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母语学习规律,构建实践性语文课程

2024-02-07吴忠豪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语言运用方法指导教学目标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应把握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语言文字运用和语言经验的积累。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多读书、重积累、勤动笔。简单又有效的课堂教学,还有持续探索的空间。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方法指导 语言运用 语言经验

各位老师好,我受组委会的委托,对今天参赛的10节课做一些点评,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听课感受。

这10节课各有千秋,但是基本目标都把握得比较正确:低年级识字、写字、朗读,这是重点;中、高年级的课侧重于方法的指导。在30分钟的课堂上,写字指导好像薄弱了一点儿。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纸船和风筝》这堂课,老师安排了充分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也比较得当。老师让学生看投影,笔顺、笔画都一目了然,非常清楚,然后再描一个字,写一个字。教材的生字表里有两个空格,为什么只写一个?这样设计是有道理的:写完一个字以后,将学生写的字当场投影出来,点评这个字哪个地方没有写好,应该怎么修改,比如斜撇应该平一点儿。这位老师的字写得非常好,如果在孩子的斜撇上用红笔改一下,示范斜撇应该怎么写更好看,或许会给孩子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点评完以后,老师再让学生写一个字。我觉得这样指导非常得法,当然如果能再多写几个字,效果会更好。

在10节课中,生字教学的音、形、义难点辨析,偶尔才能看见。老师们好像认为让孩子认得汉字,读得出来就可以了。其实识字教学要关注音、形、义的难点,特别是字形的难点。学生识字的质量,和小学教师对生字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无论低、中、高年级,教学任务再多,知识点再多,都不能忽视识字写字,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一定要落到实处,这个时间千万不能省。

展示的老师们普遍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抓住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四季之美》“品味语言的方法”,指导学生品味描写春天这段话语言的优美,然后让孩子举一反三,用学会的方法去品味夏、秋、冬三季;《普罗米修斯》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课堂里,老师们花在学习方法指导上的时间不少,有些课甚至花了一半多的时间来指导学习方法。

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让学生说出文章写了哪三件事情,然后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说出每件事的主要内容:第一件事情是回答校长的提问时,周恩来讲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件是知道奉天有很多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他搞不明白,伯父说是因为“中华不振”,他不理解;第三件是看到妇人的亲人被外国人轧死,结果巡捕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这个妇人。于是,学生对“中华不振”有了真切的体验。最后,把三件事连起来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堂课的方法指导非常充分,总共用了21分钟。其中有一个环节非常出彩:课文叙述的三件事情是结果在前,后面补充说明原因;老师指导时让学生先说原因再说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讲这件事情。这样,学生就讲得很有创造性,赢得听课老师的热烈鼓掌。

这个环节如何指导更加有效?我以为教师可以对学过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先做个梳理,比如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主要内容之类。这篇课文写的是三件事情,这样的课文主要内容怎么把握?这堂课要学的是一种新的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理解主要内容。新旧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这个环节,老师分成三步指导:第一步,分辨课文写了几件事,讨论了7分钟,用时过多了些;第二步,抓“周恩來回答校长提出的问题”这件事指导方法,花了10分钟;第三步,运用学过的方法说出后面两件事的主要内容,再把三件事连起来说出文章主要内容,仅花4分钟。其实分辨课文写几件事无须多讨论,重点应该放在怎么把事情主要内容概括得清楚些、简洁些。最后,老师是用几个关键词——“立下志向、疑惑不解、深刻体会”来概括的。应该说概括得不错,可惜是老师概括的,而且是用小标题的表达形式。我想,最好让孩子自己尝试概括主要内容,先小组讨论一下或者同桌来说一说,通过伙伴学习让大家来比较,看哪个学生概括得更加简洁,表达得更加清楚;然后全班交流,这样学生概括水平的差异可以呈现出来;再适时组织学生点评,比较哪一个学生概括得更加准确而又简洁。这样指导,对提升孩子的文本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怎么抓文章主要内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应该更有帮助。方法指导应该抓住重点,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产生更高的性价比。

