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训诂学解决易混成语
——以“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为例

2024-01-28王俊丹

名家名作 2023年25期
关键词:拟音训诂学段玉裁

王俊丹

“不以为然”最早出自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最早出自《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于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意思是“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一字之差,使得这两个成语常常被误用、乱用。而解开两个成语意思差别的关键,正是在于“然”和“意”。下面从训诂学的角度,对“然”和“意”进行梳理、辨析。

一、“然”

(一)对“然”的形训

《说文解字·火部》:“然,烧也。从火,肰声。”①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第206 页。从金文的字形来看,“然”②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第689 页。右边像犬,左上方像肉,左下方像火,像烤狗肉的样子;篆文③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第206、216 页。从火、肰(rán)声。从“火”指火烤;“肰”表示音读,也兼有犬肉的意思。徐铉注:“今俗别作燃。”④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第206 页。从字形上来看,“然”字就是古“燃”字。《孟子·公孙丑章句上》:“若火之始然。”

(二)对“然”的声训

“然”按王力上古汉语语音系统⑦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19。,属于日母元部,拟音为[ǐan],“尔”属于日母脂韵,拟音为[ǐei],两字声母相同,元音相近,属于阳声韵与阴声韵之间的通转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段玉裁的注释是正确的。

(三)对“然”的义训

经过前面对“然”字形、声韵的分析,得出“然”是“燃”的本字,且作为通假字有“如此”的意思。“如此”也就是一个事实,引申为“正确、对、是”的意思。《史记·陈涉世家》:“广以为然。” 《资治通鉴·唐纪》:“愬然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二、“意”

(一)对“意”的形训

“意”,《说文解字·心部》:“从心,从音。”⑧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第216 页。由此看出其是一个会意字,从金文①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第139 页。、篆文②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第206、216 页。的字形来看,上面的部件“音”暗示意义,下面像心,表示意思与心境、心思相关。

(二)对“意”的声训

许慎用“从心,从音”来解释“意”,说明“意”与“音”之间有意义的关联。按王力上古汉语语音系统,“意”属于日母之韵,拟音为[i],“音”属于影母侵韵,拟音为[ǐm]。两字声母相同,元音相近,属于阳声韵与阴声韵之间的通转关系。读音的相近暗示意义的关联。实际上,在《说文解字》中,许慎用“志”和“意”来互训,“志”训为“意也,从心之声”③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第216 页,而“意”被训为“志也”,这表明“意”也是“从心之声”、从心之音,即发自内心的声音,也就是内心的真实想法。

(三)对“意”的义训

“意”,《说文解字·心部》:“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④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第216 页《说文解字注》:“志即识。心所识也。意之训为测度、为记。训测者、如论语毋意毋必、不逆诈、不亿不信、亿则屡中。其字俗作亿。训记者、如今人云记忆是也。其字俗作忆。”⑤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2006 页。段玉裁把“意”训为两个意思:一是指“推测”,二是指“记忆”。但这都不是本义,根据字形,本义当是“心志、心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然”和“意”

根据前面的分析,“不以为然”的“然”指的是“正确、对、是”,“不以为意”的“意”指的是“心志、心意、心思”。一字之差,意思却千差万别。

四、其他易错成语

(一)不刊之论和不堪之论

人们常常误解“不刊之论”这个成语的意思,认为“不刊”就是“不堪”的意思,指的是“让人不堪的言论”,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不堪之论”也不是一个成语。理解“不刊之论”这个成语的关键就在“刊”这个字,“不刊之论”出自汉朝扬雄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刊”,《说文解字·刀部》:“剟也。从刀,干声。”⑥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第86 页。《说文解字注》:“刊谓斫去次地之皮也。按凡有所削去谓之刊,故刻石谓之刊石。”⑦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718 页。这里的“刊”就是指把树皮、石头等东西的表面削去一层。古代在纸张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习惯用竹简写字,当写了错字时,就需要用小刀把写了字的竹子表面削去。因此,古时候的文书抄写官员也叫刀笔吏,因为需要用笔书写,用刀修改。结合古义,“不刊之论”指的就是“不可削除的言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9,第109 页。。“刊”字理解了,“不刊之书”“不刊之说”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

“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是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成语。“不负众望”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这两个成语不仅只差了一个字,而且“负”和“孚”的读音也接近,使得人们经常混淆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正确理解这两个成语的关键,在于“负”和“孚”。

