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人文素质,重返精神家园
——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2024-02-19林小燕
林小燕
(漳浦开放大学,福建漳浦 363200)
中国现当代文学带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是开启民智,提高人们精神境界的重要内容。如鲁迅在五四时期通过文学作品大声呼吁“救救孩子”,提出了深刻的“立人”思想,周作人在创作中倡导“人的文学”,冰心在儿童文学领域大放异彩,歌颂童心的可贵,朱自清认为文学能够教化人,让普通人的人格得到升华。曹禺用《雷雨》发掘出人性的复杂,张爱玲用冷静的语言叙述着人在情感中的理智与疯狂。沈从文用文学创作了一个空灵的湘西,林语堂用语言描绘了社会百态。海子用诗探究人的生命的价值所在,余华、莫言从小说中讲述人性的底线……从始至终,中国现当代文学都是人性、社会、生命的展现。所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其中,进而获得对学生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要从庞杂的文学作品当中选择最适合学生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启迪的内容,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正能量的人文环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成为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但是,在当前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偏重学科知识教学,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审美素养的有效培育,影响了学生对现当代文学内容的吸收与理解,也影响了现当代课程教学的价值发挥。因此,在全面育人场景下,为全面提高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创新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方案,真正实现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理想成效。
一、现当代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文学的本质是人学,而高校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在高校当中通过文学课程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非常适宜的。
文学之所以属于人学,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文学作品所揭示和表达的是人最深层次的心灵世界。正如丹麦文学家勃兰兑斯在他的《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主流》中所说的:“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因此,文学史不仅仅是社会风俗史,还是人的心理发展史,人的灵魂发展史。”文学作品是作家的精神世界的集中展现,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不但将自己观察和经历过的人生体验描述出来,同时在其中也蕴含着自我对于社会的看法,以及自身的道德标准,因此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是作家自身人格的映衬。二是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作者和读者借助文学作品完成了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读者本身是人,拥有人的思维模式和情感需求。在阅读当中,读者会对文学作品里的文学形象产生共鸣,并且会接收到作家所赋予的文学形象的各类性格、情感信息,从而产生思想上的转变。
文学和人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了对人的描述,文学也就不复存在了。文学的目的是弘扬人类社会当中最为本真的道德,让真善美的精神境界进入每一个人的心灵当中,促使人类社会向着更宽容的高度去发展。这也是文学最为重要的价值所在。人们通过阅读作家的优秀作品,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丰富自我的情感,对人类社会当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吸收和接纳,从而让自我的道德水准逐渐升高,创造出一个属于自我,同时也属于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优秀的人类文明应当是充满爱和包容的,社会道德标准极高,而且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极其发达的,文学也是助推人类文明向着这样的终极目标前进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现当代文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
国民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教育,人文教育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人文教育当中,文学作品为重中之重。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启迪,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在当前我国的教学当中,现当代文学可以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学内容。
(一)能够让学生深入思索社会问题
我国的现当代文学,不但创作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学形象,展示出了社会各界的风貌,而更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让文学作品在思想性上占据了极高的高度,而正是这种思想性,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深入地思考社会问题。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闪烁着众多的“明星”,他们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宣扬个性的解放和思想的自由。例如,鲁迅以笔为刀,揭露旧社会的黑暗,欢迎新时代的到来。冰心所创作的作品,用哲学思想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童心的可贵。朱自清的散文中体现出的“健全的人格”让读者为之触动。此外,林语堂、沈从文等优秀作家在作品当中也深入思考了人的本质,并对生活积极向上,对时代的脉搏把握准确,是青年人的心灵导师。这些作家为现当代文学的星空镶嵌下一颗颗璀璨的明星。这些作家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思索,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
(二)帮助学生磨炼自我精神意志
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青年人要想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良好的心态就尤为重要。现当代文学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精神港湾,让他们从中能学习到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学会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他们无论面对任何困境,都能够初心不改,拥有坚强的意志力,以及改变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当前的青年人当中还有很多人出身优渥,没有吃苦受累的生活环境,他们在物质条件极为丰富的基础上,也需要对自我的精神意志进行磨炼。现当代文学就是让他们完成这种精神洗礼的重要方式,文学教给青年人热爱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也让人不断进取,不屈不挠,任何环境之下,都能在人生当中书写下壮丽的篇章。
(三)能够丰富学生人生经历
“人文精神”是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家们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他们用实际行动,用手中的笔开启民智,也让自己的人生从此更为丰富。这正是当前的青年人所需要的精神内涵。例如,鲁迅先生最初抱有“学医救国”的远大理想,但看到民众的麻木,于是毅然转向文学,以唤起民众内心世界,拯救国人的灵魂而奋斗;巴金出身于旧时代的典型封建大家庭,但他异常清醒,伴随着时代的洪流,毅然与家庭决裂,用文学表达出自己对于理想、自由和民主的渴望,并且用文学警醒自我,对自己进行剖析和解读;汪曾祺善于发现人性中的真善美,他用很多作品歌颂人生的美好、自然的博大,是对于爱和真的极致追求……这些作家在文学作品当中展现出了对人生的意趣,能够大大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对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有着深刻的意义。
三、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具体来说可以创设浓厚的人文教学的氛围;充分了解作品和作者,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以学生为本,优化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方法;突破现当代文学框架,融合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多角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激发学生文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文学修养;合理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下面笔者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陈述。
(一)创设浓厚的人文教学氛围
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最为首要的便是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浓厚的人文教学氛围。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互动和交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实现教学相长,确保在课堂之上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情况,重视对学生的提问过程,同时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应将其当作教学重点加以讲解。