再比如《四季之美》,老师指导学生品读春天这一段后,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品读夏天、秋天和冬天三段。先指导一段,再举一反三自主品读,从扶到放,很有设计感。可以讨论的是老师过于理性化的指导:先找写了春天哪些景物——天空、彩云,再找写出天空、彩云的什么特点——色彩,然后找哪些词写出景物的变化——动词、形容词,最后认识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动静结合的方法。老师指导的这些内容当然都没有错,但学生脑海中留下的是一大堆抽象的概念,而对课文中精彩的语言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其实怎样品读课文,方法千变万化,要因文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仔细读读课文就会发现,春天的写法和夏、秋、冬三季的写法都不一样,比如冬天,作者没有写景物,而是写人物,就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去读。其实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语言优美,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或段落,画出来,多读几遍,争取积累下来。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读、去画,再和伙伴交流。每个学生喜欢的语句其实都不会一样,交流时就要努力将自己喜欢的原因说清楚。比如“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这句中的“泛”字用得好;“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染”字用得很传神。作者用词非常准确,有想象力,很有创意。这两句把静态的天空和彩云写得动态化了:天空是一点儿一点儿泛起鱼肚色的,颜色是渐变的,是一点儿一点儿染上微微红晕的,彩云是飘动的。学生自己品读,读了以后再交流,就会真正感受到作者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描写彩云的语句真美,作者把这个春天的黎明描写得非常形象,等等。学生主动去读,去感悟,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以后再交流,交流完了再去读,再去感悟积累。这样,学生不但对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有真切的感受,还积累了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学习了作者的语言表达经验。孩子在充分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哪些同学画出的语句更好,解释喜欢的原因更清楚。即使学生交流不到位,老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示范指导。这样去品读课文,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学生最后在随堂练笔写一处景色时,就会注意到使用写出优美的语句,甚至会注意到使用动静结合描写事物。通过自主品读积累语言经验,教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使学习价值最大化。

教材中概括出很多语文要素,以期教师能据此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但是真正要教好,老师可能还要花精力自己去钻研,让孩子通过这些方法得到最大的收获。

语文课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因为语文课程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怎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孩子运用语言,在实践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10堂课里,至少有6堂课的老师有意识地设计了运用语言的练习。比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根据所学方法介绍南京的一处景物;《金色的草地》中,根据课文说说中午蒲公英怎么样,傍晚蒲公英怎么样;《我要的是葫芦》这堂课,老师安排了一个表演剧本,其实也是表达;学习《普罗米修斯》,说说4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说话练习。当堂回答的那个学生把4个人物的关系叙述得很清楚,很了不起。学生作文写不清楚,就是因为语文课里这样的训练太少。老师根据课文内容随机创设一个情境,设计一个话题,就能训练学生表达。这种表达练习多多益善,比方法指导还要重要。因为这样的表达练习能让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能够用课文中的书面语言来进行表达,语言运用能力就能实实在在得到提高。所以,阅读课上,老师要千方百计地利用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增加学生表达实践的机会。

语文教师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信念: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最好的办法不是教知识,而是增加表达的实践。学生通过表达实践才能发现自己语言表达的不足,从而去学习,去调整,去寻找课文中合适的语言,把自己的话说得更清楚,更具体。比如《金色的草地》,老师让孩子说中午“我”到什么地方,看到的草地是什么样的。孩子写:“中午,我看到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花瓣张开了”“傍晚,我看到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花瓣合拢了”。这样说当然也不错,但是学生表达得太简单了。老师应该指导学生怎么才能表达得更好一点儿,让别人听得更加明白一点儿。比如说,“中午看到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花瓣张开了”,其实课文中还有一句话很重要——“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老师此时可以追问:“谁能在这句话的基础上说得更加清楚一点儿?中午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因为花瓣是金色的,花瓣张开了,所以草地也变成金色的了。”清晨看到草地又变成绿色的,也可以再补充一句:“谁能够把这句话说得更具体一点儿?”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第三个层次的指导:“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中午放学回家,早上去钓鱼,傍晚到草地散步”,把这些表示时间的句子补充进去,就能把话说得更加具体一点儿。老师这样指导,学生写文章时就会一层一层去扩展,把话说清楚,写得更加具体。

概括中心,概括主要内容,都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像这种描述性、说明性的话,是训练学生怎么去描写,怎么把话说清楚,写得更形象一点儿,最好写出画面感。比如说《四季之美》,写得有画面感,教师就可以借此训练学生学习描写的方法。其实,学生写作文的基本功训练应该是在阅读课上,这是阅读课应该承担的工作。语文老师当然需要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但关键还是要强化学生的亲身实践,而不是仅仅懂得一些概念性的知识。

