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空间视域下岳麓书院历史变迁及其现实意义研究

2024-01-27王进郭蓓茹张佳璇袁柯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历史变迁文化空间岳麓书院

王进 郭蓓茹 张佳璇 袁柯

摘 要:作为湘楚文化的发源地——岳麓书院,亟须追本溯源,了解其历史文化变迁以及现实作用。本文通过引入文化空间理论,探析岳麓书院文化空间中物质形态更迭与文化精神发展,从而为长沙城市形象塑造、当地旅游发展及文化保护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岳麓书院;文化空间;历史变迁;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24

1 背景

1.1 顺应文旅融合趋势

“十四五”规划强调,我们应该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作为指导思想,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因此,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提升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可持续增长。

1.2 推动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成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走出一条符合实际情况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2 文献综述

2.1 文化

西方“文化”一词culture源于希腊词汇colere,有“居住、养育、尊敬”之意,而不同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见解。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将“文化”概念化表达为一种涵盖了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的综合性概念。可以看出,文化是一种深藏于事物之下的概念,它是人们对事物的表达方式。本文认同人类学对文化的定义:它是一个由人们共同构建的、相互联系的系统,通过不断学习、理解、表达和实践来传播信息,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对于目的地而言,文化是影响旅游者对旅游地认知的主要因素。在定义旅游地空间时,会用到更多的地域独特性(特别是自然景区),更重要的是文化也会参与到旅游地空间构建的过程中。因此,地点不仅与空间或位置绑定,也包括社会关系、人类活动以及人们对地点的感觉而形成的总体形象。

2.2 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cultural space/ place)概念源于人类学,其最先出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條例》中,条例中“文化空间”被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形态。人类学的“文化空间”首先是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物理自然空间;其次要有人的文化建造;在这个物理场、文化场中,有人类行为和思想活动的填充。

空间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在1974年首发的《空间的生产》(The Production of Space)使得文化空间理论真正成为学术界关心的核心议题。他从哲学反思的层面关注空间生产,建立起系统化的空间理论。列斐伏尔眼中的“文化空间”是一种由经济、政治、社会等各类关系搭建起来的社会结构。具象化来说,如对城市而言,将其巨大的地理空间和物理框架比作人的身躯,生产关系、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等因素就是巨大身躯中的器官,而 “过去—当今—未来”的城市历史脉络为其注入灵魂与活力。至此一座城市才能贯穿古今、由内到外丰满地构成“实体空间+意义空间”的城市文化空间。因此可以归纳出城市文化空间的3大主要特征:首先,它具有实实在在的物质特征;其次,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最后,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此外,它还具有复杂的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环境。

爱德华·索亚(Edward W. Soja)在努力继承和建立空间哲学过程中,融合了“日常生活”“消费文化”等概念,打破了传统都市空间的“物质—精神”二元对立研究模式,引入第三空间视野。第三空间视野兼顾城市物化空间和精神空间,不将物质与精神分隔独立地看待,而是以对立统一的哲学思维将两者有机统一后,采取社会视角看待城市空间构建。爱德华·索亚把空间视为一种具有深远文化内涵的文本,他以都市日常生活的细节、文化背景以及宏观叙述为基础,重新定义了后现代都市研究的理论框架。

图1 文化空间由物质空间和象征意义系统有机构成

3 岳麓书院文化发展及更迭

岳麓书院作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据其不同的文化主体和时代特征,可以从时间层面将其文化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西晋到唐末五代,在此阶段岳麓山被看作道士和僧侣传道授课的主要据点,与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和本土佛教文化紧密相连。

第二个阶段起始于北宋,止于维新变法时期,该阶段岳麓书院的文化发展与根植于中国上千年的封建制度相关。北宋开宝九年,朱洞在潭州创建了岳麓书院,标志着其文化体系的物理空间正式落成,它此时主要用于讲学、藏书和祭祀等。此后,历经南宋、元、明、清4个时期,岳麓书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其文化也逐渐丰盈。在这一阶段,岳麓学术以朱张理学为正宗,但明代中叶的王阳明心学、明末的东林学派、清代的经学等,也都曾在此传播和交流,书院文化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为何说这一阶段与封建制度相关?从办学源头出发,论张栻制定的“造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的办学方针,不难看出与曾子《礼记·大学》中的入世理念相通;其次,岳麓书院也的确向朝廷输送过如朱熹、左宗棠等优秀的政治家。因此,这一阶段的书院文化体系主要致力于封建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地位。在讨论此时的岳麓书院,不应只看见其在文化领域的建树,更应着眼于其在社会政治方面的作用,推动封建王朝权力的巩固与更迭。

