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教育走进幼儿园课程
——以中班课程“36 天的守候”为例
2024-01-25钱晓敏
文 钱晓敏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生命的体悟逐渐深刻。在幼儿园阶段,幼儿对生命、死亡和生命的意义等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因此,生命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围绕“幼儿园里的流浪猫”这一主题,实施班本课程“36 天的守候”,通过帮助小猫找家,满足幼儿对生命的好奇和关爱的情感。同时,运用“双钻模型理论”,借助“高宽课程”支架,推进课程实施。
一、关注生活教育契机,基于兴趣开展探究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珍视游戏与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结合生命教育的理念开展系列探究。
一次午间散步,幼儿经过楼梯下的储藏室,听见了微弱的“喵——喵——”的声音。幼儿开门一看,原来是7 只新生的小猫。幼儿为此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并相约第二天再来看小猫。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和对小猫的好奇与关爱,让我们意识到这是一次生命教育的契机。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实施,明确课程实施的目的,我们运用“双钻模型理论”,通过亲子调查表、团体讨论,分析幼儿已有经验、幼儿想了解的内容和可能得到的新知,结合教师可能提供的支持,将课程目标定位在“猫咪领养”上。
二、遵循课程实施原则,研判生命教育价值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原则是为了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确保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基于这一原则,我们认真审视目标价值,调整课程推进的方向。
在讨论谁领养时,半数以上的幼儿举手表示自己要认养。可是,这不是幼儿一个人能决定的,需要家庭的支持。于是,我们给家长发送了“领养意愿表”,希望家长支持幼儿实现愿望。但是,调查的结果出乎我们的预料,全班28 个家庭无人愿意领养小猫。
突如其来的转折使课程实施遇到了困难。为此,我们开始思考课程实施的可能性。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查阅资料了解到,4~5 岁的幼儿正处于对生命出生的敏感期。出于幼儿的情感需求和课程的实施价值两方面考虑,我们重新研判课程实施的可能性。同时,我们决定另辟蹊径,新一轮“小猫找家”行动开始了。
三、确定具体实施方向,选择适宜课程模式
高宽课程是以帮助幼儿学会主动学习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系列关键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以计划、行动和反思的活动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让幼儿对周围的自然与社会具有高度热情和广泛兴趣的一种幼儿园课程模式。根据课程实施的方向,我们选择了“高宽课程”模式,推进新一轮“小猫找家”课程实施。
我们和幼儿一起分析了家长无法领养的原因,主要有“家里有人会出现过敏症状”“没时间照顾”“小猫没有打疫苗”“家里已有宠物”这四个原因,并探讨出三种解决方法: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有小猫要被领养;给小猫打疫苗——打消领养人的顾虑;照顾小猫——让小猫长得更加健康。基于幼儿对小猫领养的新经验,我们结合幼儿的意愿和特长分成了宣传组、疫苗组和关爱组,通过“高宽课程”中“计划—工作—回顾”的支架支持幼儿的行动。
宣传组幼儿设立了“猫咪宣传角”,制作了宣传单,并在宣传单上记录潜在领养人的信息和不领养的原因。他们每天都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确定下一步宣传计划。疫苗组幼儿制定计划表,有效解决了“什么时候去打疫苗?”“去哪里打疫苗?”“打完疫苗后怎么照顾?”这三个问题。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对小猫打疫苗的经验不断增长。关爱组在“养猫达人”明珠老师的现场指导下,幼儿每天制定计划,定期照顾小猫。
四、重视幼儿生命体验,推动幼儿深度学习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为7 只小猫都找到了领养人。幼儿根据兴趣和特长,分工合作,为小猫筹备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领养仪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家长的变化。家长认识到这一活动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大家汇集成一股向上、开放的能量,为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当小猫被领养后,幼儿观察到猫妈妈有时候会叼着食物到处找小猫。“猫妈妈想小猫怎么办?”我们察觉到幼儿心中爱的种子在不断地生长,移情能力得到提升。为此,我们将小猫的生活视频播放给幼儿观看。看到快乐生活的小猫,幼儿激动地说:“猫妈妈一定很高兴。”
回顾与解析整个课程活动,教师基于“双钻模型”理论,结合“高宽课程”模式,从发现小猫的前期调研开始,到关注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领域,再到和幼儿一起商讨解决方案,不断以全新的方式推动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的赋能能够激发幼儿发展的无限潜能。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满足了自己对小猫的兴趣,而且在情感驱动下获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