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4-02-02李春艳
李春艳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的精髓之一。在小学阶段,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其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然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侧重于单一文本的解读,缺乏多样性和综合性。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如何通过多文本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古诗词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多个文本,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背后的文化意义。这种模式的实践旨在丰富小学古诗词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跨文本阅读技能。
一、分类整合教材文本
在多文本阅读教学开展前,教师需要按古诗词的主题、诗人、朝代等因素进行分类整合,这种分类整合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古诗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通点,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把握不同古诗词的文学特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分类的古诗词,灵活地选择教学材料,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有层次、有计划。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古诗词的主题对文本进行分类整合,以提供学生更系统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以“山水”为主题的古诗词,其中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等。这些古诗词都以山水为题材,各自表达了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分类整合这些古诗词,教师可以进行跨文本的比较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山水”主题下不同古诗词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学生可以探讨诗人的写景手法、情感表达以及诗意的内涵,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按照古诗词的创作朝代进行分类整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学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将五年级上册中《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这三首诗进行整合,这些古诗词来自不同的历史时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学特点。通过按照创作朝代进行分类整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传统和思想风貌。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朝代的古诗词,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进一步培养自身的历史意识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创设生动阅读情境
生动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增强感受。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以《枫桥夜泊》和《迢迢牵牛星》这两首诗为例,在阅读《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诗中情境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学生可以欣赏到枫桥夜晚的宁静,江水的波光粼粼,以及泊船人的孤独。这些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将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诗人的世界,感同身受。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自然音效,如江水潺潺流淌的声音,增强情境的逼真感。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学生可以更生动地理解诗中的画面,加深对诗意的感受。教学《迢迢牵牛星》时,教师可以通过天文模型或星座图来展示牵牛星的位置和形状。学生可以了解古人是如何观测星象,并将其融入诗歌创作中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夜空图片,寻找牵牛星和织女星,让学生亲身体验诗人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中表达的牵牛与织女的相望之情,以及感受时间的推移和思念之情。除了多媒体的运用,角色扮演也是创设生动阅读情境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别扮演诗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例如,在《枫桥夜泊》中,学生可以扮演泊船人,通过表演来传达诗人的思考和情感。在《迢迢牵牛星》中,学生可以分别饰演牵牛和织女,通过角色扮演来呈现古诗词场景。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故事。
三、巧妙设置问题引导
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在精心挑选多文本材料后,设置引导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并涉及文本之间的冲突和比较,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其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培养其分析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从军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的整合阅读中,问题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这些文本的文学特点、历史背景和情感表达。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从军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分别使用了什么样的诗歌形式?它们的韵律和节奏有何不同?”“诗人在《从军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有何共同之处和差异?”“这两首诗分别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情景?请简要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诗人在《从军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对历史事件或社会状况有何不同的态度或观点?”“你认为诗人写这两首诗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想通过这些诗表达什么信息或思想?”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被带入一场思维盛宴。学生不仅可以深入分析和比较这两首诗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还能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词的文学价值,体验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深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课外文本素材
除了教材中的古诗词,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和阅读与所学古诗词相关的课外文本素材。通过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和探索相关文本,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其视野,提高其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使其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例如,在阅读《宿建德江》时,学生可以查阅历史教材或历史书籍,了解唐代江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背景。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所描述的江景和其他自然景色,同时也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而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寻找孟浩然不同时期的诗歌,以便他们通过比较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文学发展和心境變化。如《过故人庄》《春晓》等。这些诗歌反映了孟浩然在不同时间和境遇下的文学表达,有的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有的抒发对逝去的友情之感,有的表达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比较不同时期的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孟浩然作为一个诗人的多样性。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自然风景的美好,还展示了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这对于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十分有益。此外,学生还可以讨论孟浩然诗歌中的常见主题,如自然景色、友情、人生哲理等,并比较这些主题在不同诗歌中的表现方式。这样的比较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文学价值。
结束语
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为小学古诗词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教师通过分类整合教材文本、创设生动阅读情境、巧妙设置问题引导、拓展课外文本素材等策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古诗词阅读体验,还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兴趣与热爱。这一模式的实践研究丰富了小学古诗词教育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提高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备注: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专项一般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高段古诗词多文本阅读教学研究》(立项编号:dwbyd22011600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