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问答有效性的路径探索
2024-02-02王桂春
王桂春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传统单一主体的课堂教学应向双主体转型,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问答是师生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师生问答有效性的策略展开了探讨,以期为提升语文教学实效性提供参考。
一、讲究提问艺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课堂上的师生问答通常情况下是教师问,学生答,只有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其答题积极性,从而提升师生问答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提问艺术,在课前能够对问答互动环节进行规划设计,保障问答互动的完整性。教师需要掌握的提问艺术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提问时机。把握好提问时机是提升师生问答有效性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什么时候提问最合理,最能激发学生思考、参与问答的积极性,是设计问题时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教师需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接收他们给予的反馈,把握教学的关键点、学生学习的疑点和难点等,恰到好处地设计问题,便于学生深度思考,并积极参与师生问答活动。
2. 提问对象。教师提出问题后需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对应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既能够保障师生问答的有效性,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其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师生问答互动。通常情况下,针对具有拓展性的问题,教师要以优等生为提问对象;针对知识应用类的问题,教师要以中等生为提问对象;针对知识检查类的问题,教师要以学困生为提问对象。
3. 提问方式。单一枯燥的一问一答,没有任何语言艺术与情感的融入,会让课堂问答互动显得过于严肃、沉重,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问答的热情。教师要讲究提问方式的艺术性,如在提问时语言要风趣、态度要和蔼。教师对积极参与问答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对回答问题角度新颖、准确的学生可予以奖励,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应合理地引导并纠正。总而言之,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的提问艺术,做好策划,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例如,在教学《凉州词》时,教师在课前要对课堂师生问答互动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提问的艺术性。如把握提问时机,在讲解诗句时,教师提出问题:“‘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马上’是什么意思?”经过一番讨论后,大部分学生认为其意应是“尽快、立刻”,此时教师公布答案:“实际上这里的‘马上’是‘马背上’的意思,因为古代都是骑马上战场,听到马背上传来琵琶声就是要出征了。”教师恰到好处地选择提问的时机,能够让学生对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有更深入的理解,借助师生有效问答,提升教学效果。
二、强调以生为本设计引导性问题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课堂上的师生问答也要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其思维品质、情感体验等角度设计引导性问题,将课本知识延伸到现实生活,强化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和对情感的真实体验与感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答互动时,要重视设计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引导性问题设计的原则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以生为本原则。引导性问题需要在以生为本的原则上来设计。教师要对学生有准确的了解,以其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結合课程内容设计引导性问题,调动其参与问答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进一步深度理解课程知识。
2. 层递式原则。教师设计引导性问题时,通常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即围绕某一点设计多个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作答。因此,教师在设计引导性问题时要遵循层递式原则,使问题难度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3. 开放性原则。设计引导性问题时,尽量提升问题答案的开放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立足自身的生活经验,给出更具个性化的答案,以锻炼其发散性思维。引导性问题设计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掌握基本的问题设计原则,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问题,可以提升课堂师生问答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其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印象中秋天的雨与作者所描述的有哪些差异。
三、明确目的和方向展开针对性提问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理念,即要重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这三维目标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互动中,教师也应围绕这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从而提升师生问答的有效性。
1. 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进行提问
围绕知识与能力目标进行提问,要求教师要对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有准确认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主要是指语言知识及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深度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关系后,再设计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问题,通过课堂上师生的问答互动,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及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囊萤夜读》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展示“囊”的图片,他们纷纷回答,这是一个口袋。教师继而引出:“在古代,人们将口袋称作‘囊’。”然后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标题——《囊萤夜读》,并让他们解释这个题目的含义。学生在与教师的有效问答互动中,不知不觉丰富了知识积累,提升了综合能力,也对课程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2. 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提问
曾有教育家提到,当所学的东西都遗忘了的时候,保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里“保留下来”的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这些可以为其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提供保障。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过程教学,也就是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由“学会”转向“会学”。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时,可以针对过程与方法进行针对性提问,让其在理解知识、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同样是在《囊萤夜读》的教学中,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教师改变以往直接翻译、让学生做笔记的方式,而是通过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促进其自主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3. 针对情感与态度目标进行提问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品质培养,使语文教学能够成为学生高尚品德的引路灯。教师在课堂师生问答的设计中,可以针对情感与态度目标设计问题,借助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其情感共鸣,提升其道德品质。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实现师生有效问答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问答的有效性,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提出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思考,这样才能够让课堂师生问答的氛围更加活跃,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教师要对善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认可,使其在课堂上敢说、敢问。
例如,在教学《颐和园》时,一个学生在读到“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时,质疑句中的“滑过”应该写作“划过”,如划船。教师不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带领其他学生一起思考。这时,另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小船划过水面’是会留下痕迹的,水面会荡起阵阵涟漪。‘滑’表示表面很光滑,如‘滑冰’是人在冰面上‘滑过’,并不会让冰面产生波动,而课文中已经明确说‘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所以用‘滑过’很恰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夸奖,通过这种引导学生质疑的师生问答互动方式,让他们能够进行深入思考,发散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重视课堂上师生问答的有效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提问的艺术性。教师应建立以生为本的师生问答理念,结合学生学习发展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问答互动,并鼓励其大胆质疑,使其成为提问的主体,对促进其思维发展,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等有重要价值,也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