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

2024-01-23刘伟杰周长胜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家教家风中华民族

刘伟杰,周长胜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家。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组成国家的重要基础,加强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视不仅是“小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价值准则,更是国家基层社会治理与社会和谐安定的现实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与弘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基础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思想,秉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基因,形成了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特征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把握其理论逻辑、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对推进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继承与发扬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有益的养分而形成的。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理论基石,深深植根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承续于革命先辈的优秀红色家风深化而成的。

(一)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中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众多著作中都曾对家庭问题进行了重要阐述,深刻剖析了家庭这一重要的社会基本构成单位,对资本主义社会婚姻家庭问题进行分析和批判,并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婚姻家庭问题的本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与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对家庭关系的本质进行了阐述,指出,“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这种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后来,当需要的增长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而人口的增多又产生了新的需要的时候,这种家庭便成为从属的关系(德国除外)。”[1]159这是对家庭与社会关系的本质表达,家庭关系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家庭的繁衍与发展推动着社会关系的不断进步,脱离社会的家庭是无法生存的,脱离家庭的社会也是不存在的。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基层之上的,充分认识到家庭与社会关系的本质所在,在论述中多次强调家庭文明建设对于社会和谐稳定营造的重要价值。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对婚姻家庭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对资产阶级婚姻家庭问题进行了批评。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双方纯粹的爱情,是不掺和任何其他因素的,特别是物质因素。婚姻家庭的关系是建立在爱情与亲情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任何外在物质利益的驱动。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的背景下,一切都被商品化,妻子被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家庭关系变成了利益驱动的“金钱关系”,爱情与亲情被金钱的“铜臭味”所掩盖。马克思揭示并批评了这种关系,认为:“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1]403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婚姻家庭关系是纯粹的、坚定的,不参杂任何物质利益的驱使,夫妻、子女、家人之间关怀与关爱是具有纯洁性。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形成过程中,对资产阶级婚姻与家庭问题进行深刻批评与剖析,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夫妻、子女、家人之间的亲情、感情以及爱情进行了阐述,为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之源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之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其关于家庭家教家风重要论述的形成,正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土壤中提取养分,传承中华优秀思想道德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2]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其所蕴含的思想以及推崇的道德准则,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对中华优秀家文化的浓缩表达。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著作中,如《颜氏家训》《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都曾告诫家族子弟要修身养性、淡泊明志,做到立志、修身、明理,注重自身的德行与操守,以树立良好的家族品质。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家文化的发展筑牢了良好的根基,推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向上向善,指引着家族的延续和发展,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这些优秀的家文化,直至今日同样对社会的繁荣与安定具有重要的价值。

家庭作为维系中华民族5000 年文明长久不衰的重要单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自周公制定出宗法制,来调整宗法人伦和维系家族关系起,“家”这一概念逐渐深入人心。齐家,一则是指形成有序的家庭秩序来协调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达到家庭和睦美满,家族长幼有序,通过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形成尊老爱幼的家庭风气。另一则是指要勤俭持家,处理好家庭生活,达到家族延绵不断,长盛不衰,通过杜绝奢靡享乐之风,提倡勤俭持家,俭朴家风来教导子孙后代。此外,家国同构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家文化中的精华所在,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家国情怀的种子已经深深植入中华儿女的心中。治国、安天下,家庭、家族、国家之间是一个分不开的整体,国家是家庭与家族的延伸领域,国家是一个“大家族”,依托强大的政治与经济势力聚集在一起,国家的兴衰荣辱与每一个家族与家庭都息息相关。这些中华民族优秀的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滋养。

(三)革命先辈优秀家风传统是红色基因

革命先辈优秀家风传统是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文明家庭代表时就曾讲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我看了很多革命烈士留给子女的遗言,谆谆嘱托,殷殷希望,十分感人。”[3]革命先辈的优秀家风是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辈们的人生写照,是革命先辈们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的革命誓言的凝结。革命先辈的优秀家风具有鲜明的红色底蕴,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是红色家风之根,坚持革命年代艰苦奋斗精神不动摇是红色家风之魂,坚持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杜绝特权是红色家风之本。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信念、人生追求,以及他们为中华民族崛起奋斗一生的革命阅历,是革命先辈们优秀家风形成的基石,为中华民族家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4]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及子女,来杜绝以权谋私的现象发生。周恩来同志曾制定“十条家规”来告诫晚辈决不能搞特殊化。革命先辈们始终坚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用这些优良精神品质形成的红色家风融入家庭建设中,代代相传。可见,作为一家之长的革命先辈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始终保持家国情怀,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告诫后代子孙要时刻谨记报国为民的崇高目标。这些革命先辈的优秀家风传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注入了活力与源泉,是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得以形成的红色基因。

二、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深刻,逻辑结构完整,是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理论指引。在核心要义上,以崇德向善与做人气节为核心内容,兴家与强国相统一为理论特色,爱党爱国与反对特权为价值旨归,文化熏陶与言传身教为有效途径。

(一)崇德向善与做人气节是核心内容

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德行与气节是其内容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看重个人的德行与气节的养成,提倡要塑造做人风骨,尤其强调对青年一代道德素养与做人骨气的培养上要格外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5]18青年一代承载着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青年一代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与高尚的气节,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成才,而且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同时,德行与气节的养成也不仅仅是个人的升华,其更主要是带动整个民族优良品德的传承以及高尚气节的塑造。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品德教育与气节涵养,名人志士把德育与气节的塑造作为立身处世之本,名门望族在教育后辈子弟时也常常告诫他们要注重自身的德行与气节。“崇德向善、修身养性。历来的家训家书都教导后辈崇德向善、修身养性。”[6]在《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中都曾涉及品德与气节的培养。“重气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和重要内容,它是知识分子和士人的立身处世之道。”[7]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5000 年文明演变历程中,品德与气节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魂,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海桑田依然长盛不衰的根源所在。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为理论涵养,充分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温柔敦厚的底色,展现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二)兴家与强国相统一是理论特色