2.拓宽教学空间,将人文素质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一种人格修养、生活态度及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是将好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文化熏陶和个人感悟内化为情操和气质,这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绝不仅限于课堂。为此,教师应该拓宽教学空间,将人文素质教育延伸到现当代文学的课堂之外,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打造校园文化学习氛围,带领学生参加诗词朗诵大会、书友会等多种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学习兴趣,打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二)充分了解作品和作者,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是现当代文学所承载着的极具价值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挖掘作品当中的这些精神。
1.深入了解作者,感受作者的崇高精神
例如,在阅读郁达夫的作品《出奔》的时候,我们就要深入了解郁达夫本人的人生经历,比如他不但积极从事文学创作,也主动投入反帝抗日的洪流当中,为抗日救国做出巨大的贡献,最终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些经历都展现出了郁达夫作为爱国者的崇高的精神。学生在阅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就会感受到这位知识分子强大的社会责任心和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从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2.充分了解作品,感受作品人文精神
人文知识包括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道德和语言知识等等。而文学经典作品经历了历史的淘洗,人类语言艺术领域中的精华,其博而深厚的内容是大学生获得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现当代文学史的创作历程,与爱国、救国的思想历程是分不开的。许多文学作家都在作品当中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沉而热烈的爱意。例如,郭沫若在诗歌《炉中煤》当中,用极为激烈的语言写道:“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他用对恋人的爱情比喻自己对祖国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和祖国的眷恋之情。再如,诗人闻一多的作品《忆菊》更加直接,他说“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毫不避讳地赞颂祖国之美丽。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强化自我的爱国热情,从而达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学生从文学作品当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上,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人生智慧,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在人生道路之上前行。又如,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描写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待生死的豁达,展示出了生命最为顽强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部分作品中蕴含的生命教育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使学生积蓄力量。
3.以学生为本,优化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心灵对话。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实际感受,不要强硬地要求学生阅读,更不能机械地领读等等,要让学生用心去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真正地完成和作者的心灵的对话。钱理群曾经说过:“读文学作品唯一的目的(如果有目的的话),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因此,这种阅读应当是一种再创作式的阅读。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也要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去对作品留白之处进行补充,感受作品的意境,并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作品的价值和内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主动地找寻更多的优秀作品进行阅读。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听有声图书的方式激发他们对作品产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阅读纸质书籍。
(2)丰富教学的形式。第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由作品改编的影视剧,让学生从另一种艺术形式上去感知和欣赏文学作品。例如由鲁迅名作改编的《阿Q 正传》,由当代作家莫言的《红高粱》改编的同名作品,沈从文的《边城》、曹禺的《雷雨》等等,这些影视剧和他们的原作品一样,都是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现当代文学。第二,还可以运用“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作家所处的时代,以及其所描述的时代背景。举例来说,在阅读赵树理的《“锻炼锻炼”》时,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向学生交代社会政治背景,然后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人物的阶级、阶层属性及性格特征,激发想象力以再现人物的行为举止、神情动作及语言特色,使学生主动去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深刻内涵,并激荡起与作家在创作该作品时相似的情感波澜,更好地领略作品在塑造人物、营造环境、构思情节、表现语言等方面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时,教师要大胆开展课外活动,不失时机地创造条件实现“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如汪曾祺的小说《受戒》,表现了田园水乡的风光、习俗,展现了人情人性之美,表达了作家对于自然、通脱、仁爱的生活理想的向往之情,显示了“传统文人追慕的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和“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作品中的情景相似的田园水乡,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体验和人生境界。
4.突破现当代文学框架,以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现当代文学教学更多接触的是现当代作家,解读现当代文学作品,传授相关的文学常识,并不会涉及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相关内容。其实,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产物,无论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古代文学还是现代文学,都是学生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对象。因此,在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现当代文学框架,在传授现当代文学知识的同时渗透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的相关内容,结合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相关内容提炼其中的人文教育元素,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比如,在讲到张爱玲的作品时,教师可以结合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和性情禀赋,与曹雪芹联系起来。张爱玲很多的作品中都带有《红楼梦》的影子,她本人也是极度喜欢《红楼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张爱玲和曹雪芹跨越时空的契合点加以挖掘,将那种洞彻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荒凉感,家世荣辱兴衰的失落感提炼出来,着重分析二者现实主义的笔触所演绎着的具有哲学意蕴的浮华与苍凉的永恒主题。
5.加强引导,使学生体验现当代文学的魅力,以文学魅力提升人文素养
学生只有感受和体验到现当代文学的魅力,才能真正投入学习和探究之中,进而提升人文素养。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长达百年,涌现出无数的优秀作家,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在有限的课堂上,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授给学生,而使学生体验到现当代文学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才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教师应该发挥引导性作用,把关键的内容、作家、作品提供给学生,充分挖掘文学的魅力,使学生爱上文学。可以说,教师教给学生的只是一把打开现当代文学殿堂的钥匙,而究竟能够在这座殿堂当中学习到什么知识,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努力。而在课堂上,教师就要激发出学生的动力,比如可以在备课时,将教材上所涉及的文学作品的作家经历、社会背景、相关内容等进行严密的组合和编辑,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介绍就对这位作家和他的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快速理解相关的作品背景。
四、结语
中国现当代文学记录下了20 世纪中国人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社会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所蕴藏着的不但有优秀的文学作者对于世界、人类社会和时代的洞察,和崇高的精神品格,同时也包含着文学家对于社会的深入思索,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于人类本身的尊重和理解。这些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对青年人的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培养更多社会人才的重要教材。高等院校开展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乃至国民素质的提升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在现当代文学当中汲取更多的人文精神能量,完成自我和前辈文学家的心灵的对话,并将那些优秀的人格品质、精华的文学力量吸收进来,让自己完成人格的成长,为构建和谐自由的新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