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翼 “ 才性论 ” 与康德 “ 天才论 ” 的比较研究

2024-02-02秦瑞斌

今古文创 2024年2期
关键词:赵翼康德

【摘要】赵翼与康德同为18世纪的领袖式学人,他们在文学才性论上的观点非常接近。赵翼的“才性论”首重天赋灵性,同时又将学力看作诗歌创作的必要条件;康德的“天才论”强调天才具备先天禀赋,同时又需要借助后天习得。在赵翼与康德有关“天才”的论述中,他们既注意到“才”对文学发展的重要性,主张文学史由天才创造;中西文化都有扬善的基因,两人又不约而同地强调才性之善;他们还秉承着先天才华与后天修养缺一不可的观点,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天才的先天具有与后天习得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赵翼;康德;才性论;天才论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2-0038-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2.012

18世纪是东西方发展的分水岭,西方借助工业革命快速步入工业文明,中国在经历封建王朝的璀璨期后逐渐走向衰落。这一阶段中西方虽然社会发展道路不一,但在文学上却有相似之处。西方初露端倪的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具有强烈的主观性;18世纪中国诗坛的主调——性灵派,也强调真实情感的抒写。赵翼与康德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领袖式学人。赵翼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一些学者认为赵、袁的性灵说其实是诗才论,张健在《清代诗学研究》中主张把才性论当成诠释性灵说的理论基石,坦言:“性灵说是才性论在诗学领域的体现。” ①因此,从赵翼的才性论出发,可体悟他尚才性、尚学力,坚持“诗之工拙,全在才气、心思、工夫上见” ②的诗学主张。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概括性地论述了康德的天才论,他认为康德讨论的天才主要有创造性、典范性和自然性这三大特征。康德主张“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自由运用其诸认识能力方面的禀赋的典范式的独创性。” ③这一论断主要侧重于两点:一是天才具有“禀赋”,即表明天赋才能是天才与生俱来的自然性品格;一是天才在“自由运用”中逐步展开,其中“自由运用”既包括先天才能的展示,又涉及后天学习等经验性知识。因此,赵翼与康德所推崇的天才既要具有先天性才能又需包含社会性内涵。相同历史阶段,赵翼和康德都提出了有关天才的思考,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并且,学界虽有针对两人天才论的研究,但将他们这一学说进行比较的研究目前尚未成气候,故本文试图分析文论史上这一偶合现象。

一、文学史由天才创造

文学是作家的个体性创作,它与创作者的个性密切相关。中国历代论者都注意到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道:“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④,点明作家气质对作品风格的影响。《文心雕龙》则称:“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⑤传统文论多从文人个性出发探究他们的创作。赵翼则直接表明才性是诗歌创作的源泉,其《论诗》云:“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这“七分天”就是指诗人的先天之才。他将“天才”看成是个人的一种独特才能,具备这种才能的大家足以在文学史上垂名千古。与之相似,康德崇尚天才,他也把“天才”当成是个人的禀赋,认为天才是创建历史的关键。

《瓯北诗话》是赵翼晚年的著作,这部诗话的重点不在品评作家作品,而是试图揭示诗歌创作的规律。在小引中,赵翼点明“才”是诗歌创作的关键,他认识到唐宋以来诸家均有“真才分,真境地”,感叹“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今虽“老至耄及,精力已衰”,但好歹能将经验记录成文,使诸才人“可以省数十年之熟视无睹” ⑥。故赵翼再次细读唐宋以来诸家全集,肯定这些拥有特殊天赋的大家对文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他强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才人,在文学这一线性发展过程中,正是天才创建了文学史。《瓯北诗话》是赵翼最重要的诗学论著,该著作又称《十家诗话》,作者想通过选取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大诗人来构建中国诗学发展史,以动态的眼光勾勒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⑦的文学发展框架。赵翼曾就《瓯北诗话》中选取查慎行的写作计划与洪亮吉进行讨论,后者提出反对的意见,并“赋诗云:‘初白差难步后尘’” ⑧,但瓯北认为查慎行“才气开展,工力纯熟”,符合“才”的标准,于是他不仅将查慎行列入诸贤之后,还添上高启、吴伟业两人,将七家诗话增至十家诗话,以构建唐朝至清朝的文学史。赵翼在选择才人时有意为之的朝代上的连续性,也暗示了各朝代优秀诗人对文学史的创建。