第三个阶段则起于维新变法止于近现代湖南大学成立。这一时期,随着清王朝的败落以及列强诸国的入侵,国内出现新思想文化风潮,岳麓书院在其中也积极发挥着引领作用。此时其精神文化主要体现为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涌现出了如谭嗣同、唐才常等先进的改革主义者,尽管此时岳麓书院还是以服务学者为主,但精神层面的改变已使其走向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服务于更广大的人群。最后一个阶段则可归纳为湖南大学建立至今。此时其物理空间的服务对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开始由学者群体走向社会。主要表现为服务于当代旅游业,吸引众多游客来访,其精神文化由于物理场的改变以及时代背景的推移,也发生了变化,成为湘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岳麓书院文化空间的建构探析

探究岳麓书院文化空间的更迭,本文将从物质空间演变以及自身文化内源发展进行剖析。从物质空间视角出发,岳麓书院从西晋开始,其物质形态就不断地在发展。起初的岳麓书院文化载体主要由5间讲堂和52间斋舍构成,用于传播汉学和理学。而此后,随着汉学、理学的不断发扬,物质空间也在不断发展,建立御书楼、斋祠等建筑群。当然,不断壮大的建筑群也在刺激着更多文化的诞生。

对于文化而言,或许我们可以从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来进行理解。先秦儒学、佛家文化、道家文化、朱张理学、传统汉学、爱国文化、湘楚文化,细数这些与岳麓书院相关的文化,虽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表现形式,但也一脉相承。

首先道家和佛家文化的生根发芽为后续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调。对于岳麓书院最具特色的宋明理学,人们往往将其与孔夫子等先贤所提出的儒家文化挂钩,认为儒家文化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然而,宋明理学与佛家和道家文化并不是割裂的。以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例,文中的释理轨迹可概括为“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同时,也包含逆向说理过程,即“万物—五行—阴阳—太极—无极”,这与老子的“本体—现象—本体”的思维模式相似。不难看出道家文化对理学发展的重大影响;而另一派陆王心学则借助佛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深入探讨了天道物理。因此,宋明理学的构成,儒家文化充当了其躯干,道家和佛家文化丰盈了其骨血。

此外,岳麓书院汉学文化的发展,也可以从3方面考究其与先前文化之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关系:一、基于书院的基本性质。对经、史、名物、训诂进行考据,使得书院产生浓厚的汉学研究氛围;二、基于岳麓书院的底层文化。岳麓书院的文化发展大多基于先秦儒文化,其“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在宋代儒家典籍中也是多有出现,这也符合汉学“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研究方法。二者之间治学的一致性也奠定了汉学的繁荣基础;三是汉学大宗的引领作用。岳麓书院历任山长王文清、旷敏本等皆为汉学研究泰斗人物,在他们的引领下,汉学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兴盛,而儒、佛、道家经典,或提供思想灵感或成为其研究的重要内容。

对于近现代岳麓书院涌现的务实的爱国精神而言,则可以从岳麓书院文化的“主干”思想出发,探究其与形成的文化体系之间的关系。岳麓书院创始人张栻主张“儒者之政”——务实;此外,“奋伐仇虏,克复神州为己任”的他,身体力行地将爱国之情与书院文化体系相融。因此爱国思想在不同时期,贯穿于多样的岳麓书院文化中。对于维新变法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特质,显然已摆脱封建皇权统治阶级,更多表现为济世济民的务实改革理念。针对现代的湘楚文化,由于服务对象的变化以及区域文化的融合,岳麓书院文化与其他文化如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织,在新时代推动新的政治、社会、文化发展。

因此,对于文化空间建构,其物质空间和文化形态演变,我们可以作出如下总结:旧的文化融合新时期的地理、经济、社会属性,对新时期文化空间的落成产生影响。旧文化为新文化的诞生提供内源,新物理空间为新文化的诞生提供外界客观条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推动下新文化或融合或剥离旧文化,形成适应于彼时社会状态的文化。因此,某个文化并不能说只单独存在于某个特点的历史空间,它并没有消亡泯灭,而是通过增加新的文化因子,或减轻不再适用于特定物理环境的某个文化属性,演变为新的我们所熟知的文化模式。

