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手术联合Bunnell 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研究
2024-02-21宋磊张树立顾怀增
宋磊 张树立 顾怀增
跟腱断裂以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 男性居多,以运动创伤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大家也逐渐认识到健康与运动密不可分, 参与日常体育锻炼的人群数量在增多, 使得跟腱断裂的临床发病率随之升高[1]。针对跟腱断裂的治疗, 临床常用方法有保守和手术两种类型, 虽然经过保守治疗基本可以实现痊愈, 但保守治疗后跟腱在抗张力、弹性系数方面水平均较差, 会因无法承受日常的运动负荷而发生再断裂的风险[2], 因此多采用手术治疗。开放手术能够清晰显露跟腱断端, 手术医师可对其进行彻底的清理与牢固缝合, 但此种术式创伤大、切口长, 容易引起感染等并发症。在微创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经皮微创手术可以凭借小切口的优势对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实施治疗, 其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同时也可根据术前的腓肠神经定位最大程度降低腓肠神经损伤[3]。将Bunnell 缝合法应用于经皮微创手术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中, 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效果, 降低跟腱粘连的发生率, 实现患肢功能的有效改善。基于此, 本次研究以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48 例新鲜闭合性腱断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针对经皮微创手术联合Bunnell 缝合法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48 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 例)和实验组(2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x-±s)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闭合性、新鲜性(受伤至手术时间<2 周)跟腱损伤;②经由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跟腱断裂;③跟腱断裂到跟腱止点的距离>2 cm[4];④知情研究且完成同意书签署。排除标准:①伴随糖尿病、慢性跟腱炎等;②存在严重的跟腱外伤史;③跟腱止点位置出现断裂;④存在跟腱局部激素注射、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史[5]。
1. 3 方法
1. 3. 1 实验组 采用经皮微创手术+Bunnell 缝合法治疗。待患者麻醉起效后以俯卧位接受手术。以患侧跟腱断端位置为切口处, 作2 cm 纵向切口, 锐性切开到跟腱外膜为止, 不对腱周组织进行层次间剥离处理,朝着两侧牵开, 将跟腱的断端显露在手术视野。术中可见断端呈现出马尾状的完全性断裂表现, 部分可见连续且完整的跖肌腱, 将近断端使用止血钳做出牵出处理, 针对近端马尾状断端使用无创线针持续性牵拉,并且将其保持在张力拉紧状态, 以术前MRI 标定好的腓肠神经位置作为穿刺点, 利用标准硬膜外穿刺针配合Bunuell 缝合法于近端开始经皮缝合(爱惜邦5 号肌腱缝合线), 在穿刺过程中需注意每一针都要拉紧缝合线, 并对皮下组织进行松解, 经过持续牵拉可见近端腱腹向远端滑动, 呈现出张力性隆起的表现;接着使用同样的方法对远端肌腱进行缝合处理, 以踝关节跖屈30°接受缝合, 并在切口位置拉紧远近端缝线的两侧,做好打结操作, 保持断端间隙处于紧密接触状态;最后,利用3-0 号可吸收线针对腱外膜、腱周组织实施间断缝合处理, 利用普通丝线实施普通间断缝合, 并对皮下组织、皮肤仔细闭合。
1. 3. 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Bunnell缝合法治疗。待患者麻醉起效后以俯卧位接受手术。以跟腱内侧缘0.5 cm 位置为切口位置, 作5~8 cm 的“S”切口。锐性切开到跟腱外膜, 不对腱周组织进行层次间剥离处理, 朝两侧牵开并将跟腱断端显露出来。对断端进行清理、理顺, 利用3-0 可吸收缝合线实施束间编织缝合, 恢复跟腱的基本形态, 接着配合使用Bunuell 缝合法实现断端吻合的缝合(爱惜邦5 号不可吸收肌腱缝合线)。缝合过程中需在踝关节跖屈30°时系紧缝合线, 然后利用3-0 号可吸收线针对腱外膜及腱周组织进行间断缝合处理, 利用普通丝线实施普通间断缝合, 并对皮下组织、皮肤仔细闭合。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4. 1 治疗效果 以Arner-Lindholm 评分标准中行走、肌力、小腿围度的变化情况作为效果判定标准,分为优、良、差3 个等级。优:治疗后患者未见不适,行走状态及肌力正常, 小腿围减少幅度≤1 cm, 背伸、跖屈度减少幅度≤5°;良:治疗后患者存在轻度不适,行走状态稍显异常, 肌力表现出减弱情况, 背伸度、跖屈度减少幅度分别为5~10°、5~15°;差:治疗后患者出现明显不适, 行走表现为跛行且肌力明显不足, 小腿围度减少幅度>3 cm, 背伸度、跖屈度减小幅度分别为>10°、>15°[6]。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2 手术相关指标 包括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
1. 4. 3 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记录患者术后粘连、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跟腱再断裂发生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优良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68.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2. 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切口长度以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实验组 26 32.32±2.12a 2.24±0.54a 31.23±1.43a对照组 22 56.04±3.76 12.32±2.21 62.43±2.15 t 27.452 22.517 60.006 P 0.000 0.000 0.000
2. 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的31.8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跟腱是人体最粗且最长的肌腱之一, 呈现出近端往下逐渐变窄的表现, 可以承受一定的拉伸应力。但跟腱周围无腱鞘及腱纽, 只有疏松的外周网状腱周组织, 具有血供较差、跟腱营养不良的表现, 容易受到退行性病变的影响[7,8]。跟腱断裂属于当前骨科常见运动损伤, 以局部肿胀淤青、可触及跟腱连续性中断, 并伴随有凹陷感为主要表现, 以手术治疗为主[9]。以往多采用常规化切开吻合手术, 但是此种术式切口较大,并发症较多[10]。有研究显示[11], 开放手术治疗跟腱断裂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达到21%。另外, 传统手术因显露范围较大, 不少患者术后会因为无法耐受疼痛无法开展早期功能锻炼, 一般需要2 个月的固定才可展开锻炼, 会增加并发症问题[12]。因此, 在微创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需积极利用微创理念开展相应手术,在保障手术质量的同时提升术后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相比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手术时间方面数值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皮微创手术联合Bunnell缝合法可降低出血量, 并缩短切口长度与手术时间。因为经皮微创手术是通过小切口器械引导的方式开展Bunnell 缝合手术, 具有微创优势, 对于跟腱周组织的剥离比较少, 可以在充分显露断端的前提下保护血运,能有效保护腱周组织, 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13,14]。Bunnell 缝合法的应用具有缝线及线结较少的特点, 能够减少手术所用时间, 同时也可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量, 在降低手术难度、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均显示出重要价值, 且不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15-17]。研究结果还显示, 实验组相比对照组, 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皮微创手术联合Bunnell 缝合法显示出较强安全性。因为经皮微创手术的小手术切口能够最大程度避免不愈合、感染等并发症问题, 同时可借助术前MRI 标记的方式对腓肠神经实施定位, 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对腓肠神经造成损伤性影响[18-20]。此外, 利用Bunnell 缝合法对跟腱断端实施缝合处理, 能够加速恢复, 让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所需强度得到满足, 降低跟腱粘连的发生率,让患者的患肢功能得到改善, 促进术后恢复效果的提升[21, 22]。
综上所述, 经皮微创手术联合Bunnell 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效果突出, 能够降低术中出血量, 并有效缩小切口长度与手术时间, 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促进术后恢复质量提升, 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