才性是《瓯北诗话》的主线,作者分析历代文人时紧扣诗人之才。赵翼称赞李白“才气豪迈”,作诗时“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 ⑨,具有超凡脱俗的诗才。苏轼之才又是另一种面貌。在瓯北看来,苏轼的诗歌,“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此天才也”,从而“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⑩。对于由金入元的元好问,赵翼虽说他“才不大、书不多”,但先天的“豪健英杰之气”和后天遭遇的亡国之变又让他的诗歌“意愈深、味愈隽”,后天之才弥补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不足。《瓯北诗话》又赞扬高启在诗风日益纤巧浮薄的情况下,仍能“才气超迈,音节响亮”,他的诗歌“学唐而不为唐所囿”,才学兼备,故赵氏将他“推为开国诗人第一,信不虚也” ⑪。赵翼还注意到吴伟业的独到之处,称他“一则神韵悉本唐人,不落宋以后腔调,而指事类情,又宛转如意”“一则庀材多用正史,不取小说家故实,而选声作色,又华艳动人” ⑫,将自身的诗才显露无遗。在赵翼发展的文学观中,历代天才促成了文学史的各个重要节点。

康德在对待天才的态度上同赵翼一样,他也肯定天才对历史的创建。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主张创造性是天才的第一特性,这种与生俱来的创造才能与赵翼推举的“才气”有异曲同工之妙。康德认为“天才就是给艺术提供规则的才能(禀赋)” ⑬,并且,“在替艺术定规则时,天才一方面符合自然(由于天才本身就属于自然),一方面也显出创造的自由” ⑭。在康德看来,天才的作品同时兼顾合目的性与创造性,在天才创造的规则之下,自律的艺术领域逐渐形成。文学作为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之一,也在天才创造的规则中,逐渐形成一个自律的文学领域。康德除强调天才对规则的独创,还指出天才本身具备的典范性能让他启发“未来天才”,进而推动文学史的建成。在康德看来,所谓的典范性也就是指天才的作品不源自模仿,却必须被别人模仿,“即用作評判的准绳或规则” ⑮。在康德的观念里,“美的艺术的典范是把这艺术带给后来者的唯一的引导手段” ⑯,艺术作品虽无法按照某种准绳和步骤来习得,但天才在作品中蕴含的审美理念却能激发未来天才创作出新的天才的艺术作品,从而让他们摆脱上一个天才制定的规则,重新创造出新的规则。康德有关天才典范性的论述,体现了天才在历史上的延续性,这与赵翼创作《瓯北诗话》,选取各朝代有才之人的创作思路相吻合。如果说赵翼是通过梳理文学史,形象地凸显天才在历史上的更迭,那么康德就是通过道出天才的特征,理性地阐释天才在历史上更新换代所必备的条件。

二、弘扬才性之善

作为传统知识分子,赵翼饱读经史子集,深受儒家“仁学”思想的影响,其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中皆透露出丰富的扬善色彩,他在论文学的才性时,仁善理念也熔铸其中。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至善”概念居于核心位置,他在《判断力批判》中以道德目的为最终旨归,让天才成为道德主体的人的一种美学表达。

