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的影响

2024-02-04石咏梅石红梅

循证护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年资急诊科应急

石咏梅,尤 静,石红梅

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225400

急诊科是病种最多、重症病患最集中、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由于病人病情变化快,多数情况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急救应急能力,需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并解决问题[1]。低年资护士因缺乏临床经验、应变能力差等原因,急救应急能力无法满足急诊科护理要求[2]。但低年资护士在急诊科占比较大,容易增加护理隐患,因此,需重视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培养,以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急救应急水平。常规培训多以讲授为主,方法较单一,过程枯燥乏味,效果并不理想。持续质量改进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改进发展而形成,强调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近年来,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医院中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提高了医疗质量[3-4]。但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其对急救应急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12月我院急诊科13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13名低年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20~25(23.59±1.41)岁;学历:专科8人、本科5人;急诊科工作时间为1.0~4.5(2.39±0.67)年;体质指数(BMI)为(22.18±1.32)kg/m2。纳入标准:1)急诊科工作时间<5年;2)身体健康;3)配合度好,具备正常学习能力;4)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请假次数>5次者;2)有精神或心理疾病者;3)中途转科、休假者;4)正在参加其他研究者。两组低年资护士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1.2.1 成立质量改进小组

组员为急诊科13名低年资护士,由护士长作为组长。组长负责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指导、整体把控,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计划。

1.2.2 发现问题

采用床边考核、口头提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工作现状进行资料收集,并分析常见的问题。发现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急救理论知识并未完全掌握;2)疾病抢救流程掌握不熟练;3)对科室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等认知不到位;4)疾病抢救流程不规范,沟通协调能力不到位;5)急救药物使用方面掌握不熟练;6)急救设备设施使用不熟练;7)应急能力欠缺,应急预案不完善。

1.2.3 分析原因

1)低年资护士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急诊科工作繁忙,继续教育落实不到位;2)校园课程理论与临床实际操作存在偏差;3)低年资护士不重视科室规章制度,对职业风险认识不足;4)急诊科病种多,病情复杂,低年资护士缺乏实践经验;5)社会阅历少,工作时间短,缺乏沟通技巧和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

1.2.4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以《急危重症护理学》[5]教材理论为基础,总结急诊科常见疾病的病因、急救方法、护理技能等成册,由护理部专家审核,采用口头讲解、视频、讲座等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增加小组沟通、个案汇报等加强理论基础的学习方法。2)急救技能训练。选择吸痰洗胃、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配合等急救技能,进行集中示范教学,再由护士分组演练,对于操作技术水平较低的护士,开展一对一强化辅导。同时,根据真实案例,开展情景模拟教学,让护士还原案例急救操作,以提高其操作水平。3)加强岗位管理,提高职业认同感。由于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短,需加强其对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内容学习力度,强化自身行动准则,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4)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应急预案由低年资护士自己编排,导师指导,从而使低年资护士熟悉并掌握急救处理方法和流程,提高其现场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其急救应急能力。5)重视沟通技巧。沟通在急诊科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护患关系和谐,因此,需重视低年资护士的沟通技巧培养。采用案例、讲座等方式培养低年资护士的沟通技巧。6)阶段小结。持续质量改进实施3个月进行1次阶段小结,分析实施过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适当调整实施方案,对于不足的地方下一阶段进行完善。持续质量改进共实施6个月。

1.2.5 设定目标

持续质量改进后,全面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素质,急救理论、急救技能、急救应急能力均达到80分以上。

1.3 观察指标

1)急救理论考核:分别在实施前后统一对入组的低年资护士进行急救理论知识考核,包括疾病抢救流程、护理核心制度、急救药物使用、急救应急预案,每个项目为25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急救理论知识水平越高。2)急救技能考核:分别在实施前后对入组护士进行急救技能考核,包括心肺复苏(CPR)、除颤、吸痰洗胃、气管插管配合、呼吸囊,每个项目为20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急救技能越好。3)急救应急能力考核:实施前后通过急救模拟演练评估低年资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包括观察判断病情能力、急救配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护理操作能力以及护理记录能力,每个条目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急救应急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急救理论考核(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理论考核得分比较 单位:分

2.2 急救技能考核(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技能考核得分比较 单位:分

2.3 急救应急能力考核(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考核得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水平

急诊科是医院中急危重症最集中的部门,可以说急诊科代表一个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公众形象。急诊科病种多样,病情复杂,突发事件多,因此,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具备较高的急救应急能力。但由于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5年,护理经验不足,缺乏急救应急能力,基于此,需重视加强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培养[6-7]。反应快速、判断精准是急诊科急救工作的主要特点,但由于低年资护士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急救应急能力并不高。临床发现,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水平影响急救工作的时效性和抢救成功率[8-9]。本研究结果显示,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理论考核成绩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理论水平。究其原因为,在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针对低年资护士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继续教育落实不到位以及校园课程理论与临床实际操作存在偏差等问题,以《急危重症护理学》为基础,将急诊科常见疾病的病因、急救方法、护理技能等集结成册,以视频、讲座和口头讲解等方式加强理论学习,从而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理论水平。在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首先通过分析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现状,找出常见的问题,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设定改进目标,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落实,有效控制了急救护理的薄弱环节。有研究表明,持续质量改进中的知识讲座可有效帮助低年资护士加深理论认知,包括急诊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表现、急救措施等,还能激发低年资护士学习积极性,促使其通过多种渠道扩大知识储备,最终提高急救理论知识[10-11]。

3.2 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升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急救操作技能

急救技能是急诊科护士重要的护理技术,快速、有效地实施急救,是提高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传统教学理论和技能分开,且照搬书本,形式单一、内容抽象,导致低年资护士并不能有效掌握急救技能。本研究在持续质量改进中发现,校园课程理论与临床实际操作存在偏差,教学中的急救技能并不符合实际急救,加上急诊科病种多,病情复杂,低年资护士缺乏急救经验。本研究结果提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急救操作水平。究其原因为,在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对急诊科常见的吸痰洗胃、心肺复苏、除颤等急救技能,先进行集中示范,再由低年资护士分组演练,并进行一对一强化辅导,还用真实案例开展模拟演示,还原案例急救操作过程,加深护士对急救技能的认识。同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不仅提高低年资护士对急救处理方法和流程的认知,还有效培养了护士的沟通协调能力、现场应变能力等急救应急能力。有研究表明,持续质量改进通过改进急救技能培训方法,避免了单一、死板的传统培训模式,使技能培训更具趣味性、实用性,从而有效锻炼了低年资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12-13]。有研究显示,因低年资护士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急诊护理实施过程中,容易表现出紧张、呆板、心理素质低等反应,急救应急能力差,影响抢救效果,甚至可能耽误病人的最佳救治时间[14]。

3.3 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

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对护理人员的培养系统还处于探索阶段。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医疗系统。尤其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的提出,更是创建和完善了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体系[15]。本研究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为期半年的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显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急诊科急救应急能力包括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判断能力,与其他医护人员的急救配合能力,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护士自己的应急处理能力、护理操作能力等。持续质量改进过程是一个持续性改进的过程,本研究3个月进行1次阶段小结,总结实施过程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适当调整实施方案。有研究显示,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为达到设定的目标,从最终目的出发,在过程中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方法[16]。

4 小结

综上所述,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高了护士的急救理论和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急救应急能力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还存在研究时间短、样本量少等不足,因此,需在未来扩大样本量进行对照研究,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精准性。

猜你喜欢

年资急诊科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混合模拟工作坊在低年资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