积累语言经验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而语文老师普遍重视的是理解,包括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对语文知识点、学习方法的理解。其实对小学生来说,每篇课文最有价值的内容是什么?是课文里面的语言经验——词怎么用,句子怎么组织,怎么建构成段落。像这样的语言运用经验主要靠学生反复朗读,自己去感悟,去积累。语文课上,很多老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读读课文。一堂课上完,学生甚至没有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时间都花在课文内容理解、语文要素指导上,这种现象其实不正常。朗读是语文课程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积累语言经验最有效的途径。朗读不仅要读懂,比读懂更重要的是读熟,读熟才能积累语言经验,才能把课文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够积淀语感。孩子学语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其实是语言表达,包括词汇贫乏,句子写不通,并且写的是大白话。比如《日月潭》,老师让孩子用一个词来概括日月潭的美景。第一个同学说了“风景秀丽”,第二个同学说是“百花齐放”——错了,用这个词语形容日月潭美景不妥当,第三个同学好半天才说出一个“美美丽丽”。这说明他的词汇储备很少。怎么去丰富孩子的语言?没有其他办法,就是读。像《四季之美》《日月潭》,文中的句子多美!课文中有很多学生不会用的词、不会写的句子,他们通过反复朗读,把这些句子输入语言仓库里,他们的词汇量就扩大了,语言经验就逐步积累起来了。这是每一篇课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即积累语言经验。

怎么积累语言经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自己去读,读了以后自己去感悟。如果这样上语文课的话,语文课可以上得很简单,就是让孩子读,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词语和句子,自己去悟,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和同学交流很重要,你欣赏的语句和我欣赏的语句不一样,老师的感悟和同学的感悟也不一样。通过交流,学生就能体会到谁摘录的句子最有质量,词语用得好,句子写得漂亮,这段话描写很细腻,这句话写得很有创意,这句话用的是动静结合手法,这句话写得很有画面感,等等。举个例子,《手术台就是阵地》课后有一道题目,画出描写战斗激烈的句子。学生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不等于真正感悟到作者描写的好处。这堂课里,有的学生画出一句,有的画出两句,也有学生画出三句。设置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好处。这三处环境描写层层深入,写出战斗越来越激烈:第一处写“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第二处写“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最后一处写“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将这三处环境描写连起来一比较,就会发现三处环境描写是层层递进的,写出了战斗越来越激烈,情况越来越危险,描写环境对烘托白求恩的精神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其实,这篇文章中白求恩与部队首长的对话描写也很精彩,很有层次感,直接写出了白求恩将手术台作为阵地,描写得生动具体。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读读,再说说哪些描写让自己最受感动,体会最深。词语也可以,句子也可以,段落也可以。学生可以鉴赏白求恩说的两句话,“他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他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这是学生的转述;“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这是直接描写白求恩说的话。前一句是轉述,后一句是描写,很有层次感,反映出白求恩内心的思想,说明“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由。这两句话很重要,是点睛之笔。还有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描写,他是怎么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的?是镇定的、敏捷的,动作写得很细腻。其实每个孩子欣赏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画出自己最欣赏的语句,再积累下来,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并且积累语言经验,是不是更加有利?

语文课要重视语言经验积累,积累语言经验其实也是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是一种审美能力的提升,也是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学一篇课文,老师应该让孩子去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语句,比如说《日月潭》《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孩子去积累一些好的语言,假以时日,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其语言表达的质量一定会和原来用大白话写的文章不一样。

总体来看,我的感觉是现在的语文课上得还是太复杂了些,其实语文课应该提倡返璞归真:减少老师的分析,减少知识点,减少形式主义的东西,按照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去教。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不是一门知识性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当中提高的,不是老师教知识教会的。语文课怎么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是多读书,二是重积累,三是勤动笔。如果按照实践性的特点去改革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话,语文课是否会变得又有效又简单?※

[本文是“《七彩语文》杯”第九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展示活动中的课堂教学现场点评,根据现场视频整理并经作者审核]

(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语言运用方法指导教学目标
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四大特色题评析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浅析威廉?布莱克的《老虎》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关注句子教学 重视语言运用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