赵翼与康德的思想皆以向善为基调。《廿二史札记》是赵翼的史学名著,他在该书中多从仁学角度来评价史实和历史人物。赵翼深知仁政的重要性,他指出“汉自高、惠以后,贤圣之君六七作,深仁厚泽,被于人者深” ⑰,而王莽窃位后,政权苛酷,导致他逐渐失去民心,最终只能落得群雄起兵伐之的下场。赵翼总结朱元璋的建国思路,称他“以救世安天下为心,故仁声义闻,所至降附,省攻战之力大半” ⑱,以仁政得人心,从而成就帝业。康德的至善概念则蕴含在他的三大批判中。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不得不悬置知识,以便给信仰腾出位置” ⑲,他主张为道德信仰留出地盘。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认为“灵魂不朽”代表“德行的必然完整性”,“上帝存有”代表与“德行相适合的幸福的可能性” ⑳,只要坚持这两大悬设就能帮助人们完善道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又将目光引向至善的现实性问题,努力构建自然和自由之间的桥梁。

赵翼的文学思想同他的史学思想一致,其才性论不但注重诗人才力,还强调诗人应品性向善。在《瓯北诗话》中,赵翼称赞杜甫的诗“思力所到,即其才分所到” ㉑。杜甫作诗多“流离困厄中”,无论是对社会黑暗现象的披露,还是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其诗“皆题中应有之义,他人说不到,而少陵独到者也” ㉒,饱含忧国忧民的济世之心。赵翼对陆游同样示以青睐,称赞他“才思敏捷”“才力雄厚”。陆游生长在宋金对抗的混乱时期,他毕生唯愿祖国能够收复故土,实现国家统一。因此,陆游作诗往往“寄意恢复”,依仗自身才力,“以一筹莫展之身,存一饭不忘之谊,举凡边关风景、敌国传闻,悉入于诗” ㉓,以家国天下为己任,其诗洋溢着积极昂扬的爱国精神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瓯北亦赏识元好问的诗作。在金末元初离乱之际,元好问的诗歌多从不同角度记录金王朝覆灭、百姓流离失所的悲痛场面,这些事关家国的纪实之作,“千载后犹使读者低徊不能置” ㉔。赵翼看出了诗人藏在诗作中忧国恤民的仁善之心。

相较于赵翼强调诗人才性与善的关联,康德则将关注点扩展至天才乃至所有人本性中的善,他坚持善良意志才是个体的终极目的。康德从卢梭的理论中获得启发,开始探究人性中善的意志。卢梭认为“我们好善厌恶之心也犹如我们的自爱一样,是天生的” ㉕,他主张道德根植于人的本性之中,善的根源需向内探求。受此影响,康德亦称“善良意志……仅是由于意愿而善,它是自在的善” ㉖,道德的来源有更为普遍的基础,它存于人之本性,成为人内在价值的一部分。康德的理论中透露着人性本善的色彩,他认为“人只有作为道德的存在者才可能是创造的一个终极目的” ㉗。而康德在谈论“美”和“天才”的问题时,也不反对道德。他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美是道德的象征”的命题,主动将美和善结合起来,把关注点从审美移向了道德,让天才成为道德主体的人的一种美学表达。伽达默尔对此评价道:“康德把审美判断力充满反思自由的要求与它的人道意义结合在一起。” ㉘对于康德来说,一个人具备再大的才能,“如果他丝毫不具有善良意志,那又有什么用呢” ㉙。因此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中,天才也是一个道德主体,他们通过想象力的解放创作出自由的作品,又在知性的影响下被激发出道德的本性,最终在这两种内心力量的统一中,天才创造出完美的主体情境:即以情感体验的方式实际地使道德规范融入生活之中。㉚如此看来,赵翼有关才性论的论述主要集中于才人创作的具体实践层面,而康德的天才论则最终走向主体问题的深层探究,这些侧重点的不同也让他们的理念显现出不同的风采。

三、才性之先天与后天的辩证

一般来说,“才”可分为先天之才和后天之才。相较于性灵派主将袁枚主张“诗文之道,全关天分” ㉛的论断来说,赵翼认识到诗歌创作既需要具备先天禀赋,又需要加强对后天学、识的关注。因此,赵氏论才更全面,其才性论也正好可弥补性灵说之不足。无独有偶,康德也主张先天禀赋须依靠后天习得才能实现。在这个问题上,赵翼与康德都能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

