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提升路径探讨

2024-02-18李柏蓉云南省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商场现代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管控国有企业

李柏蓉 云南省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代,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更复杂、严峻、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面临着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以及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是摆在国有企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风险管控能力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是实现国有企业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国有企业进行风险管控的重要意义

1.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快速识别风险

企业风险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预期时间内,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出现的不能实现其目标的可能性,包括财务、市场、运营、法律、合规等风险。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基于科学理论和方法,系统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制定有效应对策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保证企业实现预定目标。在国有企业中,风险管理是指针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企业在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不出现或少出现问题,最终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过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为了有效应对市场和政策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国有企业需要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制定应对措施。国有企业应建立一套以内部控制为核心、以风险管理为主线、以外部控制为基础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国有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能快速地识别风险。

2.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防范和化解风险

企业的风险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风险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应对和防范,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具有五个特点:一是系统性。企业的所有风险都是由企业内部产生的,需要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加以防范和化解,因此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二是综合性。风险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和业务领域共同参与,需要多方面专业人才共同参与;三是长期性。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是长期存在的,不可能完全避免或消除;四是复杂性。风险管理工作复杂多样,包括对内外部环境、竞争对手、行业动态、市场价格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同时还涉及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等相关内容;五是时效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才能提高经营效益和竞争力,并实现对风险防范与化解的目标。

3.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降低风险损失

在市场风险中,市场价格风险、交易对手违约风险、交易的物价波动风险、商品价格波动风险等都是不可忽视的。要提高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风险的存在及其对国有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健全有关经营管理风险的管理制度,对各类风险全面有效地监控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分散经营管理风险。风险带给国有企业的损失比较大,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企业在风险中产生的损失,避免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从而促进国有企业朝着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第一,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一些国有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风险管理就是防范和控制风险,而忽视了对风险的评估和应对。还有一些国有企业认为,风险管理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规避风险,而忽视了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第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在国有企业的组织架构中,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部门设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资源配备,导致对风险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同时,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不重视,内控评价流于形式;第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很多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投入不足、重视不够、执行不力,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和审计监督等一系列内部工作的综合,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认识。

2.风险管理基础未夯实

部分国有企业对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与企业发展脱钩,造成风险管理“虚化”。第一,专业人才缺乏。国有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分工不明确,对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和成长通道,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足,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不能胜任风险管理工作;第二,信息沟通不畅。信息沟通不畅导致部分企业风险控制措施与企业发展战略脱节,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在风险管理目标方面,尽管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基本与国际接轨,但在经营效益、战略执行等方面的业绩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面,尽管国有企业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不全面的问题。在风险应对方面,尽管国有企业已建立了一些应对措施,但还存在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

3.风险管理未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国有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考核和评价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考核指标与绩效考核指标相脱离,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重点是利润指标,而风险管理关注的重点是资产安全,二者不能有效结合;二是部分国有企业对风险管理考核过于简单,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三是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使风险管理考核缺乏有效动力。因此,要将风险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把风险管控能力作为重点绩效指标之一进行考核。同时要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励与惩罚相结合,使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常态。

4.风险化解能力不足

一是企业风险意识不强,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全面、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企业在发展战略、经营决策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二是对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不够重视,风险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融合度不高,没有建立起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三是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缺乏对潜在和现实风险的事前识别和有效管控,难以及时有效地对潜在或现实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四是风险管控手段落后,缺乏对金融工具、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研究不够,未能建立起对企业经营活动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动态评价、及时预警及快速反应的全面信息化系统;五是风险处置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对企业面临的重大、复杂、长期的潜在或现实风险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5.日常营运资金过程管理存在缺失点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日常营运资金过程管理存在缺失点,具体表现为:一是现金流量管理不到位。日常营运资金过程管理缺失主要表现为:现金流量管理不到位,对现金流量管理缺少专业人员,资金风险意识薄弱,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日常营运资金过程管理缺失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信息更新不及时、账龄划分不合理、收账政策执行不严格,导致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增加;三是存货管理不到位。日常营运资金过程管理缺失主要表现为:对存货的日常监督不力,未能及时掌握存货变动情况,对存货的使用情况及存储条件未能及时掌握;四是对外投资管理不到位。日常营运资金过程管理缺失主要表现为:对外投资缺乏可行性论证,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导致投资失败。

三、国有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1.构建战略目标驱动的风险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市场环境,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战略规划,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战略目标驱动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等基本价值理念。构建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职能部门、子公司、各级子企业在风险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定位和工作重点。建立以战略为导向、以全面风险管理为主线、以流程控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加强对经营管理全过程中各环节潜在风险的管控,切实发挥好战略引领作用、内部控制对风险管控的保障作用、信息系统对风险管控的支撑作用和监督评价对风险管控的保障作用。

2.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风险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基本工作常抓不懈。要构建以董事会为核心,监事会、总经理为执行层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要建立健全独立的审计部门,加强对风险管理过程和结果的审计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要建立与全面风险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要建立健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沟通协调顺畅、运转高效的风险管控体系,提高对风险事件的处置效率。要积极鼓励企业职工参与风险管理,形成全员参与、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国有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在指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在指导原则上要突出“五个结合”;在组织架构上要强化组织保障;在目标设定上要突出全员参与;在执行过程中要注重过程管控。同时还应强化对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考核评价。

3.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与监控机制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与监控机制是提高国有企业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与监控机制,将风险管控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一是明确预警与监控的目标和范围,确定预警与监控的重点、标准和方法,形成制度体系;二是加强风险识别,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准确把握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三是完善监控体系,将业务流程与内控相结合,通过预警指标体系、风险识别模型、监督检查、整改和考核等方式,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监测、识别和分析,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管控;四是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研预判,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五是强化事前预防措施。通过完善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等方式,降低各类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风险。只有在风险预警与监控机制完善的前提下,才能帮助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准确识别风险,从而能在短时间内采取科学的措施来解决风险问题。

4.切实将风险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一是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评价制度。要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纳入企业的业绩考核指标,形成内部控制与绩效考核的联动机制;二是要加强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上级审计部门、监事会应加强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问题较多、整改不力的,要追究责任,以促进企业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三是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或监督管理不到位而造成重大风险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或处置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构建风险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国有企业要有效防控风险,必须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从传统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警、从分散决策向集中统一决策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还需要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实现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

(1)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经营特点和风险特征,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2) 加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国有企业应通过建立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监测经营和业务流程中的风险,提高风险预警能力。要将风险预警系统与业务系统紧密结合,实现对各业务环节的全流程监测。要通过构建完善的信息收集渠道和丰富的信息处理方式,增强对信息处理分析的能力,提升对风险监控能力。

(3) 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国有企业应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要求,建立健全内控体系,优化内控制度体系和组织结构体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和执行机制,形成覆盖全流程、全业务、全部门、全员的内控体系。要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等方面着手建设内控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有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和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担负重要的使命,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提高国有企业风险管控能力为主线,不断增强国有企业风险防范意识,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提高国有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完善国有企业风险管控机制。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财务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国有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和抵御能力,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管控国有企业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