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以中班“水到渠成”活动为例

2024-01-25平燕芳

好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竹管漏水解决问题

文 平燕芳

在教育实践中,以问题为导向,能够凸显儿童学习的主体性。问题中蕴含着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可能,幼儿的深度学习应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只有根据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全方位支持,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沉浸式体验,才能让幼儿真正获得深度学习的机会。本文以中班“水到渠成”活动为例,探析如何从真实的问题情境出发,助推幼儿的深度学习。

一、关注偶发问题,引发探究兴趣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当幼儿遇到问题时,他们往往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在种植活动中,由于种植园离水源地比较远,如何浇水成为幼儿思考的问题。通过日常探索,幼儿的浇水方法不断改变,从一个幼儿提、两个幼儿抬,到大家一起传。但是,一桶水经过大家依次传送,最后所剩无几。乐乐说:“还有更省力的办法吗?”豆豆想了想说:“让水自己流过来,这样就省力了。”得知豆豆的想法后,教师介绍了引水灌溉的方式。这时,幼儿纷纷议论起来:“老师,什么叫引水灌溉?”“水真的会这么听话,自己流过来吗?”……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寻求浇水省力的办法。教师及时发现偶发问题中蕴含的教育价值,顺应幼儿的想法,提出了“引水灌溉”的概念。当得知“引水灌溉”的方式省力便捷时,幼儿的探究兴趣被激发起来。兴趣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是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基于幼儿的探究兴趣,教师顺势而为,和幼儿一起查找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绘本等途径,帮助幼儿了解“竹槽引水”“沟渠引水”等方式。那么,到底什么方法最适合呢?通过讨论,幼儿基于以往的玩水经验,找到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开启了种植园地“竹槽引水”工程。

二、巧用连续问题,驱动深度探究

(一)问题助推持续探究

关注偶发的问题,能充分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主动发起与情境相关的探究行为,进而在活动中加深探究体验。这些由幼儿在具体的探究情境中发现的系列问题,能够帮助幼儿厘清自己的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引发幼儿新的思考,驱动幼儿的持续探究行为。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进行自主探索,不断提升认知经验,习得操作技能,丰富情感体验。

问题一:“竹槽引水”需要什么材料?

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想法。

萌萌:需要砖头。

凯凯:需要竹管和树枝。

果果:需要绳子。

根据幼儿的想法,教师组建了水管小分队,收集搭建所需的材料,并设计建构图。根据设计图,幼儿用树枝、砖块搭出支架,将竹管进行连接、架空,从水源地一路搭建到种植地。但是,幼儿发现存在漏水问题。接着,他们仔细查找漏水的原因,及时进行调整。

问题二:竹管怎么会漏水呢?

幼儿纷纷围上去,一探究竟。睿睿最先发现了问题,他手指着漏水的地方说:“竹管没有接好。”

对幼儿来说,真实活动情境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是他们自主学习最强的驱动力。在睿睿的提醒下,幼儿很快摸索得出一条经验:要让水流向菜地,就必须有高度差。基于这条经验,幼儿重新搭建竹管,仔细检查每根水管的排列位置。

问题三:怎样才能让竹管不漏水呢?

第二次引水,幼儿发现水流虽然能顺利地流向菜地,但是接口处仍然漏水,出水口水量较小。于是,几个幼儿眼疾手快,赶紧跑到接口处,试图用手压紧接口,但没有成功。“每个接口都漏水,用手压紧也不行。”“水很厉害,都能从这么小的缝隙里跑出来。”“怎么才能让竹管不漏水呢?”……幼儿热烈讨论着,并找来了很多辅助材料,如胶带、麻绳、砖块等,但是都没有成功。

在探究过程中,源源不断的新问题驱动着幼儿不断尝试解决问题,寻找答案,丰富了幼儿对水的认知。

(二)问题启发行动思路

当幼儿的探究陷入困境时,教师要认真倾听、记录,巧用有探究价值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将问题作为新的探究起点,并动手动脑,建构新的经验。

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已经无法自主解决竹管连接处漏水的问题,教师适时提问,引发幼儿讨论:“除了用竹管,还有没有更好的材料?”经过激烈的讨论,幼儿认为可以选用封闭式的伸缩软管。说干就干,他们搭建了一根长长的管道。但是,出口处没有水流出来。这一次,幼儿认真检修水管,每一处接口都不放过。由于软管硬度不足,水流最终没有被成功引流。

从问题到观察,从观察到调整,调整后形成新的认知,然后再次尝试,正是这样的体验过程,帮助幼儿清晰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聚焦关键问题,助力幼儿成功

两次失败,影响了幼儿的建构热情。为此,教师鼓励幼儿:“我们慢慢来,千万不要放弃。什么材料既不漏水,又有一定硬度呢?找到这种材料,或许就能解决问题了。”在教师提示下,幼儿在玩水区找到透明直管,还有一些辅助材料。经过多次尝试,幼儿解决了漏水问题。

“水太大了,我们要让水量小一点。”“有的地方还没有浇到水,要想办法让水喷得远一点。”……幼儿不断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如何控制水流大小?如何均匀地浇灌?面对这两个新的问题,幼儿再次讨论,并重新设计和改造:一是在出口处裹上布;二是加装淋浴头;三是使用带有出水孔的直管。

聚焦漏水这一关键问题,教师提供相关支持,引导幼儿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最终获得成功。教师的开放性提问是幼儿深度探究的“催化剂”,激发了幼儿持续探究的热情。这就是真实问题情境下的深度学习。

四、问题导向生成,拓展活动内容

“可以用来给动物喂水吗?”“可以帮助爸爸引水洗车吗?”“可以用收集来的雨水灌溉植物吗?”……玩着玩着,幼儿的想法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

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幼儿更广泛的兴趣,不断生成新的探究活动,促进幼儿经验的运用和迁移。教师要当好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研判新生成的探究活动的教育价值。例如,幼儿生成的活动与获得的新经验、现实生活是否相符;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能获得新的经验和发展;现有的资源是否能支持活动的开展,等等。

在教育实践中,敢提问、会提问的幼儿占少数。因此,教师要及时记录幼儿的问题,增强问题记录的意识。在“水到渠成”活动中,教师巧设“我遇到的难题”“我的办法”两个记录板块,引导幼儿将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记录在相应板块中。随着问题记录板的设置,幼儿逐渐喜欢上了记录。每当遇到难题或者出现新的想法时,幼儿就会及时记录下来。随着问题意识的增强,幼儿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也随之增强,探索和学习的兴趣愈加浓厚,让幼儿的深度学习“看得见”。

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幼儿面对的问题很多,有时会扰乱思绪,有时会放弃。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审视幼儿提出的问题,帮助梳理问题价值,以促进幼儿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下深度学习,从而获得经验提升和多元发展。

猜你喜欢

竹管漏水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果园管理一诀窍:小小竹管治根病全
滴ī答滴答,漏水啦!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漏水的鞋
永州市蓝山县竹管寺土话亲属称谓探析
下雨时才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