5 现实意义

随着岳麓书院的文化历史变迁,如今的岳麓书院由于服务对象的变化以及区域文化的融合,岳麓书院与其他湖南文化,如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一起形成了新时代的湘楚文化,因此所构成的文化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对现实世界有多元的影响。通过探析岳麓书院文化及其文化空间的变迁,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文化及文化空间更迭的机理,为当今长沙城市形象的打造、当地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承保护提供参考性建议。

5.1 打造城市形象

一个城市形象的基础是城市文化,城市形象也承载着城市文化。国际上著名的城市大多注重于自身的文化探索及发展,并且在发展建設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凭借文化打造自身的独特城市名片和形象,如水城威尼斯、浪漫巴黎等。而岳麓书院作为长沙市的文化代表之一,是长沙文化空间的重要构成,是打造长沙城市名片的切入点。

经过封建社会时期和近现代的文化沉淀,以岳麓书院文化为代表的长沙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鲜明的文化特点和庞大的文化群落,如何让这些文化在新时代的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发挥作用,就亟须梳理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文化及文化空间的内生机理。通过了解岳麓书院的古今文化变迁,探寻到长沙本地的独特文化,使长沙的城市文化内涵得以丰富。这些独特文化是城市的宝贵资源,经过合理开发将会为自身城市的品牌塑造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使得长沙明显区分于其他同质化的城市。鲜明的长沙城市形象也将有利于特色文化的延伸,进一步丰富长沙的文化群。

5.2 助推旅游发展

近年来,由于文旅融合的政策实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旅游高质量发展等政策进一步加深了岳麓书院文化对城市旅游的影响,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书院之一,充分营造其文化氛围不但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文化内涵,也能够提高城市的旅游形象,增强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缺乏文化内涵的城市很难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与众不同的本土文化是发展城市旅游的重要支柱,想要实现城市的长远发展就要摆脱千篇一律的城市文化模板。岳麓书院独特的文化空间及文化拥有独特的魅力,关联着长沙的精神文化内涵,彰显着长沙的文化个性,是长沙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吸引力。经历风雨洗礼的岳麓书院在文化和文化载体上均体现着长沙独特的文化精神,将有力促进该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5.3 文化傳承保护

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一个重要学院,它拥有丰富的学科资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随着它的重建,这座学府将继续发扬悠久的历史文化。

通过研究岳麓书院文化及其文化空间的更替,将能使其在新时代文化传承保护方面焕发新的生命力。岳麓书院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文物建筑群和文化遗址,更是蕴含着延续千年文化传统与精神。在了解其文化及文化空间更迭的基础之上,将使学者更加有的放矢地对其中的文物景观进行实体保护与精神内涵发展,从而构建出一条真正符合实际情况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使岳麓书院的文物以及文化精神得到可持续发展。随着岳麓书院文物传承的合理保护及文化精神的不断发扬,将使其成为越来越热门的文化与旅游地标,成为充满现代意识,不断创新、进步的文化综合体。

参考文献

[1]卢克·拉斯特.人类学的邀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斯蒂芬·威廉斯,刘德玲.旅游地理学——地域、空间和体验的批判性解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3]陈虹.试谈文化空间的概念与内涵[J].文物世界,2006,(01):4446+64.

[4]黄继刚.爱德华·索雅和空间文化理论研究的新视野[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02):2428.

[5]蒋甦琦,罗明,唐量,等.从“语言的转向”比较岳麓书院和湘雅医院及医学院早期建筑群[J].中外建筑,2021,(06):5361.

[6]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

[7]周敦颐.周敦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

[8]孔令宏.道家、道教与宋明理学的关系研究述要[J].河北学刊,1998,(03):3841.

[9]陈仁仁.论岳麓书院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06):1520.

[10]张拭.与施蕲州[M]//张轼全集:卷二十六.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908.

[11]贺慧芳.岳麓书院申遗的可行性试探[D].湖南大学,2019.

[12]冒亚龙.湖南南岳书院建筑空间形态与文化表达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

[13]陈昱君.历史文献中的岳麓书院格局演变研究[D].湖南大学,2017.

[14]李鑫.湖南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符号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历史变迁文化空间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走在全面现代复兴大道上的岳麓书院
Portal gas in neonates;is it always surgical? A case report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