也是亟待克服的困难。

江苏省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人口密度大,尽管林木覆盖率逐年小幅度提升,但生态碳汇的增长潜力有限,迫切需要低成本、低能耗的工程碳汇技术支撑。

江苏省“双碳”行动面对挑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要在“双碳”问题上进一步统一思想,主动作为;二是抓住能源结构优化(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和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企业内部产品结构)的“牛鼻子”,探索符合江苏实际的新路径;三是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的作用,通过政策性引导资金、绿色债等金融产品,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为企业降低“双碳”成本提供资金保障。

《青商》:对不同行业而言,“双碳”目标在挑战之余,是否也蕴藏着机遇?具体来说有哪些?

王培红:挑战和机遇永远是并存的。当年,为了融入全球化的大趋势,我们作出诸多让步,承担对国内产业冲击的巨大风险,勇敢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入世贸以来,我们承担了各种挑战,也收获了发展机遇,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了经济,提升了综合国力。如今,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必须与世界同步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新兴经济体国家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需要通过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摆脱经济发展对传统高碳能源的依赖。

机遇在哪里?机遇就在于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前,基本是同步,有必要更有可能在“双碳”路径选择与科技创新方面上发挥体制优势,走在前作示范。

《青商》:对青年企业家而言,在“双碳”目标之下,应当如何进行能源转型,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绿色要求?

王培红:“双碳”行动涉及各行各业。能源转型主要涉及节能降耗和新能源替代两个方面。各行各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用能特点和工艺技术改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双碳”行动中来,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拓展各自事业发展的新空间。

就节能降耗而言,应当引入系统性思维。大到整个企业,小到工艺或设备,根据能量的流程都可以分为输入端—传输端—消费端等环节,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措施。以夏季空调的节能为例,输入端是空调设备的制冷量,传输端是空调冷风经滤网传向室内,消费端是室内的冷负荷。

就新能源替代而言,需要因地制宜,需要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因地制宜地发展分布式光伏(含农光和渔光互补等)、分散式风力发电、锅炉和窑炉的生物质燃料掺烧、生物质能的高值化利用等技术,已经成为提升非化石能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先进新能源技术、先进运维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利用小时数,提高其发电量。商業模式的创新则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或降低投资回收期,改善新能源替代的技术经济性。

《青商》:今年2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已经正式施行,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投入运行,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将从试点市场迈向全国市场。您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王培红:从大的方向看,“双碳”行动涉及增量成本的分摊和消纳问题,需要在政府政策运用和市场配置资源两方面的力量。

碳排放交易的核心是碳资产的价格发现,为净零排放的新技术和新装备应用提供竞争机会。建议进一步完善碳统计与核查的方法,尽快将碳交易在钢铁、石化、建材等终端用能行业推广。

猜你喜欢

双碳碳达峰江苏省
“双碳”新格局:共生 再生 新生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用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倒逼机制开拓内蒙古绿色发展新未来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吃火锅的发现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