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的分析与探究

2024-01-29尹嘉琦孙婕

乐器 2024年1期
关键词:音乐表演艺术歌曲

尹嘉琦 孙婕

摘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艺术歌曲起源于欧洲,它是一种在歌词或伴奏方面不同于民歌或群体大众的歌曲,往往代表着较高的审美要求。20世纪初期的“五四运动”之后,艺术歌曲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演化发展。丁善德先生的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本文主要对《爱人送我向日葵》这首艺术歌曲进行一系列概述,从作品的音乐分析进行探究,再着眼于该艺术歌曲的文本探究,演唱分析以及舞台表现等方面,最终结合笔者的演唱实践,为这首作品的演唱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撑。

关键词:艺术歌曲  音乐表演  演唱探究

声乐表演是声音与情感相互融合的一门艺术,它主要是通过人的嗓音,加之情感融入而传递出来的一种情感表达与诉求。在声乐表演中,一方面需要演唱者扎实的演唱技巧,例如气息、咬字、歌唱共鸣等歌唱基本功。另一方面需要演唱者理性与感性适当结合来呈现一首声乐作品。从情感表达来说,演唱者需要从歌曲的歌词基本内涵、情感诉求、舞台表演创新这几个层面入手。从理性层面来说,演唱者需要克服表演过程当中一系列的怯场因素,防止由于怯场而让演出效果大打折扣。本文是以声乐表演者的视角,对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的文本、作曲及演唱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音乐分析

《爱人送我向日葵》是一首温婉抒情的女高音独唱歌曲,丁善德先生于1961年谱曲。歌词是中国当代诗人邹荻帆先生的作品,该曲运用了西式作曲的技巧创作,表达了社会的现实之美,以及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与欢悦之情,具有中国艺术歌曲的显著特征,同时这部作品也成了建国以后不可多得的“纯艺术歌曲”。歌曲中的情感表达以及音乐审美与当下的环境相比,风格大有不同,吸引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兴趣[1]。

该艺术歌曲是丁善德先生配合西式作曲的技巧进行创作的,主要结构是三段体形式,是一部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的作品,总体分为A、B、A的结构,这三段的形式各有不同,采用的是示段、中段、完全再现段相结合的方式。全曲采用4/4拍,节奏型较为简单,速度为小行版,应适当根据主人公的情绪来把握速度。

全曲一共运用了四次转调,每一次转调都将五声调式的创造性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曲作者的每一次转调都过渡自然,给听众不一样的听觉感受。在乐曲的钢琴伴奏中,伴奏织体从前奏到尾声基本保持同一节奏型,但是歌曲中主人公的情绪却是一直在变化中,这便是伴奏的巧妙之处。虽然伴奏节奏型基本保持不变,但是伴奏通过演奏强弱与歌者呼吸换气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情绪的递进与变幻,从而做到“型不变情变”的听觉效果。同時,伴奏织体一直保持流水状连贯,这正如主人公对爱人的情感一样,细水长流、连绵不断。除此之外,丁善德先生还在曲目中运用了柱式和弦,柱式和弦旁边注明了琶音记号,其演奏效果与前面的伴奏相互呼应,全曲平稳进行,伴奏松弛舒缓,具有烘托全曲情感氛围的作用。

二、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文本探究与演唱分析

该艺术歌曲是笔者演唱实践过的作品,从整首作品出发,笔者认为初学者应该先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学习该艺术歌曲。

(一)速度

该乐曲标注Andantino(?=63),意思是小行板,微急的节拍或曲子。所以在速度上,不应太快或者太慢,在演唱中要把握好速度与演唱节奏。但是在乐曲的某些片段,演唱者需要注意由于主人公情绪的变化而产生速度变化,例如第一段的第二句“哦,没有玫瑰,没有玫瑰,一团圆圆的向日葵”。这句在相比第一句,情绪明显做出了改变,主人公从期盼变成了失落,所以在第一句的基础上,需要做出适当的渐慢,以表达主人公情绪掉落的变化。

(二)力度

整首艺术歌曲风格是较温柔、抒情的,所以在力度的处理上,不能太过用力,具体需要根据歌词的语调情感去进行变化,同时也要结合咬字,去正确处理该歌曲的力度。例如在第三段歌词中,“那是,他的脸儿对我来探望,那是他向我把手挥”。这一句,演唱者的情绪相比前面需要更加激动一些,所以力度也要更加强一些。

(三)气息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对于演唱是至关重要的。科学的呼吸方式是歌唱的动力与基础。从该艺术歌曲的伴奏来看,该歌曲属于大线条歌唱作品,每一句都需要气息的支持才能进行更好的连贯。所以说,气息在该艺术歌曲中十分重要,演唱者需要做到“气在声前”,由气息带动声音,这样才会让每一句,甚至每个音符都流动起来。气息让每一句歌词都赋予了生机与灵魂,让听众也更好地感受到了歌曲带来的情绪体验[2]。

