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中医院“三工程一计划”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实践探讨

2024-01-25郑燕鸣罗丽珊张露文

现代医院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博士中医药

张 玫 郑燕鸣 江 丰 罗丽珊 张露文

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广东广州 510130; 2 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5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中医药改革发展,《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重大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中医药领域发展的实施者,中医药的科研工作和诊疗实践离不开每一位中医药人才,推进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离不开对中医药人才的扶持[1]。

中医医院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主要阵地,而中医医院的振兴发展需要人才队伍的强有力支撑。广州市某中医医院是广州市一家三级甲等中医综合性医院,2020年随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步伐的迈进,医院迎来全新发展机遇。该院发现人才队伍建设与医院跨越式发展要求不适应,制约了医院的发展步伐,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1 2019年末中医药人才队伍情况

1.1 人员总体情况

截止2019年末医院工作人员1 196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 05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237人;其中中医药人才404人,高级职称中医药人才162人(占40%);执业医师445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337人(占75.73%);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46人,其中中医药人才169人(占68.70%)、博士学历仅9人。

1.2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名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是弘扬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途径,该院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师承为主,并通过专科轮训、进修、学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培养中医药人才,但不能完全满足各层次人才的发展需要,也不能契合医院的发展实际,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2.1 人才中医特色培养不足 该院整体中医特色不突出,优势不鲜明,特别是青年中医药人才中医技能弱化的现象更为凸显。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明确了方向[2]。青年中医药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后备力量,更是中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未来综合性中医医院的发展定位和模式要求医院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关注和培养[3]。青年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医院的规范化培训、住院总、急诊锻炼等临床实践轮训活动及科内上级医师的传帮带,缺少切实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培育内容。青年人才往往承担着医院繁重的一线诊疗工作,没有注重中医经典理论的持续学习。医院组织的中医药知识技能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且在临床轮训实践中运用中医思维、中医诊疗手段诊治患者的锻炼不足,存在西医化现象,青年中医药人才队伍总体存在中医特色培养不足的问题。

1.2.2 缺少高层次领军中医药人才 高层次领军人才在医院学科建设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是提升医院整体人才队伍素质的关键所在[4],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中医药人才培养周期长,该院在学科建设、学科带头人培养上起步晚,没有成体系,该院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缺口大,人才不够拔尖,高层次人才极少,出现申报重大人才项目时出现无人选符合的情况。缺乏引领专科、学科创新发展的杰出人才和在广州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团队部分学科,部分学科甚至缺少学科带头人,并且同时存在人才吸引力不足,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的问题。

1.2.3 中医药科技人才培育不足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科研条件简陋、科研管理落后等原因,该院科研基础较弱、创新能力不足。科研申报项目总体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立项稀少;高质量论文更为稀有。人员申报科研、撰写论文的动力仅仅来源于个人职称晋升的需要,科研意识不足,较少从提升学科影响力出发围绕临床实践中的难题、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思考开展研究。部分科室不注重培养科研人才,拒绝招聘科研型人才。医院亦未有专职科研型中医药科技人才。

2 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

在国家、省、市重视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新时期,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得到了关注和重视。该院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分层次分类型培养的工作思路,制订了“三工程一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覆盖人才成长全周期的中医药人才培育体系,近三年在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开展了实践。

2.1 人才助飞工程

实施针对青年中医药人才的人才助飞工程。①建立学历提升基金,鼓励院内青年人才攻读硕士博士,对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的人才给予补助,并打破了以往仅向编制内员工资助后续学历学费的规定。②建立住院医师的中医药特色优势培训考核制度,借助住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非药物疗法等指标进行考核,加强青年医师使用中医、中药手段诊治患者的锻炼;③开展针灸技能培训,为了打造针灸特色鲜明的中医院,加快培养针灸专业技能人才,制定并实施《医护人员针灸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要求非针灸专科的青年一线医护人员全员参加培训,每年度组织一次针灸等级评定,评定结果与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直接挂钩,在达到全院推广应用针灸技术服务患者目标的同时,整体提高青年医护人员的中医专业技能水平。④依托院内支持项目-青苗计划,遴选有科研思维、愿意开展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重点培养。

2.2 人才腾飞工程

实施人才腾飞工程重点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建立人才发展基金,选派中医药骨干人才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行访问、深造及交流;与国内中医特色显著的医院深入合作,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搭建人才交流平台,通过不同医院间的人才交换学习交流模式,形成跨地域的名医带徒、名医传承人才联合培育机制;汇聚各地各学派的学术思想、学术经验、特色疗法、特色技术,全力培养医院骨干人才。依托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开展院内名中医选拔,组建名中医工作室团队,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推广中医药技术、优化基层重点疾病诊疗方案,在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同时提升该院名中医团队的水平,打造特色名中医工作室品牌,提高知名度。

2.3 名家登峰工程

实施打造拔尖人才的名家登峰工程。①柔性引进国医大师,遴选一批临床能力突出的学科带头人与国医大师结对拜师,高质量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人才,配套制定了《高水平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育实施方案》,与培养对象签订协议书,通过为期3年的跟师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掌握名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切实提升临床水平。②实施“杰出科技专家”项目,选拔一批科研基础较好的培养对象,围绕中医药领域的临床或科研难题开展研究,医院给予支持及资助;组织并协助培养对象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的各类人才项目的申报,在申报中找差距补短板,助力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③加大学科带头人、高水平团队的引进力度,修订院内《高水平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及待遇激励政策,增强人才引进吸引力,壮大医院领军人才队伍同时激活了该院人才队伍的活力。

