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学习视域下小学古诗组块教学探索
2024-02-02石琳
石琳
古诗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岁月积淀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并熟读古诗,应用古诗涵养自我精神世界,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语文核心素养。为此,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借以提升学生“思想文化修养”,强化他们的“文化自信”,这也是本文选题的主要背景。
一、基本概念剖析
1. 协同学习
基于学生的性格、学习经历、生活经历、动手实践能力等差异,教师将多位“异质”学生划入同一组别,要求其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进而获得知识、能力、修养等的提升。这种优势互补、经验共享的学习方式,即协同学习。
2. 组块教学
基于特定教学目标,教师从多维度整合分散了课程内容,然后将其细化为层层递进的板块,引导学生展开联结性学习,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重塑与完善、言语智能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的教学方式,即组块教学。
二、协同学习视域下小学古诗组块教学实践
基于新课标的理念,笔者以王安石《元日》这首古诗教学为例,设计协作学习活动以展开古诗组块教学探索。
1. 回归字律,组块识字
教师应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元日》,请学生对照课本,逐字逐句地认真倾听,充分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为接下来的生字词组块教学做好准备。音频播放完成,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展示《元日》全文,重点突出“曈”这一生字,并对“曈”字进行结构说明:“曈”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日”,右边是“童”,读音是“tóng”。基于此,教师请学生回归《元日》全文,寻找左右结构且取音于一边的汉字(预设学生成功找到“爆”“除”“曈”“把”“新”“桃”“换”等字)。随后,教师重点突出“岁”字,说明“岁”字为上下结构,上面是“山”,下面是“夕”,请学生回归《元日》全文,寻找上下结构的汉字(预设学生成功找到“声”“岁”“春”“苏”“符”等字)。这种从汉字规律入手、根据汉字的音和形寻找联结点、使汉字被整合成“块”的识字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认识生字词,还有助于其识记古诗全文,并充分调动其识字的兴趣。而且,组块识字方式还可应用到其他古诗上,实现其他古诗的快速教学。
2. 多维联想,组块辨义
在学生认识生字词、疏通诗句后,教师应用多媒体展示《元日》全文,要求学生自行反复阅读。阅读方式可选择大声朗读,也可默读。阅读时间为5分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须同步思考古诗字、词、句的意义,并用下划横线或波浪线的方式标注无法理解的字或词。阅读时间到,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组块辨义活动。
例如,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查字典、与同桌交流的方式辨别“岁”字的意义,知晓“岁”是“年”的意思。而后,展开同义联想,引入过往所学古诗词中的“岁”字,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岁一枯荣”中的“岁”;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千岁”中的“岁”;唐代诗人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千秋万岁名”中的“岁”等,从而使学生能通过同义组块学习理解“岁”是“年”的含义。教师要求学生展开同字异义联想,列举自身所学的含“岁”的诗词歌赋,讨论不同“岁”的含义。例如,唐代诗人刘希夷《白头吟》“年年岁岁花相似中”的“岁岁”意思为“每年”,《论语·阳货》“岁不我与”中的“岁”意思为岁月等。这种多维联想组块辨义的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回顾课内外所学知识,更深刻地记忆新学内容,又能避免他们机械性地记忆新课,并学会从对比分析中求取本意。即便教师列举的组块内容是学生尚未学到的课程,但也能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字词的内涵。
3. 合作设计,组块成画
在组块识字、辨义后,学生基本能掌握《元日》这首诗的大意。同时,不少学生会发现,《元日》所述的内容基本相似于自身过春节的经历。为此,教师可顺势组织学生自建合作小组,要求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提炼古诗内的物象,并对其进行组块,从而展开想象,将想象的画面落于白纸上,形成一幅可视化的“元日图”。
例如,依据“同组异质”原则,教师组建五人合作小组。五位小组成员协同合作,共同阅读《元日》的前两句,从中提炼“爆竹”“春风”“屠苏”等物象进行组块,进而展开想象,相互交流,增加其他春节时期常见的物象,形成完整的画面想象。而后,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完成合作任务,如三个人负责绘画,一人负责裁剪,一人负责粘贴整合,形成一幅具有本组特色但又不脱离古诗内容的画作,从而让其他学生通过小组组块想象的画作看到“爆竹声阵阵轰鳴,春风吹送暖暖新意,人们快乐畅饮屠苏酒”的场景。同理,教师鼓励学生组建合作小组,共同阅读《元日》的后两句,从中提炼“千门万户”“曈曈日”“新桃”“旧符”等物象并进行组块,展开想象,相互交流,分配任务,绘成一幅“太阳高照千家万户,人们忙碌着把去年的桃符摘下,粘贴新桃符”的画面。若时间允许,教师还可要求学生通过协同学习,提炼全诗物象进行组块,再融入日常过春节的经验,将《元日》转化为一幅万象更新、热闹非凡、积极进取的画作。这种协同学习、合作实践、组块绘画的教学做法,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强化其古诗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增强其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其逐步培育核心素养。
4. 拓展交流,组块悟情
古诗学习,旨在通情达意,体悟作者之真情,获得别样的情感体验。故此,在学生知晓《元日》这首诗的大意、将古诗内容转化为可视画面后,教师可进一步组织学生拓展交流,联系相关内容进行组块。一方面,教师可鼓励学生引入生活经验、所学关于春节的古诗词,相互讨论更多关于春节的物象,充实《元日》所述画面,相互合作延伸诗歌内容,重塑“元日图”,更深入地体悟作者写诗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可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以及图书馆资源等查找、搜集、整理王安石写诗的社会背景、同时期所作的诗词歌赋等,换位思考,设计“与王安石的访谈”,深入体悟作者当时的情感心态。例如,通过互联网查找《元日》写作背景,可知王安石写作《元日》时,正是其升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之始,朝野上下一片新气象,作者信心满满。同时期,他还创作了《登飞来峰》,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展现了其大刀阔斧改革的气势。基于此,学生间协同合作,展开访谈设计,向“王安石”提问:“《元日》中哪一句最能体现您变法的追求?”“‘千门万户曈曈日’和变法目的有何关系?”“《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是想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访谈设计完成,邀请其他学生扮演“王安石”,站在王安石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的答案,从而感受、理解、领悟王安石积极追求变法的心情。相比灌输式的情感理解,这种协同合作,拓展迁移,换位思考,代入体验的组块悟情方式更能强化学生对《元日》这首诗的情感认知,且有助于学生掌握古诗解读悟情的方法。
总之,教师应基于协同合作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从识字、辨义、成画、悟情角度展开对王安石《元日》的组块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古诗学习体验,调动其深入理解古诗的兴趣,又有助于发展其言语智能、绘画智能、想象智能与创意智能。笔者将展开更多的研究,引导学生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内容联结,切实提升组块教学水平。
备注:此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协同学习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课题编号:C-b/2021/02/3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