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回应“三新”同步
——2023年(2022级夏季)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分析
2024-02-17郭素英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
郭素英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
韩 晶 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
樊 岗 北京师范大学大同附属中学校
2023 年(2022 级夏季)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抓德育为先、素养立意,重抓基础性与应用性,试题突出“五史”架构,凸显价值引领,指向核心素养、五育并举,并积极回应“三新”“双减”,推进教考衔接。
2022 年山西省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实现了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三新”同步。2023 年(2022 级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以下简称“合格考”)是我省新高考模式下的首次合格考。2023 年(2022 级夏季)山西省合格考历史试题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自觉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宏旨,积极回应“三新”,遵循“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命题原则,紧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确立“德育为先、素养立意、‘五史’为重、‘五育’并举,兼顾基础性与应用性,创新情境,扩大开放,突出问题解决”的命题思路,以规范化、系统化的科学命题方法确保试题的信度与效度,不仅实现了学科育人的诊断、激励功能,对今后的教、学、评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试题基本情况
2023 年(2022 级夏季)山西省合格考历史试题严格执行《课标》的规定,以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为考查内容范围,学业质量水平二(以下简称“水平二”)为命题依据,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为基本题型,精选对评价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的必备知识,创新情境与问题设计,落实素养本位的学业水平评价。试题考查内容与基本结构见表1。
表1 试题考查内容、题型与分值比例
由表1 可见,试卷满分为100 分,其中,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分值比例约为6∶4;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分值比例接近5∶5。整个试卷结构均衡,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考查兼顾,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试题难易度分值比为 7∶2∶1,难度系数控制在了0.75 左右。符合合格考的基本要求与山西的教学实际,评卷结果良好。
二、命题思路与试题特点
2023 年(2022 级夏季)山西省合格考历史试题以《课标》为命题依据,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价值引领,突出强基固本,以“五史”为视角与支撑,聚焦重大主干知识,坚持素养立意、以考促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学科育人,融合五育并举,助力“三新”“双减”。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一)践行立德树人,建构“五史”为重心的考查体系
2023 年(2022 级夏季)山西省合格考历史试题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挖掘学科育人价值,着力建构“以党史为核心,五史为重心,串联沟通全历史”的考查体系,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深刻领会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坚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首先,试题以党史为核心,旗帜鲜明地突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考查。如第17 题依托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和改革开放初期的邓小平重要讲话创设情境,再辅以专家的党史研究成果,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背景或概括积极作用,进而综合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启发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面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重大课题时,始终能够坚持实事求是,将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政策调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第8 题依托“一五”计划完成的相关数据,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感悟“一五”的创业精神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重要贡献。第9 题、第18 题(3)小题分别以习近平主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的讲话内容创设情境,集中考查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掌握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性、科学性的理解,坚定四个自信。
