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2024-01-25尹桂刚
【摘要】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实施激励策略,不仅可以满足各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激发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效率,还能借此培养学生正确的集体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管理;激励策略
作者简介:尹桂刚(1982—),男,无锡市东 第二实验学校。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体现出人性化特点,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班级活动提升个人能力与素养。笔者认为,激励策略有利于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各项活动,进而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果。对此,本文从管理手段优化视角出发,阐述班主任利用目标设定、情感关怀、情境激励、树立榜样、开展竞争、表彰鼓励等方式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的具体策略。
一、激励教育的含义
激励教育指的是在教学育人过程中,班主任发现班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身上的优势,并对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能力、价值、潜力等实现更加全面的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二、实施激励策略的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小学班主任在采用激励策略进行教学管理时,需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即所制订的管理规则和所开展的管理活动都应当满足班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由于心理需求是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要动力,因此班主任若想让激励策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要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再从这一角度出发,制订能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励策略。
(二)灵活性原则
班级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具备不同的认知能力,形成不同的行为习惯等。基于此,班主任在运用激励策略时需要遵循灵活性原则,考虑学生在各个成长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化特征,适时灵活调整激励方法,从而使激励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目标性原则
激励策略的实施并不是盲目、随意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目标性。班主任要让激励手段或激励活动起到一定的教育引导性作用,使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更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达到既定的成长目标,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四)时效性原则
班主任在实施激励策略时,应当遵循时效性原则,即及时把握鼓励或表扬的最佳时机,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比如,当学生遇到困难出现畏难情绪或退缩心理时,班主任应当及时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迎难而上,让学生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消除不良情绪。
三、实施激励策略的具体措施
(一)制订明确目标,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要想提高日常教育管理的质量,班主任可以采用目标激励法。班主任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进行有效指导,根据他们在各个阶段表现出的性格特点、能力情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制订契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使学生通过达成目标获得成就感,并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制订目标之前,班主任要先深入了解班级学生,通过观察他们的日常表现,分析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知道每名学生的优缺点,再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另外,当学生完成目标后,班主任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1]。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围绕学生的学习行为制订明确的激励目标。比如,每天阅读十分钟,坚持二十一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可获得五朵小红花;每天积累一定量的生字词,一周之后用已掌握的生字词写一篇周记,内容完整、逻辑顺畅的周记将得以展示在班级宣传栏上;每天跳绳五分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终身运动意识,在期末体测时,成绩较好的学生会获得小奖品;等等。班主任也可以围绕学生的卫生习惯制订激励目标。比如,每天放学前整理课桌,卫生情况保持较好的学生会获得一朵小红花;积极参与班级的劳动活动,提高劳动能力,表现良好的学生会得到劳动纪念奖章;等等。如此一来,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目标,不仅可以提升能力,还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从而更乐于参与各种活动。
(二)进行情感关怀,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应当更加关注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当學生出现负面情绪时,班主任应当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或关心,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关怀之情,从而转变学生对事件的悲观态度,使学生学会有效调节情绪。为了使情感关怀激励方式发挥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班主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对出现负面情绪的学生,班主任应当耐心与其进行沟通交流,细心体会学生的情绪特点,分析学生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激励,进而使学生逐渐舒缓身心,恢复至良好的情绪状态[2]。
例如,一名较为内向的学生刚转到笔者所带的班级时,时常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该学生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非常陌生,没有认识的朋友,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与班级其他同学拉近距离。笔者发现后,及时对该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带领该学生认识班级其他学生,并引导班级其他学生主动帮助和关心该学生,以此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在日常生活中对该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其行为表现;在班会课上开展互动交流活动时,注意引导该学生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等等。笔者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情感关怀方式,让该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有效减轻该学生对陌生环境的不适感,使该学生逐渐打开心扉,更好地融入班集体之中。
(三)使用情境激励,培养学生班级卫生意识
