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书法艺术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

2024-01-28杨柏怡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书法艺术

【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书法艺术教学体现了对学生美育的培养,肩负着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国人文化自信的使命,本文立足于新课标要求与课堂实践,将书法艺术与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有机融合。深入挖掘书法史发展内涵,以拓宽学生历史视角,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批判性,引领学生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根脉所在,发挥历史教学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书法艺术  历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2-0118-0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就学科的融合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历史课程的设计,既要注意与思想政治、语文、艺术(或音乐、美术)、地理、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关联,又要有助于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其与相关课程发挥整体作用。”[1]国务院 2020 年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增强文化自信”。[2]基于新时代新课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历史课堂上的书法艺术教学,不仅是梳理书法发展脉络或是展现其艺术价值,更是应将书法之美融入深远、丰厚的历史长河中予以考察,将书法艺术与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有机融合。深入挖掘书法之嬗变与历史发展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增进书法艺术的历史厚重感,培养学生用历史视角理性观察、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一、社会生活嬗变中的书体流转

书法自魏晋以来发展到现阶段,脱离了仅是作为“字学”的桎梏,向艺术化趋势发展,并演生出各种不同书体、书风,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瑰宝。书法的艺术化转变过程正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发展的折射。

纸的发明和普及促进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纸张的使用,充分扩大了书写空间,使笔墨的功能获得充分释放,并随着纸张性能的不断革新,人们能够尽情挥毫纸上抒发快感。汉魏时期,随着纸张逐渐普及,草书、行书、楷书等书体应运而生并走向成熟。

高脚桌椅的普遍使用在改变中国古人坐姿、礼仪与习俗的同时,也改变了书写的姿态,进而将书法风采发挥到极致。唐代以前,人们采用“跽坐”的坐姿(臀部放于脚踝上,上身挺直,手放在膝盖上)。后经唐宋时期,高脚桌椅推广普及开来,人们的坐姿由“跽坐”改为“跂坐”(垂足而坐,跟不及地)。执笔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启功先生讲:“古人席地而坐,左手执纸卷,右操笔管,肘与腕俱无着处,故笔在空中可作六面行动,即前后左右,以及提按也。逮宋世既有高桌椅,肘腕贴案,不复空灵,乃有悬肘悬腕之论。”[3]古人席地而坐,以左手拿纸、右手食指和拇指勾笔的执笔方式称之为“单勾斜执”。如《北齐校书图》(图1)中人物亦是使用单勾斜执法执笔校对书稿。随着高脚桌椅出现,古人坐姿有了改变,书写时左手得以解放,执笔方式也由“单勾斜执”逐渐演变为“双钩直执”。宋代黄庭坚在《论书》中提出:“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图2),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

行笔中的平动、绞转的执笔方式被平动、提按所取代。书家可在中锋运笔的前提下使每一线条基本都历经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和回锋收笔的过程。纲要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中的书法艺术,展现的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正是这种执笔方式演进中的成果,成就了唐代“尚法”的时代价值取向,将楷书推进时代高峰。书家也可将少数提按自然融入流畅而平动的线条之中,出现于唐代狂草,笔连绵相属、势狂放不羁。如唐代怀素《自叙帖》,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运笔上下翻转、神采动荡,将线条、速度乃至力度的控制几乎达到极致。书法艺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更加绚烂。

二、政治权力统御下的书法艺术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不论是经典范式的确立,还是审美标准的演变,都不是自由发展演绎而成,政治皇权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起到了极大的统御作用。

首先,从书体地位演变而言,国家政治权力左右着书体发展走向。秦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作为秦国文字的小篆成为统一的官方文字而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政治权力强行干预的结果。《新唐书·选举志下》记载唐朝选官“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道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唐朝选官以楷书为标准书体,要求官员写得一手漂亮的楷书,有唐以降,文牍誊抄、科举考试、决策诏书等都采用楷书,这就确立了楷书的官方文字地位并诞生了一批震古烁今的楷书大家。明永乐时,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度,其书法风格秀润华美,雍容矩度(图3),深受成祖朱棣赏识,其字体被广泛使用于馆阁及翰林院的官僚之中,被称为“台阁体”。清代科举取士更是要求考卷的字要写得乌黑、光洁、方正,大小一律。台阁体(馆阁体)逐渐成为明清两朝的官场标准字体。然而,这种社会层面“千人一面、一字万同”的书法特性,也使明清两代书法作品缺乏了个性与风骨,缺少了生机与趣韵,这种在政治权力统御下而形成的书体,更多的体现了皇权的意志,缺失了审美的个体化,束缚了情感的抒發。

