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校园美术活动如何顺势而为
——以《我对世界有“画”说》美术作品展为例

2024-02-17刘彦飞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美育美术校园

刘彦飞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校园美术活动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贴近校园生活,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综上所述,美术要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通过开展校园美术活动,形成学校美育特色,进而优化美术教学,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实现美育目标。其中,美术作品展是美术作品欣赏、交流的一种方式,在校园内举办美术作品展,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学校美育特色、评价美术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本文在分析了当前乡村校园美术活动实施的困境后,通过介绍、分析笔者亲自参与的乡村学校美术作品展为例,提出乡村校园美术活动实施建议,即以现实议题为主题引领、以资源优势为特色形式、以项目共创为实践方式,为乡村校园美术活动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笔者作为一名乡村支教教师,在执教过程当中,发现由于美育资源、美育师资、美育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地学校美术课程边缘化,美术活动实施困难。为了将美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更多环节,笔者尝试基于社会背景、乡村特色、学校情况等,将校园美术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组织支教学校的学生共同开展一场“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特色美术作品展,让乡村学校美术活动接地气、有担当、有特色,也意图通过此次美术活动帮助乡村学校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为乡村孩子埋下“美”的种子。

一、乡村学校美术活动实施困境

(一)乡村美育师资短缺

北京师范大学研制的2020 年度《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指出,如将美育教师组织指导学校课外艺术活动计入工作量,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有 74.71 万人的缺口量。另外,通过抽样调查发现,超85%的乡村学校缺乏美育专职教师;超80%的乡村学校存在其他课程教师兼任美育教师的情况。

目前,许多乡村学校专业艺术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由于师资缺额,一位教师往往兼任数职,除了兼任多学科教学工作外,还可能要担任教务、财务等行政工作。乡村学校在缺失美术专职教师的情况下,会用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美术课程,即便聘有美术教师,也往往改任了其他主科或更具需求的工作,并附带几节美术课程。因此,乡村美术学科相关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很难有心力、精力去策划、组织校园美术活动。

(二)乡村美育资源匮乏

乡村美育存在着先天的资源劣势,社会优质的美育资源依然只集中于城市,未普及到乡村。由于乡村缺乏博物馆、书法馆、美术馆、文化艺术活动等资源,又远离区域艺术中心,因而乡村学校美术活动无法开发和利用各种多样化的公共美育资源,学生缺少基本的美育实践的机会,学生视野也较为封闭、局限。

乡村学校资源配置仍是短板,很多乡村学校基本的美育教学设施、场所不足。例如,缺乏作品展示场所、美术教室、画具画材、工艺工具等,甚至许多设施被占用或者落伍、老化无法正常使用,因此无法满足乡村学生美术实践活动的需要。

(三)乡村美育意识薄弱

美术教育是乡村学校美育中重要的内容,对愉悦学生心灵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多数乡村学校校长迫于升学压力往往压缩、挤占美术课程,美术课程开不足、开不好,学生、老师也习以为常。随着美育进中考,美术教育也变得功利化、技术化,但在一些学校仍处于边缘位置。

另外,在一项关于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调查中,对待子女的兴趣爱好,69.47%的家长表示“在学习好的条件下,给予支持”,8.29%的家长“受家庭经济条件制约,不太支持”,还有5.93%的家长“根本不支持,认为是不务正业”,仅有不到16.3%的家长表示“无条件支持”。可以看出,乡村学生家长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也十分薄弱,缺失家庭教育的协同参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学校美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乡村学校开展校园美术活动较难得到家长和校长的支持。

二、乡村校园美术活动实施建议

(一)顺应时代,以现实议题为主题引领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义务教育也正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教师需要以“大概念”作为“把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美术学科中更为核心的“学科大概念”,以及人生、社会中深刻、抽象广阔的“主题大概念”。当下的美术教育除了美术的相关知识、技能之外,还涵盖人文、社会、生态、科技等全方位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具有多元文化观、时代观和国际观。当今世界复杂多变,教育也必须抓住时代的风向标,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而乡村孩子们的视野受环境影响,较为封闭。因此,乡村美术教师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要求,不断接触新事物、汲取这个时代的营养,进而在校园美术活动中凝聚成学生面向未来的力量。在校园美术活动的策划上,教师要将学生可能关心的、感兴趣的、需要了解的社会事件有目的地融入美术活动之中。例如,将冬奥会、新闻热点等转化成美术活动中真实的“主题概念”,教师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为学生创造开放空间,赋予他们超越田间地头的视野,以美术的方式去了解并融入当今多元化的世界,增强美术学习的深度、广度和强度。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笔者决定以《我对世界有“画”说》作为美术作品展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描绘世界,创作了许多丰富多彩且有温度的艺术作品,成为疫情防控中的画笔战士,留下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印记,激发了学生作为小公民的责任意识,并在生活中转换为行为习惯,贡献自己无声的力量。同时,通过绘画的方式可以宣泄同学们疫情期间的心理压力及负面情绪,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

该主题的界定既能给学生指出艺术实践的方向,又足够开放,没有限制学生的创作空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学生可以借由该主题用艺术创作思考自己之于国家、之于世界、之于未来的意义,许多作品展现出的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也集结了学生对未来的梦想与希望。在课内外师生共同创作下,我们共收集了一百多件作品进行展示,作品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绘画、手工、装置作品,极大地超出了预期。

