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大型公立医院应急能力应用研究

2024-01-25胡琼伟唐通军

现代医院 2023年12期
关键词:预案演练公共卫生

胡琼伟 唐通军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广州 510080

近年来,各类突发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社会安全及公众身心健康[1]。公立医院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尤其重要的是,公立医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的主力军[2],医院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前哨位置[3],要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疫情、重大事故灾害、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等救治和紧急救援任务。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应急管理体系日趋成熟,但也存在一定问题[4],比如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组织架构不完善[5],如何进行应急能力提升和应急管理,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1 应急能力提升项目背景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对公立医院应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6],整个事件给全球经济以及社会稳定安全都带来巨大的影响[7]。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应急处置的专业机构,是救治力量的主体,需要建立完善卫生应急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公立医院卫生应急工作可持续发展,强化国家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和法定传染病的报告[8]。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要求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加快推进传染病、创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建设,将公立医院应急管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提高到崭新的高度。

在此背景下,结合我院应急管理实践,探索公立医院应急能力提升的思路。

2 项目化应急管理实践

以广东省某三甲综合医院为例,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我院高度重视应急体系建设,首先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落实责任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我院齐心协力、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建章立制、高效执行、持续改进,形成了我院特色的医院应急能力提升管理实践。

2.1 建设高度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应急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应急事件,结合我院实际,对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组成员进行调整,建立了以院长、书记为组长,相关分管院领导为成员的应急指挥系统。同时,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相关工作组,包括医疗护理组、后勤保障组、舆情处置组和综合协调督办组,明确职责与任务,建立院内、院外和院内各部门、科室之间协调机制,责任到科,责任到人,形成高度统一的院科两级应急组织管理体系。

2.2 编制全面的应急预案与流程

医院办公室牵头,组织全院各职能处室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和流程,形成《医院应急预案汇编(2022版)》,内容包括医疗部分、护理部分、药事管理、后勤保障、设备保障、信息管理、科研与实验室安全、教育教学安全、舆情管理9章86篇。为加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力度,我院形成《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2022版)》专册22篇,内容涵盖门诊、急诊、住院、手术室、分院片所、职能部门、核酸采样、疑似病例等方面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院应急预案流程体系。

为保障应急预案体系可操作性,我院成立应急能力提升专项工作小组,由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副处级或科级中层干部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和修订,确保应急预案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梳理筛选,从全院86篇应急预案中选出44项应急预案,逐一进行演练总结,找出应急处置过程中的问题后,进行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最后通过医院发文形式固定下来,全院学习并执行。

2.3 严格执行培训与考核

组建医疗应急专项工作组,借助医院教育培训中心的场地、设备等,以临床一线为主、行政职能部门为辅,组织开展全院全员应急急救能力培训,包括院内急救CPR操作、AED使用等急救技能培训,持续提高全员急救能力,形成医院应急能力培训工作方案,定期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及流程、应急救治知识、抢救技能和实操能力培训,考核本地区、本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应急事件。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整体应急能力。

2.4 各部门定期开展演练

医院灾害脆弱性是指医院受到某种潜在灾害影响的可能性以及对灾害的承受能力[9]。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并形成报告,根据灾害脆弱性分析发现的各类风险排序,医院各职能部门有的放矢、重点排查,组织制定相应的应急演练方案并开展应急演练,从而保障各类人员及时掌握应急预案并能作出科学正确的应急反应。各科室常规定期按照预案汇编内容自行组织学习演练和自查总结分析,职能部门不定期抽查,形成院科两级较完善的演练与监督体系。

2.5 妥善落实后勤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是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的物质基础[10]。为做好应急准备,我院进一步加强后勤保障工作,落实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建立物资和设备应急调配机制。同时,我院立项建立智慧后勤运营管理系统,考虑把消防、停水、停电、气体泄漏、食物中毒、安保(特别是伤医事件)等后勤保障方面的应急方案制定、培训演练、存在问题、整改提升、形成新制度作为应急模块嵌入系统,进一步完善我院后勤保障应急体系。

2.6 建立项目化方式持续改进

医院应急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难题,涉及院外沟通、院内多部门协调以及多个科室之间联动,医院人、财、物调度以及流程优化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我院专门成立应急能力提升专项工作小组,由医院办公室主任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建立了持续改进机制。在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专项工作小组督办,推动院级应急预案制定、培训演练、自查总结、督查发现问题、整改提升、形成新预案或流程,持续优化提高我院应急能力。

3 项目化应急实践成效

3.1 显著提高员工应急意识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因为突发事件的发生比较少见,各部门及员工的应急管理意识较为淡薄,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突发事件基本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正是因为缺少风险意识从而导致应急准备不足,这种应急意识上的不足实际上存在巨大隐患。通过项目化应急管理实践工作的开展,在全院范围广泛动员,树立应急能力提升目标,强化各职能部门责任意识。