“家国一体”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家文化中宝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资源。家与国的关系是命运的共同体,有国才有家的思想观念深深的印刻在中华儿女的基因里。从“毁家纾难”到“舍身为国”,从岳飞到文天祥都是对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提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5]4家与国的关系就犹如一个枝繁叶茂的百年大树,国就是树的根基,树枝就是家族的延续,每一片叶子就犹如一个家庭,一棵百年大树经风雨而屹立不倒,最主要就是有一个稳固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开枝散叶、繁荣延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中多次对家与国的关系进行重要论述,提倡人民要具有家国情怀,认识到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国家的兴旺是密不可分的。

“国”是“家”延伸,“家”与“国”的关系在多种情况下是利益同向的。就像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也是千家万户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内涵,这一内涵中就蕴含着家国同构的理念,兴家与强国相统一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8]“家”与“国”是难以割舍分离的利益共同体,家庭作为国家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家庭的和谐幸福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与此同时,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也为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对“家”与“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体现了兴家与强国相统一的理论特色。

(三)爱党爱国与反对特权是价值旨归

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中对爱党爱国与反对特权进行了重要阐述,告诫党员干部和青年一代要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坚决抵制享受特权、以权谋私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9]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使人民群众获得解放,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青年一代爱国爱党的优良品质,青年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要积极引导青年一代厚植爱国爱党的情感,使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上提及革命先辈们严格要求子女反对特权的优良家风,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品质,强调要坚决抵制享受特权、滋生腐败的现象出现,尤其要求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子女,过好亲情关。享受特权就容易滋生腐败,党和国家面对腐败问题是绝对零容忍。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党,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绝不允许享受特权、滋生腐败的现象出现。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对特权问题多次提及,尤其告诫领导干部及其家属要杜绝特权现象,党员干部要塑造良好的家风来教导家属及子女,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言传身教与榜样激励是有效路径

在家教方法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妇女在家庭教育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强调要重言传、重身教,发挥榜样的力量,塑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一代,使青年一代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下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5]19家庭教育在孩子优良品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通过以身作则,塑造良好的道德形象,引导孩子的道德态度与道德行为,教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是孩子走向社会的“预科班”,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日后成长的轨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父母的行为举止不仅具有榜样的作用,更可能成为孩子日后为人处世的准则。“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是父母教育子女的重要法宝。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妇女获得解放,在社会和家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5]15古代就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典故,展现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的巨大力量。母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母亲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家庭教育中,母亲应为孩子树立榜样的模范力量,使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成为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的人。

三、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推动党风政风社风廉政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提供了理论遵循。

(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传承与弘扬,这是塑造新时代家庭美德新风尚的需要。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现代传承,赋予了新时代中华文化浓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5000 年的优秀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5]10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所蕴涵的“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和而不同”“孝顺父母”等宝贵理念,直至今日依然是社会所弘扬和提倡的,对优良家风的形成,和谐社会氛围的营造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时代的家庭建设中,依然需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中所蕴含的智慧,这是中华儿女所拥有的一笔无形的财富,是新时代家庭建设的重要基础。

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中华民族5000 年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文化精华,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里,深深影响着每一位中华儿女。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多次提及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高度赞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所具有的历史底蕴,对新时代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26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提倡的传统美德,“孝顺父母”“孝敬长辈”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度的重要尺度。关怀老人、孝敬长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象征。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未来的社会文明建设中关怀老人、赡养老人等问题将会越发的被重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所传承的“孝““悌”对社会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传承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文化塑造的现实需要。

(二)推动党风、政风廉政性建设

优良的家风是涵养党风政风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5]24-25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并在多次会议中提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对领导干部的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格外重视。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其家风关系到党的作风和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领导干部出问题,很多都与亲属和身边人有关联。有的是亲属配合做的,有的是被亲属拉着做的。所以说,严是爱,宽是害,铸成大错就后悔莫及了。”[5]48-49领导干部尤其是在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同志,可以通过树立良好的家风来严于律己,廉洁齐家,来教育其子女及亲属,使其形成明大德、守功德、严私德的良好品行。良好的家风能够促进清廉党风政风形象的塑造,有利于抑四风、树新风,在全社会形成清、亲、勤的良好风气。

领导干部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党风政风廉政性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手握国家公器,身上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代表着国家和党政机关的形象。领导干部通过优秀的家风廉洁自身,严格要求子女亲属及身边的工作人员,能够很好地促进党风政风廉政建设,塑造良好党风政风形象。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推进新时代党风政风廉政性建设,形成风清正气工作作风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新时代赓续中华民族优秀家庭家教家风,需要以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通过传承中华优秀家风文化,来塑造和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负起领导责任,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5]66家庭的文明程度是反映整个社会文明风气的一个缩影,通过加强家庭文明建设,从而能很好带动社会文明风气,营造和谐舒心的社会环境。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家庭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新时代塑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追求高质量的家庭生活,积极营造“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通过以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家庭美德与家教家风,是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现实需要,对营造新时代“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四、结语

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系统完整、意蕴丰富,是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塑造家庭文明新风尚的行动指南,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因此,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深入学习和准确理解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始终以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引,为有效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家教家风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勤劳节俭传家风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家风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