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段玉裁传》阅读训练

2016-03-20江西刘金华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段玉裁戴震经学

●江西 刘金华

《段玉裁传》阅读训练

●江西 刘金华

【原文】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段玉裁生于贫寒的书香之家,自小聪颖过人,六岁由祖父发蒙,十二岁得到江苏督学的赞赏和嘉奖。大约二十岁时,段玉裁认识了父亲的好友蔡一凡。这位蔡先生工于诗词律赋,受其影响,段玉裁爱上了词,跟随蔡先生学习音律。可惜这点文艺的小火苗很快被段玉裁的父亲掐灭了,理由是词学“有害于治经史之性情,为之愈工去道且愈远”,从小就被家族规定走举业道路的段玉裁不愿违逆父命,于是放弃词学,专心举业。这个小插曲在段玉裁的学术生命中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段玉裁考中举人,在坐师钱汝同的家中看到了顾炎武的 《音学五书》,“惊其考据之博衍,始有意于音韵之学”,这次“偶遇”成为日后段玉裁精研古音终成小学①大家的契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段玉裁遇见了照亮他思想与学问一生的明灯——集经学家、小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等于一身的学界大儒戴震。段玉裁对戴震一见倾慕,决意拜戴震为师。戴震年长段玉裁十二岁,中举时间却晚于段玉裁两年,因此,不管段玉裁如何虔诚地誊抄他的著作,如何恭敬地以弟子谦称,戴震都坚决推辞段玉裁的拜师之请。戴震固执,段玉裁更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拉锯了六年,戴震终于被段玉裁的真诚和执著打动,许以师徒相称。从此,只要有机会,段玉裁都紧紧追随戴震,倾听教诲,恪尽弟子之谊。八年后,戴震逝世,段玉裁悲痛万分,亲撰祭文。段玉裁与戴震相识相处只有十来年,却钦佩感念终身,八十岁时仍深深怀念恩师:“辑先生手迹十五汇为一册,时时览观。呜呼!哲人其萎,失声之哭,于兹三十有八年矣。”

段玉裁生逢乾嘉盛世,当时的知识分子为躲避文祸,有意识地远离时事,投身古籍,经学的研究空前兴盛。段玉裁师承戴震。作为皖派汉学领袖,戴震以考据学成就闻名于世,在古音学和训诂学上均有重要发现,他认为治经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由文字以通乎语言,由语言而通乎古圣贤之心志。”段玉裁继承小学明而经学明的思想,终身致力于由小学而经学的工作:“经之不明,由失其义理。义理所由失者,或失其句度,或失其故训,或失其音读,三者失而义理能得,未之有也。”先秦古籍年代久远,经籍面目时有模糊,探讨汉字本形、本义的《说文解字》历来被视为解读典籍的必备钥匙。在尊崇汉学的清代,《说文》更是被神圣化,俨然小学领域的珠峰,有志于经学研究的学者,无不寻求各种路径努力攀登,渴望能臻于峰顶,俯瞰经学世界。当段玉裁确定由小学而经学的治学道路时,《说文》同样成为他的首要挑战对象:“治《说文》而后《尔雅》及传注明,《说文》《尔雅》及传注明,而后谓之通小学,而后可通经之大义。”但一入“说文”深似海,倾尽半生,段玉裁不仅登上《说文》巅峰,也将自己锻造成了一座后人难以超越的小学昆仑。

浸润于 《说文》三十余年,段玉裁完成了《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一问世,就被公认为解释《说文》的权威性著作,被王念孙盛赞为“千七百年来无此作”。追根究底,与段玉裁超越时人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分不开。

