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引导下的小学生积极心理养成实践思考

2024-01-25胡香玲

教育界·A 2023年34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小学生

【摘要】积极心理学引导可以促进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教师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小学教育中,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与学生家长进行合作,采取合理的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胡香玲(1982—),女,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中心小学。

心理健康对于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心理学专注于研究人的积极心理特质与幸福感的获得之间的关系,为教师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1]。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积极心理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

一、积极心理的培养内容

(一)培养感恩心态

感恩心态是指对于所受到的关爱、帮助和支持表达出真诚的感激之情,并从中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和得到成长。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如通过一问一答、故事分享等方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关爱和帮助,并对此表达出真诚的感激之情。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写出自己所受到的关爱和帮助。如鼓励学生每天都关注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并通过日记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帮助学生懂得感恩;组织学生开展感恩主题的绘画活动,让他们选择值得感恩的事物或人物,将其画下来,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鼓励学生写感恩信给那些帮助过他们或在他们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等等。亲手表达感谢之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别人的善意和付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通过这些感恩回馈的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从而培养感恩的心态。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感恩教育延伸至学生的家庭中,倡导家长在家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态,鼓励孩子学会对家人表示感谢,如用餐前,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家长也要经常对孩子表示感谢,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样的家庭教育可以增强亲子关系,让小学生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学会感恩。

引导小学生学会感恩,能让小学生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爱,意识到自己是幸运的,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更加友好地与别人相处。

(二)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

小学生处于脆弱和敏感的阶段,他们会容易受到各种负面情绪的影响,如焦虑、紧张、失落、沮丧等,但又不知如何调节。因此,帮助学生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教导学生使用各种技巧来缓解负面情绪,如深呼吸、放松远眺、正念冥想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运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放飞自己的心情。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负面情绪,还可以让小学生意识到要通过积极的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学生的负面情绪得以缓解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告诉他们寻求帮助的渠道,让他们知道可以向父母、老师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等人寻求帮助,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家长掌握相应的情绪调节方法,让家长在家中能够科学地教孩子调节情绪。

(三)培养积极应对挫折的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挫折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失败的标志;引导学生将挫折看作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培养他们灵活应对困难的能力;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逆境中学习和成长[2]。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接受自己在面对挫折时所产生的如失望、沮丧或愤怒等负面情绪,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产生这些情绪是正常的反应,但也需要学会控制情绪,并积极寻找摆脱情绪困扰的办法。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分析遇到挫折的原因,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及时调整策略。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主动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勇于表达自己的困难和需求,与老师、家长或朋友等进行沟通,从他人的经验和意见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挫折只是暂时的,引导学生从挫折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挫折的能力,能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变化,并从逆境中迅速恢复到良好的状态,继续向前迈进。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努力过程和进步情况,而不仅仅是关注结果;让学生意识到成长的过程是渐进的,每一次的小进步都值得肯定和奖励。这样的观念能够增强小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很好地面对挫折,不断成长。

(四)培养信心

要培养小学生的信心,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即鼓励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优点,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通过强调他们的付出,并表示肯定和认可,让他们相信自己有实现目标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积极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更有信心克服困难和面对挑战[3]。接着,教师要适当挑战学生,帮助他们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并在其中获得成长。小学生往往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和勇于尝试的心态,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去探索新的领域,尝试学习新的技能或参与新的活动。通过尝试新事物,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进而增强自信心。最后,教师还要让学生意识到个人内在声音对个人自信心的影响,教导小学生将负面的自我评价转变为积极的自我对话,建立更积极的自我认知。

(五)培养自我价值感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或特长,教师和家長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发掘和培养这些兴趣或特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魅力。第一,教师要教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引导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避免出现片面和消极的自我认知。第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竞争,从中获得尊重和认同,从而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4]。第三,教师要营造积极的学校环境氛围,同时也要鼓励家长营造积极的家庭环境氛围,一起用积极的语言和行为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师长对他们的认可、支持和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第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及时给予其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具体而言,教师要鼓励学生设立目标和制订计划,自主按计划逐个攻破目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主进行决策和解决问题,从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最后,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在自主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不断进步。第五,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参与志愿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社会和他人的价值,培养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从而增强自我价值感。第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成就和进步。通过分享他人的成功故事和赞扬他人的成就,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比较心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人才能和兴趣。

二、培养积极心理的方法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在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方面,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养成。教师可以创造一个支持性的温馨的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理解。接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此外,积极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相信自己的能力。通过赞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教师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教师还可以创造一个包容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增进友谊,营造一个互帮互爱的学习环境。最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合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归属感,掌握一定的社交技能,从而整体促进学生的成长。总之,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养成至关重要。

(二)持续监测和调整

积极心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调整,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持续监测。首先,定期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跟踪学生的进步。这可以通过调查、访谈或观察等各种方法来实现。通过了解学生的心态,教师可以及早發现学生潜在问题,并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有效的应对策略,培养学生从逆境中自我恢复的能力。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教授正念练习法、积极的自我对话法,以及教授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等。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学会自主管理压力,调节情绪,即使在困难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积极的心态。教师也要发现和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从而产生继续为个人成长而努力的动力。

(三)加强家校合作

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方面,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在会上,教师可以跟家长分享学生的进步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而家长可以给教师转达孩子的需求、兴趣和担忧等。会后,教师和家长双方可以合作,制订个性化的策略来支持学生积极心理的发展。学校也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参加学校的工作坊、研讨会或志愿者项目,开展关于积极心理的实践,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还能让学生意识到父母重视和关心自己,从而获得积极的心理。在平时,学校还可以向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积累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孩子在课余时间的积极心理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引导下的小学生积极心理养成实践是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综合性课题。小学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时帮助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困难,发现人生乐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小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仍存在一些困难因素,比如教师教育意识的不足、家校合作的不顺畅、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等。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的同时,主动加强家校合作,因材施教,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每一名学生养成积极心理。

【参考文献】

[1]薛莉.积极心理学引导下的小学生积极心理养成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2,(25):26-28.

[2]谢艳玲.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走心”德育模式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3):77-80.

[3]顾冰.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3,(8):88-90.

[4]辛学伟.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2,(5):72-74.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