2.4 科研人才攻坚计划

为全力推动医院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制定实施科研人才攻坚计划。①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新创造活力。该院重新制定了《优秀科技人才管理办法》,着力培养医院的科研型人才。通过与选拔出的人才签订管理期任务目标、发放工作补助、配备科研助理、设立人才奖励金等约束与激励双管齐下的方式,鼓励人才积极申报高层次的科研课题、撰写高质量的论文,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对《科技奖励办法》进行修订,完善激励机制。②充实青年科研人才队伍。加大博士人才引进力度,临床科室补充人员以博士学历为门槛要求;配套制定多项措施增强吸引力,落实博士、博士后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租房补助、人才科研启动金、人才补助等待遇政策;制定《专职科研人员管理办法》,建立专职科研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专职科研人员的加入;推动博士后人才培养工作,先后成为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同步研究制定了《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办法》,与大学签订博士后联合培养协议,启动博士后招生工作,培育医院科研人才后备力量。③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定期召开青年博士座谈会,为青年博士答疑解惑,鼓励青年博士发扬专业特长,担起科研创新重任,扛起学科发展大旗;每年举办国自然项目申报系列讲座,邀请国内知名科研专家从科研思路、标书撰写、实验方法等方面传授项目申报经验并与院内科技人才分享交流;为申报国自然项目的青年博士聘请一对一标书撰写帮扶专家;努力改善制约医院科研发展的硬件设施和外部环境,强化院校合作,深化实验室、科研平台的合作,推动医院科研平台建设与发展;同时加强学术交流,为科研人才对外交流创造机会、给予支持,活跃医院研究氛围。

3 “三工程一计划”培养机制催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3.1 人才结构持续优化

近三年,人才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整体上得到优化、趋于合理。该院新增中医药人才83名,新增高级职称中医药人才52名,中医药人才高级职称占比从2019年的40%提高到45.1%;新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76名,新增博士人才46名,其中新增中医药博士人才39名,中医药人才博士占比从2019年的2.2%提高至11.3%。

3.2 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加速成长

近三年,4名专家入选广东省第五届“名中医”;5名人才入选国家级中医药人才项目;共有19名人才入选国家、省、市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院内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项目培养院内科技人才20名。

3.3 引才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近三年该院人才吸引力持续攀升,柔性引进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共5名,在培国医大师徒弟12名;引进学科带头人、高水平团队10余名,其中8名人才通过院内干部选拔程序担任了相关科室负责人等职务。引进的青年博士均得到科室的认可和医院的重视,有3名青年博士在入职首年获得国自然立项,临床科室一改以往拒绝招聘博士的现象,主动申请引进博士人才。

3.4 人才引领、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该院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形成领军人才、中坚力量、后备队伍齐备的“金字塔”型人才结构,高水平中医药人才队伍初具雏形,人才发挥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更加突出。该院2021年成功遴选为全国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单位、2022年获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先后获批市第八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博士工作站,获建市针灸重点实验室项目。

4 思考和建议

党的二十大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强调“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求“加快培养聚集中医药高层次人才”[6],对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该院新的发展阶段,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新的突破。

4.1 推动培育中医药创新人才

疗效是中医立足之本,传承是中医发展的主题,而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启于高远,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7]。建议响应省市加速提升卫生机构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的部署,关注中医药创新人才的发掘和培养。首先,博士后是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8],应加大博士后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加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推动医院博士后流动站的设立和建设。其次,逐步提高专职科研人员的比例,推进医学科研平台建设和合作,鼓励和支持医务人员开展创新活动。加强与理工院校等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的合作,营造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加大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释放医学研究人员的创新活力,培育高水平中医药创新人才。同时还对医院增加高质量科研成果有积极作用。

4.2 建立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

医院层面缺乏针对中医药人才的评价体系,缺乏对中医药人才成长阶段中所需要掌握的临床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无法指导医院培养人才如素质、才能等具体的方向。探索建立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有助于医院开展精准且有效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医药人才评价须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体现不同层级的人才发展特点[9];要以中医药核心理念、理论和思维为基础,充分体现中医药的特点,把医学人才自身的职业素养、对于学术思想和优秀实践经验的领悟传承能力以及解决临床等实践问题的创新能力作为人才评价核心点[10]。

4.3 重视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

中医护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具特色的护理方法和技能,在减轻患者病痛、促进康复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1]。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疗效显著、极具特色的中医护理项目利用传统的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治病调养、养生保健,深受群众患者的喜爱,是提升医院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的重要补充。但目前该院临床中医护理治疗手段有限且技能水平不高,能开展护理门诊的高水平中医护理人才非常紧缺。建议加强中医护理队伍的建设,计划性地选拔中医护理骨干人才,系统地开展中医理论知识、中医技能、中医特色适宜技术等的培训,提高中医护理骨干人才辩证施护的能力,丰富中医护理治疗手续,培养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中医临床护理技能的高级中医护理人才,进一步提升医院的中医特色服务水平。

4.4 借助“西学中”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

“西学中”培训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形式之一,经过严格的培训使非中医类别医师能够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看病治病,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提供更广阔的人才支撑[12]。建议借助该院作为市级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培训基地建设单位的优势,丰富医院人才培养形式,系统培养医院的非中医类别医师,培育储备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壮大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

4.5 重视分析及反馈

人事部门须跟进各类培养计划、培养项目的实施情况,定期监测评估,跟踪落实情况,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地质量[13]。听取人才及科室的反馈及意见,对培养的效果及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人才的需求及医院的发展重点不断调整、完善培养方案,确保各类人才通过培养、学习和锻炼,有所得、有所获,实现综合素质再提升,能力再进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14],使人才培养工作契合中医药服务体系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博士中医药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博士蚊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