(二)立足乡土,以资源优势为特色形式

校园美术活动的策划要依据学校地域和历史特色,因校、因地、因时而异,以确保美术活动的宏观性、实践性、特色性。教师要充分考量学校的基本情况,明晰展览的出发点与受众群体,挖掘当地学校的资源优势。例如,分析学校的地理环境、当地文化、学生需求、课程现状等,挖掘当地的自然景观、民间艺术、风俗人情资源。其中,自然是乡村学校最便利、最广泛的美育课程资源。

笔者所支教的学校背靠大山,拥有独特而美好的乡土文化。校园里青松翠竹,植物覆盖面积广,自然之美无处不在,其自然环境的优势是城镇学校所不及的。因此,笔者根据学校这一特色,将展览设置在校园树根盘缠的榕树下,打破了传统展览以墙面、展板为载体排排张贴的僵化与呆板,让艺术作品在自然空间中呼吸流动,且布展的全部材料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避免造成环境污染。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乡村学校场地和美术材料稀缺、预算紧张的实施困境,也使得学校美术作品展保持了衔接自然、融于自然、取材于自然的乡村属性。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发掘自然材料之美。学生对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有着亲近感和归属感,于是捡来了松果,扛来了枯枝,还动手编了鸟窝,并通过切割、组合、描绘等方式对其进行多样性的开发,借自然材材的特性展现了多样的表现形式、形象与意境。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如收集快递盒、麻布、编织绳等,将极具亲和力的材料进行生动有趣的想象与加工,践行低碳教学,让学生感受变废为宝的益处。活动充分利用了当地自然教育资源,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自然材料的魅力,激起学生对美术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发掘新材料的兴趣和感知世界的能力,获得对自然更加丰富与深刻的体验。

学生所制作的手工作品融想象、思考、创造于一体,精彩纷呈。最终这些作品作为环境装饰品挂在了榕树下,放到了展览现场。整个展览除了美术作品没有任何人工颜色,映入眼帘的满是绿色、木色。在这样充满最熟悉的色彩空间下,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沁润。这场展览营造了具有本校美育特色的环境,并使之成为可以利用的美术教学资源。

(三)自主参与,以项目共创为实践方式

以往的校园美术展更像是美术课程教学成果的展评,美术教师是主要策划人,各班班主任协助执行。美术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负责从构思、收集作品到备展进行周密的筹划,而相关教师也要加班加点地进行布展,耗费了许多教师大量的精力,对本就师资紧张的乡村学校来说,无疑是不小的负担。在实践中发现,即便教师费尽了心思,学生对作品展的关注度、参与度还是不高。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过程性体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就感,教师决定将策划任务交给每一名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师生共同策划、布展,设计了“以展览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活动,为学生赋能。

按照“以终为始”的理念,笔者首先设计了预期结果:学生围绕主题策划一场在校园榕树下的展览,要能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学会像策展人一样思考,并以“如何策划一场室外展览”作为驱动性问题,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尝试。为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项目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室外展览的关键性因素,即观者、展品、环境以及三者间的关系,从而引申出了展览策划的基本内容,一份完整的策划方案需要围绕展览主题撰写序言,依据场地设计展陈方式、展示空间。

在明确项目任务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分工。第一小组成员围绕展览主题共同撰写展览序言,教师适时地给出建议。随后学生面临如何设计观展路线、如何展陈作品、如何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呈现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二小组成员进行了现场调研,对场地环境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以开发周围可利用的环境资源,并依据场地情况画出展览平面图,标记出每颗榕树的位置、间距、粗细、高度。初步调研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展览作品的类目、材质、尺幅等信息设想展示方式,并参考展览平面图规划展览空间、设计观展路线。第三小组成员将麻绳、编织网从树干上垂挂,按照不同展区对绘画作品进行悬挂展示,并利用石桌、纸盒,打造具有空间层次的展示台,展示手工作品。

通过师生共创的形式策划展览,学生能够参与到活动的最前端,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氛围。在项目活动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如此有激情的、创造性的布展现场,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并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并在相互的质疑声中,从新的角度去检视那些不易被察觉的漏洞。在不断试错过程中,学生解决真实、有趣和复杂的问题,从而获得在课堂上学不到或体验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三、总结与反思

近年来,我国推进校园美育工作的政策越来越健全,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校园美育的条件保障不断改善,校园美育工作有了长足发展。然而,城乡之间的美育仍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乡村学校的美育存在着明显短板。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学校应提高美育意识,落实新时代美育发展的新要求,让乡村美育不仅停留在课堂中,还要拓展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校园美育氛围。

校园美术活动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持久的。本次乡村校园美术作品展对当地学校营造美术氛围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开放平台,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关注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为乡村学校提供了因地制宜、方便执行的校园美术活动方案,实现了课堂美术教学、校园美术活动、乡村美育特色的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协同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目标,增强了美育的渗透与融合。乡村学校是乡村美育的主阵地,乡村学校不应成为被美育遗忘的角落,未来还需继续探索校园美术活动的开展策略,开发更具地方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美术活动,让乡村校园美育活动常态化。

猜你喜欢

美育美术校园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美育教师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