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
2024-01-28徐燕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始注重减负提质,与此同时,一些新型的教学理念及策略也应运而生。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双减”政策,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专注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对知识的高效理解及内化,增强学生对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凸显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真正将减负提质落到实处。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减负提质
作者简介:徐燕(1989—),女,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并且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数学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所以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在“双减”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大量练习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做法,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与积极性,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地优化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该以减负提质为课程教学目标,从效率着手,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以更轻松的状态、更高的学习效率来取得理想的数学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优化教学过程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把握小学生群体的特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尽量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
(一)实施分层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及能力水平方面存在着个性化差异。所以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要做好学情分析的工作,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保证课程能够契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减轻他们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借此凸显课程教学的差异性,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发现学生在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往往存在个体差异[2]。如:有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强,他们能够通过动手实践,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剪切、分割、拼接,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有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弱,他们很难独立完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地点拨并引导学生,让他们组建学习小组,鼓励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带领其他成员进行动手实践,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熟悉的长方形,而后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再逐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群体的能力状况,让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实践,教师自身只需发挥点拨、引导的作用。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带领他们一步步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探究,帮助他们参与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增强学习能力,进而实现对相关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二)组织游戏活动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新课改强调小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贯彻快乐教学的理念。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积极地组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游戏,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及思维特点,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一边玩耍、一边学习,达到自然吸收并内化知识、减轻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3]。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组织一场“狼来了”的游戏活动。在活动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现各种分数,然后让全班学生每人拿一张A4纸,在纸上写一个分数(要避免重复),如1/2、1/3、1/5、2/5、7/9等,写好后拿着A4纸,围成一个圈。在活动开始后,教师扮演的是狼,而学生要快速组建小团队,将自己所选择的分数与队友所选择的分数进行组合,使这些分数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变成整数,以避免受到“狼”的攻击。学生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加入小团队,就要受到惩罚。这一游戏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会根据自己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混合运算。并且游戏要求计算的结果需为整数,这样能够让学生进行逆推,充分发展逆向思维。学生在游戏氛围的影响下,会开展多元化的计算实践,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本课的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在游戏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给予表现优异的学生表扬和鼓励,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性及积极性,使整个活动的教育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可见,这样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双减”政策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教師要想将“双减”政策真正地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就要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专注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激活,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4]。
(一)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不少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基本会按照正向的逻辑去思考,进而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5]。当遇到有的知识点的探究或者题目的解答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时,学生就可以尝试以逆向思维来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如在求某些图形的边长或者高时就需要用相应的图形面积公式进行逆推。所以教师应该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
例如,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遇到类似“一个同学在做一道加法计算题时,将一个加数个位上的‘2’看成‘7’,将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9’看成‘4’,得到的结果为‘722’。请问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这样的题。对于这类题,不少学生在审题后会束手无策或者在解答时很容易出错。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便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逆推的方式,正确地解答这类题目。如在解答上文列举的题目时,要根据错误的结果来分析:因为该同学将一个加数个位上的“2”看成“7”,将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9”看成“4”,所以对于错误的结果“722”的个位,应该减去5(7 - 2=5),对于“722”的十位,应该增加50[(9 - 4)×10=50],进而得出正确的结果为767(722 -5+50=767)。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阐述思维方法,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围绕数学知识或者问题进行逆向思考,从而突破思维定式,开拓学习视野。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逆向思维运用的价值与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在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在进行多角度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后针对知识运用情况或者问题解决过程说出自己的观点,以培养他们的质疑意识,提升教学的质量。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有关“圆的面积”的内容涉及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需要按照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将圆分割成不同份数的扇形,而后将这些扇形拼接成自己认识的图形,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能让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充分的激发。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如“圆只能被分割成偶数份吗?”“是不是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呢?”等。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权,促使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也能让他们以质疑的态度去探究数学知识,关注自身思考的过程,从而彰显“双减”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合理设计作业
作业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能够充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进行改革。为了将减负提质落到实处,教师应该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整体效果。
小学数学学科涵盖多个板块的内容,并且每一个板块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更加多元的作业内容,改变传统的单一化的训练模式,避免给学生布置过多的练习题。教师可以将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进行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另外,教师应该明白“双减”政策下的作业应该体现实践性和生活性,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他们能够以数学的角度去审视生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大树有多高”为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影子长度与物体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转化法这种问题解决方法。而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这需要学生经历完整的猜想、探索、验证、归纳及应用的过程,必要时还需要学生建立问题研究的模型。基于此,针对这部分内容设计的作业应该以实践性作业为主。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身边的大树,而后进行量一量、比一比、算一算的实践。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进一步完善作业内容,以实践研究报告的形式来展现本组的探究成果。在报告中,学生可以记录参与小组合作的成员名字、用到的方法、所测量的大树位置、测量的次数、得出的数据等,以发展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训练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小学阶段的数学作业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创新性,保证作业类型丰富多样、作业内容契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要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前提下,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的目的,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探寻高效课堂的真谛—充满智慧与乐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着手,并达到“双减”政策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组织游戏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减轻学生的课堂学习负担;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維及质疑意识,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可以多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高效地完成。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好数学、爱上数学,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让“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彰显风采。
【参考文献】
[1]陈雪.减负提质的六条经验:以成都市Y小学对教师“减负提质”的价值与实施[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行知纵横”教育与教学研究论坛论文集.[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2022:27-30.
[2]赖美玲.“双减”引领 “作业”提质: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2(14):38-39.
[3]张娟.作业革命小切口 减负提质大杠杆:西安市浐灞第十小学“12345”作业管理与设计案例[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2(4):36.
[4]缪敏凤.“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的教学创新策略[J].智力,2022(9):4-6.
[5]以斌.“双减”之下小学数学课堂怎样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减负与素质发展的“引导得思明”五步教学法解析[J].小学教学参考,2022(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