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新课标 打造务实有效的语文跨学科课堂
2024-02-02吴婷
吴婷
一、语文跨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跨学科学习要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新课标》对于语文跨学科学习指出了明确的路线——打破学科知识相互独立的现状,追求课程内容、学习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协调和融通,整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探究务实有效的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语文跨学科教学正处于探究、实践阶段。语文跨学科课堂依然存在拼盘式、零散型的现象。拼盘式的跨学科方式的利弊特点很明显。其优势是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非常直观,教师之间合作教学的方式比较新颖,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不足之处是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主题建构,没有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贯通,使跨学科教学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点缀,反而削弱了跨学科的价值。有的语文跨学科课堂出现为了有“跨学科”的形式而强行加入“跨学科”元素的现象,既忽视了语文学科本位,造成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的缺失,又造成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割裂。因此,探讨更有效的语文跨学科教学形式势在必行。
三、以《纸的发明》为例,探究务实有效的语文跨学科课堂
本校三年级语文学科组和自然学科组以“探寻纸的前世今生 体验中华文明智慧”为主题,以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课文《纸的发明》为载体,开展了在主题引领下的、具有真實情境的、多任务驱动的、多学科融合的语文跨学科学习。
1. 建构跨学科学习主题,搭建多学科融合学习平台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可见,学习的主题是导向。在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中,主题还具有整合多学科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促进学科间知识融合、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功能。
三年级语文教师挖掘课文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自然教师共同创设了“探寻纸的前世今生 体验中华文明智慧”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查找资料了解纸的历史背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因及过程;对不同时代的纸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龟甲、器皿等材料用于书写的缺点;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在动手制纸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国古代智慧,感受中华灿烂文明。这个主题充分唤醒、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领域,对跨学科教学起到引领的作用。
2. 创设多学科统一的真实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教师在教学时应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跨学科学习的问题、任务往往具有挑战性,需要学生运用高阶认知学习方法,如系统分析,与其他学生一起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合理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教学活动朝着预期目标展开。那么,跨学科课堂的情境设计与单一的学科课堂情境设计一样吗?笔者认为跨学科课堂的情境设计还要考虑多学科的融合统一。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是识字单元,学生学习了“田、水、山”等象形文字,对象形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提出了疑问“祖先为什么把象形字刻在兽骨、龟甲、器皿上,而不写在纸上?”根据这个真实学情反馈,教师创设了“我来当小讲师”的情境:一年级的学生最近学习了象形文字,他们得知象形文字是刻在兽骨、龟甲、器皿上的文字,感到非常困惑。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不在纸上写字。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请你为一年级的学生绘制一份思维导图,并介绍纸的产生过程,解答他们的疑惑。教师创设的这个情境不仅真实,而且涵盖了语文、美术、自然三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学生主动阅读书籍,进行网络搜索,完成了对人类记录文字方式的调查。从结绳记事到在兽骨、龟甲、器皿上雕刻文字,再到用兽皮、丝绢、布帛记录文字,最后到蔡伦改进造纸术制造出真正的“纸”,学生梳理出一条完整的信息链。
为了让三年级学生了解造纸过程,讲清楚造纸工艺,在语文组教师创设的整体大情境下,自然教师又创设了“与蔡伦一起研究造纸术”的子情境:蔡伦为什么要改进造纸术?他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遇到了哪些困难?请你和蔡伦一起研究造纸术,揭开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纱。
语文教师和自然教师创设了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语文课和自然课在情境上融合统一,显示了跨学科学习的整合性。
3. 用任务推动教学,促进多学科融合
用具体的任务推动教学,是落实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跨学科课堂教学还要注意多学科任务的前后连接。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先后围绕“探究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因”“改进后的造纸术的优势”这两项任务来进行互动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提炼关键信息、完成导学单。在自然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围绕“发现造纸术的秘密”“体验造纸术”的任务开展实践活动。教师扮演“蔡伦”,用龟甲、器皿、布帛等展示书写效果,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提炼了关键信息——坚硬、不易书写、价格昂贵,深刻领悟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必要性和价值。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揭秘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际操作,撕纸、制浆、添加原料,利用造纸框和勺子等工具探索铺浆法和抄纸法,最后晾干完成了制作。
在明确、有趣、有意义的任务推动下,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梳理、提炼关键信息,明白了纸的优点,理清了造纸的基本流程。在自然课堂上他们学习造纸,学会如何发现、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4. 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推进学习深度发展
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生活问题,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要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进行思辨分析并运用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观点。
以《纸的发明》为例,依据文本特点,教师设计开发了“了解纸——走进纸——保护纸”的系列实践活动。学生收看相关纪录片,深入全面地了解纸的历史;制作流沙笺,体会古人“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缱绻思念;吟诵、抄写唐代诗人李峤的古诗《纸》,表达对纸的赞美和称颂;以“现代社会进入无纸化办公时代,各种先进的办公软件提高了办公效率。在手机、电脑、电子平板上阅读电子书能满足人们阅读的需求,因此,人类对纸的需求越来越少,未来世界不需要用纸。”展开思辨,探讨纸在生活中的独有价值;调查生活中浪费纸张的现象,围绕“如果世界没有纸”展开讨论,撰写“节约用纸”的倡议书。
多元丰富的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阅读、写作、书写、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了学习全程,学生在发现、探究、表达中建构了积极的跨学科思维,促进深度学习。
四、总结与反思
一堂高效的跨学科课堂需要鲜明的主题和合理的情境,还需要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此让学生开展阅读、搜集、整理、探究和交流。在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学习体验,有效实现跨学科课堂育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