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2024-02-21杨叶
杨 叶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的特点,其中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1-2]。目前临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多采用抗血小板治疗和溶栓治疗,又由于此病一旦发病病情会迅速发展,不仅会造成全身多个器官功能的损伤,甚至会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对其进行抢救时必须争分夺秒,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评估和稳定病情[3-4]。为进一步为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寻找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围绕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进行详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5月~2021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7例随机分成两组,予以常规急诊救治措施治疗的38例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的39例设为试验组。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标准[5];②均处于发病6 h内急性发作期;③年龄35~75岁;④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①听觉及视觉严重受损者;②存在明显的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者;③患有严重心脏系统疾病者;④病案信息不完整者;⑤无法全程配合治疗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救治措施进行治疗:接到急救电话到达现场后密切关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和呼吸道情况,询问患者或家属既往病史和发病时间,第一时间建立好静脉通道,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急诊后第一时间进行颅脑CT等相关检查,并接受抗血小板或溶栓等进一步救治。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①医护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安排救护小组到现场,途中与患者或家属保持联系,并询问患者病史和具体发病情况。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并实施基础支持和对症处理,同时向医院急诊科报告病情,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做好急救准备工作。院前急救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将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压分别严格控制在100×109/L以上及180/100 mmHg以下。②患者入院后经绿色通道第一时间行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和头颅CT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后送入急救室实施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前备皮,并取20~40 ml尼莫地平注射液(山东新华制药,H10910080,10 ml∶2 mg)注入5% 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摇匀后进行静脉注射。通过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微导丝沿着Guiding导管进入左、右侧颈内动脉,筛选确定血管闭塞具体位置、形态大小和周围血管的粘连情况,将5万U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H32023290,50万U)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持续静脉滴注30 min注入病变位置。术后腹部皮下注射0.4 ml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河北常山生化药业,F423211004,0.4 ml∶4 100 IU),2次/d,观察患者的凝血状况,术毕返回病房24 h给予肝素钠注射液(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088,2 ml∶12 500 U)1.25万U抗凝治疗。
1.3观察指标:①救治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病后院前急救时间、转运时间及院内急救时间。②救治结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48 h内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③溶栓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溶栓用时及溶栓再通率,其中依据脑梗死溶(TICI栓)分级[5]评估患者血管再通情况,0~1级代表血管闭塞,2级代表血管部分再通,3级代表血管完全再通。(完全再通例数+部分再通例数)/总例数×100%= 溶栓再通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结果数据,进行χ2及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比较:试验组院前急救时间、转运时间以及院内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比较
2.2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比较:试验组溶栓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比较[n(%)]
2.3两组患者救治结果比较:试验组48 h内救治成功率[98.18%(38/39)]较对照组[84.21%(28/38)]高,死亡率(0/0)和致残率[2.56%(1/39)]较对照组[10.51%(4/38)、15.79(6/38)]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试验组治疗后NIHSS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由于脑内血液循环紊乱,极易引起脑组织损伤,是当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都有可能导致其发病,即使经过治疗,也会出现偏瘫、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不仅会给患者本身带来严重的身心问题,而且对整个家庭和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6-7]。目前临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改善脑部缺血状况、缓解脑部损伤为目标,多采用抗血小板治疗和动静脉溶栓治疗。其中抗血小板治疗虽然能够有效防止血栓,减轻动脉斑块的继发伤害,但同时容易损伤胃肠道黏膜,增加肝肾功能的负担。而动脉内溶栓治疗不仅可以尽快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方法[8-10]。此外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迅速,其预后与医院急诊救治是否及时和合理有着直接关联,在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以保证救治效果。
脑动脉内溶栓治疗主要通过股动脉至细导管在DSA机引导下导入闭塞动脉,在血栓内或附近直接给予溶栓药物,溶解血栓,该方法可在局部病变中达到较高的血浓度,可直接发现血管闭塞,评价侧支循环情况,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最终疗效。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成熟与创新,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因其用药量少,药物浓度高,选择性高等优势已经逐渐取代静脉溶栓的地位,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治疗方式之一,并且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智孔亮等[11]学者在研究中指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机械取栓辅助动脉内溶栓,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减少神经损伤和不良反应,有利于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卢先富等[12]学者也在研究中发现,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动脉内溶栓与高压氧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可以有效预防患者脑神经进一步损伤,并在此基础上恢复患者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些研究均表明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析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此次研究可知,急诊作为医院高危科室之一,不仅工作量大,突发情况多,而且还会受到抢救步骤繁琐,医护人员职权划分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抢救时间延长,抢救效率下降。通过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模式,能够有效缩短院前接诊时间,为医生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13-1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过程中实施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在提升溶栓再通率和救治成功率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分析原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大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会出现狭窄甚至闭塞,从而使得大脑供血不足,进一步引发脑组织坏死[1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时,大量有害物质如自由基和炎性因子在体内释放和积累,导致神经元出现过氧化损伤,通过建立院前急救模式,有效缩短了患者救治时间,控制住了患者大脑的缺血程度,因此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死亡率,增加了溶栓再通率。此次研究结果证实,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与院前救治相结合,能够减少患者死亡风险,提升救治效果。本次研究结果由于观察时间和样本数量有限,结果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临床最优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实验与探索。
综上所述,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在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升溶栓再通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