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愉悦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

2024-01-25

好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创造力情境情感

文 潘 岚

“审美愉悦式”音乐教育是通过情境游戏化教学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探索音乐知识的教学模式。“审美愉悦式”音乐教育强调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个性化认知,提倡在音乐学习中发挥幼儿的积极创造性,是目前幼儿音乐教育模式的主流。

一、“审美愉悦式”音乐教育优势

(一)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性

在传统的幼儿音乐教育中,教育模式非常标准化、流程化。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不再固定,歌唱、舞蹈等不再是标准化的模式,不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单纯的技能学习会导致幼儿音乐课程僵化,教师一句句话教幼儿怎样唱、一个个动作教幼儿怎样跳,不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审美愉悦式”教学模式的出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情感意义是通过再现性的音乐内容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幼儿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空洞的、孤零零的,是依附在事物与事件中的。“审美愉悦式”教学模式将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选择所喜欢的学习方式,根据他们对音乐的感知提升审美能力。

(二)突出学习过程的愉悦感

对于幼儿来说,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是非常必要的。愉快的情绪是提高课堂吸引力的关键。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只教授幼儿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这样的教学过程难免会枯燥乏味。如果音乐教育被幼儿讨厌,幼儿就会对音乐失去兴趣。“审美愉悦式”教学模式倡导快乐教育,注重在游戏的过程中传授知识,激发幼儿的音乐天性。这样,幼儿不仅收获了快乐,而且自然而然地学到音乐知识。

(三)强调表现和发展创造力

幼儿具有创造天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创造天性往往被忽视。对幼儿来说,他们听到音乐就会感到快乐,甚至手舞足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但是,这种创造力没有被挖掘出来。传统的幼儿音乐教学模式主要在于模仿,因为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功底,这种模仿是将教师已经掌握的音乐技能传授给幼儿。这一模仿体现在教师所编排的歌曲和舞蹈中。“审美愉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教学方式,强调开发音乐想象力,让幼儿在音乐响起的时候能有自己的所感所想,能够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

二、“审美愉悦式”音乐教育策略

(一)打造音乐教育情境

3~6 岁幼儿处于音乐启蒙时期。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让幼儿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获得音乐的感性认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但是,很多幼儿受限于感知能力,只是凭直觉判断音乐“好听”或“不好听”。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捕捉到的音乐形象往往是一个笼统的形象。在“审美愉悦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创设音乐教育场景,引导幼儿置身其中,感知音乐之美。例如,在教唱歌曲《春天在哪里》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充满春意的园子欣赏美景,并拍摄相关视频;可以在班级墙面张贴幼儿表征的春天故事,构建一种音乐中美丽春天的情境。又如,在中班音乐活动“好玩的小蛇”中,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材料,制作道具。他们用家里的废旧材料制作成小蛇,用花草营造森林的场景,用布条铺成小路,打造生活化的音乐教育情境。

(二)创设多元教学范式

幼儿喜欢欢快、有动感的音乐。在欣赏这类音乐的时候,他们更容易感知到快乐。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创设多元的音乐教学范式,引导幼儿在唱一唱、玩一玩、跳一跳中感知音乐,体会音乐带来的快乐。例如,在学习《小脚》这首歌谣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跳音和连音的方式演唱。同时,结合各种各样的动作,让幼儿动起来,加深幼儿对于音乐的认知。教师还可以用跳一跳、走一走、蹦一蹦的方式演绎歌曲,让歌曲生动形象起来。又如,小班歌唱表演《春天》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并没有先教幼儿学唱,而是循环播放音乐,在不断地“磨耳朵”中,帮助幼儿充分感受和理解。接着,再教幼儿唱歌、表演。

(三)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在“审美愉悦式”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放手,培养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例如,在一次大班户外音乐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布置舞台、制定规则、绘制图谱、制作服装、准备乐器等。幼儿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音乐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力被充分激发出来。

音乐是一门优美的艺术,能够激发幼儿的情感和灵感,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世界的多彩。对于幼儿来说,早期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助推幼儿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创造力情境情感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