《说文解字》已经显示汉字的构形具有系统性,深谙《说文》,对汉字的形、音、义烂熟于心的段玉裁对汉字汉语的系统自会有所感觉,体现在研究方法上就是体察到字与字之间的形、音、义关联,并利用这些关联来校勘字形,阐释字义,类聚词汇。由于具有系统的意识,段玉裁的词汇研究在系统性和深刻性上前无古人,也是时人难以企及的,为后世的汉语词汇系统、词义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段玉裁还运用了语音的意识来研究。汉字是表意文字,因义构形,语音无法通过字形直接传递,汉字这个特点造成汉字使用者具有见形思义的认知习惯,汉字的研究也长期处于重视形义关系,忽略形音关系、音义关系的状态。到了清代,戴震等学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语音在解决古籍用字问题中的作用,段玉裁继承了戴震对语音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阐发了汉字形、音、义的关系,提出了“形音义”三者互求理论。该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段玉裁由文字孤立研究进入到语言文字综合研究的领域。这些理论不仅引领了整个清代学术,使大量的古籍通假问题得以破释,对今天的语言文字研究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回溯往事,命运对段玉裁而言,就是一个个偶然串成的必然,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冥冥中自有天意。

(摘编自 《段玉裁与〈说文解字注〉》)

相关链接:

①段注“说文”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语言的研究已进入近代语言的阶段,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殷孟伦的评论)

②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四月,段玉裁不幸跌坏了右腿,成为残疾之人。段玉裁对友人说:“《说文注》三年必有可成。可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段氏坏足,《说文注》成。”

(摘自“百度百科”)

【注】①小学:我国古代研究音韵、文字、训诂的学科。

【习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段玉裁年轻时曾喜欢上词,但被父亲以词学有害于研究经史为理由阻挠,段玉裁不愿违逆父命,只得放弃词学,专心举业。

B.戴震坚决推辞段玉裁的拜师之请是因为认为自己学识不够,不足为师;后许以师徒相称是因为被段玉裁的真诚和执著打动。

C.段玉裁把研究《说文》作为研究经学的通道,希望通过研究 《说文》而“通经之大义”;而后段玉裁也终成“通经之大义”的大师。

D.在段玉裁之前,人们由于受到见形思义的认知习惯的影响,研究汉字时往往陷于重视形义关系而忽略形音关系、音义关系的误区。

E.段玉裁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超越了时人,正因为如此,《说文解字注》会成为中国语言的研究进入近代语言阶段的标志性作品。

2.作为段玉裁的老师,戴震对段玉裁的治学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称赞《说文解字注》为 “划时代的里程碑”,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命运对段玉裁而言,就是一个个偶然串成的必然”,请结合材料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E (“戴震坚决推辞段玉裁的拜师之请”是因为“中举时间晚于段玉裁两年”,故 B 错;C“也终成‘通经之大义’的大师”有误,据原文,段玉裁是成了研究《说文》的大师;D不完全正确,据原文可知,清代的戴震等学者已经意识到语音的作用)

2.①戴震认为治经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的思想为段玉裁所继承,段玉裁确定了由小学而经学的治学道路。②戴震意识到了语音在解决古籍用字问题中的作用,段玉裁继承了戴震对语音的思考,提出了“形音义”三者互求理论。

3.①段玉裁运用系统的意识研究《说文解字》,其词汇研究在系统性和深刻性上超过他人。②段玉裁运用了语音的意识研究《说文解字》,由文字孤立研究进入语言文字综合研究领域,引领了清代学术,时至今日仍有借鉴意义。

4.段玉裁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功既是必然的,也是许多偶然性因素促成的。

必然性体现在:聪颖过人,极富天资;勤奋执著,倾尽一生研究“说文”。

偶然性体现在:认识父亲的好友,受其影响爱上词,学习音律;偶见顾炎武《音学五书》,有志于音韵之学;遇到良师,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本着“小学明而经学明”的想法研究 “说文”。

猜你喜欢

段玉裁戴震经学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订《古今韵会举要》探略
皇侃论“学”与南朝玄学的经学化理路
与党旗合影
元代朱子后学经学著述整理之特色
汉魏经学的“人才进退”问题
经学还是子学?——对政治儒学复兴之路的一些思考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独寻真知启后人:戴震后裔的学术使命
文人知县段玉裁
浅评戴震的义理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