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

2016-11-30吴道元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培养

吴道元

【摘 要】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一些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深入以及当今社会的发展,教育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多的是通过为学生讲解相应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适应当下时代的要求,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这一问题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不断深入,为了逐步地去适应当下教育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新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当仅仅为了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历史知识而努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通过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了解,来更加深入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那么,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呢?

一、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我们都知道,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会觉得历史是一门学起来会感觉枯燥乏味的学科,他们对于历史缺乏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会自发地产生愿意做、愿意主动完成工作的意识,获得完美的驱动力,这种动机会帮助学生努力克服困难,促使他们实现各种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自尊的品质。因此,为了通过课堂的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历史的学习。让学生亲身感知历史,比如在学习到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文时,红二、六方面军在我们大方活动的历史便是实际例子,学生可以去自主探究,通过对川滇黔革命委员会遗址、七家田英雄纪念碑和大海坝国家烈士公园的参观了解,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参与度,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逐步地提高,进而会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主式学习,从而在了解历史所发生的事件等中清楚地理解自己的责任,逐步培养自己的社会参与意识、自强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等等。在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性格和年龄等等,要从各个方面努力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为了在课堂上使学生能够对历史充满兴趣,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前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来作为课堂的导入,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时,可以适时地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契合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在历史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具有感情的手势、语言、暗示与体态,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提起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促使学生能够从思想上和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比如,在讲解谭嗣同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激昂、流畅的语言来对谭嗣同进行面熟,重点突出谭嗣同在临刑前说的那一番话,通过带有感情的描述,将学生带入到相应的氛围中,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与作者产生共鸣,最终使自己萌生强烈的爱国情感,促使学生能够具有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谭嗣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良好教学分为创建。使得学生成为谭嗣同临刑前现场的观众;又如在讲解到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尤其是关于国家的民族政策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搜集有关我们大方历史名人——奢香夫人的相关内容,比如奢香墓和宣慰府的资料图片等。使得学生的情感世界可以与历史教学内容产生共鸣。不仅对学生责任意识提升有所帮助,同时还能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师要努力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提升

为了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地为学生列举一些典型的案例,将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感染和鼓励,促使学生产生向伟人学习的欲望和动力。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做好表率的作用,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做好示范作用,坚持认真负责的原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做好示范作用。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员就是教师,所以教师对学生成长有着较深影响。教师需要明确高中阶段还是学生良好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阶段,教师需要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展现出来。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以及日常生活行为都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对于学生的错误性行为,教师不能直接给予严厉的批评,这样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还会导致学生有叛逆心理产生,使得教师与学生处于敌对局面中。教师需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首先需要告知学生错误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学生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学生也可以指出教师自身存在的错误,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教师不仅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者,同样也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的阐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进行相应的学习,才会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自己的个人品质有所提高,增强自身的修养。其次,教师就应当在学生愿意学习的基础上对于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相应的设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点,要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去思考自己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真实需求,在教学中充分地做到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杨丽萍.高中理实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研究.《科技致富向导》,2013.

[2]谭婷.浅谈高中理实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读与写:上,下旬》,2015.

[3]王勤.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4.

[4]谭平.高中理实教学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