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国产管乐跻身世界名牌行列

2024-01-29孟建军

乐器 2024年1期
关键词:管乐器双簧管木料

孟建军

董敬国早年供职于青岛交响乐团,其前身是青岛歌舞团的独奏演员。他除了演奏双簧管,还吹萨克斯管,他甚至还在舞台上担任歌手的角色。

可以说,董敬国在乐团里是一个多面手。

然而这位曾经的管乐器演奏者最后竟转身投入到管乐制作领域,且颇有建树,让我们听听他的故事。

家庭熏陶从小喜欢音乐

“我家有一个双转的俄罗斯产的留声机,因为父亲喜欢音乐,所以家里的黑胶唱片很多。那时候经常听这些唱片里的相声、单簧管、京剧、豫剧等。”董敬国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喜欢音乐,哥哥也学习单簧管。“哥哥出门的时候,我就会偷偷拿着吹。哥哥回来总会发现我吹过他的双簧管,免不了挨一顿数落。

因为从小接接受音乐的熏陶,董敬国的乐感比较强,唱歌打节奏很准。上学后董敬国开始学习单簧管,并参加当地的少年宫活动。有一天,老师对班里的学生说:山东艺术学院来青岛招生,看你们谁有兴趣报名考试?于是董敬国就跑去考试。他用单簧管吹了一曲《少女波尔卡》,来招生的聂立家老师对董敬国说:如果你去了我们学校,不吹单簧管可以吗?董敬国点头,于是他顺利跨入山东艺术学院的大门,并师从聂立家老师学习双簧管。毕业后,董敬国进入了青岛歌舞团成为双簧管演奏员,还作为歌手在舞台上一展歌喉,在歌舞团里是不可多得的多面手。

维修管乐器 积累制作经验

1997年,董敬国陪他的一个学生到北京参加考试,结果发现北京有太多的机会,于是他决定留在北京发展。

董敬国先进入了一家台湾老板开的以经营管乐器为主的乐器公司。他曾陪着公司老板参加德国法兰克福乐器展和美国NAMM乐器展,他第一次接触到世界的乐器行业,令他眼界大开,也见到了大牌的乐器公司的老板,与他们面对面地探讨。

后来董敬國还有过在国外学习维修管乐器的经历。1997年,他在法国塞尔玛公司学习过半年的管乐维修,在日本的一个公司学习了三个月长笛维修;还到德国公司学习巴松维修;在劳尔公司学习过双簧管维修。“总之,国外的管乐器维修技术我都学了一遍,所有这些都为我积累了经验,打下了今后制作乐器的基础。”董敬国说,离开这家公司后,他决定与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制作双簧管和单簧管乐器。

经历失败走向成功

“制作双簧管也是我的一个情结,”董敬国记得小时候上学吹双簧管,老师让我吹中音“哆”,老师说这个声音太低,使劲吹音也上不去,“其实不是我气力不行,而是这个乐器不给力。当时我特别恨双簧管,这种记忆深刻了。”董敬国说自己制作双簧管,就是要探究这件乐器到底怎么回事,终于发现当初是乐器的问题。

从1999年开始,董敬国和朋友一起开始着手制作双簧管。他们对乐器的原理构造和制作技术做了深入研究。“因为这款乐器最难制作,它特别精密,音与音之间隔的间距特别短,想把音准做精确了,非常的困难。”董敬国觉得把这件乐器搞清楚了,再去开发别的乐器就相对容易很多。“我小时候喜欢琢磨,把骑的摩托车拆了研究,把钟表拆了研究。研究他们的原理。我觉得,干任何事情,热爱是最重要的。”如今董敬国把好奇心带到了钻研、改良乐器上。

他们以国外大品牌为蓝本进行拷贝学习。“刚开始是崩溃的,因为以前是学习维修管乐器,不懂制造原理,实际都不太懂维修,只是把乐器的密封搞好,手感搞好,基本上的操作搞好即可。比如这个乐器音不准,我不知道怎么办,振动不好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对许多问题束手无策,不懂这件乐器的原理只是做基本的维修保养。

