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校地合作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研究

2024-01-27李芳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李芳

摘 要:加强校地合作,将学校技能型人才输送到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学校的育人价值。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通过校地合作能够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以此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校地合作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围绕欠发达地区校地合作助推乡村振兴提出了几点实践路径。

关键词:校地合作;乡村振兴;合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06

0 引言

当前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并未与当地经济发展深入对接,使得学校教育对地区产业发展支撑力度不足。欠发达地区学校毕业生就业以面向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政府要重视和加强校地合作,使学校教育资源与地方经济发展互相融合,加深校地合作深度与广度,提高校地合作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

1 欠发达地区校地合作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

1.1 寻求校地合作空间,提升院校乡村竞争优势

校地合作能够促进学校与农村的科技交流加强地方科技人才隊伍建设。欠发达地区开展校地合作,学校可以与当地科研机构共同申报合作项目,并获得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支持。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选拔乡村技术骨干前往高校参与继续教育工作与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乡村人才竞争力,更新乡村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校地合作能够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并利用科技推广与项目合作,加快科学技术普及和应用,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提供保障。

1.2 推动人才振兴与经济文化交流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开展校地合作,同样也有利于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主动与高校合作,不仅能够提升乡村地区的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也能有效发挥高校人才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高校学术水平、文化底蕴以及先进文化传播能力对地方经济建设与地方资源开发都有着重要意义,比如能够推动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旅游产业发展。因此,在校地合作模式下,地方政府可以利用高校的专业知识、技术人才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为其服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 欠发达地区校地合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2.1 构建校地合作平台实现产教融合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部分职业学校或高等学校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所属地政府或机构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等纳入到校地合作中,以此完善校地合作平台建设。

第一,推动学校专业建设与农业产业链相融合,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将学校专业与乡村产业链相融合,比如职业学校的旅游专业可以与乡村旅游行业对接,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也可以将优秀的教育资源与人才优势应用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建设发展,引导学校资源服务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合作共赢。比如某职业学校与当地欠发达农村签订了合作协议,开设乡村旅游合作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前往现场调研,编制导游词、旅游规划报告,同时借助多种形式进行人才培养,比如乡村旅游企业人员培训、乡村旅游饭店管理人员培训等。此外,该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针对欠发达地区电商发展较为落后的状况,利用其优势发展政府-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电子商务合作模式。推动“互联网+农村”扶贫项目落实。比如与该地区的贫困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电子商务渠道与网络渠道帮助贫困农户销售农产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第二,研发农村产业对接平台。

针对欠发达地区农产品产业现状,学校在校地合作过程中可以打造对接工程中心,比如传授果蔬保鲜技术与建立冷链设备开发工程中心,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比如某地区桂圆肉加工是利用传统人工加工方式,不仅降低了营养价值,也会影响品相。因此,为提升桂圆肉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开展加工机械工程研究,解决了季节性桂圆肉加工难题,降低了人工成本,从而提升农产品价值,提高了农户收入。

2.2 创新培训方式助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模式是对欠发达地区农民继续教育的补充,当前大部分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发展优势,新型职业农民能够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此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地方学校教育资源与技术资源较为丰富,利用校地合作模式能够为欠发达地区培训专业村干部、乡村产业经营者和职业农民。

首先,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对欠发达地区基层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在校地合作模式下,一般采用灵活弹性教学方式,对地区基层干部进行培训与教学,并成立培训班,在基层干部空闲时期组织基层干部参与培训工作,提升基层干部的综合能力,为基层干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发挥作用。此外,要建立长效服务模式,对基层干部培训结果进行持续跟踪,并根据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方法改革与教育内容创新。

其次,加强农村经理人的培养培育工作。当前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为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农产品经营管理,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当地地域优势与农产品资源优势,与农产品龙头企业合作,邀请农产品企业或农产品领域专家对该地区的农产品经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并分享农产品生产与经营过程中的经验,以此培养新型农业经理人。比如某农业职业学院利用新媒体直播带货的形式解决了当地欠发达地区的茶叶销售困境,茶叶采集—茶叶销售—茶叶售后的技术指导,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也带动了农村经理人的成长。由于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校地合作中,农村经理人的培养也要依据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开展阶段性的培训工作与指导工作,以此提升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持续性。

最后,提高农民知识水平。丰富农民专业知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校地合作模式下,可以通过建立农民学校、科技服务团队等对农民进行知识传授与农业生产指导。可以通过“田间学校+创业指导”等服务模式,提升农户农业经理人的农业生产技能与农业管理水平,以此提升农民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2.3 构建校地专项社会实践模式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设专项社会实践模式,能够推动学校专业服务与农村资源互补,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乡村经济发展。

第一,构建学校服务于乡村、乡村服务于学校的社会实践模式。

这种社会实践模式是指学生通过下乡实践活动,利用其专业知识为乡村提供专业性服务,同时在提供专业性服务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此实现服务的专业化,进而反哺高校专业建设。利用该专项社会实践模式将学生的专业知识、社会实践与服务反思评价融为一体,不仅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实践需要,同时也能满足农户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乡村经济发展都有极大帮助。因此,将该专项社会实践模式应用于校地合作模式中,首先,要保障大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学校要依据学生的专业成长需求与乡村发展需求,构建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其次,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并组织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前往农村实践场所,为当地提供专业性的知识服务与技术服务。最后,在完成社会实践服务基础上,及时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实现实践活动服务于学校专业建设。

第二,借助资源互补探索校地合作模式。

地方学校拥有丰富且专业的教育资源,在学科建设、专业服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欠发达地区的农业资源与学校教育和人才资源相整合,能够实现资源互补,利用校地专项社会实践模式,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与地方乡村资源双向互动。地方可以为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完善,以及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地方政府和学校利用资源互补双向互动的专项社会实践模式,首先,要明确社会实践目标,学校与地方要明确在社会实践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其次,明确学校与地方的合作模式。学校与地方要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活动育人的共同领域,通过构建校地合作平台维持长久的合作关系。再次,学校与地方要明确管理模式。学校与社会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不同,因此学校要与地方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形式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规模与实践活动运作方式,以此实现学生的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最后,学校与地方要明确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学校与地方要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为学生的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保障。

2.4 借助高层次人才助力乡村科技发展

欠发达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可以带来新的思想、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第一,引进高层次人才。高層次人才的引进可以提高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和科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当前,大部分地区都创建了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建设过程中,借助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发挥高层次人才优势,构建全产业链式的专业服务团队,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第二,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当前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便捷渠道,利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构建农业物联网、提供智能机械设备等是发展重点。在乡村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利用学校专业人才资源推动农村信息化规划设计工作,打造数字乡村等,推动乡村智能化生产、网络经营、便捷服务的发展。

第三,农业应用技术与推广。通过校地合作模式,推动高校专家教授研发推广农业应用技术、建立乡村示范基地,为发展农村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应发挥乡村示范基地的辐射效应,带动欠发达地区农户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高校专家也可以前往农村开展工作,帮助农户更好地掌握农业技术,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3 结论

校地合作是校企合作模式的延伸,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政府与高校要加大合作力度,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要寻求校地合作空间,就是要完善校地合作实践模式,以此推动地方科技发展,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巫建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22,23(1):19.

[2]周敏,邓建平,李益锋,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校地合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模式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9):316319.

[3]钟春果,郑常鳜.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对策[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17122.

[4]秦秋.地方农业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优势、问题与路径——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21,(3):2230.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