其次,从书法审美情趣而言,帝王的喜好引领书法时代风尚。由汉到晋,草书因帝王的喜爱与倡导而登大雅之堂。唐代以前,王羲之的书法地位并没有真正突显,南朝时还有“大王不如小王”的说法。到了初唐时唐太宗笃好书法,对王羲之的书法更是推崇备至,重金求王羲之真迹,曾亲自作《王羲之传》云:“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必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揽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4]在唐太宗眼中,王羲之的字已达到“尽善尽美”的极致,对《兰亭序》(图4)更是“心慕手追”、爱不释手,甚至临终将《兰亭序》带入了昭陵。正是由于唐太宗的极力推崇,唐朝初年开始,崇王之风日盛,王羲之逐渐被冠以“书圣”之名,赢得了至高至尊的艺术地位,《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在这里并不是说政治权力决定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走向,但政治权力在书法发展过程中的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哲学意识感悟中的书法灵魂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理念和精神境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维度,其与不同的时代精神及个人情感相结合,将书法赋予了哲学意识。无论是文字创立之初的甲骨文,还是刻在青铜、石雕上的金文、魏碑,抑或是泛黄纸张上魏晋以降的书家不朽之作,无不将哲学意识注入书法灵魂之中,折射出中和、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

其一,受中庸思想影响,中国人在审美观念上讲究“中和”之美。所谓“中和”,《中庸》里阐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和是恰如其分,是一种不偏不倚的高贵的君子人格,是处世做人的态度与方法,是不走极端,避免“过”与“不及”的片面和偏激,以達成社会和谐。极度热爱书法的唐太宗在他所撰写的《指意》中,要求在书写中要:“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粗而能锐,细而能壮,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5]如他爱不释手的王羲之书法,以中锋用笔为主,侧锋为辅,提按顿挫自由发挥,风格如清水芙蓉婷婷玉立,清秀俊美之中又不乏险拙。王羲之能被尊为“书圣”,不仅因其书法被唐太宗所推崇,更是因为它的字符合世人的审美需求,实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中和之美。

其二,“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经典的哲学命题,是中国人对天人关系整体的哲学凝练。《庄子·齐物论》讲,“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强调“天道”和“人道”相通,“自然”和“人为”相统一。“天人合一”是自然与人格心灵冥合的最高哲学境界,也是书家追求的最高意境。

中国书法由线启象(墨象)、由象悟意(意境)、由意传神。书家在书写过程中自然而然将自身的心性、情感融入其中,将书法与自我本性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王羲之在得知其琅琊先墓是由燕军荼毒时,愤而提笔作 《丧乱帖》(图5),点画间尽显“痛贯心肝”的又可奈何的悲痛,受魏晋玄学影响,在雄强风骨中却又不失圆活流畅,活泼灵动。颜真卿的书法则是厚重华滋的庙堂气息,鲁公庙堂忠烈,骨髓里深刻的温柔敦穆、刚毅坚卓在临文撰书之际,心手相望,流淌出颜真卿内心最深处坚守。其《祭侄文稿》(图6)因亲人的血泪和大唐的乱世而激发了内心的激荡,将真挚情感倾泻而出,平静—愤怒—悲痛之情传至笔下,下笔如破屋墙壁漏雨之痕迹,不是一泻千里,不是瘦硬姿媚,而是古拙雄浑,顿挫运行,圆润凝重,入木三分。中国历代书家正是将“天人合一”融入血脉,将书法与自然、与自我本性融为一体,最终实现灵魂的适意。

四、结语

将书法艺术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究,在书法艺术教学中体现出历史学科特色,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培养学生以多方位视角观察赏析艺术作品的习惯与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1.

[2]https://shufa.pku.edu.cn/xwzx/1334996.htm

[3]启功.启功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149.

[4]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22.

[5]怡斋整理.“从王羲之到颜真卿”书学大会发言纪要[J].中国书画,2019:10.

作者简介:

杨柏怡(1979年—),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书法艺术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梁世刚和他的书法艺术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张天德书法艺术欣赏
所谓书法艺术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