班级环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干净、整洁、美好的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心情轻松愉悦,还能使学生产生维护班级环境卫生的意识。对此,班主任可以利用有效的情境激励策略培养学生的班级卫生意识,使学生学会自觉维护班级卫生,主动美化日常生活环境。班主任首先需要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创建环境保护或美化的情境;然后借助正向的舆论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念、环保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现实意义;最后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日常环境美化活动,以此来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观念意识[3]。
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班主任可以开展区域环境美化活动,鼓励班级学生重新布置教室及教室外的走廊,使班级环境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针对教室外走廊的宣传栏,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新学期寄语”“新学期希望”等内容;针对教室黑板上的宣传区域,班主任可以让文艺委员带领几名学生围绕“新学期、新气象”“假期生活回顾”等主题设计板报;针对班级图书角区域,班主任可以让学习委员收集班级同学捐献的图书,并和同学一起重新分类、整理书籍;针对教室整体卫生,班主任可以让生活委員带领全班学生重新打扫教室,使教室窗明几净,从而增强班级学生保持卫生习惯的意识;等等。总之,班主任要利用各种现实资源创建情境激励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增强凝聚力,进而树立维护集体环境整洁的观念意识。
(四)树立学习榜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利用自身的实际行动,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对学生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从而使榜样激励法真正发挥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阅历较少,对世界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足,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或者形成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对此,班主任应注重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利用有效的言传身教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与其他教师或学生相遇时,可以主动打招呼,让学生形成主动问候他人的意识。班主任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可以主动捡起垃圾并将其扔到垃圾箱中,让学生也学会主动捡垃圾,形成自觉清扫垃圾、自觉整理物品的习惯。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利用班会课开展“文明标兵”评选活动,让班级学生匿名投票,选出身边言行举止规范、讲文明、懂礼貌的同学,并给予其“文明标兵”称号。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树立更多学习的榜样,还能增强他们对自身和他人言行举止的重视程度,进而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
(五)开展竞争活动,培养学生荣誉意识
班主任可以运用激励策略开展丰富多样的团队竞争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团队凝聚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共同发展的班级文化氛围。在竞争激励法运用过程中,班主任需要确定科学的竞争方法,制订合理的激励竞争机制,以此来确保竞争活动的公平、公开、公正,也借此增强学生对竞争活动的重视程度,提升他们的团队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竞争活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动员,尤其要对落后队伍进行有效激励,缓解他们的消极情绪,增强他们努力比拼的动力。另外,班主任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让他们增强集体荣誉感,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全身心投入竞争活动中,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不断超越自我[4]。
例如,在班级环境美化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开展小组竞赛,利用激励竞争机制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环境美化的效率。首先,班主任要让班级学生自行组成合作小组,让各组自行选择一个环境美化任务,如美化走廊、美化图书角、美化墙面等。然后,班主任再公布竞赛规则和活动时间,让各组学生进一步明确本组的任务。在比赛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时刻关注各组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要及时给予落后小组鼓励,用激励性语言增强其完成任务的信心。另外,如有的小组提前完成环境美化任务,班主任要及时给予其奖励并表扬他们;而对于未能完成任务的小组,班主任也要鼓励他们,指导他们调整方法,增强他们完成任务的信心。班主任通过开展良性的团队竞争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班级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进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六)制订表彰机制,增强学生发展动力
表扬和奖励是一种更为直接且高效的激励教育方式。班主任可以结合此种方式制订合理的表彰机制,对有突出贡献,或者做出积极行为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
例如,在每周的班会中,班主任可以表扬学习进步最大的学生,表扬劳动最积极的学生,表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最好的学生,表扬为图书角捐书的学生等,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动力,又能借此激发他们的各种潜力,使其形成较强的积极进取意识[5]。又如,在大扫除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可以开展反思总结活动,对积极参与劳动活动的学生进行表扬,对高效完成劳动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主动帮助他人的学生进行表扬,等等。同时,班主任给予这些学生一定的奖励,如增加学习积分、积累小红花等。班主任制订表彰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班级各类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挥自身的优势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从而进一步增强班级的活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想要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营造和谐文明的班集体氛围,可以合理运用激励策略开展各种各样的激励性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各项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价值,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意识观念,从而实现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苏丽敏.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爱心教育[J].读写算,2022(34):156-158.
[2]车丽娟.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用激励教育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2(10):11-13.
[3]李秋影.浅谈激励策略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施[J].基础教育论坛,2022(22):107-108.
[4]史维红.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浅析[J].读写算,2022(21):40-42.
[5]张秀英.激励教育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2(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