制作双簧管乐器最主要的是原材料,而当初木材的处理让董敬国非常困惑,“将木料放进高压大锅中加高压,然后再干燥试验了无数次,最后以失败告终。以前试验的木料制作乐器的废品太多了。”董敬国说。

后来他通过跟一些大厂家的老板聊天,不经意间学到一些乐器制作的东西,听他们说:我们制作普及乐器的木料都要六年以上。“我豁然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是木料年限太短,存放六年以上的木料,才可以用来做乐器的管材,原料优良才能出高品质的东西。”从那以后,董敬国开始储存木料,至今已经存储了六万套的木料。他意识到:让木料经过春夏秋冬自然干燥不停的变化,不要人为的干预它们。

董敬国难忘2018年,去西班牙格林纳达参加世界双簧管、巴松大会,他带去了他和团队人员制作的一批乐器,当时他信心满满。“当地温度38度,湿度极大。我们带去的乐器管体发生了变化,音不准、不振动,当时我无地自容,真想找个地方钻进去,心情极度的崩溃。”

董敬国说,我们现在的乐器在音色上跟其他乐器不一样,就是因为木料。许多木料来自于莫桑比克,还有绿檀、黄檀木料。他说,六万套木料储备利于循环,能够保证乐器的品质。”

带乳钉的双簧管

在董敬国的办公室,我们看到一款双簧管管体下面有好多凸起的乳钉,见我有些不解,他说,在双簧管上装乳钉的灵感来自于去长沙博物馆参观。“我看到编钟上有好多乳钉,如果是装饰用,显得太费劲了,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得知原来是为了声波。有了乳钉,声波就往下走不会扩散。于是我借鉴编钟上的乳钉的原理,将其移植到双簧管上,在关键部位都装上乳钉,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董敬国带着很多国外知名品牌的乐器以及他们新制作的这款带乳钉的乐器一起走进了中国科学院声波研究所进行测试,结果这款带乳钉的双簧管声波传导速度是最快的,声波传导优于其他品牌乐器。在100米以外,声波削减还是很小的。

获得专利的乐器深受赞誉

董敬国的双簧管不仅亮眼,单簧管也取得了突破。他的团队设计出的世界上第一款防水又不出水的单簧管,获得了国家专利。“自单簧管诞生之日起,就没有这样一款防水的单簧管。它把干扰振动的障碍去掉了,高音非常圆滑,色彩丰富。”董敬国说:通过这些年慢慢琢磨,我们把这个乐器当做一个哨片来处理。哨片有“美式的”“德式的”“法式的”,各种各样的哨片都是为了使乐器更好的振动,乐器第一性质就是要振动,声音就是一种振动传导。“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比如说单簧管从诞生以来有一个结构性的弱点,即吹奏时气流容易产生水,从水道流出来吹奏时会发生‘咕噜‘咕噜的声音,影响演奏者的情绪。通过实验,我们设计出世界第一款永远不出水的设置,这是我们的专利,也是世界首创。”

董敬国介绍说:这款不出水的单簧管特点是高音特别敏感,因为气流没有阻挠。把干扰振动的东西去掉了,让其自然振动,在高音上非常圆滑,低音部分非常轻松,色彩丰富,跟传统单簧管截然不同。“20年的木料加上乐器结构的改革,这款乐器非常优秀,世界上独一无二,让我感觉特别的自豪。”

双簧管打入世界知名乐团

在国外乐团,基本是世界著名品牌的管乐器一统天下。而董敬国正用他的一己之力改变着这一局面。目前,董敬国他们的“DCBrother”品牌的双簧管已经打入美国纽约爱乐乐团、波兰歌剧院、拉脱维亚交响乐团以及巴塞罗那里塞欧音乐学院等专业机构。他说,国内的苏州交响乐团、山东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也在用我们这款乐器。

