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观察策略
2024-01-25郑晓雨
文 郑晓雨
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而观察幼儿正是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游戏是幼儿重要的生活方式。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戏的规则不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同等,游戏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因此,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观察游戏能够帮助教师制定游戏计划,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游戏。
一、区域游戏全程观察,推动游戏发展
学习观察幼儿游戏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教育方案,改善教育行为,对幼儿在游戏中的不同反应、不同表现作出积极、有效的回应。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耐心、仔细地观察幼儿,掌握幼儿的活动情况并作适当的反馈。这是教师指导好幼儿游戏的关键。
中班区域游戏“小医院”开始了,豆豆和毛毛迅速地穿上工作服等待“病人”就诊。等了好久,一个“病人”也没有来。豆豆开始坐不住了,不停地跟外面的幼儿打招呼,请他们进来。可是,大家都不理睬。这时,豆豆和毛毛发现“医院”角落里的小狗,便商量给小狗看病。他们一会儿给小狗量体温,一会儿给小狗吃药。忙了一会儿,豆豆说:“哎呀,小狗浑身发抖了,要挂盐水了。”两人忙着为小狗“输液”,毛毛还抚摸小狗,轻轻地说:“小狗,不要抖,不要怕,我会陪着你。”豆豆一会儿到“药房”,一会儿到“病床”边,不停地送药送水。没过多久,豆豆就说:“毛毛,小狗还没好,看来要动手术了。”于是,两人又忙着为小狗披上衣服,将小狗抱到“手术室”。由于经验的缺失,两人难以为小狗“手术”。这时,教师介入游戏,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教师在全程观察的基础上适时介入,推动了游戏继续进行。
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幼儿进入区域游戏后,教师的观察往往会应接不暇,很多时候都是走马观花,很少能耐下心来细致地观察、倾听。区域游戏需要全程观察,否则会对教师指导形成误判。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蕴含着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这时,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认真倾听幼儿,准确了解幼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帮助幼儿做他们想做的事。
二、探索游戏定点观察,提升幼儿能力
教师可以固定在活动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只要在此点位活动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定点观察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材料使用、交往、情节发展等情况,较为全面地掌握幼儿的已有经验,以便有的放矢地指导。
在一次探索游戏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设置了多组活动,每组活动又有不同的层次。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各组活动,阳阳和笑笑选择了第三阶段的“称圣女果”活动。活动开始,阳阳将8 颗圣女果放进秤盘。由于秤是用木棒自制的,比较粗糙,再加上阳阳动作幅度较大,秤砣怎么都不听使唤,秤杆一直往上翘。阳阳尝试了多次都没有成功,焦急的情绪写在了脸上。看到老师过来,他慌忙在记录纸上写了个记号。教师看在眼里,轻轻对他说:“阳阳,你先称,称好了再记。你的秤不能保持平衡,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呢?”阳阳看着老师,手足无措。这时,老师对他说:“你先看笑笑怎么做的。”阳阳认真地看笑笑的操作,不久学会了调节平衡的方法。
在游戏中,阳阳不能使秤杆保持平衡,这表明他处在“第二层发展水平”上。教师及时提供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材料,在产生认知冲突时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并针对观察情况及时介入。我们遵循差异化原则,以问题为媒介,帮助阳阳学会调节平衡的方法。在定点观察发现问题后,我们敏感地捕捉幼儿“需要发展”的时机,把握好介入的时机。总之,教师要善于耐心倾听,不要急于给幼儿提供帮助,而是通过材料、问题等媒介引导幼儿独立探索,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教师只有观察到位,措施有效,才能使师幼之间产生有效、和谐的互动。
在探索游戏中,如果挑战难度过高,幼儿可能会感到挫败,因而放弃或退出;如果挑战难度过低,他们的行为可能变得消极。因此,教师要在游戏中仔细观察,真正了解每个幼儿。
三、游戏过程中连续观察,改变幼儿行为
游戏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是因为喜爱游戏而游戏的,在游戏能够体验到轻松、愉悦和乐趣。幼儿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还可以通过游戏排解不良的情绪,放松心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教师要把游戏作为幼儿自我表达的自然媒介,让幼儿有机会在玩的过程中发泄内心的紧张、不安、迷惑和混乱等情绪。
浩浩是个好动的幼儿,经常会为了一个玩具和同伴吵起来,有时还会突然地把同伴刚搭建好的东西推倒掉。教师希望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通过一系列观察,发现浩浩的细微变化,并顺应他的需要推进游戏。在角色游戏时,教师邀请浩浩担任“警察”维持秩序;建构游戏时,向大家展示浩浩拼搭的玩具;与浩浩一起游戏,分享游戏经验……渐渐地,浩浩的攻击性行为减少了。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连续观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浩浩创造一个改变不适宜行为的空间和环境,让他在轻松的活动中放下戒备,改变行为,从而有序地生活和学习。
四、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时的观察策略
(一)小班阶段:个别、小群体游戏的观察
兴趣和个性较相同的幼儿常会自发地组成一个小群体,在一起活动。这时,教师要采用观察记录的方法,在自然的游戏场景中,抓住幼儿的独特行为,或是将幼儿在一段游戏时间内的语言、动作和行为反应进行持续记录,以此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态度、注意力、社会性和兴趣等方面的情况,为幼儿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二)中班阶段:顺应幼儿发展特点的观察
日本幼儿心理学家发现,四岁半是幼儿发展上的一堵墙,顺利地越过这堵墙,将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把握中班幼儿发展的关键期,以尊重为前提,关注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倾向,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和主动性。同时,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有意识地进行个别观察,在观察中推动游戏发展。
(三)大班阶段:追随幼儿发展轨迹的观察
大班幼儿的求知欲、表现欲旺盛,各方面能力显著提升,个体差异逐步扩大。由于智能强项的不同,幼儿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向也会有差异,并在游戏中凸显出鲜明的特点。因此,教师要以游戏为载体,观察、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追随每个幼儿的发展轨迹,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