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资源环境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分析
——以“环境监测技术”课程为例

2024-02-19李明月

学周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中职环境

李明月,程 钰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 250399)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在当前形势下,传统师生间“讲解—接受”的教学关系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则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翻转课堂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同时能有效地规避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使中职学校环境类课程实现从“满堂灌”到“学本课堂”“独角戏”到“群英会”的转变。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概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2011 年传入我国并开始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近年来国内对于翻转课堂相关内容持续深入研究。关于其内涵的理解,不同学者有各自的解读。结合不同学者的定义分析,从总体上可以概括为:翻转课堂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颠倒“教”与“学”的课前、课堂、课后三个课程阶段[1-2]。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王彩霞、刘光然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转课堂结构模型,并将翻转课堂划分为三个层级让教师认识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如何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通过剖析国内外课堂教学设计模型,提出了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4];还有学者基于环境监测课程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时间维度、学习场所、学习目的与效果三部分进行设计[5]。综上所述,学者们根据自己的见解构建了不同的翻转课堂模型,但如何使其有效促进教学是摆在教学实践者面前的一个共同难题。国外学者对翻转课堂有深刻而广泛的研究,Brandon 的研究以新冠疫情为大背景,探讨了翻转课堂在中学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6];Suhaila Halasa 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课堂互动参与水平和学习成绩[7];Pouria Pourmand 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的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的技术交流上效果更明显[8]。

通过对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文献梳理可知,翻转课堂的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果,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笔者查阅资料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多运用于中职学校的各科教学中,例如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9]、中职汽车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10]以及数学课堂的探究[11]。可见,现有研究对于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类、会计类、英语类等课堂的探讨较多,而对于中职学校的环境类课程研究较少。本文对中职学校的《环境监测技术》课程展开研究,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资源环境类课程的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予以完善。

三、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资源环境课程实施的优势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迁移在中职学校资源环境类课程中,可以突出“以生为本”理念,实现“个性化”学习,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等。

(一)突出“以生为本”理念,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翻转课堂”实现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致力于打造学生自我学习生态。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课前通过平台发布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解决学生课前通过自学环境监测技术知识遇到的问题,且将课堂交给学生进行自主探讨;课后,学生巩固本堂课学习的知识点,有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制作微视频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此模式下,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翻转”为教师,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素养的培养。

(二)实现“个性化”学习,打造适应学生学习特点的“弹性”教学

每位学生的能力、兴趣、知识体系各不相同,传统课堂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在面对学生差异化学习特点时不能进行“个性化”施教。而在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如对于学习能力强、理解快的学生,能通过翻转课堂有选择地观看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所有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个性化”学习,使传统课堂扭转为适应学生学习特点的“弹性”课堂。

(三)突破“时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资源有效利用与研发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这种跨时空性扩大了学习的途径。课前,利用微课预习,检测自学成果;课中,突破重难点,与学生共同讨论应用案例,解决疑难问题;课后,加强知识巩固、内化和拓展。此过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教育资源。

四、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资源环境课程实施的问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环境类课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

(一)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学习效果不佳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进行学习,再把新知识融入课堂,能够达到翻转课堂的预期教学效果。

在学习土壤及无机固体废物监测分析技术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应该在课前自主预习等离子发射光谱技术的相关知识,如原子发射光谱的基本原理,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对等离子发射光谱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才能在课堂上讨论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测量土壤中元素的案例。课前学习在没有监管者的情况下,会出现较多学生不会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对知识没有理解,导致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中典型案例的讨论,最终影响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

(二)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能够利用视频软件及相关软件制作学生课前预习的教学微视频、课件等材料。

以《环境监测技术》课程为例,在讲授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实验时,传统课堂只需要教师制作简易的课件对水样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而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实践中,则需要教师制作精美的关于江流水系、湖泊水库等水样采样断面布设的Flash 动画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制作水样预处理操作流程的精美视频上传课堂互动平台,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经调查发现,尽管教师倾向于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是部分教师不能熟练掌握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对于视频制作以及相关软件操作不娴熟,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果。

(三)学习者个性化追踪与反馈机制不完善

翻转课堂带给传统课堂最重要的冲击之一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但中职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过于关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层面,如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微视频的制作,却忽视了对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情况的追踪与分析。

