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提问策略,培养提问能力
2024-02-02刘静
刘静
提问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设计了针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单元内容。将提问作为阅读策略,以一个单元的形式首次出现在教材中,教师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没有有效的教学策略的情况,学生面对文本往往出现不会提问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的现象。怎样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学会提问呢?下文将主要探讨关于提问的教学策略。
一、把握提问时间
好的阅读者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都会提问。在阅读前,教师可以针对文章的题目、作者提问,使学生获得阅读的兴趣和推动力。在阅读中,提问的角度更多,内容更丰富。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其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理解文本做好准备。在阅读后,学生可以就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提问作为一种可以习得的阅读策略,应该贯穿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间,在阅读的各个阶段提出问题,而不是仅在阅读中提问。
二、运用提问策略
学生运用提问策略,就有了具体可操作的程序、依据、方向,不会为了提问而提问。
1. 广提:打开提问角度
学生初次学习提问,针对课文字词的问题比较多,并且问题相似,关注的点比较狭窄,思维比较单一。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打开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角、拓展提问的角度。课文的旁边和文后都有问题范例,课后练习题提供了“小组问题清单”,这些都是最好的提问示范,是教学支架。教师借用这个支架,可以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不断让学生提出问题,可是学生就是不会从各种角度进行提问,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利用问题范例和问题清单。学生没有可以参照的范式,导致提出的问题扁平化,没有立体感和层次性,只能在单一的角度上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有层次地推进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
第一步:学生读课文,自由提问。教师明确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尽可能地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学生读课文,边思考边提问。
第二步:提供学习支架,让提问的角度可视化。本单元语文要素聚焦在“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怎样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呢?教材给出了问题范例和小组问题清单,教师要用好这两个教学支架,发挥它们的价值。
支架一:问题范例
学生在开始学习提问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这时,教师呈现教材中的问题范例,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比如,在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教师在学生提问后出示课文中的问题范例“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在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时,教师在学生提问后出示课文中的问题范例“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然后,教师分析问题范例,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这些问题中有哪些是自己想到的?哪些问题自己没有想到?接下来学生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提问?这样一步一步思考,提问的角度就会清晰、多样地呈现出来。
支架二:小组问题清单
教材还提供了小组问题清单。小组问题清单的出现,明确了提问的角度。比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后的小组问题清单明确了可以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课文后的小组问题清单明确了除了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外,还可以从课文的写法来提问,联系生活经验来提问,这里出现的提问角度较之前面更广,难度相对更大。小组问题清单的呈现让提问的角度可视化,让学生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思考。提问有了方向,学生不再盲目地乱提一气。
第三步:归纳提问角度,看看自己是从哪些角度提出问题的。在了解了提问的不同角度后,教师还应当对这些提问的角度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
第四步:再次读课文,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的问题。现在,提问的角度已经很清楚,方向很明确,学生可以再次阅读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并记录新的问题,形成个人问题清单。然后,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问题,仿照课文后的问题清单对组员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小组问题清单。小组问题清单汇总后再分类整理又可以形成班级问题清单。在这个过程中,全班学生的智慧火花碰撞,互相启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经过上面的学习环节,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其理解能力也能随之增强。
2. 深提:促进提问深度
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有的问题比较浅显,有的问题需要深入思考。有语文专家把问题分为速答型问题和深入思考型问题两种类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顺势引导,让其明确问题类型,在他们了解并掌握之后,就能够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了。比如,笔者在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学生先初读课文,自由提问。这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问题一:“妈妈为什么把豌豆苗用木棍支起来?”
问题二:“生病的为什么是小女孩,而不是小男孩?”
问题三:“为什么小女孩吻了一下豌豆,她觉得那一天就像过节一样?”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快速地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就是速答型问题。第二个问题“生病的为什么是小女孩,而不是小男孩?”这个问题在课文里找不到答案。“生病的是小女孩”是作家安徒生的安排,如果换一个作家来写这个故事,也许生病的就是小男孩,这和课文的理解没有关系,类似的问题都不是深入思考型问题。再来看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小女孩吻了一下豌豆,她覺得那一天就像过节一样?”这个问题不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它要结合小女孩恢复健康后高兴的心情来思考才能得到答案,而且对于理解课文有所帮助,这就是深入思考型问题。深入思考型问题有时候能帮助学生思考超越故事本身的答案。教师可以借助评价表来帮助学生明白速答型问题和深入思考型问题的区别,这样学生的提问就不会仅仅局限于字、词、句或是字面意义的思考,而是会提出更有价值、更引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3. 筛选:尝试解决问题
学习提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其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因此,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教师还需要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提供了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记录,学生阅读这份讨论记录,会发现有些问题暂时不弄明白也不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有些问题解决了将有助于其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还有的问题可以促进其深度思考。有了这样的发现,学生再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就可以筛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解答这些问题。本单元最后一课《蝴蝶的家》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先读课文,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分类,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总之,任何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习得的,提问能力也是一样。“提问策略”的学习并不仅限于提问单元,还应延伸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学生要养成只要阅读就要提问的意识,要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并与同学、家长或教师交流。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提问,不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其阅读理解能力才能进一步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才能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