(四)音色

这首艺术歌曲不论是民族嗓音演唱还是美声嗓音演唱,都非常好听。但是演唱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唱的过程当中要做到,低音不浑浊,中音较稳定,高音不刺耳。配合气息、咬字以及各种演唱技巧,将声音最好的状态呈现给听众。

该艺术歌曲的歌词十分简洁质朴,全曲一共9句歌词,简单的几句歌词直接奠定了整首作品的感情基调,言辞朴实,将人物形象以及内心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歌曲开头直抒胸臆,“我和爱人来相会,盼他送我一支红玫瑰”。直接表达了主人公与爱人即将相会的喜悦之情,主人公急切地希望能与她心爱之人见面,同时也期盼着爱人能送给她一支鲜艳的红玫瑰。但是这种喜悦之情,在第二段便迎来了转折,“哦,没有玫瑰,没有玫瑰,一团圆圆的向日葵”。歌曲的第二句,主人公重复了两句“没有玫瑰”,实则是在强调自己的失落,主人公多么希望爱人能送她玫瑰花呀!可是左等又等,等来的却只是一团圆圆的向日葵。第一句和第二句歌词情绪反差极大,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第三、第四句:“啊!他送我这一团向日葵,这蜂窝一样的向日葵。啊,爱情的甜蜜在这里面,他教我种在窗边”。这两句,主人公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其中“这蜂窝一样的向日葵”与“爱情的甜蜜在这里面”,这两句也形成了一些对比,虽然主人公认为这向日葵长得像蜂窝一样不好看,自己也并不喜欢向日葵,但是一想到是爱人送的,心里也忍不住喜欢了起来,这朵向日葵里包含了男孩儿青涩腼腆的爱意,即使不是自己喜欢的花朵,那也要把它种在窗边。

歌曲来到了第二段,第二段的情绪进行了一次转折,“听他语调多么美,他是初次下乡种向日葵”。从男孩儿口中得知,这朵圆圆的向日葵,是他第一次下乡种得的。主人公立马赋予了这朵向日葵不一样的意义。“啊!向日葵啊小太阳啊,在他手上放光辉”。这朵一开始长得像蜂窝一样的向日葵,在爱意的影响下变成了小太阳,在男孩儿的手里闪闪发光。

第三段为歌曲情感抒发的高潮点,主人公持续输出对男孩儿的爱意,“那是他的脸儿对我来探望,那是他向我把手挥。啊!爱人送我向日葵呀,爱人送我向日葵”。這里主人公重复了两句“爱人送我向日葵”与第一段连续两句的“没有玫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面体现主人公无比失落的心情,而在歌曲的末尾,作者却反复强调这朵向日葵带给她的幸福感[5]。

三、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的舞台表现

笔者认为,该艺术歌曲的舞台表现一定要贴合主人公的形象、情绪。在演唱之前,一定要细细揣摩人物形象内心的情绪变化,例如,从第一段开始就是一种情绪的反差,主人公从一开始的期盼约会时爱人送她红玫瑰,变成了手中只有一团圆圆的向日葵。情绪的落差在这里一下就体现出来了,所以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变化,从期盼、失落、惊讶、欣喜,再到最后情感的抒发,一步一步,演唱者需要做到情绪上的推动和语调上的变化。

其次,演唱者上台之后,表情、肢体动作等,都要跟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有时适当的肢体动作也能将情绪推动起来。演唱者一上台,便要将自己当作歌曲中的主人公。期盼约会的是自己,收到向日葵的是自己,情绪失落的是自己,抒发对爱人的爱意时,也是自己。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我”便是在将自己的故事倾诉给观众听。

(一)面部表情

在舞台表演时,面部表情尤为重要,它首先代表着演唱者的整体精神状态,往往是观众对表演者的第一印象。伴奏响起后,表演者需要立马投入音乐情感中,面部表情也要与之相投入。《爱人送我向日葵》这首艺术歌曲表达的是主人公对爱人的期盼,以及对爱情的喜悦之情,所以演唱者的面部表情要与情感相匹配,需先后呈现出期盼、喜悦和收到向日葵后从失落到珍惜向日葵的面部情绪。其次,很多表演者在抒发歌曲情感时会“用力过猛”,导致观众看不清楚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表演者上台后需要找到舞台的中心点,以舞台中心点为对称中线,头部以及身体向左右转动时最好不要超过45度,转动时要把三分之二的脸部留给观众。最后,眼神在脸部表情中尤为重要,眼神要做到不乱看,不多看,不定看。所谓不乱看,指的是表演者在台上不能边唱歌边东张西望,眼神飘忽不定,不利于表演者全身心投入演唱,也会给观众带来不好的观赏体验。不多看指的是表演者与观众的交流,一般眼神的活动范围要在观众席区域,不能总是盯着观众席以外的地方进行演唱,这样会给人一种“出戏”的感觉。不定看指的是一些表演者由于心理素质不太好,表演时的一些紧张因素导致在演唱时眼神不敢活动起来,只敢盯着地面或者一处观看,这样在演唱过程中无法用眼神与观众传递情绪,也会给人一种较为木讷、呆板的感觉[3]。

