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策略研究
2024-01-27余远鸿
余远鸿
摘 要:随着科技不断升级和发展,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着如何围绕“金融+科技”这条主线促进自身经营发展的问题。本文从当今金融科技发展迅速的客观事实出发,结合当前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现状,阐述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并总结了商业银行应对金融科技的经营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25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拉开金融科技创新的帷幕,并向全球扩散,21世纪初,金融科技引入我国并发展迅速,国内商业银行不断增加对金融科技人力和資金投入,努力迎头赶上金融科技的发展浪潮,提升竞争力。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充分用好金融科技有助于商业银行在获客、增收、提升利润和综合竞争力方面得以突破,但就现状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手段和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对国内商业银行进行金融科技背景下的经营策略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金融科技内涵及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1.1 金融科技的内涵
金融科技(Fintech,Financial Technology的缩写)概念最初来自美国,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提供金融服务企业所构成的行业。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在2016年3月发布的《金融科技的描述与分析框架报告》,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Thomas Philippon (2016)认为金融科技是在商业银行等金融业中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创新,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股权众筹和移动支付系统等。皮天雷,刘鑫森(2018)认为金融科技利用科技的手段给金融领域带来创新和改革发展,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能使金融和科技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喻微锋,周黛(2018)提出,“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方法为商业银行推动金融产品和创新模式提供了革命性的工具支撑”,商业银行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1.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金融科技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2003年5月,阿里巴巴淘宝网站正式建立,2004年推出支付宝平台,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随后腾讯、百度、京东、抖音等互联网企业相继推出微粒贷、百度钱包、抖音支付、京东白条等金融服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商业银行冲击力度十分巨大。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10.67亿,较上一年同期增长354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75.6%〔数据源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网民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地位、金融中介作用和服务模式敲响了警钟。
2 金融科技发展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2.1 商业银行业务量呈现下降态势
首先,传统商业银行的负债(存款)业务下降,原来在银行的资金部分流向互联网企业并沉淀下来,直接导致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减小,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和利润;其次,互联网企业的兴起“挤兑”了部分营业网点,使得线下营业网点数量呈现逐年递减态势,从历年商业银行年报相关数据看出:2018年到2022年这5年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等6家大型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总数从108048个下降到105479个,营业网点关闭数量为2569个,降幅2.38%,原本依靠众多线下网点优势的商业银行在客户拓展、业务发展及利润增长来源上遇到较大的瓶颈,加上传统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庞杂臃肿,对新事物接受速度缓慢,繁多复杂的请示和审批流程导致创新滞后,相较于互联网企业扁平化的结构体系,传统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难度大,商业银行线下业务量减少导致员工被迫转岗或者学习新的技能,如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再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高,业务品种单一、种类少,再加上中间业务受到商业银行存款额的影响,盈利能力也持续下降。
2.2 商业银行信用中介职能逐步弱化
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信用中介,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比传统的金融公司发展更具备优势,金融科技公司可以绕开商业银行通过第三方平台为社会广大群体提供资金,门槛比商业银行低,办理流程方便快捷,资金的需求方往往在不满足银行贷款条件下,宁愿付出高一点的利率,直接跳过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对接,完成业务办理。这就是所谓的金融脱媒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信用中介作用正在逐步弱化。
2.3 客户体验感不佳
产品同质化的现象非常普遍,在产品销售、服务和交易效率等方面尤为突出。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服务还停留在人的感情上,利用客户多年的感情和信任关系,来促成各种业务的成交,客户对产品和服务内容很可能并不熟悉,这种成交模式是感性的、不可持续的。随着金融消费者素质提高和信息渠道的通畅,客户的潜在需求多变而复杂,在金融科技背景下,技术手段让产品定制化、专属化的功能更加突出,客户也不会单单依赖某家商业银行,而是真正的“货比三家”,在多家机构包括互联网企业等金融科技公司、商业银行中找出最适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不仅仅单纯凭信任和感觉进行选择。
2.4 专业金融科技人才匮乏,未能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根据国内10家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招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10家)2022年年报中公布的金融科技数据,从金融科技人员数量和占比来看,金融科技人员数量最多的是工商银行36万人,其科技人员占比83%,科技人员占比最高的是浦发银行,也仅有996%,这与腾讯、京东科技约70%的科研人员、摩根大通超20%的科技人才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从金融科技投入及营收占比来看,工商银行金融科技投入金额最大,为2622亿元,10家主要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营收占比均在28%~53%之间,这一比例也远远低于互联网企业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例如美国银行在2017年金融科技投入就高达95亿美元,占当年净收入的10%。金融科技人员和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将给商业银行带来极大挑战。
金融科技是基于信息技术成熟发展的,信息技术是瞬息万变和不可预测的,很多时候商业银行无法进行准确地判断可能出现的技术风险,而技术风险将占据重要位置,这也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面临较大难题。
3 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策略
3.1 实现管理转型
首先,针对商业银行营业网点逐年递减的现象,提升前台网点人员的专业化,将前台不产生价值的事务性工作转移到中后台,加强网点向营销型转变,可以避免因网点数量减少、业务量减少导致收入持续下降的被动局面,同时要完善人才梯队的建设机制,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规划;其次,要将行内资源和费用加大对基层一线员工的倾斜,特别是激励员工大力推行线上产品,优化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多劳多得,引发他们的工作欲望和激情;最后,对一些营业收入较低、发展势头向下的营业点,因网点与网点之间距离较远等问题不能进行合并的,可以将网点进行轻型化和智能化改造,增加ATM、智能终端机等机具替代,减少人工成本投入,保留网点非现金低柜台,可以利用低柜台功能与客户直接面对面,实现产品推荐和销售,增强业务收入渠道,同时实行扁平化管理,精简冗余机构,加快业务流程的审批速度,适应金融科技背景下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3.2 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