赵翼认为诗人识之大小与他们的社会阅历密切相关。《瓯北诗话》中,赵翼称元遗山“才不甚大,书卷亦不甚多”,但他“生长云、朔,其天禀本多豪健英杰之气;又值金源亡国,以宗社丘墟之感,发为慷慨悲歌” ㉜,后天阅历成为成就元好问诗歌的重要因素,这些以他自身坎坷经历为出发点的诗歌往往意深味隽,让人“感时触事,声泪俱下” ㉝。赵翼在《题元遗山集》中赋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㉞便凸显了这一观点。瓯北赞赏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他认为查初白的才气主要得益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自其少年时,便“随黔抚杨雍建南行”,经历“吴逆方死,余孽尚存”“兵戈杀戮之惨”“民苗流离之状”后,“出手即带慷慨沉雄之气,不落小家” ㉟。战争的残酷造就了他的“慷慨沉雄之气”,也正是这股“气”让他在诗歌上成就不凡。因此,在赵翼看来,文人的社会阅历对他们的创作有着重大影响。

赵氏生活的乾嘉时期是考据学的鼎盛时期,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是当时的共识。受此影响,赵翼的诗论亦重视学力。在《瓯北诗话》中,赵翼称苏东坡才思横溢,皆因他“胸中书卷繁富”“熟于庄、列诸子及汉、魏、晋、唐诸史,故随所遇,辄有典故以供其援引” ㊱,后天的积累让苏轼得以“驱使书卷入议论中,穿穴翻簸,无一板用者” ㊲。在先天才分和后天学力的结合下,苏轼的诗歌显示出“学之富笔之灵”的特点。相较于苏轼书卷多、学力高来说,高启的才力不俗则归结于他善于“集众家之所长”,能够在学习他人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赵翼惊叹高启学李白可达神似的地步,学杜甫则“骨坚力劲”,学韩愈又“无一懈笔”,更有似白居易、李商隐、黄庭坚和温庭筠的作品。此外,他“用力全在使事典切,琢句浑成”,使得他的诗歌“看是平易,实则洗炼功深”,终“得诗境中恰好地步” ㊳,这些都离不开他勤奋的后天学习。赵翼在比较吴梅村与查初白对用典的态度时谈到,“诗写性情,原不专恃数典;然古事已成典故,则一典已自有一意,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覺深厚,此后代诗人不得不用书卷也。” ㊴在瓯北看来,后天学习是诗人的必修课,这不仅能增长他们的功力,也能弥补先天不足。除此之外,赵氏认为后天学习还有助于诗人的诗歌创新。在《瓯北诗话》中,赵翼认为陆游成一代大家的原因即在于他“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亦不事涂泽” ㊵,强调言和意的创新。他又指出杜甫“独创句法,为前人所无者” ㊶,韩愈“不但创格,又创句法”,从而“崭新开辟,务为前人所未有” ㊷。因此,赵翼勾勒的诗歌发展史也是诗歌创新史,在学力的作用下,诗歌界日益呈现“天工人巧日争新”的面貌。