(二)肢体状态

适当的肢体运用可以帮助表演者提高舞台气场,从而吸引观众眼球。当表演者站在舞台上时,动作需要根据歌曲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以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为例,主人公从一开始的期盼爱人送红玫瑰,到后来只收到一朵向日葵起,歌曲的情绪发生了变化,表演者的动作随之变化。根据歌曲情感一步步递进,动作也可从小幅度转变为大幅度的情感抒发。适当的肢体动作可以让歌曲表演变得更加灵动。如果只是呆板地站在原地演唱歌曲,那整个舞台效果将会大打折扣[4]。

与此同时,演唱者需要为自己“保留一份清醒”,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投入演唱的同时,一定也要关注自己的演唱状态,不能太过头,如果状态不对,要及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状态进入演唱。对于演唱者来说,在表演的过程当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到舞台表现。例如演唱者的心理因素、对于怯场的克服、外化技巧的掌握等等,这些因素都是演唱者在表演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到的。

(三)外化技巧的掌握

钢琴家霍夫曼曾指出:“艺术上的自由需要有充分运用技巧的能力。”技巧掌握的越好,创作时就越好。其一:演唱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他们需要自觉地克服内在的阻力,也要克服外在的不利条件因素。其二:演唱者要始终保持科学正确的训练方法,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其三:技巧要化为自由的表现力,在真正的艺术创造中,高超技巧和音乐内涵构成了音乐的整体,在演唱某一首歌曲时,不仅要技术到位,更要让歌曲的音乐性、艺术性在技巧里充分自由的流动。

(四)演唱者心理状态和怯场克服

演唱者上台表演一般都会带有一些紧张的情绪,具体程度因人而异,一般有以下几种现象:(1)感知能力下降;(2)忘词忘动作;(3)思维迟钝中断;(4)出现负面情绪;(5)情绪失控。这五种现象会对演唱者在台上的发挥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怯场的情绪会让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失控,在这种状态下,演唱者更是无法去塑造歌曲的情感。那么,要如何去克服这种现象的发生呢?首先,在演唱前,一定要分析原因,为自己增强信心。第二,要克服生理障碍与技术难题,使自己技巧流畅。第三,要对自己有积极的心理暗示,把上台前的紧张转化为对音乐的兴奋。第四,要学会正确的背谱方式。第五,要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争取多上台积累经验。第六,要安排好演出当天的行程,做到不慌不忙,事事稳妥得当,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舞台。

结语

总而言之,《爱人送我向日葵》这首艺术歌曲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一首值得各位演唱者去学习、分析的作品。对于初学者来说,它的旋律、节奏、歌词较为简单,是适合他们挑战的一首歌曲。对于有经验的演唱者来说,歌曲中的情感色彩,力度、强弱等处理,更是需要他们去细细揣摩、反复推敲的。

本文也从该艺术歌曲的文本探究、音乐分析、舞台表现、演唱分析等几点去进行梳理和讨论。进一步展示了该艺术歌曲的魅力。同时,丁善德先生的作品在我国偌大的声乐作品体系中仿若瑰宝,这极大促进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也具有十分丰富的研究价值。作为一名声乐表演者,更应该去认真学习前辈们留下来的作品,这样我们才可以在一部部作品中逐渐成长。现如今,不论是声乐表演的实践还是理论探讨,国际国内的交流都逐渐频繁,我们有非常多的机会可以去学习借鉴,所以我们更应该乘势而上,拓宽研究思路,积累演出经验,不断加强自身研究探索的广度与深度,重视全方面的素质培养,在声乐表演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李丽丹.谈丁善德艺术歌曲[J]艺术研究.2012(04):98-99.

[2]张浩.论声乐演唱中的气息运用和艺术表现的关系[J]北方音乐.2014(08):78.

[3]张童涵.肢体语言在声乐舞台表演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21(24):66-67.

[4]尚欣华.肢体语言在声乐舞台表演中的运用分析[J].戏剧之家,2019(16):59.

[5]程佳蕾.论丁善德艺术歌曲中“爱”的艺术表现与演唱处理[D].四川音乐学院,2021.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音乐表演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流行”的历史衍变
论音乐表演中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论血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