3.2 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可操作性

项目化工作开展前,全院有一套应急预案手册,通过梳理发现应急预案制定时间较早,很多内容沿用多年。随着医院高质量快速发展,存在应急预案不能适应现阶段实际工作的问题,比如电话变更、地址搬迁、应急措施不适用等。项目化工作启动后,我院重新梳理校对各项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演练,在保证可操作性的前提下修改应急预案,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大型公立医院应急能力。

3.3 提高各部门应急处置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急处置工作正是遵循这样一条规律。项目化工作开展之前,各职能部门主要精力都放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较少关注应急处置,客观存在应急队伍建设不足、应急技能培训不足、应急相关物资储备不足等问题。项目化启动后,把应急管理提高到医院层面,全院关注应急能力提升专项工作,倒逼各职能部门严格落实责任,重新修订应急预案,组织培训和演练,做到心中有应急,遇事不慌张,有效提高了各部门应急处置能力。

3.4 形成了持续改进的有效机制

在开展项目化工作之前,我院也有应急预案手册,问题在于应急预案多年没有更新,存在不适用的问题。这暴露出医院应急管理缺少自我更新和定期更新的机制。因此我院启动应急提升专项工作后,要求各部门定期培训、演练,并根据实际工作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做到应急预案跟随医院实际情况而变动更新,常规3年自我更新一次,遇到政策变动时可以随时更新。

4 讨论与建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1]。公立医院要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更早地实施风险评估,结合风险等级做出相应的应对预案;危机出现时医院能够迅速应对,对危机进行规模控制,并妥善解决;在危机化解后,医院应该对事件应对的方案进行思考、评价和修正,从而不断提升危机应对能力[12]。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政策背景下,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将更多承担区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任务,甚至建设成为国家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中心,对医院自身而言,应急救援体系应包含两部分:①面向院外承担社会责任,落实政府指定性应急救援任务;②面向院内建立应急急救保障体系,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有文献指出,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医疗救治核心系统和应急服务保障系统建设[13]。基于我院应急体系建设实践过程,我们认为公立医院应急管理要构建四个关键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应急能力系统、应急保障系统、应急提升系统。

4.1 应急指挥系统是顶层设计

公立医院因其管理体制原因,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管理流程复杂、事件处理程序繁琐、部门协调不畅等情况[14],有些医院存在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床位设置不足[15],信息沟通不畅、资源难以整合[16],应急预案不合理[17]等问题,因此医院应急指挥系统的顶层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大型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而言,应急指挥系统包含三个维度:领导架构、协调机制、应急预案和流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方面,医院需要基于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原则,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控制[18]。应急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良影响性,医院应急管理领导架构通常是院长亲自挂帅,各分管院领导协助。因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置需要调度医院多项资源,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具体执行,因此需要建立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便于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快速响应、执行领导决策。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离不开科学、全面的应急预案和流程,平时准备充分,当突发事件真正发生时,才能处变不惊、有条不紊地处理。

4.2 应急能力系统是基本素养

打铁还需自身硬,当真正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任务或院内应急急救处置时,应急医疗救援队的应急处置实战能力才是救援成功与否关键,因此医院一定要高度重视人员应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良好的培训模式与完善的培训体系能有效提升培训效果和医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19-20]。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演练督查机制,对于专业的医疗应急救援队伍,要加强急救专业知识、多学科诊疗、包扎转运、感染防控、心理辅导、法律法规等综合性能力训练,对于院内一般性员工,也要加强应急流程、心肺复苏和除颤仪的培训,让普通行政人员掌握基本急救技能、让专业医务人员精通专业急救技能。

4.3 应急保障系统是坚强后盾

应急处置的成功除了人这一关键因素外,也离不开应急物资、仪器设备、耗材、药品、生活物资、防护服等的支持和保障,以新冠疫情为例,医院的建筑布局、医疗服务流程、人员防护、设备物资防护、医疗废物转运和处理等,以及疫情期间的人员、设备物资、院区环境的应急安全管理等,都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传染病疫情防控的要求,对医疗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1]。为做好应急响应工作,我们认为一方面常规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另一方面建立应急物资紧急采购机制,这样既能保障突发情况下物资供应,又能持续通过采购补充。

4.4 应急提升系统是持续动力

应急体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演练和实战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持续优化改进。应急管理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固步自封,如果没有应急提升系统,医院的应急体系就容易因疏于管理而流于形式,缺乏生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吕丽华等[5]在文章中指出,运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潜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等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医院应急管理工作,我们则是通过项目管理的模式推动医院应急能力提升,在项目中制定预案、培训演练、总结分析问题、整改提升、优化更新形成新预案和流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应急提升机制,同时,我们通过立项建设智慧后勤运营管理系统,把应急管理融入其中,为应急提升提供持续动力。

猜你喜欢

预案演练公共卫生
首次演练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未雨绸缪演练忙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