其次,试题立足大历史观,贯通古今,合理融合世界史,突出中华民族史考查。选择题第1题至第7题,通过考查我国五千年文明演进中的制度、经济、文化、科技、习俗变化,引导学生认同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牢固树立文化自信与忧患意识,激励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担当。第19 题依托中国古代部分时期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举措创设情境,要求学生结合整个中国史,围绕“国家统一”自拟论题并阐述,借以启发学生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与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维护团结、统一责无旁贷。第11 题呈现日本大化改新仿效唐朝制度取得的成就,合并考查中古亚洲国家的变化与唐朝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突显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第10题、第18 题借助中西主干知识的关联考查,传达了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与时俱进,不断为世界和平与文明交流、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信息。
(二)紧扣《课标》要义,稳操基础性、应用性两把抓手
“三新”背景下,合格考兼具一定的导学、选拔功能,需与“一核四层四翼”理念有所呼应,再综合考虑全省教学实际,考生复习备考心态、状态,确定遵循“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命题原则,卯定“一标、两翼”抓落实。“一标”即《课标》,“两翼”即“四翼”中的基础性与应用性。基础性,立足《课标》的内容与学业质量要求,考查学科主干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与方法,做到全部考点均来自《课标》24 个专题的表述文本,全部情境与设问均指向水平2 的质量描述。应用性,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第1 题,考点依据为专题1 的“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水平2 的对应描述为“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选择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作出解释”。融合各指标,践行应用性,确定要认识的情境史事为“王臣”;可用史料为甲骨卜辞研究成果和《诗经·小雅》文献史料;要解决的情境问题是商周“王臣”称谓使用范围变化的制度基础;应使用的历史术语是“分封制”;干扰项“禅让制”“郡县制”分别指向低级或更高级社会形态;“礼乐制”是依附于分封制的次要上层建筑,则该试题本于“一标、两翼”,较好地融合了合格考对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各素养水平的考查要求。其他各题的命制均照此完成。
(三)聚焦素养目标,探寻科学性系统化的测评路径
2023 年(2022 级夏季)山西省合格考历史试题坚持素养立意,还特别注重顶层设计,统筹五大核心素养在试卷结构中的比例、在所考查课程内容中的分布以及分值等,并依据不同题型精心设计,确保既有侧重考查某一两个方面核心素养的试题,更有对核心素养进行综合测评的试题,且使二者保持适当的比例,务求整个试卷能够综合考查出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水平。为保证素养测评系统化、科学性而特别制作了的多维细目表,见表2。
表2 试卷素养测试多维细目表
注:(1)本试卷第17、18 题各小题计为独立题数,各小题的分值亦独立统计;(2)试题命制中单题往往涉及多个核心素养,表中只统计单题考查的最主要素养。
通过素养测评细目表,较好地实现了素养测评的系统化与结构均衡,增强了试卷对学生整体素养水平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四)突出问题解决,精研情境的创新与问题的设计
2023 年(2022 级夏季)山西省合格考历史试题坚持“无情境不命题”,在确保情境有效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情境素材多样化(如图、表、画、史料文献、历史叙述、史论等);情境类型多元化(如学习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情境建构基础化(新颖程度、复杂程度、适配水平、学习任务设计)以及情境功能的复合化。
情境功能一,在于承载真问题、激励真解决,以考查真能力、凸显真素养,这是所有单题情境之必备。情境功能二,着意融合美育与劳动教育,助推五育并举。如第7 题将问题解决引向民国时期的风俗改易时,问题情境中的漫画“剪辫子”与文字信息缺一不可,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绘画的社会功能的认知,激励主动创作;第4 题宋代货郎、第13 题叫醒工的史料情境以及第10 题人类文明与农业最初发生地几乎完全一致的历史发现,共同构成劳动教育链,引导学生认识勤劳致富是立身之本,劳动是社会文明发生发展、农工商繁荣的前提与基础,进而启发学生的劳动意识、经营思维、职业生涯规划乃至职业危机意识等。情境功能三,启迪学习观念、方式转变,助力“双减”落实。试题坚持“寓足够有效信息于情境素材”,特别是学生最易失分的非选择题,以引导素养本位学习,克制死记硬背、盲目刷题。
试题还精心打磨基于情境的问题设计,立足基础性,力争“以一拖四”,即放大单题的考查价值,努力呼应“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层考查。如第1 题求问商周“王臣”称谓使用范围变化的制度基础,必备知识层面涉及分封制、郡县制等核心概念,早期国家特征、大一统国家建立等重点内容与关键问题;关键能力层面涉及历史信息获取、历史思维能力;学科素养层面涉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中的内涵性解释;核心价值由情境与问题共同支撑,自然融入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其他各题问题设计理念与策略亦然。