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并非完全是竞争和对立的关系,在目前市场环境中,合作和竞争关系往往是并存的。商业银行优势在于稳健经营,日常业务风险控制能力较强,金融科技公司优势在于能够吸纳长尾客户的闲散资金,根据长尾理论,经营者往往只关注头部客户,对于大量中低端客户会选择视而不见,或者未能重视这批客群的开拓和挖掘,恰恰这批客户是一片蓝海,谁能先发制人,谁就能取得先机,金融科技公司的优势正是验证了这一理论,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有利于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部分商业银行也成立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目前,与互联网企业等金融科技公司相比,发展速度仍然偏慢,科技人员和研发投入明显不足。
3.3 强强联合,加强商业银行间的同业合作
当前各商业银行竞争异常激烈:商业银行产品期限、价格和种类都高度同质化,金融科技公司也虎视眈眈,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威胁,因此,商业银行间可以通过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如信息交换和同业资源数据共享等,不断调整产品形态和优化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才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寻求继续发展提升的空间,不至于在金融科技公司面前毫无招架之力。但商业银行也有自身的核心竞争要素和商业秘密,加强商业银行间的合作可以在服务速度、效率和一些公开信息上做文章,包括银行间经营数据交换、金融科技发展进程的沟通和交流、竞争对手分析共享等,对于行内核心的竞争优势还是要保留意见,不能将商业秘密外泄,遵守法律法规和行内各项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联合,不断增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3.4 优化产品服务,创新场景渠道
目前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在不断优化升级行内系统,在客户维护方面,通过智能资产诊断、客户生日信息系统提示、大额资金系统提示、产品到期等功能,一方面提醒银行理财经理及时触达和维护客户,另一方面也让金融消费者切忌把“鸡蛋投到同一个篮子里”,灌输资产配置理念,实现智能化资产诊断和配置。未来的金融会不断出现各种场景依托和落地,对每个金融消费者都提供差异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和产品,客户只需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投资理念出发,系统就能自动匹配生成相应的服务方案,大大提升金融消费者体验感,从而优化商业银行金融生态,对于提升客户忠诚度和黏性发挥重要作用。
3.5 由“客户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结合线上和线下增强服务体验
互联网企业及国外先进商业银行之所以能适应高速变化发展的金融科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用“用户思维”来经营,用户思维的关键在于从体验者的需求出发,并不断根据用户的需求改变来作相应调整,在操作界面、产品特点和服务等方面充分迎合了用户需求,而客户思维则是以我为主,产品缺乏个性化,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同时,要结合线上和线下做好服务,例如摩根士丹利自2010年起使用Hadoop技术搭建基础架构,高效处理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组合分析和风险动态监控的功能;花旗银行2018年投资数据隐私公司Pivitar,借此通过更智能地使用机器和云计算,帮助用户做出快速、数据化的决策,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又如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立足区域特色和实际,在广州不同地方片区根据网点不同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客群特点、用户交易业务品种和金融行为习惯等,从软硬件着手,在全辖超300家营业机构投入资源精心打造10家各具特色的营业网点,使用视频、报纸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和报道,树立标杆网点,发挥领头羊作用,不断提升到店客户服务感受和体验。
3.6 科技兴行,第一生产力是人才
人才是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第一要素和生产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从内外部两个方面来做好:对于内部员工,通过培训、轮岗和演练等方式进行综合培养,并将学习成效纳入个人考核当中,增强员工学习金融科技知识的重视程度和紧迫感。对于外部员工,主要是人才的引进,虽然开始要投入较大成本,但却是效率最高的,通过引进高精尖金融科技人才在较短时间内就能提升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特殊人才的引进,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在薪酬福利和晋升通道上设置相应的激励,使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到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中去,以此加快金融机构的數字化转型进程。
3.7 加大金融科技審慎监管,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金融科技本身具有更新速度快、突发性、隐蔽性强和波及面广的特点,一旦出现被利用或者入侵的情况,则有可能造成金融系统性风险,为整个金融的安全运营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国家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监督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运营情况,通过加快监管科技全方位应用、加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筑牢金融与科技防火墙、强化金融科技创新行为监督等方式来切实加大对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审慎监管,商业银行也要设置专属的部门来监督金融科技的日常运转,对于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跟进追踪和解决处理,将风险控制在源头上,确保金融科技安全发展和运营,不断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4 结束语
已有的文献资料表明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产业发展的潮流,商业银行要及时改变经营策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快商业银行转型。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推动创新技术改革,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研究表明,针对目前白热化的竞争环境和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存在的业务量下降、客户体验感不佳、人才缺位和风险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关键是要理性对待和科学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服务管理经验增强内生动力的方式才能更好促进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中的发展,做好金融科技的审慎监管,提升抵御抗风险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Philippon T.The fintech opportunity[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16.
[2]皮天雷,刘垚森,吴鸿燕,等.金融科技:内涵、逻辑与风险监管[J].财经科学,2018,(9).
[3]喻微锋,周黛.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规模与风险承担[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34(01):5969.
[4]何海龙.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趋势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8).
[5]傅姝.金融科技背景下某商业银行S支行网点经营模式转型的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20.
[6]王娜,王在全.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策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7).
[7]梁锦.浅析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创新转型[J].现代商业,2020,(4).
[8]杨粹.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21.
[9]崔玉祥.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22.
[10]宋柯,申庆华,付兴虎,等.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与金融,2019,(12).
[11]韩磊.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新思路[J].新理财(政府理财),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