“负”,《说文解字·贝部》:“ 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一曰受贷不偿。”⑨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第126 页。由“人”守“贝”会意,可知“负”本义有“依仗、仗恃”。“受贷不偿”,《说文解字注》解释为:“凡以背任物曰负。因之凡背德忘恩曰负。”⑩容庚:《金文编》,中华书局,1985,第139、689 页。认为“负”有“违背,背弃”义。由“违背,背弃”进一步引申为“辜负”义。《古今韵会举要·遇韵》:“负,孤负也。”“不负众望”中的“负”即为“辜负”义。

“孚”作“诚信、信用”讲最早见于《诗·大雅·下武》:“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引申为“为人所信服”。《说文解字·爪部》:“卵孚也。从爪,从子。一曰信也。”①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第57 页。许慎记录了该字的两个意思:一是指孵化,一是指“诚信、信用”。这两个意思相差很远,该怎么解释呢?一是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即卵即孚引伸之义也。鸡卵之必为鸡。卵之必为。人言之认如是矣。”②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1122 页。段玉裁认为鸡卵一定会孵出鸡,鸭蛋一定会孵出鸭,孵化的结果不会随意改变。二是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孚,信也,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③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华书局,1987,第55 页。徐锴认为鸟孵卵都是按照确定的时间孵化出来,孵化的时间不能随便改变。段玉裁和徐锴都将“从禽鸟孵化”作为出发点,分别从禽鸟孵化的时间和结果两方面来解释,孵化的时间和结果又都有共同点,即“不随意改变”,“诚信、信用”中也含有“不随意改变”之义,因此“孚”由“孵化”引申为“诚信、信用”。由“诚信、信用”又引申为“为人所信服”义,《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不孚众望”中的“孚”即“为人所信服”义。

(三)不足为训和不足为据

“不足为训”指“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不足为据”指“不能作为依据”。两个成语语法结构相同,意思也相差不远,但是仍有区别,重点在于理解“训”和“据”的确切意思。《说文解字·言部》:“训,说教也。从言,川声。”④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第46 页。段玉裁注云:“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伸之凡顺皆曰训。”⑤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320 页。“训”就是“教育、解释、疏通”的意思。“训”的本义是动词,指教育、教导使人明白规范、法则,后引申为名词,指“规范、法则”。《左传·文公六年》:“告之训典。”“不足为训”的“训”就是“规范、法则”的意思。

“据”,《说文解字·手部》:“挶也。从手居声。”⑥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第254 页。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予手拮据。”⑦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361 页。本义是指“用手靠着”,后来引申为“依靠,凭借”。《诗·邶风·柏舟》:“不可以据。”“不足为据”的“据”就是“依靠、凭借”的意思。

(四)一文不名和一文不值

“一文不名”指的是“一个钱都没有”,一般用来形容极度贫困。“一文不值”指的是某样东西“毫无价值”。两个成语只差一字,但是由于很多人对“一文不名”的“名”字理解得不透彻,使得两个成语的使用经常张冠李戴。成语“一文不名”的相似用法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后王充《论衡》中化用为“不名一钱”,已经和今天的成语很接近了。其中的“名”字的意义是“占有”。从字形上看,“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说文解字·口部》:“自命也。”⑧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第25 页。指自己报出自己的名字,又指“起名字”。人一般拥有了某个东西,才会给其起名字,因此“名”又引申出“占有”的含义。“一文不名”直译就是“一文钱也没有拥有”,形容处于非常贫困的境况。“一文不值”最早出现于明代毕魏《三报恩·骂佞》:“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值”就是今天最常用的意义“价值”,“一文不值”直译就是“一文钱的价值都没有”。

五、结语

语言是发展的,词形和词义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语言中除了少数基本词汇的意义无多大变化外,其余一些词的含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训诂学的妙用之一,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去发现这种变化(哪怕是极细微的变化),从而对古代作品中某一词的含义做出正确无误的解释,不至于用词的今义去误解词的古义。利用训诂学的方法,可以梳理清楚词汇意思发展的脉络,帮助人们准确定位词义,从而达到正确认识词语的目的。成语也是一样的。有的成语之所以被误解,是因为没有搞清楚成语中关键字的意思,利用训诂学准确解释该字(词)的意思,是理解整个成语的关键步骤。

猜你喜欢

拟音训诂学段玉裁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订《古今韵会举要》探略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从知行合一探索中国拟音行业的发展之路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只为让你“声”临其境
拟音师魏俊华:我的世界里只有你
国内首席拟音师魏俊华:我的世界里只有你
《段玉裁传》阅读训练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曰”训诂内容研究
试论晋东南地区方言古语词的训诂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