(五)扩大开放探究,促进思维提升,激励个性发展
2023 年(2022 级夏季)山西省合格考历史试题在水平2 许可的梯度内,稳健增进试题情境与问题设计的开放性、探究性,鼓励创造性思维,引导改变一味背书、追求唯一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的学习模式,积极回应“双减”。
首先是分值占比,试题第18 题(3)小题、第19 题分值总计18 分,占到试卷总分的近五分之一。其次是情境与问题设定的实践探究性,第18 题(3)小题“一带一路”建设的认识、第19 题中国史上的“国家统一”,即是学习情境,又属于社会实践情境,两道题的问题主题、素材不仅真实还贴近时代、社会现实,能启发学生感受历史学习的现实价值、应用价值,激励其更加关注现实存在与历史有关的问题,通过积极思考与解决问题获得个性发展。再次是开放性,第18 题(3)小题中的谈“认识”,要求学生依据个性意愿,活用个人知识与能力,从古今中外联系对比、历史经验与教训、现实需要与条件、推进特点与成果、未来展望与预测等多个维度畅谈;第19 题开放性更强,设问不再指向特定史事,而是围绕“国家统一”主题,论据来源更面向中国史全开放,学生可灵活运用多类知识,站在不同视角,自主就某时期、某专题或整体时段提出自己的论点并阐述,评分相应细化为:综合“格式、论点、论据、论证、结论”五方面的表现划分层次,赋以对应分值,这就大大增强了分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水平的刻画度,同时彰显了人文情怀,激励了个性发展。
三、教学建议
“三新”同步、教考招一体化发展,推动山西省合格考正式迎来素养本位时代。2023 年(2022 级夏季)山西省合格考历史试题上接高考高招,下连高一教学,以考定教、定学功能明显。现结合试题命制理念与导向,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一)认真研读《课标》,推动“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
《课标》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课程实施的核心依据,教师必须深学细研。一是真正领会其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精髓要义,做到知行合一,切实转变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二是自觉践行“教、学、评、考一体化,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新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切实完成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向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课内外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转变。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确定关键问题和重点、难点,组织基于史料研习的课堂学习探究,将主动权还给学生,授之以法,抛出挑战性学习任务,以适时的多维点评推动学习目标达成,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成长,提高实践能力,发展创新精神。
(二)把准时代脉搏,融合思政元素,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要大力推进历史学科立德树人机制化、系统化,首先要推进德育常态化,使之自然融入课堂与常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开阔视野,聚焦时代发展,精选社会热点中利于涵养家国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好素材,结合单元与课时教学的课程重难点与关键问题,参照评价体系与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创设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系列载体,包括好的导学案、问题情境、学习任务与项目、巩固作业与阶段性测评试卷等。以自身教学实践中的今古融合、一体开放,推动学生自觉融通现实与历史学习,构建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课程学习生态。
落实立德树人,还应整合课程内容与引入的时政资源,立足大历史观,综合构建“五史”为核心的历史学习体系,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为主题、主线,优化中国史讲述,深化世界史认知,推动学生在打通历史、现实、未来、比较中外的基础上,深化对中华文化、民族传统与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的理解与认同。若“五史”为核心的大单元重构学习不现实,则可通过布置项目式学习、课堂任务、课后创新作业等方式,进行系统的、有意义的主题学习,接引红色资源融入常规教学,讲好党史故事、中国故事。
(三)全面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坚持素养本位的教学实践
实施策略包括:宏观上不追究细节知识点,加强主干内容、线索、特征的主题整合,组织实施基于“大概念、系统情境、问题群”的大单元结构化教学,以结构化的教,促进学生有目标的自主探究。微观上立足多元史料的合作研习,师生携手共探历史真实——历史教材是按“冰山原则”编制的,主要陈述历史史实与观点,而最接近学科本质与学习本质、利于素养发展的是规范、科学的史料实证。其他还应从兼顾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区别合格考与选考的不同素养要求,做到分层施教,教、学、评一体化,以终为始,践行逆向设计,推动学业质量标准“单元化”“课时化”,以结果倒逼过程,发挥“目标”的极限价值。
(四)坚持融合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课标》要求,就必须力行“五育”并举,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获得全面发展。2023 年(2022 级夏季)山西省合格考历史试题的尝试,是依托第7题的情境素材强化美育,依托第4题、第10题以及第13题的问题情境渗透劳动教育,以丰富的学习情境与素材融合“五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