董敬国说:短短的5年时间,全国各地以及世界许多知名乐团的首席都在用我们的乐器,这不能不说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关键是他们之前都用的是世界最著名的品牌乐器,国产管乐器根本入不了他们的法眼。“他们能选择我们制作的管乐器,真是特别让我欣慰。”董敬国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专业人士对DCbrother双簧管积极评价

中央歌剧院退休的双簧管首席徐志芳说:DCBrother这个乐器非常棒,有非常大的优势。

原海政文工团单簧管演奏员田寅一直在国外留学。他试奏DC乐器后感觉到眼前一亮,他表示:“没想到国内管乐器有这样的品质,一个乐器首先要讲感觉,包括在吹奏过程中的手感、乐器反应的灵敏度还有内堂气流的反馈,比较出乎我的意料。这么长时间也接触过一些国内外不同品牌的东西,但是好像能让你记得住的有感觉的不多,比较规模化、通俗化的多。视奏中还发现了一些很小的专利,有共振点以及对音色变化的控制,这些微小方面的设计和专利,都是我以前没有体会到的。所以我也愿意在视奏体验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反馈。

另一位专业演奏者说我手中也有好多国外大品牌的乐器,我为何用DCBrother乐器呢?因为它色彩丰富浓郁,声音润泽、有深度,不像别的乐器太干,缺乏色彩感。DC双簧管和单簧管与其他管乐器对比优势明显,我坚信自己国家的乐器一定会走向世界!希望以后世人对中国管乐器的看法有所改变,能够接受中国的管乐器。我们也有精品管乐器,能够与世界知名品牌媲美。

不打外国品牌 继续提升

据董敬国介绍,目前他们在西班牙、法国都有公司。“我的乐器上都打着北京China字样。有人建议我们的乐器打法国的牌子或者西班牙的牌子,这样会扩大销量。我说对不起,我只打DC Brother 。这是我们自己的品牌。我选择了走一条难度比较大的路,没有办法,我只想创出自己的品牌。”

董敬国告诉记者,目前双簧管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工厂一年可以制作3000支左右。主要销售市场在美国。仅美国一家公司,一年就要1200支左右。其次是欧洲,国内市场占一小部分。

董敬国表示:“我们乐器还有提升的空间,艺无止境,我们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谦虚、谦虚、再谦虚,不断提升国产管乐器的声学品质,不断地改良,不断地听取业内人士为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让人们逐渐了解DC Brother这个品牌。”他认为,只要活着,就会有不满意的东西。“我们在技术环节上还要不断改进和提升,因为人们演奏水平和演奏技术的提高,对乐器就会有新的标准和要求。”

活出价值 做想做的事

“最近五年,我们研制的单簧管、双簧管有了自己的专利技术,我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值。我在做一件我想做的事情。”这是董敬国发自肺腑的话。

他透露,想把双簧管和单簧管与中国文化做一些深层次的嫁接。他打算在管体上进行一些设计,外观设计与内在的品质相结合,制作一些富有中国元素的浅浮雕,增加乐器的装饰和美感。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要与乐器内涵相结合。他风轻云淡地说: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至于宣传推广,我们需要时间,让人们认识我们的乐器也需要时间。

董敬国笑着说:平时吹一吹乐器,研究哪里还需要改進,和演奏家一起交流,这也是我的乐趣所在。既然选择了制作乐器的事业,就尽心去做,这本身也是我的乐趣所在。

董敬国业余时间喜欢打高尔夫,他说:“以后我会带着我的乐器,带着我的球包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乐器。”

猜你喜欢

管乐器双簧管木料
谈管弦乐队中双簧管的演奏技巧
自制乐器
鲁班妻子的发明
浅谈双簧管表演的音色特点与演奏特色
西洋管乐器的呼吸训练方法及应用研究
融合教育视角下盲人西洋管乐器教育方法的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现代小号演奏在交响乐队应具备的基本方法分析
3.14惹的“获”
试论交响乐队中双簧管演奏的位置与重要性
漫谈双簧管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