在康德的天才论中,他既强调先天禀赋的重要性,又对经验性的后天知识有所肯定。这一点与赵翼的才性论是一致的,两人对天才的认识辩证而全面。康德认为天才具有创造性和典范性的特征,即天才之作不仅要是独创的,还需要成为评判的准绳或规则。他还认识到,“任何艺术都毕竟需要某种机械的基本规则”,不然,如果“让独特的才能甚至违背自然毫无规则地乱冲乱撞和东游西荡,这也许可以充当原创的疯狂,但这种疯狂当然不会是典范性的,因而也不会被算做天才” ㊸。对康德来说,再天才的作品也需要一个能让它具象化以至于被人直观的规则,天才要想将内心的才能表现出来,成为供人资取的典范,就必须经过后天学习、训练并掌握这些通用的规则。在论述天才的自然性时,康德也主张“天才自己不能描述或科学地指明它是如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来的,相反,它是作为自然提供这规则的” ㊹,这说明天才的创作是自然的流露。但他又表示这种自然性也需要融入一些社会性因素,因为“天才只能为美的艺术的作品提供丰富的材料;对这材料的加工以及形式则要求一种经过学习训练而成的才能” ㊺。因此,在具备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天才还需要学习并掌握艺术的形式和创作的技巧,让天才的作品在具备合目的性的基础上还能保留自身的独创。如此,康德提倡后天习得也是成为天才的必备因素之一。

康德还主张天才与鉴赏力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鉴赏力正如一般判断力一样,对天才加以训练(或驯化),狠狠地剪掉它的翅膀,使它有教养和受到磨砺;但同时它也给天才一个引导,指引天才应当在哪些方面和多大范围内扩展自己,以保持其合目的性” ㊻。在康德看来,只有具备鉴赏力,天才的艺术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美的、自由的艺术,而鉴赏力的提高则需要“某种缓慢的甚至苦刑般的切磋琢磨” ㊼,他认识到鉴赏力是天才在众多的艺术观摩和实践中,通过后天的学习与训练所获得的,这也与赵翼在才性论中对后天阅历的推崇不谋而合。在鉴赏力的参与下,天才能够保持清醒,并积极寻找适合自己作品的形式,时刻修正自己的创作历程,将自身具备的优秀素质体现于作品中,最终让天赋与鉴赏力完美融合,成长为真正的天才。

赵翼的才性论和康德的天才论存在许多可比较的地方。他们都主张天才在文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理性地强调天赋与修养的统一,他们还能够辩证地看待才性的先天具有和后天习得的问题。但两人的观点又有着根本的不同。一方面,在论述内容上,赵翼的才性论立足于诗歌创作,其论述对象主要是各朝代的优秀诗人;而康德的天才论则是其美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说涉及他对美和艺术的理解。另一方面,在论述方式上,相比于康德严谨系统的论述,赵翼的论述称不上系统和集中,不过他结合了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来展开。由此,两人关于“天才”这一命题同中有异的思考也可看作是异质土壤中开出的肖似的花。

注释:

①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26页。

②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47页。

③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25页。

④(梁)萧统编,张启成、徐达等译注:《文选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5页。

⑤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06页。

⑥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页。

⑦赵翼:《瓯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30页。

⑧洪亮吉:《北江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8页。

⑨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3页。

⑩趙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56页。

⑪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24页。

⑫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30页。

⑬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5页。

⑭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77页。

⑮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6页。

⑯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8页。

⑰(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正》,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2页。

⑱(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正》,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36页。

⑲康德著,邓晓芒译:《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7页。

⑳康德著,邓晓芒译:《实践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5页。

㉑㉒㉓㉔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6页,第17页,第79页,第118页。

㉕(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16页。

㉖(德)康德著,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第43页。

㉗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29页。

㉘(德)加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96页。

㉙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29页。

㉚董滨宇:《天才观:康德、席勒与德国浪漫派》,黑龙江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㉛袁枚著,顾学劼校点:《随园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88页。

㉜㉝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17页,第118页。

㉞赵翼:《瓯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772页。

㉟㊱㊲㊳㊴㊵㊶㊷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46页,第59页,第63页,第126页,第160页,第80页,第19页,第32页。

㊸康德著,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第7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008年版,第219页。

㊹㊺㊻㊼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6页,第118-119页,第126-127页,第120页。

作者简介:

秦瑞斌,闽南师范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猜你喜欢

赵翼康德
康德的法律法则
近四十年赵翼史学研究述评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赵翼论吴梅村
艺术百家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乾嘉学者《元史》研究所体现的史学思想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