在学习“生态保护红线”内容时,教师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生态保护红线”微视频以及课件的制作,过于强调“教”和“授”,而对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注较少,无法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带来实际效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往往陷入形式主义。教师大多停留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表面,较少设置有关“生态保护红线”的思考题、课后题,以及缺少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如根据共享平台的微课观看进度、参与课堂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而给予及时的指导。

(四)交互式学习环境缺乏整体性的设计

学校支持的教学系统是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缺少沟通的纽带。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缺少统一的入口与标准化的学习空间。教师和学生只能在分散的平台之间频繁切换,导致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不够理想。

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环境类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课前教师在“知到”“学习通”等共享平台上发布需要自主学习的微视频以及课件,课后通过不固定的网站平台上传作业,日常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交流答疑。自主预习、课后巩固、沟通答疑没有统一的教学系统和平台,学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需要在多个软件和平台之间来回切换,学习环境缺乏系统化、整体性的设计,导致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效果不佳。

五、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资源环境课程实施的对策分析

中职学校应推进并优化“翻转课堂”模式,直面此模式在中职学校资源环境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订具体可实施的对策。

(一)巧用自主学习任务单,建构自主学习课堂

成功的课堂翻转包括两部分,一是有效的前置自主学习,二是高效的课堂内化活动。但是在翻转课堂模式的课前预习环节中,发现部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自主预习阶段学习效果不佳,从而影响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为破解此难题,本文提出制定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策略。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以表格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深度与广度,从而影响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一方面,自主学习任务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此阶段所要掌握的内容,确保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自定步调学习。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差异较大,学习任务单能够帮助他们按照“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但是教师在制定学习任务单时要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环境类课程专业特点,制定特色的学习任务。课程目标的设计要合情合理,教学目标要细化到每一个学习任务,具体可操作可实施。

(二)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环境监测技术》课程实践中发现,大部分教师不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做好课堂“翻转”的准备,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培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

翻转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的课前预习,教师在这一阶段的导学、助学、督学影响着学生的线上学习质量。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线上教学资源的制作并不是文字、图片、视频的简单拼接过程,而是教师根据环境类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风格等有序化、逻辑化、系统化的整合过程。这一过程对教师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培养大数据思维,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展开更深入的探索。例如,在环境类课程微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除了会运用图片、声音等素材外,还应注意视频的展示形式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优质、灵活多样的在线学习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构建多元化环境类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在课程结束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一大难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构建中职学校环境类课程评价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环境类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

一是应引入“以学论教”的评价标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学习环境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翻转课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进行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是评价体系的核心。二是重视过程性评价与考核。学生学习平台的微视频观看进度、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课堂讨论、环境类课程实验操作都应纳入考核体系。在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以中职学生学习特征、环境类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掌握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而及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给予学生更加精准、及时的指导与反馈,让评价指标更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

(四)创设“一体化”学习共享空间,形成混合式阅读生态

学习环境的功能性需求非常重要,除了教师讲授、学生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此环境下,既可以让学生在思想上交流互动,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依托中职院校,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环境类教学资源,创设集自主预习、课后巩固、沟通答疑的“一体化”学习平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仅需在共享平台上,不需要各个系统、软件之间的来回切换,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外,翻转课堂中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力,通过学习任务单、网络工具等进行有组织的探究性学习,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以及个性化的需求自行在平台上学习或观看微视频,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将视频暂停、前进、倍速或者重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紧密结合环境类课程,实现模式与课程深度融合

在翻转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发现,教学过于注重形式,未充分结合环境类课程教学内容,导致“两张皮”现象的发生,最终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为解决此问题,必须实现翻转课堂模式与环境类课程的深度融合。

例如,以《环境监测技术》课程为例,教师应结合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水样采集、保存的学习情况,收集数据、分析学情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收集数据是进行课堂活动的依据,教师可根据平台上学生微视频、课件的观看情况以及课前检测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课堂设计。此环节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实现个性化、层次性辅导,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平台上的“大数据学情库”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水样知识的课前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完成较好的学生,给予评优;对于完成较慢的学生,可采取平台上的“一键催促”功能。

六、结论与展望

“翻转课堂”顺应了社会对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潮流,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满堂灌”课堂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实现“个性化”高效学习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交互式学习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改革,将可操作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优势,认真解决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翻转课堂更好地在中职学校资源环境类课程中应用,更好地顺应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技术中职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的相关探讨
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
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分析与发展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